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本性美学及其对现代美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左剑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07,共9页
儒道释三种审美方式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强调发挥人的本性力量去观照世界,可称其为"本性体验"。这三种本性体验对整个中国古代美学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有关本性体验的思想及受其影响的艺术理论,又可称为"本性美学"... 儒道释三种审美方式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强调发挥人的本性力量去观照世界,可称其为"本性体验"。这三种本性体验对整个中国古代美学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有关本性体验的思想及受其影响的艺术理论,又可称为"本性美学"。本性美学具有明显的人生修养、人格塑造和生活改造的功能指向,对中国现代美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性体验 本性美学 中国美学精神 中国现代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性美学”如何可能?——兼与左剑锋先生商榷
2
作者 刘建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85,共9页
左剑锋《中国古代本性美学及其对现代美学的影响》一文将“有关本性体验的思想及受其影响的艺术理论”称为“本性美学”,在“本性”“本性美学”的概念界定和立论基础上都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认为:一、儒家的修身之根本并非返归“本性”... 左剑锋《中国古代本性美学及其对现代美学的影响》一文将“有关本性体验的思想及受其影响的艺术理论”称为“本性美学”,在“本性”“本性美学”的概念界定和立论基础上都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认为:一、儒家的修身之根本并非返归“本性”。二、“本性”并非先秦儒家的“心性”,以“本性”来诠释“心性”是宋明理学家对先秦儒学过度诠释的结果,而非先秦儒家自身的思想。三、儒释道对“本性”有着不同的解释,“本性体验”不是中国古代美学的特质。“本性体验”不是理想的人生境界,也不是审美方式,只是一种“工夫”手段,不能把人格修养、道德实践和艺术创造、审美体验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性 本性体验 心性 善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