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转换中的选择——论日据时期台湾本土作家的文化心态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晓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5-130,共6页
20世纪初,台湾处在文学语言的迅速转换中,一方面文学语言由文言文向白话文转换,另一方面是汉语向日语转换。作家面临着创作语言的选择,而在日本殖民强权统治和文化殖民的语境下选择不同的文学语言种类或类型则反映了作家不同的话语立场... 20世纪初,台湾处在文学语言的迅速转换中,一方面文学语言由文言文向白话文转换,另一方面是汉语向日语转换。作家面临着创作语言的选择,而在日本殖民强权统治和文化殖民的语境下选择不同的文学语言种类或类型则反映了作家不同的话语立场和文化心态。语言具有工具性,但语言也蕴含了深刻的民族性、区域性、文化性。汉语写作有着坚守民族文化传统和反殖民的现实意义,日语写作也不完全是殖民文化的投影,我们应该透过语言层面发掘作家的文化心态和思想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台湾地区 本土作家 文化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移民文学”到作家本土化——写在《黑龙江文学通史》出版之前 被引量:2
2
作者 彭放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9-105,共7页
在黑龙江文学史上 ,“借才异代”的移民文学成为主流。这些移民作家主要是因罪发配的“流人”及其家属 ,还有以各种原因滞留或客籍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文学创作 ,支撑着黑龙江文坛的半壁江山。移民带来各地的先进文化 ,促进南北地区和与... 在黑龙江文学史上 ,“借才异代”的移民文学成为主流。这些移民作家主要是因罪发配的“流人”及其家属 ,还有以各种原因滞留或客籍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文学创作 ,支撑着黑龙江文坛的半壁江山。移民带来各地的先进文化 ,促进南北地区和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 ,使黑龙江的地域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 ,而且给文学创作广泛吸收异地经验 ,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黑龙江移民文学的繁荣 ,是人才政策开明、开放结出的硕果 ,也与中国知识分子爱祖国、爱人民的赤诚之心有关。移民文学现象是黑龙江文化的一种特色。既要看到移民作家对黑龙江文化的启蒙和开发带来的效益 ,又要看到“流人文化”中潜藏着消极的“恋乡守根”和“回归故土”的流亡意识。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本土作家成长起来 ,替代了移民作家 ,这是黑龙江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可以预见到的是 :未来的黑龙江文学将更加开放 ,更具活力 ,其乡土特色更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文学" 作家本土 文学史 《黑龙江文学通史》出版 "借才异代"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少功与“汨罗作家群”的形成——以潘绍东、魏建华和舒文治为例
3
作者 黄灯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8-154,共7页
2000年5月,韩少功阶段性地定居湖南汨罗八景后,汨罗的文学生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批本土作家很快成长起来,“汨罗作家群”由此进入公众视野,一批质量过硬的作品,由此获得了在文学期刊亮相的机会,((1))基层写作者以群体的方式亮相,显然... 2000年5月,韩少功阶段性地定居湖南汨罗八景后,汨罗的文学生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批本土作家很快成长起来,“汨罗作家群”由此进入公众视野,一批质量过硬的作品,由此获得了在文学期刊亮相的机会,((1))基层写作者以群体的方式亮相,显然和文学生态的营构相辅相成。尽管汨罗这片古老的土地,在以屈原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熏陶下,一直文风昌盛,但与彭家煌、康濯、杨沫等老一辈作家对新文学的贡献相比,汨罗新时期文学确实处于断层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少功 新时期文学 作家 文学生态 本土作家 杨沫 彭家煌 文学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新一代南迁作家创作论
4
作者 王剑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100-105,共6页
70年代前后移居香港的新一代南迁作家,其生活经历、文化教养、创作历史大致相同。其创作无论在选材、创作倾向上与本土作家截然有别。但随着居港岁月的增长,他们的“大陆客”气味逐渐消失、“大陆意识”逐渐淡薄,香港色彩和“香港意识... 70年代前后移居香港的新一代南迁作家,其生活经历、文化教养、创作历史大致相同。其创作无论在选材、创作倾向上与本土作家截然有别。但随着居港岁月的增长,他们的“大陆客”气味逐渐消失、“大陆意识”逐渐淡薄,香港色彩和“香港意识”则日渐显现。体现在作品上是时代背景被淡化,兴奋中心转向婚恋题材,作品被注入通俗性审美特征,因而与新一代本土作家接近起来。但两者仍有分别,预计很难合流,这是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等不同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文学 新一代南迁作家 新一代本土作家 创作倾向 香港意识 通俗性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辉下的误区——从一个视角看解放区本土文学
5
作者 彭楚舒 《中国文学研究》 1993年第4期65-70,共6页
一般来说,艺术创作实际上是受作家主体逻辑思维活动的制约和支配的。文化活动,尤其是文学创作,始终表达作家对于他们所描写的人物的性格、结局所持的思想感情态度。马克思曾有精确的阐述:“作者的主观愿望,动机和意见一般不直白地表述,... 一般来说,艺术创作实际上是受作家主体逻辑思维活动的制约和支配的。文化活动,尤其是文学创作,始终表达作家对于他们所描写的人物的性格、结局所持的思想感情态度。马克思曾有精确的阐述:“作者的主观愿望,动机和意见一般不直白地表述,而是渗透到他所塑造的形象中并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就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 赵树理 中国农民 本土作家 主体意识 作家主体 文学创作 误区 文化积淀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识新疆文学及其当代意义——以闻捷、王蒙等人的新疆题材创作为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袁盛勇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50,共5页
新疆文学在总体上以往并未受到太多关注,是被边缘化的存在,人们往往在评介其发展走向及其相关内涵时,多以边地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和中国西部文学指称。这样一些名称,尤其是人们用得最多的西部文学,其实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因为中国西部... 新疆文学在总体上以往并未受到太多关注,是被边缘化的存在,人们往往在评介其发展走向及其相关内涵时,多以边地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和中国西部文学指称。这样一些名称,尤其是人们用得最多的西部文学,其实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因为中国西部不论就地理空间、行政区划还是文化与审美属性而言,都不是一个统一的存在,而是在不同区域具有其各自不同的特性,有的即使在同一区域内又可以存在各种不一样的文化和人生。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捷 地理空间 同一区域 天山牧歌 启示价值 审美属性 天山南北 本土作家 爱情诗 张思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现代文学(1919—1949)概貌
7
作者 施建伟 汪义生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82-87,共6页
香港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大河中的一条重要的支流。本文所说的“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时间概念:1919—1949年。香港现代文学是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新文学运动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前,我国处于半封... 香港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大河中的一条重要的支流。本文所说的“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时间概念:1919—1949年。香港现代文学是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新文学运动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前,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与英国殖民当局统治下的香港的社会属于相似的社会制度。而“香港文学的起头”,则“是拜大陆南来知识分子之赐”。确切地说,1919—1949年的香港文学实质上是中国新文学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香港的中国新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香港文学 香港文坛 南来作家 《鲁迅全集》 中国新文学 本土作家 戴望舒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艺副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蕉风》与马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以文学翻译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岳寒飞 朱文斌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9-186,共8页
在马来西亚华文文坛的纯文学刊物中,《蕉风》是颇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从1955年11月创刊起,到1999年2月被迫停刊,再到2002年12月复刊,《蕉风》历尽坎坷磨砺,却成为马华文坛延续时间最长的文学刊物,这或许可以称为一个奇迹。马华文学有... 在马来西亚华文文坛的纯文学刊物中,《蕉风》是颇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从1955年11月创刊起,到1999年2月被迫停刊,再到2002年12月复刊,《蕉风》历尽坎坷磨砺,却成为马华文坛延续时间最长的文学刊物,这或许可以称为一个奇迹。马华文学有着坚实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而《蕉风》的创办则以兼容并包的心态和多元开放的文艺审美取向,丰富了马华文学的创作内涵。尤其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蕉风》不遗余力地译介、发表和推广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和相关理论,切实为马华文坛开启了现代主义文学发展之门,虽然这或多或少受到世界文学思潮,尤其是台湾文坛现代主义文学之风吹拂的影响。《蕉风》对域外现代主义文学资源的"拿来主义"策略,不仅开阔了本土作家的文艺视野,也对马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文学 《蕉风》 现实主义文学 马华文学 台湾文坛 文学思潮 本土作家 文学刊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地文化之美的独特呈现——万玛才旦的小说及电影散论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生滨 宫明璐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0-136,共7页
当代中国西部文学中藏地本土作家的创作,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显现之一。特别是扎西达娃、阿来、梅卓、次仁罗布、扎西才让、龙仁青、扎西东主、万玛才旦、扎巴、索南才让等藏地作家的汉语小说创作,近年来获得了读... 当代中国西部文学中藏地本土作家的创作,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显现之一。特别是扎西达娃、阿来、梅卓、次仁罗布、扎西才让、龙仁青、扎西东主、万玛才旦、扎巴、索南才让等藏地作家的汉语小说创作,近年来获得了读者和研究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代表性作家万玛才旦1969年12月3日出生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拉西瓦镇昨那村,2023年5月8日因突发心脏病在拉萨去世,享年54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文学 扎西达娃 新时期以来 中国当代文学 海南藏族自治州 本土作家 汉语小说 阿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艰难探索现代民族文学的形式——重识解放区文学
10
作者 陈荣毅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36-140,共5页
1严格意义上的解放区文学,应该是以毛泽东同志于1842年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简称“讲活”)界定的。“讲话”的两大要点——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和文艺如何为工农兵服务,涵盖了解放区文学的全部内容与特色。
关键词 民族文学 表现形式 本土作家 中国现代文学 作家 心理描写 描写方法 白描 作家作品 民间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荒芜到荒芜
11
作者 王立刚 《出版广角》 1999年第9期40-41,共2页
谈起科普我不由的想起鲁迅在1925年给《猛进》的编辑徐炳昶的一封信中所提到的一段话:“单为在校的学生计,可看的书报实在太缺乏了,我觉得至少还该有一种通俗的科学杂志,要浅显而且有趣。可惜中国现在的科学家不人做文章,有做的,也过丁... 谈起科普我不由的想起鲁迅在1925年给《猛进》的编辑徐炳昶的一封信中所提到的一段话:“单为在校的学生计,可看的书报实在太缺乏了,我觉得至少还该有一种通俗的科学杂志,要浅显而且有趣。可惜中国现在的科学家不人做文章,有做的,也过丁高深,于是就很枯燥。现在要 Brehm 的讲动物生活,Fabre 的讲昆虫故事似的有趣,并且插许多图画的……”鲁迅说这话是在70年前,可听起来简直就是在针砭今日国内的科普出版的荒芜。本土作家是如此识浅乏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芜 昆虫 本土作家 法布尔 鲁迅 动物 科学杂志 作品 科学家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敬仰中国大地上的绿色行动者
12
作者 徐子健 《绿色中国》 2016年第1期54-55,共2页
最近,我在新华书店看到一本《大地之上——中国生态现场访谈录》。本来,我对自然生态和环保很感兴趣,再加上这是我所看到本土作家写的文学作品,我就立即买了下来。手捧这本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新书,心情难以平静。这本书有32万字的篇幅,由... 最近,我在新华书店看到一本《大地之上——中国生态现场访谈录》。本来,我对自然生态和环保很感兴趣,再加上这是我所看到本土作家写的文学作品,我就立即买了下来。手捧这本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新书,心情难以平静。这本书有32万字的篇幅,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是沱沱花费了整整六年的心血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结晶 本土作家 绿色行动 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生态 一本 生态保护 滇金丝猴 凤头燕鸥 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