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语言转换中的选择——论日据时期台湾本土作家的文化心态 |
张晓平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
2
|
从“移民文学”到作家本土化——写在《黑龙江文学通史》出版之前 |
彭放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
3
|
韩少功与“汨罗作家群”的形成——以潘绍东、魏建华和舒文治为例 |
黄灯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
4
|
香港新一代南迁作家创作论 |
王剑丛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2 |
0 |
|
|
5
|
光辉下的误区——从一个视角看解放区本土文学 |
彭楚舒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3 |
0 |
|
|
6
|
重识新疆文学及其当代意义——以闻捷、王蒙等人的新疆题材创作为中心 |
袁盛勇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
7
|
香港现代文学(1919—1949)概貌 |
施建伟
汪义生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6 |
0 |
|
|
8
|
《蕉风》与马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以文学翻译为中心 |
岳寒飞
朱文斌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
9
|
藏地文化之美的独特呈现——万玛才旦的小说及电影散论 |
李生滨
宫明璐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
10
|
艰难探索现代民族文学的形式——重识解放区文学 |
陈荣毅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
11
|
从荒芜到荒芜 |
王立刚
|
《出版广角》
|
1999 |
0 |
|
|
12
|
敬仰中国大地上的绿色行动者 |
徐子健
|
《绿色中国》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