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守护人之本性——再论节制欲望的共产主义和人类文明再启蒙 被引量:10
1
作者 蔡昱 龚刚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7,共15页
本文区分了人性和人之本性。其中,人之本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不随社会制度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人性则由社会制度与环境塑造,常为人之本性的异化。人之本性可概括为"互慈和创",它是人的本真生命活动,是人的"实在的自... 本文区分了人性和人之本性。其中,人之本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不随社会制度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人性则由社会制度与环境塑造,常为人之本性的异化。人之本性可概括为"互慈和创",它是人的本真生命活动,是人的"实在的自由",体现了"整体关联"这一人之存在的本质特征,是人的独立性、个体性、意义感、尊严感和安全感的来源,是人的生命之源,是善的体现。人之本性也容易因既定的生活模式和社会环境而被遮蔽、扭曲和异化,原因在于人类有其弱点,即文中讨论的两个"死亡恐惧"。本文还揭示了资本主义是如何通过"人本性自私"的假设和鼓吹"自由竞争"而打碎人类互慈和创的社会基础,塑造"形象自我"和"经济人"的人性,并利用人之弱点而奴役大众。因此,我们提出,人类文明急需再启蒙,其宗旨是守护和回归人之本性。由此,我们提出以人之本性为基础、尺度与归依的"本真的(彻底的)人本主义"。最后,我们以此再次阐明"节制欲望的共产主义"——这一守护人之本性的社会是消除人之本性普遍异化的理想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慈和创 实在的自由 “经济人”的人性 本真(彻底)的人本主义 形象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指挥的自我跃迁——“命运”交响曲指挥的艺术再现 被引量:5
2
作者 周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4-157,202,共14页
文章主要探讨了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演出实践中应该注意的几个环节,挖掘其中的内涵,起到作为指挥诠释交响乐作品的的参考作用。文章分别论述了关于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配器、速度、句法、重复、弓法、揉弦、平衡,并介绍"古乐演奏... 文章主要探讨了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演出实践中应该注意的几个环节,挖掘其中的内涵,起到作为指挥诠释交响乐作品的的参考作用。文章分别论述了关于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配器、速度、句法、重复、弓法、揉弦、平衡,并介绍"古乐演奏"。作者试图通过对这部交响曲总谱的不同版本、不同指挥家的艺术处理,指挥诠释作品的传统与当代诠释风格作对比,得出合理有效的方法,以更好地演出这部作品,并为指挥其他经典作品提供有价值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多芬 第五交响曲 指挥 魏因加特纳 马可维奇 诺宁顿爵士 本真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