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本硕博贯通模式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被引量:17
1
作者 林绍森 宋丹路 +1 位作者 高云志 李永桥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55,共4页
本硕博贯通培养的连贯性和专一性特征与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成长规律相契合。通过建设本硕博一体化的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平台、贯通性的科研训练平台、共享型的实践创新平台及统筹兼顾的保障制度,进而构建与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模式相适... 本硕博贯通培养的连贯性和专一性特征与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成长规律相契合。通过建设本硕博一体化的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平台、贯通性的科研训练平台、共享型的实践创新平台及统筹兼顾的保障制度,进而构建与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可缩短拔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周期,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质量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硕博贯通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经济学类本硕博贯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成新轩 刘超 赵紫凤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32,共7页
本硕博贯通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探索,成为地方降低人才引进成本、推动区域教育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路径。经济学类本硕博贯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教育创新改革的新思路,有利于培养应对新变化、解决复杂现实问题... 本硕博贯通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探索,成为地方降低人才引进成本、推动区域教育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路径。经济学类本硕博贯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教育创新改革的新思路,有利于培养应对新变化、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复合型经济学类人才。从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的实施现状入手,揭示了当前地方高校经济学类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在横向拓展连贯性、横向制度障碍、横向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借鉴重点高校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经验,提出地方高校应以核心能力框架为目标,实现纵向与横向统一的发展理念;完善本硕博学科资源配置,制定学科融合激励政策;探索本硕博一体化大平台建设,统筹课程贯通发展;秉持服务地方理念,建立人才保障机制,推行错位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本硕博贯通 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研究——基于“本硕博”贯通培养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先东 陈玉洁 邓羽佳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第6期4-7,共4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现代化,而传统分段式教育体制存在本科与研究生教育脱节、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不足等亟待优化的问题。“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作为新时代教育体制改革的热点尝试,不仅是高校选拔创新人才的重要...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现代化,而传统分段式教育体制存在本科与研究生教育脱节、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不足等亟待优化的问题。“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作为新时代教育体制改革的热点尝试,不仅是高校选拔创新人才的重要实践与探索,更是对新时代科技革命的教育应答。在此时代背景下,提出“本硕博”贯通培养促进高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基本思路:统筹设计创新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开展“帮、扶、带”团队建设,鼓励低年级学生参与科研;多学科融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树立横纵一体化发展理念、完善“本硕博”配套学科资源配置、制定科研创新激励制度的“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旨在为推进高等教育教育创新改革和内涵式发展提供思路参考和实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等教育 科研创新 本硕贯通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视域下斯拉夫学微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4
作者 赵秋野 穆馨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5-194,共10页
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区域国别学作为一级学科进入交叉学科门类一周年。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大局,承载地方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需求,培育外语专业新的增长点,促进新文科建设及创新“斯拉夫语... 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区域国别学作为一级学科进入交叉学科门类一周年。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大局,承载地方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需求,培育外语专业新的增长点,促进新文科建设及创新“斯拉夫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依托斯拉夫语学院及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斯拉夫国家研究中心”,设置了斯拉夫学微专业,培养未来可从事斯拉夫学相关领域研究的区域国别学后备人才,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互鉴互译储备紧缺人才。推进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框架下及新文科建设视域下的斯拉夫语人才培养、斯拉夫学研究、斯拉夫学学科建设意义重大,对本硕博贯通培养的斯拉夫学微专业建设理念、目标、内容、模式、路径及成效具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区域国别学 斯拉夫学微专业 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 创新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