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伦理及其价值实现的本体论诠释
1
作者 王浩斌 王飞南 《学习论坛》 2007年第1期14-17,共4页
主体性构成了伦理与价值共同的本体论基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体现或表现为一种“差序格局”,由此决定了中国传统伦理特定的道德化价值实现和制度化价值实现的路径抉择:人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伦理的现... 主体性构成了伦理与价值共同的本体论基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体现或表现为一种“差序格局”,由此决定了中国传统伦理特定的道德化价值实现和制度化价值实现的路径抉择:人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化转向就是一个中国传统伦理的“价值实现”过程,而不是一个割断传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伦理 价值实现 本体论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法论诠释学的再审视及其语境化评估——论贝蒂作者意义重构论的诠释学
2
作者 李建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144,共14页
贝蒂在当代西方诠释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有论者把他和伽达默尔称为“现代诠释学哲学的两大基石”。贝蒂在本体论诠释学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场景中继承传统方法论诠释学,挑战本体论诠释学,重新置入诠释学的方法论要求,重申理解的认识论和客观... 贝蒂在当代西方诠释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有论者把他和伽达默尔称为“现代诠释学哲学的两大基石”。贝蒂在本体论诠释学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场景中继承传统方法论诠释学,挑战本体论诠释学,重新置入诠释学的方法论要求,重申理解的认识论和客观论。他强调文本自律性和作者意图重构论,拒绝吸纳本体论诠释学的有益洞见,封闭了理解的创造性和开放性。方法论与本体论问题仍然是今日诠释学争论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在诠释学传统和当代语境中重新评估贝蒂的诠释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诠释 本体论诠释 理解 解释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经典诠释学之我见 被引量:15
3
作者 蔡方鹿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2-47,共6页
朱熹以其毕生的精力诠释儒家经典 ,通过释经进行哲学理论的创造 ,同时也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经典诠释学。朱熹的经典诠释学融合经学诠释和哲学诠释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本体论诠释学体系。他认为经典诠释应以经典原文和原义作为经典诠释的依... 朱熹以其毕生的精力诠释儒家经典 ,通过释经进行哲学理论的创造 ,同时也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经典诠释学。朱熹的经典诠释学融合经学诠释和哲学诠释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本体论诠释学体系。他认为经典诠释应以经典原文和原义作为经典诠释的依据 ,以义理为经典诠释的标准 ,并且提出了系统的经典诠释方法论原则。朱熹为中国诠释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作出了创发性的贡献 ,达到了中国诠释思想发展的高峰 ,也为当代中国诠释学的建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经典诠释 本体论诠释 经典诠释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法律实践的诠释哲学思考——以引经折狱为中心
4
作者 林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9-146,共8页
引经折狱又名春秋决狱,是形成于汉代的一种司法方法。它以儒家经义(主要是《春秋》)作为评判案件的依据,强调原心定罪,在中国司法史上一度流行并影响深远。以现代眼光来看,运用西方盛行的本体论诠释学可以使这一中国古代的司法方法被更... 引经折狱又名春秋决狱,是形成于汉代的一种司法方法。它以儒家经义(主要是《春秋》)作为评判案件的依据,强调原心定罪,在中国司法史上一度流行并影响深远。以现代眼光来看,运用西方盛行的本体论诠释学可以使这一中国古代的司法方法被更好地接受与理解。具言之:引经折狱的断案过程,可以视为司法官与立法者的两种不同的法律观点之间的视域交融;司法官为寻求裁判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依据,往往求助于特定历史背景下对典故的解释;在引经折狱中,汉儒的主体性与实在性得到了彰显并同历史情境之间产生了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经折狱 汉儒 汉律 本体论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评价尺度的“社会存在论”解释
5
作者 旷三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23,共7页
马克思的哲学视界是从关注“思辨理性”或“抽象自然”回归到关注“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的,它的本体论形态就是“社会存在论”。在“社会存在论”中,设定评价尺度的内在根据获得了本体论解释,这种解释本身展示出了一条不同于传统解释... 马克思的哲学视界是从关注“思辨理性”或“抽象自然”回归到关注“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的,它的本体论形态就是“社会存在论”。在“社会存在论”中,设定评价尺度的内在根据获得了本体论解释,这种解释本身展示出了一条不同于传统解释的新的解路,同时也形成了一个超越于“理性存在论”的崭新的解释模式。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对评价尺度的“社会存在论”解释是一种反历史非决定论的解释或一种尚历史决定论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域 评价尺度 本体论诠释 社会存在论 历史决定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