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研究——基于“本硕博”贯通培养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先东 陈玉洁 邓羽佳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第6期4-7,共4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现代化,而传统分段式教育体制存在本科与研究生教育脱节、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不足等亟待优化的问题。“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作为新时代教育体制改革的热点尝试,不仅是高校选拔创新人才的重要...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现代化,而传统分段式教育体制存在本科与研究生教育脱节、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不足等亟待优化的问题。“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作为新时代教育体制改革的热点尝试,不仅是高校选拔创新人才的重要实践与探索,更是对新时代科技革命的教育应答。在此时代背景下,提出“本硕博”贯通培养促进高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基本思路:统筹设计创新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开展“帮、扶、带”团队建设,鼓励低年级学生参与科研;多学科融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树立横纵一体化发展理念、完善“本硕博”配套学科资源配置、制定科研创新激励制度的“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旨在为推进高等教育教育创新改革和内涵式发展提供思路参考和实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等教育 科研创新 本硕博”贯通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视域下斯拉夫学微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2
作者 赵秋野 穆馨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5-194,共10页
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区域国别学作为一级学科进入交叉学科门类一周年。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大局,承载地方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需求,培育外语专业新的增长点,促进新文科建设及创新“斯拉夫语... 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区域国别学作为一级学科进入交叉学科门类一周年。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大局,承载地方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需求,培育外语专业新的增长点,促进新文科建设及创新“斯拉夫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依托斯拉夫语学院及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斯拉夫国家研究中心”,设置了斯拉夫学微专业,培养未来可从事斯拉夫学相关领域研究的区域国别学后备人才,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互鉴互译储备紧缺人才。推进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框架下及新文科建设视域下的斯拉夫语人才培养、斯拉夫学研究、斯拉夫学学科建设意义重大,对本硕博贯通培养的斯拉夫学微专业建设理念、目标、内容、模式、路径及成效具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区域国别学 斯拉夫学微专业 本硕贯通人才培养 创新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