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积极信任的范畴与方略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丹 段鑫星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6年第10期95-102,共8页
在社会深度转型期,风险性、不确定性破坏了信任依赖的社会传统及惯例资源,导致个体的"本体性安全感"降低,信任问题凸现。现代社会的匿名性、异质性导致"习俗型信任"衰落,"制度型信任"又因其滞后性和运行... 在社会深度转型期,风险性、不确定性破坏了信任依赖的社会传统及惯例资源,导致个体的"本体性安全感"降低,信任问题凸现。现代社会的匿名性、异质性导致"习俗型信任"衰落,"制度型信任"又因其滞后性和运行成本的增长而表现出局限性。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开放、平等、合作的信任模式正在孕育和生成,人的情感因素开始被关注。积极信任正是基于网络社会的协商共享机制,通过建设"积极心理"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增强"本体性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本体性安全感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