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影响观察
1
作者 谷利洋 宗丽萍 +1 位作者 郑闪闪 尚景丹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4期760-762,841,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康复效果、肌力恢复情况,肢体功能[Fugl-Meyer系统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以及步态数据(步长、步幅及步速)。结果:观察组的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肌力情况均改善,且观察组干预后的肌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FMA量表分值及BBS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干预后的FMA量表分值及BB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步长、步幅及步速各项步态数据均比干预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干预后的各项步态数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可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改善患者上肢与下肢功能、平衡能力,纠正改善患者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康复效果 肌力恢复 肢体功能 平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47
2
作者 石杰 袁爱红 +4 位作者 杨骏 刘振 潘宾 顾光 黄日龙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58-61,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针刺与PNF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针刺与PNF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分级、Fugl-Meyer 运动功能(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MAS分级明显降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于MAS分级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痉挛性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邱志茹 王军杰 +2 位作者 张晓艳 王雪君 王梦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4期2539-2542,共4页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探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者接...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探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探究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接受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干预,两者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最大等长收缩(MIVC)下肘关节屈曲、伸展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积分肌电值(iEMG)水平,计算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电信号值的均方根(RMS)值,并计算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协同收缩率(CR),采用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徒手肌力评定(MMT)、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ADL)、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价患者相关指标。结果探究组MIVC下肘关节屈曲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iEMG水平及肘关节伸展时肱三头肌iEMG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探究组MIVC下肘关节伸展时肱二头肌iEMG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探究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RMS、CR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MMT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M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探究组上肢运动功能、ADL评分、GQOLI-74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可改善患者表面肌电图指标,缓解上肢痉挛,改善上肢肌力,提升上肢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上肢痉挛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康复训练 表面肌电图 肌力 上肢功能 日常生活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深层肌肉刺激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敏杰 黄桢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8期43-46,共4页
目的:探究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联合深层肌肉刺激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效果。方法:选择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收治的100例TM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比组和探讨组。采用PNF技术对对比组患者进... 目的:探究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联合深层肌肉刺激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效果。方法:选择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收治的100例TM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比组和探讨组。采用PNF技术对对比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PNF技术联合深层肌肉刺激疗法对探讨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探讨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患者,治疗后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的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均低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PNF技术联合深层肌肉刺激疗法治疗TMD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颞下颌关节疼痛的症状,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深层肌肉刺激疗法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郭大伟 焦军 +1 位作者 徐瑞泽 潘俊南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9期182-184,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开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后下肢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5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本体感觉神经肌... 目的分析研究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开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后下肢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5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比较两组动态平衡能力及下肢功能量表(LEFS)评分。结果观察组训练后左右、前后、总体稳定指数均明显低于训练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前左右、前后、总体稳定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后左右、前后、总体稳定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前LEFS评分为(48.56±3.27)分,训练后LEFS评分为(72.15±5.12)分;对照组LEFS评分为(71.98±6.02)分。观察组训练前后LEF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前LEF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后LEF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开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加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可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核心稳定性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叶妙芳 张小耀 陈嘉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2期165-168,177,共5页
目的 分析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结合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智能组、PNF技术... 目的 分析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结合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智能组、PNF技术组,以及联合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智能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治疗,PNF技术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PNF技术治疗,联合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PNF技术+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比较四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Brunnstrom六期评估量表(BR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UL)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 治疗后,四组屈肘肌MAS分级分布均较治疗前改善,但治疗后各组间MA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四组BRS、FMA-UL和M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四组间BRS、FMA-UL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采用PNF技术结合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上肢及整体运动能力的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 脑卒中 上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疗法治疗肝性脊髓病(附1例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文清 柴叶红 +4 位作者 杨晓莲 谢睿智 姜贵云 冯晶晶 方鑫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肝性脊髓病 饮食治疗 功能性改变 神经系统 传统疗法 营养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刘书剑 邹君 《内科》 2021年第2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PN...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PNF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PNF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疗程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上肢运动功能、血液流变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 d,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全血低切和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PNF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加味补阳还五汤 上肢运动功能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24h姿势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申红梅 张亚楠 常江华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9期110-112,共3页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24h姿势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24h姿势管理。统计...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24h姿势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24h姿势管理。统计两组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运动功能。结果 观察组TC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IM运动部分及转移、行进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IM运动部分及转移、行进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24h姿势管理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及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24h姿势管理 脑卒中偏瘫 躯干控制 平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雷新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6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应用PN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应用PN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F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可有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陈蓉 陈梅花 +1 位作者 冯宇恒 谢韶东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11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技术)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PNF技...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技术)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PNF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MA-UE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NF技术联合肌内效贴贴扎能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痛症状及手部肿胀程度,改善患者上肢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肌内效贴 视觉模拟评分法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BARTHEL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改良苗族棍术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康复的作用
12
作者 胡孝平 李蕊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5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的改良苗族棍术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70例老年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学习改良苗族棍术... 目的:观察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的改良苗族棍术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70例老年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学习改良苗族棍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及一秒率(FEV_(1)/FVC)]、6 min步行试验(6MWT)步行距离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结果: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及对照组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患者FVC、FEV_(1)、FEV_(1)/FVC、6MWT步行距离、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PNF技术的改良苗族棍术有助于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苗族棍术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老年 肺癌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肌内效贴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中枢性面瘫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维维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用肌内效贴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 2018年8月期间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收治的45例中枢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5例患者分为A组(n=15)、B组(n=15)和C组(n=15)。为... 目的:探讨用肌内效贴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 2018年8月期间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收治的45例中枢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5例患者分为A组(n=15)、B组(n=15)和C组(n=15)。为A组患者使用肌内效贴进行治疗,为B组患者使用PNF进行治疗,为C组患者使用肌内效贴结合PNF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A组患者和B组患者相比,C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用肌内效贴结合PNF治疗中枢性面瘫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中枢性面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筋推拿联合骨盆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
14
作者 王保锁 董国顺 王小斌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理筋推拿联合骨盆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2月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 目的:探讨理筋推拿联合骨盆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2月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46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推拿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理筋推拿联合骨盆PNF治疗,比较两组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膝关节屈曲情况、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关节僵硬、日常活动受限、关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关节僵硬、日常活动受限、关节疼痛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膝关节屈曲程度低于常规组,屈曲90°恢复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骨盆PNF联合理筋推拿治疗,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膝关节屈曲程度,提升其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理筋推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手法对脑卒中发生偏瘫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菲 蒋文平 韩书琴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8期1417-1419,共3页
目的:探讨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手法对脑卒中发生偏瘫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挑选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发生偏瘫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及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训练... 目的:探讨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手法对脑卒中发生偏瘫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挑选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发生偏瘫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及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痉挛中式手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肢体功能,运动功能,肌力分级。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FMA总分、Barthel指数、FAC总分、BBS总分、MAS总分及10MWS均显著上升(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提高得更加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肌力分级及康复人数显著上升(P<0.05)。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结合手法治疗可提高脑卒中后发生偏瘫的病人日常生活和肢体运动能力,恢复前期踝阵挛的控制,促进下肢运动分离,提高步行能力及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 手法治疗 脑卒中后发生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筋正骨手法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疗效观察
16
作者 李冬静 肖洪波 +4 位作者 蔡润 陈瑞全 陈朝晖 金祥雨 程露露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理筋正骨手法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的疗效。方法将60例HSP患者随机分为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组(对照组)和理筋正骨手法结合PNF... 目的观察理筋正骨手法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的疗效。方法将60例HSP患者随机分为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组(对照组)和理筋正骨手法结合PNF组(观察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压痛程度评分、Fugl-Meyer评估表上肢板块(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评分、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及本体感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压痛程度、FMA-UE评分、肩关节被动活动度、本体感觉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筋正骨手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可有效缓解HSP患者肩关节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运动功能及被动关节活动度,提高本体感觉,其疗效优于本体感觉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肩痛 理筋正骨手法 本体感觉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F疗法联合矫形鞋垫干预对脑性瘫痪足下垂伴内翻患儿下肢功能的改善作用观察
17
作者 袁九洲 戴燕琼 +2 位作者 陈丽 丁健 王瑜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联合矫形鞋垫干预对脑性瘫痪足下垂伴内翻患儿下肢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脑瘫足下垂伴内翻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训练组(A组)28例、矫形鞋垫组(B组)26例及PNF联合矫形鞋垫组(C组)2...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联合矫形鞋垫干预对脑性瘫痪足下垂伴内翻患儿下肢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脑瘫足下垂伴内翻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训练组(A组)28例、矫形鞋垫组(B组)26例及PNF联合矫形鞋垫组(C组)26例。A组采用常规训练方法,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矫形鞋垫干预治疗,C组在B组的基础上加用PNF疗法。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各组踝背屈角度、足外翻角度、踝背屈肌力、平衡功能、步长及步速。结果各组治疗前踝背屈AROM、足外翻角度、踝背屈肌群肌力、BB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踝背屈AROM、足外翻角度、踝背屈肌群肌力、BB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治疗后,踝背屈AROM、足外翻角度C组>B组>A组,踝背屈肌群肌力、BBS评分C组>B组、A组(P均<0.05)。各组治疗前步长、步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步长、步速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治疗后,步长、步速C组>B组、A组(P均<0.05)。结论PNF疗法联合矫形鞋垫干预可有效增加脑性瘫痪足下垂伴内翻患儿踝背屈角度、足外翻角度及踝背屈肌群肌力,同时改善患儿平衡能力及步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矫形鞋垫 脑性瘫痪 足下垂 足内翻 下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PNF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毛庆友 徐兆勇 《临床医药实践》 2019年第10期750-752,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疗法(PNF)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100例,采用双盲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PNF技术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疗法(PNF)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100例,采用双盲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PNF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张口活动度及颞下颌关节弹响程度,观察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VAS评分、张口活动度和关节弹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张口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VAS评分和关节弹响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PNF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局部封闭疗法,在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方面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体外冲击波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技术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F技术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慧勇 海敏 《淮海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694-696,共3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PNF技术。对...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PNF技术。对比2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ug-l Meyer评分明显上升,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及Fug-l Meyer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2组的社会、认知、功能以及角色功能等方面评分明显上升,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过程中加入PNF技术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肢体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配合PNF技术治疗肩颈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包忠颖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7-68,共2页
肩颈综合征一般为长期慢性劳损或颈椎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是临床上的常见病。随着社会节奏的增快、伏案工作者的增多,本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笔者运用针刺配合神经肌肉本体易化(PNF)技术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神经肌肉本体易化技术 针刺疗法 肩颈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