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杆系结构非线性分析的本构函数
1
作者 吴德伦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60-67,共8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用于杆系结构非线性分析的积分本构函数。由此导出了桁架和框架材料非线性分析的刚度方程式。表明本文提出的本构函数具有数值分析方便,能解决加载、卸载中较难的非线性分析问题。
关键词 杆件体系 本构函数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场动力学理论的准脆性材料的本构力函数的构建 被引量:7
2
作者 石宏顺 钱松荣 +2 位作者 原群盛 徐婷 张国浩 《计算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2-427,共6页
近场动力学理论(PD)是基于非局部思想的连续介质力学新理论,用于研究材料破坏问题。根据准脆性材料破坏的线性和非线性的力学行为,在初始微观弹脆性材料(PMB)的本构力函数中引入了键的损伤模型,将键的断裂过程分成了线性的弹性变形阶段... 近场动力学理论(PD)是基于非局部思想的连续介质力学新理论,用于研究材料破坏问题。根据准脆性材料破坏的线性和非线性的力学行为,在初始微观弹脆性材料(PMB)的本构力函数中引入了键的损伤模型,将键的断裂过程分成了线性的弹性变形阶段和非线性的损伤变形阶段,以此构建了准脆性材料的本构力函数的基本形式。以典型的准脆性材料为例构建了其本构力函数,通过在压缩载荷下对含预制不同角度单裂纹缺陷的类岩材料的裂纹扩展进行PD数值模拟仿真,裂纹起裂位置和扩展方向与试样试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一致,证明了该基于近场动力学理论的典型准脆性材料的本构力函数可用于该类材料的破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动力学 准脆性材料 PMB 本构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胶砂改进分数阶导数幂函数经验蠕变本构模型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锐铎 乐金朝 +2 位作者 冯师蓉 罗会如 王团结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7-242,共6页
针对沥青胶砂的蠕变特性,提出了改进分数阶导数幂函数经验蠕变本构模型,然后分别对不同应力水平下沥青砂的蠕变恢复试验结果和不同温度下沥青玛蹄脂的蠕变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分析,确定了相关的模型参数,分析了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变化... 针对沥青胶砂的蠕变特性,提出了改进分数阶导数幂函数经验蠕变本构模型,然后分别对不同应力水平下沥青砂的蠕变恢复试验结果和不同温度下沥青玛蹄脂的蠕变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分析,确定了相关的模型参数,分析了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沥青胶砂高温性能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改进分数阶导数幂函数经验蠕变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沥青胶砂的蠕变特性,并能够反映温度对其蠕变变形的影响,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胶砂 蠕变 分数阶导数 函数经验本构模型 高温性能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双重孔隙介质的势函数本构方程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胡亚元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0-169,共10页
为了分析复杂岩土工程多场多相耦合效应,需要建立非饱和双重孔隙介质的一般本构理论框架。把双重孔隙介质视为两个单重孔隙介质的嵌套叠加,利用各组分应变与孔隙变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经典混合物理论出发推导了非饱和双重孔隙介质的能... 为了分析复杂岩土工程多场多相耦合效应,需要建立非饱和双重孔隙介质的一般本构理论框架。把双重孔隙介质视为两个单重孔隙介质的嵌套叠加,利用各组分应变与孔隙变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经典混合物理论出发推导了非饱和双重孔隙介质的能量守恒方程。通过功共轭对之间的力学性质建立了小应变条件下非饱和双重孔隙介质的一般势函数本构方程。作为一般势函数本构方程的应用,把势函数取为应变量的二次多项式,假定各共轭量之间相互独立,获得了非饱和双重孔隙介质的各向同性线弹性模型,并根据试验数据确定了模型参数。当非饱和双重孔隙介质退化为饱和双重孔隙介质或非饱和单重孔隙介质时,本文模型退化为已有的相应模型。本文获得的一般势函数本构方程可以指导非饱和双重孔隙介质的具体建模工作,线弹性本构方程可用于建立相应的固结控制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双重孔隙介质 嵌套结 能量守恒方程 函数本构模型 线弹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whole process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layered sandston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based on Logistic function
5
作者 LIU Dong-qiao GUO Yun-peng +1 位作者 LING Kai LI Jie-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411-2430,共20页
Bedding structural plane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tability of engineering rock masses.This study conducts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on layered sandstone with various bedding angles(0... Bedding structural plane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tability of engineering rock masses.This study conducts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on layered sandstone with various bedding angles(0°,15°,30°,45°,60°,75°and 90°)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bedding angle on the deformational mechanical response,failure mode,and damage evolution processes of rocks.It develops a damage model based on the Logistic equation derived from the modulus’s degradation considering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sandstone bedding dip angle and load.This model is employed to study the damage accumulation state and its evolution within the layered rock mass.This research also introduces a piecewise constitutive model that considers the initial compaction characteristics to simulate the whole deformation process of layered sandston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s the bedding angle increases from 0°to 90°,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of layered sandstone significantly decrease,slightly increase,and then decline again.The corresponding failure modes transition from splitting tensile failure to slipping shear failure and back to splitting tensile failure.As indicated by the modulus’s degradation,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four stages:initial no damage,damage initiation,damage acceleration,and damage deceleration termination.The theoretical damage model based on the Logistic equation effectively simulates and predicts the entire damage evolution process.Moreover,the theoretical constitutive model curves closely align with the actual stress−strain curves of layered sandston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The introduced constitutive model is concise,with fewer parameters,a straightforward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process,and a clear physical interpretation.This study offer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theory of layered rock mechanics and holds implication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ock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yered sandstone uniaxial compression damage evolution Logistic function constitutive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场动力学的破冰阻力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超 曹成杰 +2 位作者 熊伟鹏 叶礼裕 汪春辉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探究破冰航行过程中海冰破坏规律及船舶的破冰阻力,本文基于船-冰接触判别算法和近场动力学方法建立破冰阻力预报模型。并同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预报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船-冰相互作用下的海冰破碎过程,并实现3 kn航速下... 为了探究破冰航行过程中海冰破坏规律及船舶的破冰阻力,本文基于船-冰接触判别算法和近场动力学方法建立破冰阻力预报模型。并同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预报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船-冰相互作用下的海冰破碎过程,并实现3 kn航速下破冰阻力预报结果误差为10.08%。在此基础下,开展不同航速下破冰阻力预报工作,发现随着航速的增加,因弯曲破坏形成的碎冰尺寸更加细小,导致冰层断裂破坏所需的能量增加,从而引起破冰阻力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冰阻力 近场动力学 PMB本构函数 船-冰相互作用 冰层断裂 接触判别 层冰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