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振动塑性机理及本构建模研究进展
1
作者 钟斌 王元龙 +2 位作者 张传伟 肖力 谢佳昊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82,共19页
超声振动辅助成形技术是一项能场与物理场交叉的新兴绿色成形技术,因其可显著提高材料成形质量、减少材料成形缺陷,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加工领域。目前研究普遍认为,致使材料流动应力下降的体积效应与降低界面摩擦的表面效应是声塑性效应... 超声振动辅助成形技术是一项能场与物理场交叉的新兴绿色成形技术,因其可显著提高材料成形质量、减少材料成形缺陷,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加工领域。目前研究普遍认为,致使材料流动应力下降的体积效应与降低界面摩擦的表面效应是声塑性效应的主要作用机制。概述了超声振动辅助拉拔、拉深、渐进成形等先进成形工艺的原理,总结了3种典型超声塑性成形工艺的特点和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超声振动辅助塑性机理下的应力叠加效应、声软化效应、残余效应以及动态冲击效应等体积塑性机制以及矢量效应与局部热效应的表面塑性机制,并分别对超声振动辅助体积塑性机制与表面塑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其次,重点从体积效应和表面效应2个方面综述了超声振动辅助塑性成形本构模型,并从唯象模型和物理模型两方面总结了体积效应下本构模型的研究现状,同时总结了表面效应下摩擦模型的研究进展。最后归纳了超声振动辅助成形机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辅助 塑性成形 体积效应 表面效应 动态冲击效应 本构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率/温度耦合下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压缩力学行为与本构建模
2
作者 黄庆丹 李红刚 +3 位作者 李璟秋 康煌 廖湘标 张超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共12页
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中,隔膜的力学性能对电池安全性至关重要。为了系统评估隔膜在应变率和温度耦合条件下的压缩力学行为,在不同应变率和温度条件下进行了准静态和动态压缩测试,并深入分析了温度和应变率的耦合作用对隔膜力学性能的影... 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中,隔膜的力学性能对电池安全性至关重要。为了系统评估隔膜在应变率和温度耦合条件下的压缩力学行为,在不同应变率和温度条件下进行了准静态和动态压缩测试,并深入分析了温度和应变率的耦合作用对隔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隔膜的力学行为对应变率和温度表现出显著的敏感性,在低应变率下,隔膜主要经历塑性变形,而在高应变率下则可能出现复杂的动态失效模式,温度升高导致隔膜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应力降低;温度与应变率的耦合作用通过改变隔膜的失效模式,进一步影响其压缩强度。基于实验数据,进一步建立了考虑温度和应变率耦合效应的电池隔膜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为锂离子电池的安全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隔膜 应变率-温度耦合 本构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分数阶导数的强-弱非局部连续介质本构建模
3
作者 方俊 吴一石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4-780,共17页
研究了以空间分数阶导数为基础的非局部介质本构建模方法,为研究复杂非局部材料的力学性能提供了理论指导.首先,通过扩展Chen⁃Holm分数阶Laplace算子的定义,得到了新型0~4阶空间分数阶导数算子.然后,基于强⁃弱非局部连续介质理论,建立... 研究了以空间分数阶导数为基础的非局部介质本构建模方法,为研究复杂非局部材料的力学性能提供了理论指导.首先,通过扩展Chen⁃Holm分数阶Laplace算子的定义,得到了新型0~4阶空间分数阶导数算子.然后,基于强⁃弱非局部连续介质理论,建立了含该算子的非局部介质本构关系,并以此构建了新的力学元件.通过对力学元件的不同组合,可以得到几类非局部分数阶导数本构模型:Kelvin模型、Maxwell模型和Zener模型.此后,基于散射波方程与介质本构方程之间的关联性,确定了模型各参数的表达式及物理意义,并研究了部分模型的蠕变和应力松弛.最后,通过含砂软土蠕变的实例研究,验证了非局部Kelvin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阶导数 非局部介质 本构建模 散射波方程 蠕变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冲击载荷下7003铝合金的力学响应行为及力学本构建模
4
作者 叶拓 邱飒蔚 +3 位作者 夏二立 郭鹏程 吴远志 李落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25-232,共8页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7003铝合金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室温动态力学响应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用7003铝合金的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正的应变速率敏感性,当加载应变速率增加至4100 s^(-1)时,剪切变形局...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7003铝合金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室温动态力学响应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用7003铝合金的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正的应变速率敏感性,当加载应变速率增加至4100 s^(-1)时,剪切变形局域化所产生的绝热温升软化完全抵消了应变硬化和应变速率硬化,导致其流变应力在变形中期便随加载应变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随加载应变的增加,位错不断增殖使得位错密度不断增加。同时,这些位错在晶界处不断地塞积,并逐渐演变成胞状位错亚结构,导致位错密度逐渐达到饱和。通过优化原始J-C本构的应变硬化项、应变速率系数C和n,并引入绝热温升修正项,构建了能够准确预测7003铝合金在不同变形条件下应力响应行为的力学本构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偏差均在±10%以内,预测值与实验值的相关系数(R)和平均相对误差(AARE)分别为99.17%和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03铝合金 动态冲击 力学响应 本构建模 组织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板材温热介质成形本构建模方法综述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宝胜 郎利辉 +2 位作者 李慧丽 张虎 杜平梅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60,共8页
铝合金板材温热介质成形温度跨度大,材料集硬化、软化特征于一体。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3种变化趋势,即单调增、先增再稳态、先增后减。文章结合上述特点,总结了适用于温热介质成形的典型本构模型,并讨论了铝合金温热介质成形的本构建模... 铝合金板材温热介质成形温度跨度大,材料集硬化、软化特征于一体。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3种变化趋势,即单调增、先增再稳态、先增后减。文章结合上述特点,总结了适用于温热介质成形的典型本构模型,并讨论了铝合金温热介质成形的本构建模的几种可行方法,即分段模型、线性组合模型、高阶多项式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及内变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成形 本构建模 应力应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石料本构建模新途径 被引量:4
6
作者 岑威钧 王修信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在对堆石料主要应力应变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堆石料的2大类本构模型——非线性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模型的特点进行举例评析,从理论上指出了这2类本构模型的不足之处,并引入了一类具有独特建模思想的连续介质本构理论——亚塑性理论,对... 在对堆石料主要应力应变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堆石料的2大类本构模型——非线性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模型的特点进行举例评析,从理论上指出了这2类本构模型的不足之处,并引入了一类具有独特建模思想的连续介质本构理论——亚塑性理论,对堆石料进行了亚塑性建模及初步应用研究.理论分析和算例表明,所建堆石料亚塑性模型能够合理反映堆石料的主要力学特性,且具有本构参数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料 应力应变特性 本构建模 非线性弹性 弹塑性 亚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力学数值模拟中本构建模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礼立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7-104,共8页
就爆炸力学数值模拟中的本构建模问题的有关内容作了讨论,包括:波传播研究与材料的动态特性研究的相互依赖、容变律与畸变律的解耦与耦合、率型本构关系与失效准则、应变率效应与温度效应的等效性、加载本构关系与卸载本构关系以及流变... 就爆炸力学数值模拟中的本构建模问题的有关内容作了讨论,包括:波传播研究与材料的动态特性研究的相互依赖、容变律与畸变律的解耦与耦合、率型本构关系与失效准则、应变率效应与温度效应的等效性、加载本构关系与卸载本构关系以及流变过程与损伤演化过程的耦合等,并展望了今后的有关发展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本构建模 评论 数值 波传播 本构关系 高应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AM80镁合金的动态力学响应及本构建模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斐洋 郭鹏程 +2 位作者 胡泽豪 马洪浩 张立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6093-16098,共6页
为构建可准确预测镁合金动态力学响应的统一本构模型,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AM80镁合金进行高速冲击实验,变形温度为298 K、423 K和523 K,应变速率为1100~5000 s^(-1)。结果表明:AM80镁合金具有明显的应变速率敏感性。变形温度为... 为构建可准确预测镁合金动态力学响应的统一本构模型,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AM80镁合金进行高速冲击实验,变形温度为298 K、423 K和523 K,应变速率为1100~5000 s^(-1)。结果表明:AM80镁合金具有明显的应变速率敏感性。变形温度为298 K时,镁合金的流变应力表现为正应变速率敏感性,当应变速率增至5000 s^(-1)的变形后期,镁合金的流变应力则表现为负应变速率敏感性;变形温度为423 K和523 K时,镁合金的流变应力表现为正应变速率敏感性,当应变速率高于临界值时,镁合金的流变应力则表现为负应变速率敏感性。将应变速率强化参数C和应变硬化参数n修正为变形温度T的函数,优化了Johnson-Cook本构模型,本构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在±10%范围内,其相关系数(R)和平均相对误差(AARE)分别为0.987、3.88%,说明所建本构模型能够准确预测AM80镁合金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应力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80镁合金 变形温度 动态力学响应 本构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蠕变时效交互作用机理的2219铝合金统一本构建模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喜财 湛利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43-2949,共7页
在不同的时效温度和试验应力条件下,对2219铝合金开展蠕变时效行为研究。随后,分别对蠕变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透射电镜观察,以获得该合金在蠕变时效过程中的力学性能演变规律和析出相演变规律;进一步查明材料蠕变量、析出相特征尺寸... 在不同的时效温度和试验应力条件下,对2219铝合金开展蠕变时效行为研究。随后,分别对蠕变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透射电镜观察,以获得该合金在蠕变时效过程中的力学性能演变规律和析出相演变规律;进一步查明材料蠕变量、析出相特征尺寸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成形成性耦合作用机理的2219铝合金蠕变时效本构方程,采用粒子群算法(POS)对方程中的材料常数进行拟合,并将蠕变应变和屈服强度的拟合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应力、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都会对2219铝合金的蠕变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提高试验应力或时效温度,可以缩短蠕变第二阶段的时间,加速蠕变第三阶段(蠕变破坏阶段)的到来。蠕变应变和屈服强度的拟合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70%和0.70%。基于成形成性耦合作用机理的铝合金蠕变时效统一本构方程能够较好地反映蠕变与时效形性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19铝合金 蠕变时效 本构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辅助镁合金板拉伸力学行为及本构建模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庭坚 张丽霞 廖娟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0-176,共7页
实施了不同振幅的超声振动辅助AZ31B镁合金板材拉伸试验研究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分析了超声振动对AZ31B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超声振幅下,超声振动同时具有软化效应和硬化效应。施加超声振动后,材料的流动应力瞬间出... 实施了不同振幅的超声振动辅助AZ31B镁合金板材拉伸试验研究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分析了超声振动对AZ31B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超声振幅下,超声振动同时具有软化效应和硬化效应。施加超声振动后,材料的流动应力瞬间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当振幅增加到5.07μm时,伸长率和抗拉强度增加;当振幅继续增大时,材料的伸长率和抗拉强度下降。基于描述材料微观变形行为的经典本构理论建立了一种混合模型,其预测的镁合金板材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 AZ31B镁合金 力学行为 本构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硬度A286高温合金的本构模型
11
作者 宋扬扬 莫宁宁 冯治国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4-139,共6页
构建了一种能够表征材料硬度对流动应力影响的本构模型以满足梯度硬度零件数值仿真的需要。开展了不同硬度(175~370 HV)A286高温合金的准静态压缩试验,构建了考虑硬度影响的改进Ludwik模型,基于该模型进行了梯度硬度薄壁管仿真。结果表... 构建了一种能够表征材料硬度对流动应力影响的本构模型以满足梯度硬度零件数值仿真的需要。开展了不同硬度(175~370 HV)A286高温合金的准静态压缩试验,构建了考虑硬度影响的改进Ludwik模型,基于该模型进行了梯度硬度薄壁管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硬度的增加,材料的流动应力也相应增加。相较于原始Ludwik模型,改进Ludwik模型R值增至0.996,e_(AARE)值降至2.6%,能有效预测不同硬度下的流动应力。仿真中薄壁管形成明显的鼓包,鼓包区域应力较小,非鼓包区域应力较大,验证了改进Ludwik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梯度材料在变形过程中的流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本构建模 材料硬化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载路径下挤压WE43镁合金的高速冲击力学响应及本构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拓 邱飒蔚 +3 位作者 夏二立 郭鹏程 吴远志 李落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43-251,共9页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和多种显微表征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和加载路径下挤压WE43镁合金的室温动态力学响应行为。结果表明挤压WE43镁合金的各向异性较弱,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都为“C”形,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都具有正的应变速率...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和多种显微表征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和加载路径下挤压WE43镁合金的室温动态力学响应行为。结果表明挤压WE43镁合金的各向异性较弱,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都为“C”形,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都具有正的应变速率敏感性。不同热处理状态和加载路径下,挤压WE43镁合金都产生了较多的形变孪晶,同时伴有少量的孪晶交叉。孪晶虽然对热处理状态和加载路径都不敏感,但能够促进胞状位错亚结构的形成。当加载应变速率增至4120 s^(-1)时,在绝热温升及其诱导的动态回复作用下,孪晶密度反而降低。孪生和非基面滑移相协调是室温下挤压WE43镁合金的主导变形机制。基于经典J-C本构,采用应变和应变速率的多项式函数对应变硬化项和应变速率硬化项进行修正,构建了不同热处理状态和加载路径下挤压WE43镁合金的力学本构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验的偏差均在±10%以内,相关系数R和平均相对误差AARE分别为0.952和3.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43镁合金 高速冲击 加载路径 力学响应 本构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s/Al复合材料应力松弛时效特性及建模研究
13
作者 亢少明 黄遐 +3 位作者 陈浩晟 周文彬 高远 李勇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4-192,共9页
针对新一代航空航天用轻量化壁板结构用高比模量、比强度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CNTs/Al)成形需求,研究了CNTs/Al应力松弛时效变形强化行为及其形性协同预测建模。在130℃条件下,对CNTs/AA2024开展了涵盖弹塑性初始加载条件(215 MPa... 针对新一代航空航天用轻量化壁板结构用高比模量、比强度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CNTs/Al)成形需求,研究了CNTs/Al应力松弛时效变形强化行为及其形性协同预测建模。在130℃条件下,对CNTs/AA2024开展了涵盖弹塑性初始加载条件(215 MPa、390 MPa和4%、6%)的应力松弛时效强化系列实验。结果表明,CNTs/AA2024的应力松弛曲线呈现较短的初始变速率松弛阶段(2.5 h)和稳定速率松弛阶段;进入塑性阶段后,应力松弛量未明显提高,可能来源于CNTs对位错移动的阻碍作用。在390 MPa初始应力下,材料的屈服强度随时间延长而提高,在5 h左右达到峰值时效,屈服强度为485 MPa,至16 h未出现明显过时效。在相同时效时间下,CNTs/AA2024屈服强度随着初始应力的提高而增加;塑性加载阶段,屈服强度提升效果更为明显(576 MPa),主要是由于加工硬化和位错诱导析出强化的协同作用。进一步的,建立了针对CNTs/AA2024应力松弛时效的统一本构模型,实现了其应力松弛变形、时效强化以及关键微观变量的协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松弛 本构建模 碳纳米管 铝基复材 人工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冶金Al-5.6Zn-2Mg合金在热压缩过程中加工硬化特性及本构模型的比较
14
作者 KATIKA Harikrishna DAMODA R.K. +2 位作者 DAVIDSON M.J. SEETHARAM R. KASAGANI Veera Venkata Nagaraj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46-368,共23页
在300~5000℃、应变速率为0.1~0.0001 s−1的条件下,在万能试验机上对Al-5.6Zn-2Mg铝合金进行热压缩试验,以确定动态再结晶开始时的加工硬化速率曲线σ_(c)(ε_(c))l以及关键特征σ_(c)(ε_(c))l、σ_(p)(ε_(p))和σ_(ss)与Z系数之间的... 在300~5000℃、应变速率为0.1~0.0001 s−1的条件下,在万能试验机上对Al-5.6Zn-2Mg铝合金进行热压缩试验,以确定动态再结晶开始时的加工硬化速率曲线σ_(c)(ε_(c))l以及关键特征σ_(c)(ε_(c))l、σ_(p)(ε_(p))和σ_(ss)与Z系数之间的相关性。使用了四个本构模型,Arrhenius模型、改进的Johnson-Cook模型(MJC)、改进的Zerilli-Armstrong模型(MZA)和开发的人工神经网络(ANN)。结果表明,ANN型模型和Arrhenius模型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平均值最低,分别为0.486%和3.36%,MZA型模型和MJC型模型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平均值较高,分别为8.84%和3.93%。由于Arrhenius模型能够处理各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因此它被认为是最合适的预测模型,但在材料性质未知或实验数据有限的情况下,MJC模型可能是一种更简单的替代方法。MZA模型不适合估计热压缩时的流变应力。此外,训练最好的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性能最好,相对误差的绝对平均值为0.486%,R值为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硬化速率曲线 本构建模 热压缩 EBSD分析 流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下AZ31B镁合金板热拉伸行为和本构模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廖娟 张丽霞 +2 位作者 郑庭坚 苏华 郭金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30-1640,共11页
通过超声振动辅助热拉伸实验,研究温度和超声振动对AZ31B镁合金板材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振联合作用下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下降,伸长率和塑性提高,动态再结晶延迟发生。随着振幅的增加,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降低的幅度增加,... 通过超声振动辅助热拉伸实验,研究温度和超声振动对AZ31B镁合金板材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振联合作用下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下降,伸长率和塑性提高,动态再结晶延迟发生。随着振幅的增加,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降低的幅度增加,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与无振动时的伸长率对比,当振幅为9.1μm时,伸长率增大的幅度最大,分别为32.3%(150℃)和23.2%(200℃)。基于热激活机制和位错密度演化理论构建超声振动下镁合金热拉伸的本构关系模型,并结合实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该本构模型能有效地预测不同温度和振幅下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预测曲线与实验曲线吻合较好。该模型的建立为超声振动下金属热塑性成形的有限元模拟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本构建模 超声辅助 拉伸实验 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冲击载荷下WE43镁合金的动态力学响应行为
16
作者 郭鹏程 蒋子涵 +3 位作者 秦思晓 肖罡 刘志军 柳青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7-154,共8页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和多种显微表征方法研究了两种固溶温度下挤压WE43镁合金的室温动态力学响应行为,应变速率为2580~4120 s^(-1)。结果表明,在高速冲击载荷下,形变孪晶具有较强的正应变速率敏感性,以致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和多种显微表征方法研究了两种固溶温度下挤压WE43镁合金的室温动态力学响应行为,应变速率为2580~4120 s^(-1)。结果表明,在高速冲击载荷下,形变孪晶具有较强的正应变速率敏感性,以致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形变孪晶在变形中前期随应变的增加迅速增殖,使得其应变硬化率在应变为0.03~0.10时呈“驼峰”状。基面滑移和孪生相协调是高速冲击载荷下挤压态WE43镁合金的主导塑性变形机制。采用多项式修正了原始J-C本构模型,构建了能够准确描述挤压态WE43镁合金动态力学响应行为的本构模型。本构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偏差在±10%以内,其相关系数R和平均绝对相对误差e AARE分别为0.962和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43镁合金 高速冲击 力学行为 本构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孔隙介质的本构描述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松岩 俞茂宏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24,共14页
在混合物理论的框架内,提出了一个处理饱和和非饱和的多相孔隙介质(工程材料)变形和强度本构建模的新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具体描述.该方法将多相工程材料看成由两个层次的3种混合物模型组成,即第一层次的“固相”和“液相”混合... 在混合物理论的框架内,提出了一个处理饱和和非饱和的多相孔隙介质(工程材料)变形和强度本构建模的新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具体描述.该方法将多相工程材料看成由两个层次的3种混合物模型组成,即第一层次的“固相”和“液相”混合物模型和第二层次的由“固相”和“液相”组成的混合物模型,用该模型来模拟要研究的多相工程材料.这里定义的“固相”和“液相”实际上也是由各自组分组成的混合物,用以反映“固相”介质和“液相”介质的不同性质,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孔隙介质 强度 变形 本构建模 工程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高温结构强度与寿命评估: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晓光 谭龙 +2 位作者 郝文琦 石多奇 范永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共18页
本文旨在分析数据驱动思维方法和研究范式在高温结构强度与寿命评估中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重点关注高温结构服役微观组织演化的图像数据处理和定量识别、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材料/结构寿命预测和本构建模方法。... 本文旨在分析数据驱动思维方法和研究范式在高温结构强度与寿命评估中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重点关注高温结构服役微观组织演化的图像数据处理和定量识别、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材料/结构寿命预测和本构建模方法。总结了数据驱动方法典型的4种应用方式,即完全代替现有理论方法、耦合驱动已有方法的改进、挖掘变量之间潜在规律和定性认识定量化。最后,指出了数据驱动方法面临的诸如泛化能力不强、外推能力差以及与物理机制关联弱的问题,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潜在方向,以期能够推进数据驱动新范式在高温结构完整性领域的交叉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结构 数据驱动 图像处理 寿命预测 本构建模 微观组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ring constitutive model of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design of raft foundat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小雷 肖成安 +1 位作者 李稼轩 冯杰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1079-1084,共6页
The simplified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static equilibrium is generally adopted for raft design. The secondary stress of superstructure due to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of the foundation is neglected, which lead... The simplified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static equilibrium is generally adopted for raft design. The secondary stress of superstructure due to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of the foundation is neglected, which leads to larger support moments and longitudinal bending of raft compared with real values. The spring constitutive relation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is obtained by the flat plate loading tests in Karst reg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pring and the raft is equivalent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mposite foundation and the raft. The model for superstructure-raft-composite foundation interaction analysis is thus established and the raft is designed. This method not only considers the nonlinear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but also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superstructure on bending moment and deformation of raft. Compared with the inverted floor method, the calculated values of moment become more reasonable and uneven settlements are considered. This can be references to the design of raft foundation in similar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ing constitutive relation composite foundation RAFT INTE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