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技术创新、本土市场规模与生产链延伸
1
作者 周宏伟 刘曙光 +1 位作者 庞素勤 张露文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8,共16页
数字技术创新是重塑国际分工优势、促进生产网络深化的重要路径。以1995—2018年45个国家的17个制造业部门为样本,实证研究数字技术创新对生产链延伸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数字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与本土市场规模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 数字技术创新是重塑国际分工优势、促进生产网络深化的重要路径。以1995—2018年45个国家的17个制造业部门为样本,实证研究数字技术创新对生产链延伸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数字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与本土市场规模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生产链延伸;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数字技术创新对发达国家生产链延伸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可能存在“数字鸿沟”与“低端锁定”;数字技术创新主要促进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生产链延伸,对技术密集型行业无明显影响;数字技术创新对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的促进作用高于纯国内生产和传统贸易活动。机制检验显示,数字技术创新主要通过扩大中间品进口与释放国内消费潜力两种渠道促进生产链延伸。调节效应显示,本土市场规模扩张能够强化数字技术创新对生产链延伸的促进作用,且该效应在发达国家、资本密集型行业以及全球价值链活动中更为明显。拓展性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能够促进未发生数字技术创新行业的生产链延伸;数字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同样促进了生产链延伸。研究结论对新发展格局构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生产链长度 本土市场规模 中间品进口 国内消费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市场规模与制造业出口复杂度——基于国内国际市场协同的视角
2
作者 安岗 王佳 邸文慧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1,共10页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出口产品的复杂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本土市场规模影响出口复杂度的理论模型,采用147个国家(地区)205种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制造...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出口产品的复杂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本土市场规模影响出口复杂度的理论模型,采用147个国家(地区)205种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制造业出口复杂度呈显著促进效应,且这种作用在数字基础设施高水平国家、非毗邻大国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渠道检验显示,本土市场规模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进而影响出口复杂度。此外,基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协同的视角,发现发展中国家进口依存度与本土市场规模具有协同效应,能够促进出口复杂度的提高,其出口依存度则存在负向作用,而发达国家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出口复杂度 技术创新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市场规模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 被引量:7
3
作者 宣思源 杨德才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45,共20页
本土市场规模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点,对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深入考察本土市场规模对FDI流入的影响及其机制渠道。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市场潜力能够吸引FDI流入。该结论... 本土市场规模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点,对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深入考察本土市场规模对FDI流入的影响及其机制渠道。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市场潜力能够吸引FDI流入。该结论在内生性分析、分位数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本土市场规模可通过劳动力效应和科技创新效应促进FDI流入。具体而言,国内市场潜力可提升区域劳动生产率并降低用工成本,同时提高地区总体创新和实质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外资进入国内市场。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会强化本土市场规模的FDI流入效应。基于城市特征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胡焕庸线东南侧城市、高交通基础城市和低经济增长目标城市FDI流入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论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FDI流入 劳动生产率 科技创新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市场规模对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作用机制分析——基于研发创新的中介效应
4
作者 王艳冲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9-143,共5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服务业出口一直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则是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过往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出口的数量... 在全球化背景下,服务业出口一直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则是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过往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出口的数量和质量上,较少涉及其中的技术细节。本文旨在深入挖掘本土市场规模对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潜在影响机制,特别关注研发创新的中介效应,以期为理解和提升服务业出口的技术复杂度提供深刻见解,为政府决策和企业战略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服务业 出口技术复杂度 研发创新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土市场规模的产业创新机制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冯伟 徐康宁 邵军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67,共13页
本文基于2006-2011年28个制造业行业的发展数据,在明晰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相关计量方法,从行业总体层面和分行业层面对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所得结论为:首先,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创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 本文基于2006-2011年28个制造业行业的发展数据,在明晰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相关计量方法,从行业总体层面和分行业层面对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所得结论为:首先,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创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这种正向作用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其次,从各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均呈现出一定的行业差异性,即会随着行业发展的不同特点而展现出不同的作用内涵;第三,从对本土市场规模与各控制变量的交叉作用的回归结果来看,在共同作用于产业创新时,只有外源性资本投入能够对本土市场规模促进产业创新的作用产生正向的激励效应,其余控制变量从现阶段而言还均无法显示出正向的互补作用。最后,基于上述结论,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产业创新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市场规模与中国能源效率提升:基于动态面板门槛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宏兵 张兵兵 谷均怡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70,共10页
基于本土市场规模和技术进步探寻中国能源效率低下的诱因,是现阶段实现节能减排和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系统梳理本土市场规模、技术进步影响能源效率的理论机制基础上,利用Dynamic-SBM模型重新测算了1990—2016年省级层... 基于本土市场规模和技术进步探寻中国能源效率低下的诱因,是现阶段实现节能减排和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系统梳理本土市场规模、技术进步影响能源效率的理论机制基础上,利用Dynamic-SBM模型重新测算了1990—2016年省级层面的能源效率,通过动态面板门限模型检验了本土市场规模与能源效率的技术进步门限效应和回弹效应。研究发现:①本土市场规模与能源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技术进步门限效应。在低技术进步区间,本土市场规模对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会随着技术进步增加而逐渐降低;在高技术进步区间,则会抑制能源效率的提高。②二者间存在显著的双重门限效应。在高、低市场规模组,本土市场规模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交互影响显著为负,但在中等市场规模组却具有正向影响。③从时间维度看,中国加入WTO会显著增强本土市场规模对能源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技术进步的回弹效应仍然存在。④分地区来看,发展改善型地区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回弹效应;发展成熟型地区具有技术进步的门限效应;而发展落后型地区技术进步均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改善,且在低门限水平表现得更为明显;发展波动型地区在高门限水平不利于能源效率的改善。对此,本文认为,应当积极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逐步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加大发展落后型地区和发展波动型地区的能源改革和制度体系建设,推动发展成熟型地区的能源技术创新,注重发展改善型地区的市场规模培育和创新引领作用;同时扩大开放,加强国际能源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技术进步 能源效率 回弹效应 Dynamic-S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快递业的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升级 被引量:7
7
作者 姜宝 李剑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83,共7页
利用2004-2013年我国快递业数据对本土市场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以市场促创新"或"以市场规模驱动创新"的假说在我国快递市场基本不成立。本土市场规模对效率的改进仅有并不显著的正向作用... 利用2004-2013年我国快递业数据对本土市场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以市场促创新"或"以市场规模驱动创新"的假说在我国快递市场基本不成立。本土市场规模对效率的改进仅有并不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生产率及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此外,资本密度对快递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影响为正,而人力资本及研发密度对快递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影响为负。从作用机制看,本土市场规模对我国快递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机制可进一步归纳为聚集和竞争效应,本土市场规模的扩大伴随着资本密度的提高、人力资本及研发密度的降低,对生产率增长与技术进步产生正向作用,对效率改进产生负向影响。但由于我国快递业市场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基础薄弱,研发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并没有随着快递本土市场规模的扩大在我国快递业中产生聚集和竞争效应,加之多数快递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服务产品模仿来抢占市场而不是真正进行技术创新,导致我国快递企业创新能力即使在本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前提下也无法提高,本土市场规模扩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聚集和竞争效应并未在我国快递行业得以体现,未来改变竞争模式与提高技术创新将是我国快递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产业升级 快递业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市场规模与地区产业发展——基于湖北省县域工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敖荣军 刘巧玉 李家成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75,共5页
在外需持续疲软的背景下,发挥本土市场规模优势是湖北省区域经济增长务实且可行的选择。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的市场潜力方程,测度湖北省县级区域的本土市场规模,并利用2007—2012年湖北省83个县域构成的面板数据,计量分析本土市... 在外需持续疲软的背景下,发挥本土市场规模优势是湖北省区域经济增长务实且可行的选择。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的市场潜力方程,测度湖北省县级区域的本土市场规模,并利用2007—2012年湖北省83个县域构成的面板数据,计量分析本土市场规模对地区工业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土市场规模总体上对湖北省县域工业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现实中各县域工业制成品进入外省市场的自由度较低,使得其不能将潜在的外省市场规模转化为工业增长的动力,导致了地区工业增长与外省市场规模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市场进入性 县域工业增长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升级:需求侧引导下的供给侧改革 被引量:14
9
作者 冯伟 李嘉佳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26,共14页
文章利用中国省级层面的发展数据,在厘清本土市场规模作用于产业升级基本特征和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考虑了实证检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和空间关联性等的影响之后得出如下结论:从总体上来看,增强本土市场规模有利于加快产业升级;从影... 文章利用中国省级层面的发展数据,在厘清本土市场规模作用于产业升级基本特征和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考虑了实证检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和空间关联性等的影响之后得出如下结论:从总体上来看,增强本土市场规模有利于加快产业升级;从影响机制的内外两个来源来分析,在共同作用于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囿于中国自主创新的滞后性,本土市场规模与技术创新尚未形成有效的耦合提升机制,而借助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或倒逼作用,本土市场规模与外商直接投资能够形成协同的互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产业升级 供给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代工体系下的产业升级研究——基于本土市场规模的视角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国胜 《产经评论》 2010年第1期38-45,共8页
全球"代工困境"要求本土企业超越代工模式,实现产业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日益扩张的本土市场规模既为代工企业避免"市场隔层陷阱",获取市场能力提供了可能,也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规模效应诱因,并诱导OBM国际品牌厂... 全球"代工困境"要求本土企业超越代工模式,实现产业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日益扩张的本土市场规模既为代工企业避免"市场隔层陷阱",获取市场能力提供了可能,也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规模效应诱因,并诱导OBM国际品牌厂商与代工企业间的"参与式合作",从而为本土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比较优势。因此,全球代工体系内部产业升级的关键是如何利用本土市场规模的比较优势,诱导代工企业发展技术能力,由专业生产代工过渡到设计、生产代工,并逐步实现自创品牌或发展跨产业代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代工体系 本土市场规模 技术能力 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生产率: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冯伟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8,共8页
利用中国2001—2011年制造业分行业的发展数据,在运用DEA法测度产业生产率的基础上,基于总体检验和分类检验,研究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生产率之间的作用关系,所得结论为:总体而言,本土市场规模对于产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推进作用;在分类别... 利用中国2001—2011年制造业分行业的发展数据,在运用DEA法测度产业生产率的基础上,基于总体检验和分类检验,研究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生产率之间的作用关系,所得结论为:总体而言,本土市场规模对于产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推进作用;在分类别行业层面上,这种推进作用依然存在,只是更多地体现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对于各控制变量而言,其在行业总体层面和分类别行业层面上均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这主要是由行业发展的自身特性与不平衡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产业生产率 DEA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浩昌 李廉水 刘军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2,共6页
本文用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制度创新等条件下,本土市场规模显著促进技术创新,这为我国借助巨大的本土市场规模来推... 本文用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制度创新等条件下,本土市场规模显著促进技术创新,这为我国借助巨大的本土市场规模来推动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分地区比较分析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本土市场规模越大,其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也越大。结合当前东部地区本土市场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事实,推导出地区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技术创新 地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市场规模与能源效率——绿色技术进步、绿色技术效率的调节路径 被引量:7
13
作者 金波 刘文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0-79,118,共11页
使用2001—2017年30个省级层面数据,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省级层面能源效率指标,借助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本土市场规模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及绿色技术进步、绿色技术效率影响本土市场规模作用于能源效率的路径。结果表明... 使用2001—2017年30个省级层面数据,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省级层面能源效率指标,借助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本土市场规模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及绿色技术进步、绿色技术效率影响本土市场规模作用于能源效率的路径。结果表明:第一,本土市场规模对于能源效率的影响呈“U”型的非线性特征;第二,本土市场规模分别通过绿色技术进步、绿色技术效率对能源效率呈倒“U”型、“U”型的影响特征,两条路径相互独立具有互补性,若形成合力则后期会持续推动能源效率水平的提升;第三,本土市场规模分别与绿色技术进步、绿色技术效率对于能源效率的影响呈显著的门限效应且因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绿色技术进步 绿色技术效率 能源效率 超效率SBM G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元边际视角的中国制造业本土市场效应研究
14
作者 周荣军 邱斌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32-135,共4页
文章运用2001~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利用Heck-man两阶段回归模型考察了不同资源禀赋地区本土市场规模对中国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地区本土市场规模对中国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与扩展边际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文章运用2001~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利用Heck-man两阶段回归模型考察了不同资源禀赋地区本土市场规模对中国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地区本土市场规模对中国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与扩展边际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从标准化系数来看,资本丰裕型地区本土市场规模对企业出口扩展边际的影响要大于其对企业出口集约边际的影响,然而,在劳动型地区本土市场规模对企业出口集约边际的影响要大于其对企业出口扩展边际的影响。由于我国存在大量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率对企业出口决策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生产率水平对企业出口数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要素禀赋 扩展边际 集约边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数字化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升级?
15
作者 张艳萍 凌丹 刘慧岭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8,共17页
基于全球66个国家17个制造行业的跨国面板数据,从中间投入数字化角度切入建立数理模型,探索并考察制造业数字化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数字化对其全球价值链位置存在显著的提升效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 基于全球66个国家17个制造行业的跨国面板数据,从中间投入数字化角度切入建立数理模型,探索并考察制造业数字化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数字化对其全球价值链位置存在显著的提升效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供给侧的成本效应、专业化分工效应、人力资本效应,需求侧的本土市场规模效应均是数字化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将成本效应分解为劳动成本效应和贸易成本效应,发现两者作为数字化影响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中介存在较大机制差异,但均能通过发挥成本节约效应促进全球价值链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对发展中经济体制造业、高数字密集度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效果更明显;相较于非核心类数字部门,来源于核心类数字部门中间投入的价值链攀升效应更强。研究结论为优化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提升国际循环质量等相关对策提供具化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数字化 全球价值链 贸易成本 单位劳动成本 本土市场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