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热稠油油藏本源微生物多样性及提高原油采收率应用潜力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文达 柴陆军 +5 位作者 张凡 董浩 孙姗姗 喻高明 顾永安 佘跃惠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1年第7期28-37,共10页
采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方法研究了某85℃嗜热油藏3口油井(Y12、Y8和Y68)采出液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根据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ARDRA),油井Y12、Y8和Y68分别含有29、23和45个分类操作单元(OTU)。3口油井的菌群多样性存在差异,油... 采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方法研究了某85℃嗜热油藏3口油井(Y12、Y8和Y68)采出液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根据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ARDRA),油井Y12、Y8和Y68分别含有29、23和45个分类操作单元(OTU)。3口油井的菌群多样性存在差异,油井Y12、Y8和Y68的优势菌分别为海杆菌(Marinobacter)(占38%)、Caenispirillum(占34%)和Prolixibacter(占37%);海杆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未分类细菌和肠杆菌(Enterobacter)共存于3口油井采出液中,存在的未分类细菌表明油井含有新菌。此外,该油藏还含有嗜热厌氧发酵菌、硝酸盐还原菌(NRB)和铁还原菌(IRB)。海杆菌和假单胞菌都能产生物表面活性剂,从而促进烃类溶解,降低稠油黏度和乳化分散原油;嗜热厌氧发酵菌能产酸产气;NRB能控制硫酸盐还原菌产硫化物沉淀;IRB能促进粘土矿物由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提高地层渗透率。这些功能微生物及其代谢活动都有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表明本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在嗜热油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稠油油藏 海杆菌 假单胞菌 铁还原菌 生物表面活性剂 本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及其代谢物提高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收率 被引量:2
2
作者 付健 刘宇龙 +4 位作者 张岑茜 王晨月 孙珊珊 佘跃惠 张凡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09,共8页
自发渗吸是低渗透油藏采油的重要方法,微生物提高渗吸采收率的主要采油机理详细研究报导较少。使用从油藏环境中分离得到的专利菌株波茨坦短芽孢杆菌BS3096和铜绿假单胞菌LZ3-2,通过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了细菌和培养基的选择、微生物的生... 自发渗吸是低渗透油藏采油的重要方法,微生物提高渗吸采收率的主要采油机理详细研究报导较少。使用从油藏环境中分离得到的专利菌株波茨坦短芽孢杆菌BS3096和铜绿假单胞菌LZ3-2,通过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了细菌和培养基的选择、微生物的生长条件、细菌的代谢产物生物表面活性剂、菌体影响等因素对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有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渗吸液可以使油水界面张力从0.8848mN/m降低至0.2055mN/m,接触角由116.4°减小至42.8°,使岩石的润湿性从油湿变为水湿。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和岩石润湿性的改变对提高渗吸原油采收率影响显著,BS3096产的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渗吸采收率可达60%;铜绿假单胞菌PAO1产的鼠李糖脂渗吸采收率为56.26%;LZ3-2产的糖蛋白类生物乳化剂对原油的具有乳化效果,乳化率为6.96%。渗吸实验中,BS3096菌体在岩心内大量累积,选择性地封堵大孔喉通道,使渗吸液分流至低渗区的小孔隙中将原油驱替出来,可使采收率提高7.5百分点。在相同的实验条件和表面活性剂浓度下,生物表面活性剂和化学表面活性剂自发渗吸作用强弱顺序为生物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阳离子型,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渗吸采收率比化学型表面活性剂高11.8百分点~41.5百分点。本研究为低渗透油藏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且环境友好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为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现场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微生物 提高原油采收率 自发渗吸 生物表面活性剂 采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内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41
3
作者 包木太 汪卫东 +4 位作者 王修林 孔祥平 李希明 冯时林 刘中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2-386,361,共6页
微生物采油技术可按微生物来源分为外源微生物采油和内源微生物采油两大类。本文综述了通过注入营养剂和混气水激活油层内本源微生物的采油技术 ,该项技术的工艺较简单 ,在俄罗斯已进入较大规模的矿场应用试验。综述的论题包括 :绪言 ;... 微生物采油技术可按微生物来源分为外源微生物采油和内源微生物采油两大类。本文综述了通过注入营养剂和混气水激活油层内本源微生物的采油技术 ,该项技术的工艺较简单 ,在俄罗斯已进入较大规模的矿场应用试验。综述的论题包括 :绪言 ;基本原理 ;矿场试验及相关研究 ;矿场试验设计 ;矿场试验跟踪监测 ;对中国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的意义。图 1表 3参 4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 油层微生物群落 激活 地下微生物过程 水驱油藏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 MEOR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孔祥平 包木太 +3 位作者 汪卫东 陈勇 宋永亭 王修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37-42,共6页
在分析国外内源微生物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的基础上 ,采用单 12区块原油和原生水模拟地层条件 ,进行了内源微生物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 .对残余油采收率、系统压力、醋酸根含量、生物气产量及组成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 ,采用空气辅助 (液气... 在分析国外内源微生物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的基础上 ,采用单 12区块原油和原生水模拟地层条件 ,进行了内源微生物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 .对残余油采收率、系统压力、醋酸根含量、生物气产量及组成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 ,采用空气辅助 (液气比 1∶10 )激活好氧微生物 ,经过 36d的培养驱替 ,残余油采收率提高了 4 .7% ;依赖于整个油层生态系统的改善 ,在激活的厌氧微生物的主导作用下 ,经过两轮次 77d的培养驱替 ,残余油采收率提高了 8.3% ;实验结果验证了注水油层中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演替降解石油的两阶段生物过程 ,生物气中甲烷的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最高达 74 .4 % ;而始终未检测出硫化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 驱油 残余油 提高原油采收率 驱替 油层 物理模拟 好氧微生物 厌氧微生物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过程中促进原油动用的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佘跃惠 舒闯闯 +3 位作者 付健 刘宇龙 孙珊珊 喻高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331-9340,共10页
随着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提高采收率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选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作为驱油材料,可以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且效果较好。已有不少学者通过渗吸、填砂管模型、驱替、数值模拟等实验方法对微生物提高采收率(microbial enhan... 随着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提高采收率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选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作为驱油材料,可以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且效果较好。已有不少学者通过渗吸、填砂管模型、驱替、数值模拟等实验方法对微生物提高采收率(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MEOR)的效率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微生物驱油的5个机制,并通过比较其对微生物驱油效率的影响,发现渗透率变化、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和界面张力降低在微生物驱油机制中占主导地位。参与MEOR的细菌能够适应不同条件的储层环境,并代谢出生物活性物质,其中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效果最为明显。将有助于理解微生物与提高采收率的关系,并确定其在增加石油产量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对于MEOR在油气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提高原油采收率 生物表面活性剂 代谢产物 驱油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雷光伦 郭云尧 +1 位作者 郑家朋 孙海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5-16,20,共3页
进行了三组混合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室内实验。研究表明 ,微生物能在 110℃、30MPa的条件下存活 ,并能以原油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 ,降解原油、产生酸、表面活性剂等 ,使原油中C19以上重组分含量降低 10 %~ 40 %,原油粘度降低 10 %~ ... 进行了三组混合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室内实验。研究表明 ,微生物能在 110℃、30MPa的条件下存活 ,并能以原油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 ,降解原油、产生酸、表面活性剂等 ,使原油中C19以上重组分含量降低 10 %~ 40 %,原油粘度降低 10 %~ 5 0 %,凝固点下降 7℃ ;高温微生物可提高采收率 4.1%~ 1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微生物 提高采收率 实验研究 降解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DGGE方法分析原油储层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种群多样性 被引量:51
7
作者 佘跃惠 张凡 +4 位作者 向廷生 刘彬彬 赵立平 周玲革 舒肤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7-242,共6页
使用基于 16 S r DNA的 PCR- 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图谱分析结合条带割胶回收 DNA进行序列分析 ,对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注水井 (12 # 9- 11)和与该注水井相应的两个采油井 (12 # 9- 9S、13# 11- 8)井口样品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进... 使用基于 16 S r DNA的 PCR- 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图谱分析结合条带割胶回收 DNA进行序列分析 ,对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注水井 (12 # 9- 11)和与该注水井相应的两个采油井 (12 # 9- 9S、13# 11- 8)井口样品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并鉴定了部分群落成员。 DGGE图谱聚类分析表明注水井与两油井微生物群落的相似性分别为 30 %和 2 0 % ,而两油井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为 5 4 %。DGGE图谱中优势条带序列分析表明注水井样品和油井样品中的优势菌群为未培养的环境微生物 ,它们与数据库中 α、γ、δ、ε变形杆菌 (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 (Bacteroidetes)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DGGE与分子克隆相结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研究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 (MEOR)机理 ,以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油井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多样性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ME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源微生物驱在大港高温稠油油田的现场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向廷生 冯庆贤 +2 位作者 佘跃惠 N.T.Nazina 倪方天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2-75,共4页
本源微生物采油不存在菌种适应性、变异退化等问题,减少了菌种的发酵、注入等操作程序,工艺简单、投资少、成本低.应用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可以改善油藏条件,提高原油最终采收率.2001~2004年,在大港孔店油田北区块应用了营养物水驱生物... 本源微生物采油不存在菌种适应性、变异退化等问题,减少了菌种的发酵、注入等操作程序,工艺简单、投资少、成本低.应用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可以改善油藏条件,提高原油最终采收率.2001~2004年,在大港孔店油田北区块应用了营养物水驱生物技术.根据油藏地质和工程、开发状况及生化参数分析结果,确定了注入混气营养物激活本源微生物生长来提高采收率试验方案.对流体的理化参数监测以及生产动态跟踪和评价结果表明,试验是成功的,油藏生态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流体性质明显改善.现场试验期间,累计增油17 866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源微生物 提高原油采收率 现场试验 孔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L-32发酵条件优化及提高原油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清心 康从宝 +2 位作者 林建强 王浩 张长铠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2-55,140,共4页
经筛选得到了一株能以原油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的菌株 ,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 (L 32 ) ,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 ,确定出最佳的发酵条件 ,并确定了厌氧条件下以原油为碳源时的培养基成分。通过补加葡萄糖使其浓度保持在8g/L的方法可以提高... 经筛选得到了一株能以原油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的菌株 ,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 (L 32 ) ,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 ,确定出最佳的发酵条件 ,并确定了厌氧条件下以原油为碳源时的培养基成分。通过补加葡萄糖使其浓度保持在8g/L的方法可以提高菌体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 ,L 2 3可以以原油为碳源生长 ,并能在降低原油粘度的同时使原油培养基内水相的pH值下降。L 2 3能提高实验岩心的原油采收率 ,即在关井 96h后 ,L 2 3可使原油采收率提高 9.6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L-32 提高采收率 原油 微生物采油工艺 发酵液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源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武春彬 单文文 俞理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9-712,共4页
为了更好地对本源微生物驱油进行方案设计,很有必要发展本源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技术。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本源微生物采油的机理,引入了微生物因子来描述微生物的特有作用,提出了三维三相本源微生物驱油数学模型,结合具体算例进行... 为了更好地对本源微生物驱油进行方案设计,很有必要发展本源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技术。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本源微生物采油的机理,引入了微生物因子来描述微生物的特有作用,提出了三维三相本源微生物驱油数学模型,结合具体算例进行了数值求解,比较了不同注水时机对采油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所模拟的结果和实际结果较相符,在所模拟的范围内,开始进行本源微生物驱越早越好。该成果对现场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源微生物 数学模型 机理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中原油组分的变化 被引量:13
11
作者 庞林绪 莫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0-51,共2页
在东濮凹陷胡状集油田胡19断块(油层温度为74℃,地层水矿化度为12×104mg/L)几口油井注入兼性厌氧混合菌液,进行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油井注入混合菌液仅1个月,微生物降解作用就使地下原油组分有较明显变化。对... 在东濮凹陷胡状集油田胡19断块(油层温度为74℃,地层水矿化度为12×104mg/L)几口油井注入兼性厌氧混合菌液,进行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油井注入混合菌液仅1个月,微生物降解作用就使地下原油组分有较明显变化。对试验井注入菌液前、后产出原油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原油中碳数大于15的正构烷烃相对含量不同程度减少,碳数为10~15的正构烷烃相对含量相应增加。这使试验井产出原油凝固点降低了0.5~2.0℃、粘度降低了16.0~31.2mPa·s。现场试验证实,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投资少而见效快且效益高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应该在适用的油田推广。图1表1参1(郭海莉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原油组分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Pseudomonassp.菌局部富集提高原油采收率机理 被引量:6
12
作者 景贵成 郭尚平 俞理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0-273,共4页
从某油田产出水中分离得到一株Pseudomonassp .菌 ,主要代谢产物是糖脂类表活剂 ,同时产少量低分子有机酸。在菌体局部富集实验中可观察到细菌由于化学趋向性而在油水界面处富集 ;在代谢产物局部富集实验中 ,肉眼可观察到由于“在位繁... 从某油田产出水中分离得到一株Pseudomonassp .菌 ,主要代谢产物是糖脂类表活剂 ,同时产少量低分子有机酸。在菌体局部富集实验中可观察到细菌由于化学趋向性而在油水界面处富集 ;在代谢产物局部富集实验中 ,肉眼可观察到由于“在位繁殖”效应 ,油水界面处水相的颜色变化 ,在不同距离处分别取样定量测定得到产物浓度分布梯度 ;并且在微观仿真模型中做微生物驱油实验 ,观察到菌体在孔隙壁和油、水三相交界处富集 ,研究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驱油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原油采收率 油水界面 微生物驱油 产出水 驱油机理 油田 微观仿真模型 富集 低分子有机酸 浓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微生物采油室内试验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元胜 张还恩 《断块油气田》 CAS 1998年第3期47-49,70,共4页
利用中原油田原油,在室内模拟井下条件经微生物试验处理后,原油重质组分明显减少,轻质组分明显增加。对微生物耐温性试验表明,其温度在60~70℃时菌种最活跃,温度在85~95℃时,微生物仍可生存繁殖,并保持良好的运动性;菌液的耐... 利用中原油田原油,在室内模拟井下条件经微生物试验处理后,原油重质组分明显减少,轻质组分明显增加。对微生物耐温性试验表明,其温度在60~70℃时菌种最活跃,温度在85~95℃时,微生物仍可生存繁殖,并保持良好的运动性;菌液的耐盐性最高极限为17×104mg/L;菌液过滤能力在孔径0.45μm时出现堵塞,孔径1.2μm时可以通过。油田在14口井上进行了63井次的微生物单井吞吐实验,有12口井不同程度地见到了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提高采收率 原油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源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的代谢特征与驱油效果研究
14
作者 王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5-509,521,共6页
针对大庆二厂水驱油藏开展微生物采油室内试验和评价,优选了乳化效果好的本源微生物菌株Rr(Rhodococcus ruber),研究了Rr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了Rr作用前后原油饱和烃组分,模拟油藏条件监测本源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与代谢物(有机酸)特征,... 针对大庆二厂水驱油藏开展微生物采油室内试验和评价,优选了乳化效果好的本源微生物菌株Rr(Rhodococcus ruber),研究了Rr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了Rr作用前后原油饱和烃组分,模拟油藏条件监测本源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与代谢物(有机酸)特征,并进行了微生物驱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Rr对石油烃有很好的乳化效果,油水界面乳化活性>60%;作用后原油中的C_(11)数C_(17)饱和烃浓度降低;模拟驱替产出液中未检测到Rr,但有乙酸、丙酸、丙二酸、乳酸、柠檬酸、琥珀酸等小分子有机酸,其中乙酸浓度可达166.191 mg/L。驱油结果表明,注气补氧不能起到有效提高采收率的作用,注入高浓度的Rr很可能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注入无机盐培养基就能很好地激活油藏微生物,提高采油率8.51%。因此,大庆二厂在进行微生物强化水驱时宜选择本源微生物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源微生物 代谢特征 提高采收率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百422井区本源微生物强化水驱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爱华 陈永立 +2 位作者 帕提古丽 方新湘 周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1-265,共5页
针对高含水的克拉玛依百422井区,根据采出水和注入水细菌检测结果,研制了包含C、N、P源,可抑制有害菌(SRB),激活EOR有益菌的两种激活剂cD4和FC3。加入激活剂、在45℃厌氧培养后,采出水、注入水及其混合水表面张力和pH下降,产酸... 针对高含水的克拉玛依百422井区,根据采出水和注入水细菌检测结果,研制了包含C、N、P源,可抑制有害菌(SRB),激活EOR有益菌的两种激活剂cD4和FC3。加入激活剂、在45℃厌氧培养后,采出水、注入水及其混合水表面张力和pH下降,产酸,产酯,产气。细菌总数从10^6增至100个/mL;当混合水样与原油一起培养时,产酸产酯量更多,油水界面张力下降,烃降解菌数由100增至103~10^4个/mL,SRB菌数由100降至0个/mL。0.6m长的饱和原油和加激活剂地层水、在45℃放置72h的填砂管,用含2.05%CD4或3.02%FC3的注入水驱替,产出水中总酸、总酯增加,pH降低,表面张力下降,细菌总数增加,驱替5PV时原油采收率分别增加10.7%和14.3%。2001年10月起,在百422井区的422井及32井的两个层,分两轮次,随注入水各注入FC3激活剂18t,2002年该井区9口油井阶段综合含水由60.3%降至50.2%,产油量在12个月内增加1073t,产油量增加与产出水中细菌总数增加相对应。图4表7参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源微生物 厌氧(兼性厌氧)菌 激活 激活培养基 厌氧环境 激活培养基注入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 水驱油藏 克拉玛依百422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沾3区块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优化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27
16
作者 高配科 马挺 +4 位作者 赵玲侠 李国强 曹美娜 王燕森 梁凤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05-2012,共8页
采用最大可能数法(MPN)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解析胜利油田沾3区块注入水和产出液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采用离子色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分析了油藏地层水的离子组成,从而确定了该区块实施内源微生物激活的基础背景资料... 采用最大可能数法(MPN)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解析胜利油田沾3区块注入水和产出液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采用离子色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分析了油藏地层水的离子组成,从而确定了该区块实施内源微生物激活的基础背景资料。以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机理为基础,同时考虑在激活过程中抑制有害菌———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繁殖,确立了以激活前后水样中总菌浓的变化、硫酸盐还原菌数量变化和对原油的乳化效果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激活剂效果评价。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并成功将Box-Benhnke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应用到激活剂体系各因素的优化组合,最终得到玉米浆干粉0.33 g.(100 ml)-1、磷酸氢二铵0.312 g.(100 ml)-1和硝酸钠0.2 g.(100 ml)-1的激活配方,此时总菌浓达到1.57×108cells.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 提高原油采收率 菌浓 乳化作用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油微生物代谢产物分析 被引量:36
17
作者 包木太 牟伯中 王修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简述了以烃为碳源的采油微生物在模拟油藏条件下的主要代谢产物类型和对油藏的作用 ,着重介绍了这些代谢产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包括样品前处理 ) :短链有机酸分析 (衍生化法 ,等速电泳法 ,各种直接分析方法 ) ;生物表面活性剂样品... 简述了以烃为碳源的采油微生物在模拟油藏条件下的主要代谢产物类型和对油藏的作用 ,着重介绍了这些代谢产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包括样品前处理 ) :短链有机酸分析 (衍生化法 ,等速电泳法 ,各种直接分析方法 ) ;生物表面活性剂样品的提取和分析方法 (轴对称液滴分析法 ,快速液滴破裂实验法 ,直接薄层色谱法 ,比色法 ,超声波振荡法 ) ;生物气分析简介 ;有机物 (醇、醛、酮等 )分析简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微生物 代谢产物 分析方法 综述 原油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室内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庆忠 张忠智 +2 位作者 王洪君 罗一菁 郭绍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8-382,共5页
综述了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 (MEOR)室内研究新进展 ,涉及的论题如下。①MEOR用菌种筛选 :原则 ,要求 ,一种简单筛选程序 ,性能评价项目和方法 ,营养液组成和选择 ;②MEOR机理简述 ;③岩心模拟实验 :装置和程序 ;④MEOR研究中的PCR技术 ... 综述了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 (MEOR)室内研究新进展 ,涉及的论题如下。①MEOR用菌种筛选 :原则 ,要求 ,一种简单筛选程序 ,性能评价项目和方法 ,营养液组成和选择 ;②MEOR机理简述 ;③岩心模拟实验 :装置和程序 ;④MEOR研究中的PCR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 :菌种检测 ;⑤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驱油 提高原油采收率 MEOR 菌种筛选 岩心模拟实验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发展现状 被引量:31
19
作者 刘华 张宁生 +1 位作者 王志伟 张益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4期38-40,共3页
国内低渗透油田开发过去一直以注水为主 ,目前注水开发技术投资较大且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而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发工作者的最终目的 ,因此 ,研究更经济有效的开采方式是进一步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水平的新课题 ,针对低渗透油... 国内低渗透油田开发过去一直以注水为主 ,目前注水开发技术投资较大且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而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发工作者的最终目的 ,因此 ,研究更经济有效的开采方式是进一步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水平的新课题 ,针对低渗透油田的特点 ,介绍了有发展潜力的注气法、微生物采油、化学驱、电动力学法、震动波法等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方法的原理、适用性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提高采收率 油田开发 微生物采油技术 原油 震动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肖稳发 刘锡建 +3 位作者 张红 徐菁利 陈思浩 刘则华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6年第10期1-3,共3页
综述了微生物技术在油气勘探、渗透率调剖、提高采收率、清防蜡、原油破乳、浮油处理方面的应用,并对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了微生物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微生物技术 油气田开发 油气勘探 渗透率调剖 提高采收率 原油破乳 清防蜡 浮油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