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朱熹评胡宏《知言》“善不足以言性”——旨在批评将“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分成两截
被引量:
2
1
作者
乐爱国
《哲学分析》
CSSCI
2020年第5期62-72,196,共12页
对于胡宏《知言》所谓“性也者,天地鬼神之奥也。善不足以言之,况恶乎哉”以及胡安国所言“孟子道性善云者,叹美之词,不与恶对”,朱熹作了深入分析。他依据程颢所言“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既讲“本然之性,固浑然至善,不与恶对...
对于胡宏《知言》所谓“性也者,天地鬼神之奥也。善不足以言之,况恶乎哉”以及胡安国所言“孟子道性善云者,叹美之词,不与恶对”,朱熹作了深入分析。他依据程颢所言“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既讲“本然之性,固浑然至善,不与恶对”,又讲“气质之性”之有善恶,认为胡宏所谓“善不足以言性”,是“本然者是一性,善恶相对者又是一性”的“两性”,是“分成两截”,只是讲“本然之性”之至善,而没有讲性之有善恶,因而具有“性无善恶”之意。换言之,朱熹并不是批评胡宏主张“本然之性”无善无恶,而是批评他只讲“本然之性”之至善,而没有讲“气质之性”之善恶对待。尤其是,朱熹明确认为,胡宏讲“本然之性”之至善,在根本上不同于告子讲“性无善无不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胡宏
本然之性
气质
之性
至善
性
无善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李栗谷的心性哲学
被引量:
1
2
作者
洪军
《浙江学刊》
CSSCI
1998年第6期66-69,共4页
心性学说作为研究人的本质、本性和自我价值及其如何实现的哲学理论是儒家哲学,特别是宋明理学的核心问题。宋儒融儒、道、佛三家心性理论为一体,建立了以自我超越为特征的心性本体论,把儒家心性之学发展到了最高阶段。李栗谷作为1...
心性学说作为研究人的本质、本性和自我价值及其如何实现的哲学理论是儒家哲学,特别是宋明理学的核心问题。宋儒融儒、道、佛三家心性理论为一体,建立了以自我超越为特征的心性本体论,把儒家心性之学发展到了最高阶段。李栗谷作为16世纪朝鲜性理学的主要代表,他的学说也是以心性学说为核心的。李栗谷名珥,字叔献,号栗谷。生于中宗三十年(明嘉靖15年)即公元1536年,卒于公元1584年[1]。他与李退溪一起并称为朝鲜朱子学的双璧。他为学服膺朱子,毕生穷研性理,在继承和发展朱子学方面多所创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心道心
李栗谷
四端七情
本然之性
气质
之性
心
性
论
朝鲜朱子学
心统
性
情
心
性
哲学
性
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退溪对朱熹性情观的继承和发展
3
作者
林孝宣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16,共5页
从主流看,李退溪继承了朱熹的人性由"本然之性"和"气质之性"构成说,也继承了朱熹的性是"未发"、情是"已发"的性情体用说,以及心统性情说;与此同时,他又把朱熹的理气"不即不离"发挥为...
从主流看,李退溪继承了朱熹的人性由"本然之性"和"气质之性"构成说,也继承了朱熹的性是"未发"、情是"已发"的性情体用说,以及心统性情说;与此同时,他又把朱熹的理气"不即不离"发挥为"互为发用",把朱熹的性情"未发已发"说发挥为"互发"。从而使退溪之学带有了自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李退溪
性
情观
人
性
论
“
本然之性
”
“气质
之性
”
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孟子与道家
被引量:
4
4
作者
孙以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5-10,共6页
孟子是正统儒家之徒,但他游学稷下,深受诸子尤其是道家的影响,使他深化和发展了孔子学说。孟子深入探讨了道德规范、道德理想的本然根据,揭示了人性之本然与自然的一致性,努力把仁义礼智化为人的内在本性的组成部分。孟子的心性学...
孟子是正统儒家之徒,但他游学稷下,深受诸子尤其是道家的影响,使他深化和发展了孔子学说。孟子深入探讨了道德规范、道德理想的本然根据,揭示了人性之本然与自然的一致性,努力把仁义礼智化为人的内在本性的组成部分。孟子的心性学说为儒家道德学说尊定了理论基石。孟子的四端说、“诚者天之道“说”、人性自然说、本心说、不动心、存心、养心说,均得益于道家的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道家
本然之性
四端
道
诚
心
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茶道在濒于消失么
5
作者
凯亚
《农业考古》
1999年第2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中国茶
“茶道”
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
中国传统文化
语言禁忌
历史与现状
释义
神秘哲学
本然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延相人生哲学简论
6
作者
岳天雷
曹铁圈
《学习论坛》
1997年第6期43-45,共3页
王廷相(公元1474年~1544年),字子衡,号浚川.河南仪封(今兰考县)人。明朝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目前学术界对他的气本论思想研究颇多,但对其人生理论的探讨则不多见。实际上,在他的著作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学思想。 一、“人一受...
王廷相(公元1474年~1544年),字子衡,号浚川.河南仪封(今兰考县)人。明朝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目前学术界对他的气本论思想研究颇多,但对其人生理论的探讨则不多见。实际上,在他的著作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学思想。 一、“人一受元气以生”的人生哲学基础 “气”是王廷相哲学的最高范畴,它既是宇宙和人类产生的本原,也是其存在的根据。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廷相
人生哲学
形气
本然之性
天地万物
气本论
心
性
修养
修养方法
生成论
宋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朱熹评胡宏《知言》“善不足以言性”——旨在批评将“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分成两截
被引量:
2
1
作者
乐爱国
机构
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
厦门大学哲学系
出处
《哲学分析》
CSSCI
2020年第5期62-72,196,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朱子学的承传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3&ZD062)。
文摘
对于胡宏《知言》所谓“性也者,天地鬼神之奥也。善不足以言之,况恶乎哉”以及胡安国所言“孟子道性善云者,叹美之词,不与恶对”,朱熹作了深入分析。他依据程颢所言“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既讲“本然之性,固浑然至善,不与恶对”,又讲“气质之性”之有善恶,认为胡宏所谓“善不足以言性”,是“本然者是一性,善恶相对者又是一性”的“两性”,是“分成两截”,只是讲“本然之性”之至善,而没有讲性之有善恶,因而具有“性无善恶”之意。换言之,朱熹并不是批评胡宏主张“本然之性”无善无恶,而是批评他只讲“本然之性”之至善,而没有讲“气质之性”之善恶对待。尤其是,朱熹明确认为,胡宏讲“本然之性”之至善,在根本上不同于告子讲“性无善无不善”。
关键词
朱熹
胡宏
本然之性
气质
之性
至善
性
无善恶
Keywords
Zhu Xi
Hu Hong
original nature
temperamental nature
the highest good
the nature without good and evil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李栗谷的心性哲学
被引量:
1
2
作者
洪军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1998年第6期66-69,共4页
文摘
心性学说作为研究人的本质、本性和自我价值及其如何实现的哲学理论是儒家哲学,特别是宋明理学的核心问题。宋儒融儒、道、佛三家心性理论为一体,建立了以自我超越为特征的心性本体论,把儒家心性之学发展到了最高阶段。李栗谷作为16世纪朝鲜性理学的主要代表,他的学说也是以心性学说为核心的。李栗谷名珥,字叔献,号栗谷。生于中宗三十年(明嘉靖15年)即公元1536年,卒于公元1584年[1]。他与李退溪一起并称为朝鲜朱子学的双璧。他为学服膺朱子,毕生穷研性理,在继承和发展朱子学方面多所创获。
关键词
人心道心
李栗谷
四端七情
本然之性
气质
之性
心
性
论
朝鲜朱子学
心统
性
情
心
性
哲学
性
理学
分类号
B249.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退溪对朱熹性情观的继承和发展
3
作者
林孝宣
机构
韩国牧园大学历史系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16,共5页
文摘
从主流看,李退溪继承了朱熹的人性由"本然之性"和"气质之性"构成说,也继承了朱熹的性是"未发"、情是"已发"的性情体用说,以及心统性情说;与此同时,他又把朱熹的理气"不即不离"发挥为"互为发用",把朱熹的性情"未发已发"说发挥为"互发"。从而使退溪之学带有了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
朱熹
李退溪
性
情观
人
性
论
“
本然之性
”
“气质
之性
”
理学
Keywords
Zhuxi
Lee Toegye
Xing Qing Guan (Doctrine of Human Nature & Emotion)
Ren Xing Lun (The Doctrine of Human Nature)
分类号
B31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孟子与道家
被引量:
4
4
作者
孙以楷
机构
安徽大学哲学系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5-10,共6页
文摘
孟子是正统儒家之徒,但他游学稷下,深受诸子尤其是道家的影响,使他深化和发展了孔子学说。孟子深入探讨了道德规范、道德理想的本然根据,揭示了人性之本然与自然的一致性,努力把仁义礼智化为人的内在本性的组成部分。孟子的心性学说为儒家道德学说尊定了理论基石。孟子的四端说、“诚者天之道“说”、人性自然说、本心说、不动心、存心、养心说,均得益于道家的道论。
关键词
孟子
道家
本然之性
四端
道
诚
心
气
分类号
B22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茶道在濒于消失么
5
作者
凯亚
机构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处
《农业考古》
1999年第2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中国茶
“茶道”
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
中国传统文化
语言禁忌
历史与现状
释义
神秘哲学
本然之性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延相人生哲学简论
6
作者
岳天雷
曹铁圈
机构
中南科技学院
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处
《学习论坛》
1997年第6期43-45,共3页
文摘
王廷相(公元1474年~1544年),字子衡,号浚川.河南仪封(今兰考县)人。明朝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目前学术界对他的气本论思想研究颇多,但对其人生理论的探讨则不多见。实际上,在他的著作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学思想。 一、“人一受元气以生”的人生哲学基础 “气”是王廷相哲学的最高范畴,它既是宇宙和人类产生的本原,也是其存在的根据。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的统一。
关键词
王廷相
人生哲学
形气
本然之性
天地万物
气本论
心
性
修养
修养方法
生成论
宋儒
分类号
B248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朱熹评胡宏《知言》“善不足以言性”——旨在批评将“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分成两截
乐爱国
《哲学分析》
CSSCI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李栗谷的心性哲学
洪军
《浙江学刊》
CSSCI
199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李退溪对朱熹性情观的继承和发展
林孝宣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孟子与道家
孙以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茶道在濒于消失么
凯亚
《农业考古》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王延相人生哲学简论
岳天雷
曹铁圈
《学习论坛》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