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外来与本地劳动力的就业对比研究——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高慧 周海旺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7年第4期10-15,共6页
主要依据上海的抽样调查数据,在考察外来与本地劳动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两者目前就业和就业转换差异,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 上海 外来劳动力 本地劳动力 就业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工作强度差异研究——基于沈阳市518份样本的调查 被引量:2
2
作者 于学文 杨欣 施雯 《农技服务》 2016年第14期199-200,共2页
本文基于沈阳市518份调查数据,对共同存在于城市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工作强度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认为,由于身份不同,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工作强度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延长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增加培训等人力资... 本文基于沈阳市518份调查数据,对共同存在于城市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工作强度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认为,由于身份不同,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工作强度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延长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增加培训等人力资本提升的措施对降低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工作强度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强度 差异 农民工 城市本地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地区农民城市化的路径——本地劳动力市场和农民家庭策略的融合 被引量:8
3
作者 褚明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9-125,171,172,共9页
通过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民城市化路径外在宏观条件和内在微观机制的分析,可以更完整呈现城市化的社会规律,反观当前的相关理论及城市化政策的问题。与中西部农村地区农民家庭的不完全城市化不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民趋于完全城市... 通过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民城市化路径外在宏观条件和内在微观机制的分析,可以更完整呈现城市化的社会规律,反观当前的相关理论及城市化政策的问题。与中西部农村地区农民家庭的不完全城市化不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民趋于完全城市化。多个发达地区的田野调查表明,发达工业化基础上建立的本地劳动力市场是农民城市化的前提,其特征是就业机会丰富、就业时间充足与就业成本低廉。就家庭策略而言,农民家庭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家庭充分就业和家庭婚姻联结将本地劳动力市场优势转化为融入城市的家庭发展能力,实现完全城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本地劳动力市场 家庭策略 发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政府管制与中国大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职业配置——以上海市卢湾区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余佳 丁金宏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20,11,共10页
中国大城市劳动力市场已经演变成具有"二元"特征的劳动力市场,其中本地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差异不能仅仅用劳动者自身的人力资本来解释,它还与城市政府的选择性管制有关。虽然中央政府已经逐渐取消针对外来劳动力的... 中国大城市劳动力市场已经演变成具有"二元"特征的劳动力市场,其中本地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差异不能仅仅用劳动者自身的人力资本来解释,它还与城市政府的选择性管制有关。虽然中央政府已经逐渐取消针对外来劳动力的歧视性限制,但地方政府借助户籍制度实行的隐性、间接管制在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配置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是外来劳动力在职业选择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 本地劳动力 外来劳动力 职业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就业乘数效应及其变动趋势:基于人口普查分县数据的估计
5
作者 程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32,共13页
制造业就业乘数效应是经济学相关领域的前沿基础性议题,就业乘数变化是人口与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转变的重要反映。本文使用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估计了2000—2020年制造业对本地服务业就业的长期乘数效应。研究发现,2000—2020年总体制... 制造业就业乘数效应是经济学相关领域的前沿基础性议题,就业乘数变化是人口与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转变的重要反映。本文使用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估计了2000—2020年制造业对本地服务业就业的长期乘数效应。研究发现,2000—2020年总体制造业就业乘数为0.59,但呈现出典型的阶段性特征与转折性变化,2000—2010年制造业就业乘数达到0.62,2010—2020年已没有显著的就业乘数效应。第一个十年中,制造业对生活性服务业就业乘数较强,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就业乘数较弱。第二个十年中,制造业对生活性服务业就业甚至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制造业就业乘数效应的转折性变化反映出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转变,与中国人口、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阶段转变具有同步性,也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独特性。持续观察制造业就业乘数效应,有助于理解中国人口与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快速转变的过程,更好地把握人口与经济新常态下的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与宏观经济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本地劳动力市场效应 就业乘数 发展阶段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