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德格尔的“本真的历史性”是本真的吗?——海德格尔早期时间现象学研究献疑
被引量:
2
1
作者
方向红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51,共7页
本真状态是早期海德格尔的核心概念,它的成立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属于自己;已经得到个别化;成为自由的能在。海德格尔从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中析出了此在的本真状态和时间的本真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本真的历史性"这一...
本真状态是早期海德格尔的核心概念,它的成立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属于自己;已经得到个别化;成为自由的能在。海德格尔从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中析出了此在的本真状态和时间的本真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本真的历史性"这一概念。本文再现了海德格尔早期时间现象学的研究思路,并依据他自己提出的本真状态的三个条件对"本真的历史性"这一表述提出了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现象学
本真的此在
本真的
时间
本真的
历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身性:中国“孝治天下”的形成及消解
2
作者
陈天庆
《哲学分析》
2013年第3期102-117,198,共16页
中国传统政治意识形态的核心命题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孝治天下"。这种命题经由现代西方政治意识形态的外在强大冲击,表面上虽已瓦解,但其本身的内在形成和构成,却并没有得到深入的批判研究,它仍然产生着...
中国传统政治意识形态的核心命题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孝治天下"。这种命题经由现代西方政治意识形态的外在强大冲击,表面上虽已瓦解,但其本身的内在形成和构成,却并没有得到深入的批判研究,它仍然产生着实质性的影响。有鉴于此,可以主要通过海德格尔的存在现象学思想,探讨"本真的自身性"(eigentliche Selbstheit)、"非本真的自身性"(uneigentliche Selbstheit)及"自我性"(Ichheit)的区分和关联,考察分析中国政治意识形态的形成与消解的进程,试图说明孔子的本真的政治诉求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而不是谋作兵起、"亲亲"孝治的"小康"。因而不对中国古代禅让制和古希腊城邦民主制及其以后各自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进程进行深入比较研究,中国与欧盟等在现有的意识形态下,很难展开深层次的有效对话。这将为一种本真政治现象学建立的可能性提供理解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意识形态
孝治天下
天下为公
本真的
自身性
非
本真的
自身性
自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德格尔的“本真的历史性”是本真的吗?——海德格尔早期时间现象学研究献疑
被引量:
2
1
作者
方向红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51,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06CZX017)
文摘
本真状态是早期海德格尔的核心概念,它的成立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属于自己;已经得到个别化;成为自由的能在。海德格尔从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中析出了此在的本真状态和时间的本真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本真的历史性"这一概念。本文再现了海德格尔早期时间现象学的研究思路,并依据他自己提出的本真状态的三个条件对"本真的历史性"这一表述提出了质疑。
关键词
海德格尔
现象学
本真的此在
本真的
时间
本真的
历史性
Keywords
M.Heidegger
phenomenology
authentic Dasein
authentic time
authentic historicity
分类号
B516.54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身性:中国“孝治天下”的形成及消解
2
作者
陈天庆
机构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出处
《哲学分析》
2013年第3期102-117,198,共16页
文摘
中国传统政治意识形态的核心命题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孝治天下"。这种命题经由现代西方政治意识形态的外在强大冲击,表面上虽已瓦解,但其本身的内在形成和构成,却并没有得到深入的批判研究,它仍然产生着实质性的影响。有鉴于此,可以主要通过海德格尔的存在现象学思想,探讨"本真的自身性"(eigentliche Selbstheit)、"非本真的自身性"(uneigentliche Selbstheit)及"自我性"(Ichheit)的区分和关联,考察分析中国政治意识形态的形成与消解的进程,试图说明孔子的本真的政治诉求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而不是谋作兵起、"亲亲"孝治的"小康"。因而不对中国古代禅让制和古希腊城邦民主制及其以后各自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进程进行深入比较研究,中国与欧盟等在现有的意识形态下,很难展开深层次的有效对话。这将为一种本真政治现象学建立的可能性提供理解的基础。
关键词
政治意识形态
孝治天下
天下为公
本真的
自身性
非
本真的
自身性
自我性
Keywords
political ideology
ruling the world with filial piety
sharing the world in common by all
eigentliche Selbstheit
uneigentliche Selbstheit
Ichheit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德格尔的“本真的历史性”是本真的吗?——海德格尔早期时间现象学研究献疑
方向红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自身性:中国“孝治天下”的形成及消解
陈天庆
《哲学分析》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