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体性安全视角下欧盟对中国与西巴尔干国家“一带一路”合作的认知与反应
1
作者 李丹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35,159,160,共21页
西巴尔干地区是中东欧区域重要的地缘政治板块,是欧盟向东扩大政治版图、提高区域治理威望的重点对象。近年来,受域内域外多重危机影响,欧盟的本体性安全感下降,对中国与西巴尔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高度警觉,对中国的负面认知上升,逐... 西巴尔干地区是中东欧区域重要的地缘政治板块,是欧盟向东扩大政治版图、提高区域治理威望的重点对象。近年来,受域内域外多重危机影响,欧盟的本体性安全感下降,对中国与西巴尔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高度警觉,对中国的负面认知上升,逐渐将中国定义为巴尔干半岛的“经济麻烦制造者”“威权政治助推器”和“规范价值破坏者”,试图离间中国与西巴尔干国家的关系,巩固欧盟的“统治地位”,维护其“本体性安全”。然而,欧盟对西巴尔干国家的入盟承诺与其迟缓甚至停滞的扩员行动自相矛盾,令西巴尔干国家失望,并引发它们的质疑。与此同时,西巴尔干国家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结出累累硕果,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引力,也成为中欧在互联互通、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方面拓展合作、共同促进西巴尔干国家发展的新机遇、新空间。本文从本体性安全角度审视欧盟对中国与西巴尔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认知与反应,有助于为理解和应对欧盟的安全焦虑与过度反应,探寻一种合理解释框架与理性处理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性安全 欧盟 西巴尔干国家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社区本体性安全--对武汉市百步亭社区建设的实地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蔡静诚 贺霞旭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100,共8页
当前城市社区建设普遍存在生活共同体重建的困难,这主要源于现代性与共同体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不仅影响到社区社会资本存量与社区认同的形成,更影响到社区的和谐发展与公民社会的实现。吉登斯的社会认同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视角,... 当前城市社区建设普遍存在生活共同体重建的困难,这主要源于现代性与共同体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不仅影响到社区社会资本存量与社区认同的形成,更影响到社区的和谐发展与公民社会的实现。吉登斯的社会认同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视角,透过该视角可以发现,导致社区冷漠与疏离的社会心理原因在于居民的本体性安全缺失,但可以通过反思性实践重塑本体性安全。这一理论设想为中国的社区共同体重建提供了重要的指引。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对百步亭的社区建设实践进行分析,以回应理论并探索解决问题的现实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本体性安全 自我认同 反思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自治州农家的传统养猪与本体性安全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70,174,共7页
本文探索湖北恩施州留守村民如何通过日常活动建设本体性安全。像我国众多农村一样,当地农户也经历了以空心化和碎片化为代表的社会巨变,但他们仍努力以打猪草为标志的传统养猪对抗社会变化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在变化中建立一种相对的稳... 本文探索湖北恩施州留守村民如何通过日常活动建设本体性安全。像我国众多农村一样,当地农户也经历了以空心化和碎片化为代表的社会巨变,但他们仍努力以打猪草为标志的传统养猪对抗社会变化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在变化中建立一种相对的稳定。研究显示传统养猪让留守村民获得日常活动的程式化及空间上的秩序感,尤其是猪草及其相关的民间知识带来的连续性、可靠性和控制感,都有利于村民维持一种"独立但不孤立"的状态,有助于村民的本体性安全建设和村落社区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村民 传统养猪 日常活动 本体性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的本体性安全研究:一项研究议程 被引量:3
4
作者 贺刚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4年第12期36-46,共11页
在国际关系研究相继发生语言学、社会学和实践转向的背景下,本体性安全研究开始兴起。从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思想中汲取营养的本体性安全研究,成为当前分析国家对外行为的主要切入点之一。本文系统梳理了本体性安全研究的发展... 在国际关系研究相继发生语言学、社会学和实践转向的背景下,本体性安全研究开始兴起。从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思想中汲取营养的本体性安全研究,成为当前分析国家对外行为的主要切入点之一。本文系统梳理了本体性安全研究的发展路径,认为当前国际关系中的本体性安全研究议程主要有三大方向:身份与情感、话语战略与叙述以及民族主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本体性安全研究分析框架,以期能进一步推进该研究议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性安全 自传体叙述 目标寻求 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层与本体性安全 被引量:9
5
作者 沈湘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41,共6页
涂层的初衷是为了自保或悦人,是一种目的理性行为。物质性涂层、精神性涂层、行为性涂层,主动涂层、被动涂层,个体涂层、组织涂层,直接涂层、代理涂层,特殊性涂层、普遍性涂层,外壳式涂层、结构性涂层,甚至还有反向涂层……总是希望获... 涂层的初衷是为了自保或悦人,是一种目的理性行为。物质性涂层、精神性涂层、行为性涂层,主动涂层、被动涂层,个体涂层、组织涂层,直接涂层、代理涂层,特殊性涂层、普遍性涂层,外壳式涂层、结构性涂层,甚至还有反向涂层……总是希望获得一种与周遭世界和解的安全。但实际上,涂层不仅遮蔽了直接的危险,而且带来新的风险,也反思性地强化了现代性的普遍怀疑特质,从而使得人们失去对周遭世界的基本信任,失去自我认同的连续性,进而造成本体性安全的丧失和深刻的生存焦虑——根本源于对显现的执著而遗忘了存在。社会存在的优化,过“前涂层”的本真生活,彼此真诚以待,修正对安全、信任、风险的传统看法,在参与和信仰中获得存在的勇气,是消解生存焦虑、重获本体性安全的一些可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信任 风险 本体性安全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焦虑、本体安全与中国电视综艺的形态变迁 被引量:3
6
作者 耿波 史圣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8-73,123,共7页
当代中国电视文化产生于时代焦虑背景中,"本体性安全"理论可为之提供有启发性的方法论。"看电视"的日常生活性,使人们能在日常惯习中获得"反思性监控",进而获得对家—国一体化稳固性的领悟,产生本体性安... 当代中国电视文化产生于时代焦虑背景中,"本体性安全"理论可为之提供有启发性的方法论。"看电视"的日常生活性,使人们能在日常惯习中获得"反思性监控",进而获得对家—国一体化稳固性的领悟,产生本体性安全体验,电视综艺观赏的本体性安全体验则不稳定。自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电视综艺在为人们缓释时代焦虑、提供本体安全体验的意义上经历三变:创作"欢颂"模式,作为映射国家专权稳固性的映像提供社会向心性图景;延续"欢颂"模式,通过综艺的仪式性魅力强化人们对家—国一体化现实安全体验;从"欢颂"到"狂欢",电视综艺通过"游戏"拓延将人们裹挟其中,使人们沉溺娱乐激情以缓释焦虑、重获安全体验。新世纪以来,电视综艺呈现"游戏性"与"公共性"共生的复杂形态,标志中国电视综艺出现重返回日常生活的转折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本体性安全 家国一体化 游戏 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吉登斯的信任理论 被引量:68
7
作者 董才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67,共4页
吉登斯综合运用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现代性条件下信任的起源、本质、类型、机制及功能,建构了较为系统的信任理论,认为信任最初源于人类个体的"本体性安全"需求,是对他人或系统之可依赖性... 吉登斯综合运用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现代性条件下信任的起源、本质、类型、机制及功能,建构了较为系统的信任理论,认为信任最初源于人类个体的"本体性安全"需求,是对他人或系统之可依赖性所持有的信心,它在新式的社会团结的建立、社会秩序的扩展方面起着本源性、基础性的作用。吉登斯的信任理论为当今西方信任社会理论和信任社会学的研究、建构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方法论基础,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西方社会深刻的社会转型、建构当代中国的信任社会理论、信任社会学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登斯 信任理论 本体性安全 抽象系统 时空伸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焦虑——不确定性时代的一种基本社会心态 被引量:59
8
作者 王小章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3-193,共11页
人类社会已迈进了焦虑的时代。焦虑的本质是基于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之可靠性、持续性的基本信任的本体性安全体系的瓦解;本体性安全体系的崩解源于因生活之惯常秩序的消失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在现代早期,理性与革命对传统秩序的撬动开启... 人类社会已迈进了焦虑的时代。焦虑的本质是基于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之可靠性、持续性的基本信任的本体性安全体系的瓦解;本体性安全体系的崩解源于因生活之惯常秩序的消失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在现代早期,理性与革命对传统秩序的撬动开启了不确定性的闸门;风险社会的来临标志着不确定性向全球、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渗透和弥散,从而也迎来了本体性焦虑的时代。面对日益叵测的命运和未来,人类以各种方式努力寻求安全保障,但这些努力不仅难以从根本上缓解焦虑,而且在今天这个体化风险社会中,其本身也越来越难以为继。风险社会可能导致"不平等"的社会价值体系被"不安全"的社会价值体系所取代,从而相应地产生由焦虑得来的团结。在中国,除了要承受个体化风险社会之一般性的焦虑,社会成员还要多一分权利缺失状态下面对尚未完全被驯化的权力的惶惶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本体性安全 不确定性 风险社会 个体化 权力的任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房子到家:产权建构中的社会逻辑——一项关于广州地区新移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杨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71,共8页
从产权社会学文献出发,以广州地区新移民的访谈资料为依据,考察他们对房屋产权的不同看法。研究提出法定产权、法人产权和认知产权三个概念,随后对这三类产权做了类型学考察。结论指出,房屋不只是经济学眼中可交换的一般商品,而且还是... 从产权社会学文献出发,以广州地区新移民的访谈资料为依据,考察他们对房屋产权的不同看法。研究提出法定产权、法人产权和认知产权三个概念,随后对这三类产权做了类型学考察。结论指出,房屋不只是经济学眼中可交换的一般商品,而且还是一个能带给人们本体性安全的家,这为我们探讨认知产权话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区分三种产权类型只是为分析需要而提炼出来的理想类型,其实这三种类型存在的真实关系反而是支持与冲突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产权 法定产权 法人产权 认知产权 本体性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信任的范畴与方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丹 段鑫星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6年第10期95-102,共8页
在社会深度转型期,风险性、不确定性破坏了信任依赖的社会传统及惯例资源,导致个体的"本体性安全感"降低,信任问题凸现。现代社会的匿名性、异质性导致"习俗型信任"衰落,"制度型信任"又因其滞后性和运行... 在社会深度转型期,风险性、不确定性破坏了信任依赖的社会传统及惯例资源,导致个体的"本体性安全感"降低,信任问题凸现。现代社会的匿名性、异质性导致"习俗型信任"衰落,"制度型信任"又因其滞后性和运行成本的增长而表现出局限性。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开放、平等、合作的信任模式正在孕育和生成,人的情感因素开始被关注。积极信任正是基于网络社会的协商共享机制,通过建设"积极心理"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增强"本体性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本体性安全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