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体安全视角下俄罗斯国家叙事重构的逻辑
1
作者 张严峻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44,共14页
当一个国家基于连贯的叙事所构建的身份被侵蚀,或自我与他者的“惯例关系”被打破时,就会导致本体安全危机。本体安全的需求促使政治行为体致力于在国内和国际社会中维持一种连贯的自传体叙事以及与外界互动的惯例模式,以应对本体不安... 当一个国家基于连贯的叙事所构建的身份被侵蚀,或自我与他者的“惯例关系”被打破时,就会导致本体安全危机。本体安全的需求促使政治行为体致力于在国内和国际社会中维持一种连贯的自传体叙事以及与外界互动的惯例模式,以应对本体不安全引发的焦虑和恐惧感。苏联解体后,由于无法维持一个稳定的国家身份、失去管控前苏联地区的能力、无法获取西方他者的承认,导致俄罗斯遭遇本体不安全威胁并陷入叙事困境。本体安全的需求驱动俄罗斯构建以历史连续性为核心的国家叙事,重点是将沙俄、苏联、当代俄罗斯及其历史传统整合入连贯的叙事中。俄罗斯政治精英通过对“大国复兴”“文化同盟”“驱逐外敌”三大叙事的激活和创新,在完成对俄罗斯历史连续性的基本叙述的同时,为其外交政策行为提供合法性,并试图化解俄罗斯的本体不安全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安全 国家叙事 历史连续性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叙事、本体安全与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国对太平洋岛屿地区政策的演变 被引量:2
2
作者 梁甲瑞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82,共23页
国家对外政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其中战略叙事和本体安全是形成国家对外政策的两个重要因素。自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国对太平洋岛屿地区的政策一直处于演进之中。其中,本体安全是美国对太平洋岛屿地区政策演进的直接动力。而这三届... 国家对外政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其中战略叙事和本体安全是形成国家对外政策的两个重要因素。自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国对太平洋岛屿地区的政策一直处于演进之中。其中,本体安全是美国对太平洋岛屿地区政策演进的直接动力。而这三届政府的不同战略叙事,建构了本体安全或不安全状态。美国为了进一步确保本体安全,必然会不断恶意框定对中国的战略叙事,日益完善对太平洋岛屿地区的政策。然而,美国对太平洋岛屿地区的政策演变无法站住脚,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针对中国的战略叙事并不符合实际;第二,美国对太平洋岛屿地区的政策演变,本质上是“美国内湖”理念的回归,而并不是由本体安全或不安全促成的;第三,美国对太平洋岛屿地区的政策演变并不能保障其本体安全;第四,美国对太平洋岛屿地区政策的演变不仅口惠而实不至,而且没有真正尊重太平洋岛屿地区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叙事 本体安全 美国政府 太平洋岛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本体安全生成机制探析--以万隆会议上中国的同情外交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灏堃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33,共16页
21世纪以来,关注“自我而非身体安全”的本体安全研究拓展了人们对于国家因应对存在性焦虑和本体不安全感所采取行为的理解,强调了主权获得有效承认对于国家确保自我本体安全的重要性。尽管如此,学界对于本体安全实现路径的讨论大多局... 21世纪以来,关注“自我而非身体安全”的本体安全研究拓展了人们对于国家因应对存在性焦虑和本体不安全感所采取行为的理解,强调了主权获得有效承认对于国家确保自我本体安全的重要性。尽管如此,学界对于本体安全实现路径的讨论大多局限于恐惧主导下的安全化机制,忽视了其他情绪类型可能诱发的不同反应模式。基于此,本文在区分同情与共情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联结焦虑和同情的本体安全生成机制,即替代性认同(vicarious identity)的形成是促使处于本体不安全状态中的国家采取具有同情属性外交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替代性认同是一种将他人经历整合为自我叙事的过程,有助于消除自我与他者之间的隔阂。本文以万隆会议上中国的同情外交为例,对这一本体安全生成机制进行初步的说明。在20世纪50年代初,刚刚实现民族独立的中国正因自身主权的有效承认不足而处于较为严重的本体不安全状态之中。为此,中国希望在万隆会议上向广大亚非国家表达充分的同情关怀并由此与其建立替代性认同,从而缓解因西方国家的排斥、没有感受到苏联方面的充分信任、对国际秩序的稳定缺乏信心,以及亚非国家的猜疑所造成的主权承认缺失和由此引发的本体不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 本体(不)安全 主权承认 替代性认同 万隆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心安处是吾乡:本体安全感威胁对家乡品牌偏好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徐岚 蒋怡然 +2 位作者 崔楠 张留霞 赵帅勤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3-527,共15页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贸易战的发生让人们处于一种本体不安全的状态中,即人们的本体安全感受到了威胁。本文研究了消费者本体安全感威胁对家乡品牌偏好的影响。三项研究的结果表明,相比本体安全感没有受到威胁的个体,本体安全感受到威胁...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贸易战的发生让人们处于一种本体不安全的状态中,即人们的本体安全感受到了威胁。本文研究了消费者本体安全感威胁对家乡品牌偏好的影响。三项研究的结果表明,相比本体安全感没有受到威胁的个体,本体安全感受到威胁的个体对家乡品牌的偏好度更高,其中家乡依恋起到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本体安全感受到威胁的个体更倾向于依恋可以提供常规生活和构建个人身份的家乡,以此寻求本体安全感恢复,从而增加了对家乡品牌的偏好。实验结果还发现,自然栖息地情境展露在本体安全感威胁对家乡品牌偏好的作用中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当展露于自然栖息地情境时,本体安全感受到威胁的个体能够通过对自然栖息地这一更广泛的地点依恋来对抗本体安全感威胁,不再需要寻求家乡依恋来缓解本体安全感威胁,从而使其在对家乡品牌和非家乡品牌的偏好上不再呈现出差异。本研究的发现丰富了现有本体安全感和品牌偏好的相关研究,为品牌提供了一种新的本土营销策略,具有丰富的理论贡献和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安全 家乡品牌 家乡依恋 自然栖息地情境展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本体安全理论的批判与重构——以本体安全的实现路径为中心 被引量:4
5
作者 任慕 王文奇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38,共13页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对安全理论的深入探讨是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在安全理论的探讨中,本体安全研究方兴未艾。学者们揭示了本体安全对国际关系、外交决策分析和安全研究的价值。然而,目前本体安全的学理性...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对安全理论的深入探讨是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在安全理论的探讨中,本体安全研究方兴未艾。学者们揭示了本体安全对国际关系、外交决策分析和安全研究的价值。然而,目前本体安全的学理性探讨深度不足,存在本体论与实现路径的争论及本体安全与外交政策间因果关系不甚明确等问题,使该理论的适用性受限。为解决本体安全理论构建中的问题,本文借鉴历史社会学和角色互动理论重构国际关系本体安全理论,通过阐发国家身份在国内和国际两个互动场域中的形成机制可消解本体论质疑,搭建本体安全实现路径的分析框架可明确寻求本体安全对政策的驱动作用和政策与实践对本体安全的影响机制,从而指明本体安全与外交政策间的构成性关系。对本体安全的理论重构既回应了现有批判和争论,同时也可加强该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在中日钓鱼岛争端所引发的两次危机中,日本的国家身份认知和对华角色期望均发生变化。日本对本体安全的寻求影响了其对华政策乃至国家安全政策,证明了本体安全实现路径分析框架的有效性。本体安全理论虽然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但是理论重构对国家安全学、国际关系的学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安全 国家身份 实现路径 外交政策 国家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安全理论介入国际政治研究及其创新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格琴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89,共9页
吉登斯的本体安全理论以挖掘个体存在于社会的心理需求来揭示自我与社会的本质关系。本体安全理论介入国际政治研究是国际政治社会学回归的一部分,其研究主体从国家到个体,研究范围从国际到国内,研究内容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恰好符... 吉登斯的本体安全理论以挖掘个体存在于社会的心理需求来揭示自我与社会的本质关系。本体安全理论介入国际政治研究是国际政治社会学回归的一部分,其研究主体从国家到个体,研究范围从国际到国内,研究内容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恰好符合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政治的现实特征。国际政治本体安全理论的本体论相对灵活,它以行为体的本体安全需求作为理论假设,并强调社会实践与规范对个体塑造自我认同的影响,同时也探究社会认同动员中隐藏的物质与权力因素。本体安全理论介入国际政治研究的这些创新价值,使课题研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理论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安全 自我认同 基本信任 存在性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认同与社会性存在:中国国家本体安全的寻求与调适 被引量:12
7
作者 邢瑞磊 周灏堃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64,158,共34页
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进程和反全球化运动的博弈中,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面临着多重身份认同、跨国沟通网络和群体情绪/情感等问题带来的新型挑战。多样的身份认同危机会导致国家处于本体不安全状态,出于维系“社会性存在”的目的,国家会... 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进程和反全球化运动的博弈中,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面临着多重身份认同、跨国沟通网络和群体情绪/情感等问题带来的新型挑战。多样的身份认同危机会导致国家处于本体不安全状态,出于维系“社会性存在”的目的,国家会启动情绪/情感性自我保护机制,呈现以“焦虑感”为特征的“非理性行为”,可能带来国家间的安全对抗和冲突。获取国家本体安全取决于国家自传式叙事的连续性与“自我—他者”信任关系协调机制两条路径的均衡发展。在百年大变局下,“何为中国”的自传式叙事正由“内向型”的国家主体性向“外向型”的国际能动性身份转变。新时代中国国家身份转型和国家本体安全的获得,一方面,取决于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成功建构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新型负责任大国叙事体系;另一方面,有赖于重塑和调适中国与西方大国和国际社会的“竞合型”与“和合型”两类信任关系,其调适结果不仅是实现“自我—他者”良性互动的前提,也是决定中国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生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本体安全 国家身份 集体情绪/情感 自传式叙事 自我—他者信任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安全感:心理健康研究的社会学取向 被引量:11
8
作者 俞国良 靳娟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8-196,共9页
对心理健康绝不能就事论事,它有着特定的社会根源。本文以本体安全感概念的历史变迁为切入点,从心理健康研究的社会学取向着手,系统探讨了本体安全感的两个核心变量:自我认同和环境适应。前者是人格发展中自我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后者是... 对心理健康绝不能就事论事,它有着特定的社会根源。本文以本体安全感概念的历史变迁为切入点,从心理健康研究的社会学取向着手,系统探讨了本体安全感的两个核心变量:自我认同和环境适应。前者是人格发展中自我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后者是取得社会生活的平衡感和秩序感。由于自我内部的连续一致以及与环境之间的良好适应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因此本体安全感与心理健康互为因果关系。本体安全感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而心理健康则为本体安全感固本强基,两者的目标都是实现人类生活的健康与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本体安全 人与环境 自我认同 环境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安全与社会认同:美国次国家行为体参与中美气候治理合作的动向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联合 陈凯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46,共11页
在大国博弈趋于长期化、复杂化的背景下,中美全球气候治理的竞争性突出,美国次国家行为体参与中美气候治理呈现从“领导”“合作”到“竞合”的演变趋势。基于本体安全和社会认同理论,美国次国家行为体参与中美气候治理的逻辑可被概括... 在大国博弈趋于长期化、复杂化的背景下,中美全球气候治理的竞争性突出,美国次国家行为体参与中美气候治理呈现从“领导”“合作”到“竞合”的演变趋势。基于本体安全和社会认同理论,美国次国家行为体参与中美气候治理的逻辑可被概括为“大国竞争烈度与美国气候政策取向交互作用—美国次国家行为体身份和行为调整”框架。两个自变量决定了美国次国家行为体的本体安全和社会认同,进而导致其在参与中美气候合作中的身份和行为方式调整差异。为维护本体安全,美国次国家行为体将调整其身份定位和参与中美气候合作的具体实践,保持与全球气候治理趋势的一致性。随着美国气候政策的周期性摇摆以及中美战略竞争的激化,美国次国家行为体将强化其身份建构的施动性,应对中美气候治理合作中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博弈 中美气候合作 美国次国家行为体 本体安全 社会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安全的本体、视界与范式:“关系和合度”解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余潇枫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6,163,共24页
基于中国关系本体论对安全的本体和视界进行解析,并且建构中国的安全理论范式,是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的重要方面。安全是一种什么样的“实在”,这是十分重要的本体论问题;而以什么样的“视界”考察安全,则是非常棘手的认识论难... 基于中国关系本体论对安全的本体和视界进行解析,并且建构中国的安全理论范式,是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的重要方面。安全是一种什么样的“实在”,这是十分重要的本体论问题;而以什么样的“视界”考察安全,则是非常棘手的认识论难题。“关系和合度”解析为“广义安全论”视域下的安全本体、视界与范式提供了哲学诠释。安全是“关系性实在”,是和合状态的共享性秩序,是呈现人与世界“广义性联系”的“关系和合度”。如果关系的和合程度是安全获得的程度,那么安全就是以“关系和合度”为自变量的函数,广义安全便是呈现人与世界“关系和合度”的安全,是“行为体间的优态共存”。广义安全凸显“关系和合度”的适然性,安全之境即是保持优态共存的“适然之境”,是当下所发生的一切关系的总体性和合,这为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全球安全观提供了理论支撑。广义安全观是集成与整合诸安全构成要素与安全领域的大安全理念,是“场域安全”思维的完好体现,是多重时空关系状态与多种活动性质特点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安全 安全本体 安全视界 安全范式 关系和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的承认安全 被引量:5
11
作者 曾向红 陈明霞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55,163,164,共31页
维护安全构成国家行为的基础和重要动机。国家安全至少涵盖现实维度的物质安全和理念维度的身份安全。国家身份安全的核心内涵是国家身份的外在肯定性与内在稳定性共同铸造出的身份确定性。只有同时获得本体安全与承认安全,国家才能确... 维护安全构成国家行为的基础和重要动机。国家安全至少涵盖现实维度的物质安全和理念维度的身份安全。国家身份安全的核心内涵是国家身份的外在肯定性与内在稳定性共同铸造出的身份确定性。只有同时获得本体安全与承认安全,国家才能确保其身份安全。承认安全是指,行为体持有的有关其本质属性的自我理解因为得到他者承认而产生的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具有双重来源:一是行为体的基本承认需求得以实现,二是行为体的身份生成顺利开展。承认安全得以建立的基础是行为体自我理解与他者理解之间的一致性带来的自我肯定,这种自我肯定是行为体既满足承认需求、又实现身份生成所产生的共同的积极结果,因此构成行为体满足感的直接来源,从而确保了其承认安全感;反之,承认不安全的来源就是自我理解与他者理解之间的非一致性带来的自我怀疑,这种自我怀疑是行为体无法满足承认需求和身份生成受阻所产生的共同的消极结果,阻断了行为体满足感的形成,从而导致其产生承认不安全感。承认不安全将使国家滋生以不确定性为特征的焦虑情绪和以报复冲动为主导的怨恨情感,在二者的复合作用下,国家将作出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破坏性行为。俄罗斯与土耳其国家身份建构历程中的承认安全问题及其国际后果,可以对有关承认安全的理论发现提供初步经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安全 本体安全 承认安全 承认与蔑视 角色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rdNet的信息内容安全本体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子力 王艳娜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36-138,共3页
为提高信息内容的安全性,将信息内容安全本体(ICSO)引入相关系统与技术。基于给定的初始ICSO,利用WordNet构建信息内容安全本体。采用抽取算法自动从WordNet中抽取信息内容安全领域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根据is_a关系添加规则有效组织ICS... 为提高信息内容的安全性,将信息内容安全本体(ICSO)引入相关系统与技术。基于给定的初始ICSO,利用WordNet构建信息内容安全本体。采用抽取算法自动从WordNet中抽取信息内容安全领域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根据is_a关系添加规则有效组织ICSO。该方法快速高效,生成的ICSO概念和关系准确,只需改变初始本体就能从WordNet中抽取所需领域的本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WordNet本体 is_a关系 本体构建 信息内容安全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全本体的信息安全知识聚合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中 周嘉坤 +1 位作者 朱汉 陈波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2017年第4期78-85,共8页
在信息安全教育资源的构建中,为使主题爬虫更全面、准确、快速地获取教育所需的信息安全领域知识,文章通过建立信息安全领域本体,为主题提供高度专业化的精准领域定义描述;通过安全本体描述中概念间的关系,扩展主题信息的语义范围,基于... 在信息安全教育资源的构建中,为使主题爬虫更全面、准确、快速地获取教育所需的信息安全领域知识,文章通过建立信息安全领域本体,为主题提供高度专业化的精准领域定义描述;通过安全本体描述中概念间的关系,扩展主题信息的语义范围,基于最大相关度引导下的深度优先遍历方法,对爬取的网页在语义概念层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提高主题爬虫信息爬取的准确率;采用广度优先搜索策略与链接相关度计算相结合的混合爬取策略,指导主题爬虫进行页面信息的爬取,以有效提升主题爬虫的爬取效率。通过与基于关键词描述的主题爬虫的对比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述的主题爬虫的对比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关键词安全本体 安全教育 知识聚合 主题爬虫 信息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全本体的协同报警分析研究
14
作者 徐慧 肖敏 肖德宝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4-107,157,共5页
用户的网络管理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综合网络安全管理解决方案,即统一网络安全管理。关注其中的一个关键功能——协同报警分析,在把握现有研究方向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网络安全报警分析基本框架。现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保证安全报警... 用户的网络管理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综合网络安全管理解决方案,即统一网络安全管理。关注其中的一个关键功能——协同报警分析,在把握现有研究方向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网络安全报警分析基本框架。现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保证安全报警的环境资产信息、背景知识与攻击知识的统一表达。目前,针对这一问题仍缺乏一个实践可行的有效方法,这将直接影响到统一网络安全管理的最终实现。在协同报警分析过程中引入CIM模式扩展的OWL+SWRL安全本体来统一表达信息与知识,并提出一个极具潜力的方法用以完善现有协同报警分析技术,作为实现统一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报警分析 协同 安全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本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高建波 张保稳 陈晓桦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19,41,共7页
本体概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人工智能系统、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生物医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对不同领域的本体分析构成了该领域知识表示体系的核心,同时本体研究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重用。将本体的概念应用在信息安全领域就形成了安全... 本体概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人工智能系统、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生物医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对不同领域的本体分析构成了该领域知识表示体系的核心,同时本体研究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重用。将本体的概念应用在信息安全领域就形成了安全本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了安全本体:安全本体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过程,构建安全本体的原则、方法和意义,现有的安全本体及分类,安全本体的描述语言,安全本体的应用。接着依据对现有的安全本体及其应用的分析,总结了安全本体的结构体系,描述了安全本体的知识表示及推理能力,并指出在构建安全本体、本体评估、本体学习和安全本体的应用等方面依然有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本体 本体 形式化 网络本体语言 信息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安全本体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史秦甫 刘秀磊 +2 位作者 刘旭红 盛立国 黄秩先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49,共8页
总结了目前常用的本体语言、本体构建原则及构建方法,经比较认为构建煤矿安全本体宜采用OWL-DL语言,以循环获取法或七步法作为构建方法;从煤矿挖掘与煤矿灾害事件本体、煤矿安全数据库查询本体、煤矿安全知识概念本体的角度分析了煤矿... 总结了目前常用的本体语言、本体构建原则及构建方法,经比较认为构建煤矿安全本体宜采用OWL-DL语言,以循环获取法或七步法作为构建方法;从煤矿挖掘与煤矿灾害事件本体、煤矿安全数据库查询本体、煤矿安全知识概念本体的角度分析了煤矿安全本体研究现状,总结了3种煤矿安全本体的优缺点、应用场景和构建流程,并针对3种煤矿安全本体提出了本体集成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本体 本体语言 本体构建 本体集成 煤矿灾害 煤矿安全数据库 煤矿安全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领域本体的信息安全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红 谢永恒 +1 位作者 王国威 蒋帅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2-86,共5页
当前,硬件安全、信息物理系统安全、供应链安全等跨领域、跨学科的安全问题呈快速增长趋势,缺乏有效手段对其进行统一、系统性的描述,给涉及多学科安全问题的分析、评估和预测造成困难。文章提出通过构建跨领域本体的方法,实现对多领域... 当前,硬件安全、信息物理系统安全、供应链安全等跨领域、跨学科的安全问题呈快速增长趋势,缺乏有效手段对其进行统一、系统性的描述,给涉及多学科安全问题的分析、评估和预测造成困难。文章提出通过构建跨领域本体的方法,实现对多领域、多学科信息安全问题进行统一的表示和分析,对相似攻击和防御手段进行融合,形成多学科安全知识库,从而有效发现、预警潜在的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安全 安全本体 硬件安全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安全本体研究综述:基于2010—2016年文献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麦丞程 周嘉坤 +1 位作者 朱汉 陈波 《信息安全研究》 2017年第2期151-159,共9页
结构化的信息安全本体在形式化描述、语义网络建模、行为模式识别与匹配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其作为信息安全领域的一种新方法而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为了厘清信息安全本体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2010—2016年公开发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 结构化的信息安全本体在形式化描述、语义网络建模、行为模式识别与匹配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其作为信息安全领域的一种新方法而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为了厘清信息安全本体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2010—2016年公开发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的158篇有关信息安全本体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法,从出版时间、期刊和会议分布、研究方向和研究层次等维度对信息安全本体研究的热点、深入程度以及研究空白之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来安全本体的研究关注度呈上升趋势;研究涉及学科范围较广,以计算机、情报类居多;传统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上关于安全本体的研究如火如荼,新兴领域上的研究尚存在空白之处,实际生产领域的应用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索.信息安全研究Journal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Besearch第3卷第2期2017年2月Vol.3 No.2 Fe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本体 文献分析 统计分析 网络空间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全模式的软件安全本体模型及推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关慧 金梓奕 李杨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76-1282,共7页
为解决软件系统中安全需求、应用环境和系统实现三者之间的语义鸿沟,指导用户在特定的应用环境下找到正确的安全解决方案,提出一种软件架构及设计阶段的安全解决方案,即软件安全模式的安全本体。对安全需求、安全模式以及应用环境进行... 为解决软件系统中安全需求、应用环境和系统实现三者之间的语义鸿沟,指导用户在特定的应用环境下找到正确的安全解决方案,提出一种软件架构及设计阶段的安全解决方案,即软件安全模式的安全本体。对安全需求、安全模式以及应用环境进行语义建模,在此基础上定义推理规则,利用Jena推理机实现一个安全模式的查询系统。通过实例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为缺乏安全知识的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了基于语义的安全知识的便捷查询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本体 安全需求 安全模式 语义 推理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感状态下基于行为本体的手机用户信息安全能力评估方法
20
作者 麦丞程 陈波 +1 位作者 周嘉坤 于泠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56-167,共12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安全行为本体的员工安全行为检测方法。通过在用户无感状态下的真实手机使用行为采集,解决了安全行为的真实性问题;通过建立手机用户的静态和动态安全行为本体,对用户的通话、短信、网络与App应用等行为进行形式化描述,... 提出了一种基于安全行为本体的员工安全行为检测方法。通过在用户无感状态下的真实手机使用行为采集,解决了安全行为的真实性问题;通过建立手机用户的静态和动态安全行为本体,对用户的通话、短信、网络与App应用等行为进行形式化描述,制定了不安全行为判定规则和行为关联规则;借鉴攻击图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为关联图的不安全行为检测算法,发掘不安全行为路径。进一步,提出了信息安全能力评估的胜任力模型,实现了从员工信息安全行为的定性检测到能力的定量评估的过程。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出用户不安全行为路径,得到安全能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行为本体 行为分析 能力评估 移动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