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积极信任的范畴与方略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王丹
段鑫星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6年第10期95-102,共8页
-
基金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国家治理视域下的公务员行政人格研究"(批准号:2015ZDIXM026)
中国矿业大学中央业务基金项目"公共管理学科创新能力提升研究"(批准号:2014XK)
-
文摘
在社会深度转型期,风险性、不确定性破坏了信任依赖的社会传统及惯例资源,导致个体的"本体性安全感"降低,信任问题凸现。现代社会的匿名性、异质性导致"习俗型信任"衰落,"制度型信任"又因其滞后性和运行成本的增长而表现出局限性。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开放、平等、合作的信任模式正在孕育和生成,人的情感因素开始被关注。积极信任正是基于网络社会的协商共享机制,通过建设"积极心理"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增强"本体性安全感"。
-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本体性安全感
社会发展
-
Keywords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period, ontology security, social development
-
分类号
B024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