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1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体与他者:当代中国社会民间信仰“非遗化”反思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祝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83,共9页
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有粘连,或直接孕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成,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提供滋养的源泉。21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迅速全面铺开,为传统民间信仰的当代存续提供了正当性的理据,也拓展了民间信仰价... 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有粘连,或直接孕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成,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提供滋养的源泉。21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迅速全面铺开,为传统民间信仰的当代存续提供了正当性的理据,也拓展了民间信仰价值彰显的社会空间。然而,在"文化求纯"价值理念的支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往往成为"净化"文化遗产的过程,以至于民间信仰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体"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他者"。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整体性保护,必须正视民间信仰之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传承的意义,也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民间信仰文化的流动性、自主性特征,以科学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建构当代中国民间信仰文化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非遗保护 本体与他者 科学历史观 文化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体空间的海底隧道施工风险动态管控机制
2
作者 薛亚东 侯颖材 +2 位作者 曲立清 黄宏伟 庞皓俊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1130,共10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空间的动态风险管控机制,旨在应对隧道风险管理中的动态性挑战。研究通过构建模式层和实例层,明确定义了工程实体与风险要素,结合SWRL语言和事故树方法在规则层实现了风险事件的推理,将风险机理知识以规则的形式...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空间的动态风险管控机制,旨在应对隧道风险管理中的动态性挑战。研究通过构建模式层和实例层,明确定义了工程实体与风险要素,结合SWRL语言和事故树方法在规则层实现了风险事件的推理,将风险机理知识以规则的形式融入到了风险管控流程之中。本文以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突涌水风险管控实践为例,展示了该机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本体建模、推理查询及可视化技术,系统实现了隧道风险数据的自动监控、风险的自动辨识与分析。研究结果证明了该机制在复杂工程环境下的有效性,为动态风险管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本体技术和语义网技术引入隧道风险管控领域,提升了风险管控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增强了复杂隧道工程中风险辨识和响应的实时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动态风险管控 本体空间 突涌水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用后保险杠本体注塑模具设计及试验验证
3
作者 黄可 邹华杰 +3 位作者 靳敏 许喆 许晨晨 强宇汉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114,共7页
对某型号新能源汽车后保险杠本体进行模具结构分析,在避开塑件侧凹及倒扣结构的前提下,设计组合分型面以满足关键尺寸精度要求。基于Moldflow2024数值模拟软件获得的制品温度场分布及浇口布局分析结果,针对主流道板设计了不同规格的“U... 对某型号新能源汽车后保险杠本体进行模具结构分析,在避开塑件侧凹及倒扣结构的前提下,设计组合分型面以满足关键尺寸精度要求。基于Moldflow2024数值模拟软件获得的制品温度场分布及浇口布局分析结果,针对主流道板设计了不同规格的“U”型截面,以平衡流道长度,确保熔体压力均匀分布,避免滞流或烧焦现象。综合考量结构强度、运动精度及维护便利性,在定模侧设计了三种抽芯机构,顶杆-T型滑槽转向机构、气缸抽芯机构和弹簧延迟开模机构。针对动模侧存在的大量倒扣及侧凹特征,设计了多组二级斜顶抽芯机构。该机构通过二级斜顶的联动运动实现分阶段脱模,有效克服了传统斜顶因行程不足导致的脱模失效问题。此外,设计了由5部分组成的冷却系统,显著减小了因冷却速率差异引起的制品变形。经试验验证,成型制品表面无缩痕等缺陷;各分型线处无飞边溢料,表明模具制造精度符合要求;各扣接特征及孔洞特征成型完整,证实模具设计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杠本体 顶杆-T型滑槽转向机构 气缸抽芯机构 弹簧延迟开模机构 二级斜顶抽芯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质与价值:数字时代广告本体的再认识
4
作者 姚曦 任文姣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2,共8页
用传播的方式促进从生产到消费转换的行为皆为存在意义上的广告,广告的本体是本质与价值的统一。本体的坚守要建立开放的认识观,在不变的广告本质中解释变化着的广告形态,而非用未触及本体的不确定认识窄化新的广告事实。彰显广告价值... 用传播的方式促进从生产到消费转换的行为皆为存在意义上的广告,广告的本体是本质与价值的统一。本体的坚守要建立开放的认识观,在不变的广告本质中解释变化着的广告形态,而非用未触及本体的不确定认识窄化新的广告事实。彰显广告价值需深耕数字广告实践,用创意提升广告的社会吸引力,建构多主体参与的沟通网络。彰显广告价值还需要在理论层面,以本体观为支点,立足于本土广告实践,重新组织数字广告研究范畴,使用大数据技术与混合研究法探究新问题,为广告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框架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 广告本质 广告价值 广告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具与刀叉、筷子——论中西哲学本体论异同
5
作者 程志华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4,228,共11页
近年来,强调中西哲学本体论相异的观点渐渐浮现,而且声势愈来愈大。实际上,仅仅基于如下四种视域进行分析,便可发现这种观点在学理上站不住脚:“形而上学”视域告诉我们中西哲学均有其本体论;“存在与存在者”视域告诉我们,本体论是关... 近年来,强调中西哲学本体论相异的观点渐渐浮现,而且声势愈来愈大。实际上,仅仅基于如下四种视域进行分析,便可发现这种观点在学理上站不住脚:“形而上学”视域告诉我们中西哲学均有其本体论;“存在与存在者”视域告诉我们,本体论是关于“存在”的学问,中西哲学本体论均可视为关于“存在者”的学问;“共相与殊相”视域告诉我们,中西哲学本体论各为“殊相”,其“共相”是“本体论”;“名与实”视域告诉我们,不仅中西哲学本体论为实在,而且本体论本身亦为实在。总之,本体论与中西哲学本体论的关系犹如“餐具”与“刀叉、筷子”的关系:它们既有不同处,更有相同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中西哲学本体 视域 餐具与刀叉、筷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修辞学的嵌入:修辞作为风险本体的生成装置——以缅北诈骗的媒介报道为研究样本
6
作者 姜洪伟 袁梦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64,共15页
风险如何在传播中作为一种“过程性的存在”,传播修辞学如何从传统的“话语分析工具”转变为“风险生产过程的理论透镜”。基于本体主义视角重新界定“风险本体”即传播中动态生成的“风险状态”,可将传播修辞学“四大问题域”作为理论... 风险如何在传播中作为一种“过程性的存在”,传播修辞学如何从传统的“话语分析工具”转变为“风险生产过程的理论透镜”。基于本体主义视角重新界定“风险本体”即传播中动态生成的“风险状态”,可将传播修辞学“四大问题域”作为理论框架,以缅北诈骗报道为样本,分析修辞如何从编码工具演变为风险本体的生产装置。基于不同修辞动机生成“可见的普遍风险”,修辞情景和语法共构“风险切身感知”,修辞批评勾连深层社会危机,建构“风险认知”的闭环,推动风险状态经历“脱域化—情感化—社会化”的演变路径。具体而言,系统化的主题嵌套构建了自我强化的风险认知网络,语言功能的协同激活形成完整的意义闭环,隐喻系统的自反演化催生了次级风险。三者共同作用,使风险超越具体经验,成为可讨论、可感知、可共鸣的社会危机,修辞由此成为风险现实的认知基础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修辞学 风险本体 风险社会 风险认知 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侠本体、历史化与“后金庸”问题——金庸武侠小说经典建构兼谈武侠文类发展前景
7
作者 吴秀明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4,160,共14页
在金庸由热趋冷的背景下探讨其武侠小说经典建构,有必要超越一般创作特征或文学史分析的研究思路,将审视目光投向侠本体、历史化并下涉“后金庸”问题。所谓侠本体,是指武侠作为类型文学所具有的一贯性和统一性的创作范式,它须联系金庸... 在金庸由热趋冷的背景下探讨其武侠小说经典建构,有必要超越一般创作特征或文学史分析的研究思路,将审视目光投向侠本体、历史化并下涉“后金庸”问题。所谓侠本体,是指武侠作为类型文学所具有的一贯性和统一性的创作范式,它须联系金庸基于雅俗认知对其小说版本所作的“正反双向”关系处理及所呈现的自我“矛盾”展开阐释。所谓历史化,是指历史意识及其作品中的历史元素,对于金庸而言,最可称道的是其对民族关系与历史政治化特质的有关描写。所谓“后金庸”,则是将其武侠放在从“港台主导”向“大陆主体”转换的历史延长线上,通过金庸与“后金庸”的互动关联及“连续性”关系,一方面展示其经典建构的当下意义,另一方面由此对武侠文类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历史化 后金庸 经典建构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U-TRIZ物质属性模型的材料本体模型设计
8
作者 王立新 杨志宇 +1 位作者 王黎春 刘罡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5,共5页
物质和属性是构建技术系统的基本要素,物质的含义太过抽象,结合实际应用,确定以材料为研究对象。材料知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数据时代描述领域知识常用的方式是本体,现有的材料本体,在研究不同行业中材料及材料的属性... 物质和属性是构建技术系统的基本要素,物质的含义太过抽象,结合实际应用,确定以材料为研究对象。材料知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数据时代描述领域知识常用的方式是本体,现有的材料本体,在研究不同行业中材料及材料的属性应用之间的联系具有局限性。运用U-TRIZ(Unified-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物质属性模型设计了新的材料本体模型。首先,基于U-TRIZ物质属性模型,综合相关著作和文献对现有的材料及材料属性进行分类,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对制造业的分类进行概念提取。其次,建立概念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模型。最后,通过半自动化的方式,运用本体构建工具Protégé构建了新的材料本体并存储。该领域本体能够发现材料、属性、属性值、行业应用之间的联系,为材料数据的充分应用与高效检索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TRIZ 材料本体 PROTÉGÉ 材料属性 应用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释之道:中国佛教本体诗学的二重本原
9
作者 刘运好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8,共12页
以佛教哲学为理论切入点,从精神本体的维度上考察,即可发现以玄释之道为生成本原是中国佛教本体诗学的基本特点。藉道家本体之道,比附佛教哲学本体,是中国佛学的民族特点。玄学和佛学的相互振荡,使哲学上的“本无”论,内化为思维方式,... 以佛教哲学为理论切入点,从精神本体的维度上考察,即可发现以玄释之道为生成本原是中国佛教本体诗学的基本特点。藉道家本体之道,比附佛教哲学本体,是中国佛学的民族特点。玄学和佛学的相互振荡,使哲学上的“本无”论,内化为思维方式,外成于文化思潮。不仅影响了名教与自然、玄学与佛教合一的思想倾向的形成,也影响了两晋玄言清谈由“悬河泻水”到趋于宁静优雅的转变,而且推动了玄言诗由道家之言趋于会合玄释之言的转变,直接导致了“以玄对山水”的审美心态发生转向。文学创作也由“体物言志”的写实走向“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的空灵。如果仅从本体哲学上考察,佛学由“本无”抽绎的“自然”论,玄学由“本无”衍生的“道神”论,则是最具诗学意义的理论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 玄释之道 本体诗学 二重本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本体论的多元知识来源
10
作者 殷杰 李思楠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42,共10页
如果将关于社会本体论的理论视为一种知识,那么在建构社会本体论时必须处理相关的方法论问题。对此,目前存在两种主要方法:从社会科学实践中改良社会科学理论的本体论假设;对日常语言进行分析来建构更为一般性的本体论图景。其中,第一... 如果将关于社会本体论的理论视为一种知识,那么在建构社会本体论时必须处理相关的方法论问题。对此,目前存在两种主要方法:从社会科学实践中改良社会科学理论的本体论假设;对日常语言进行分析来建构更为一般性的本体论图景。其中,第一种方法代表了社会本体论研究的实用主义进路,第二种方法则代表了社会本体论研究的语言分析进路。前者试图为知识一元论进行辩护并对后者发起批判,以此论证社会本体论作为知识的合法性只能通过注重实证调查的社会科学知识生产程序来确立。但这种一元论立场设定了经验知识与先验知识的对立,而社会本体论必然受到无涉经验的逻辑约束,因此作为哲学与社会科学交叉领域的社会本体论研究,多元的知识来源更加符合其研究进程。两种进路的融合可以更完整地认识社会本质,并建构系统的社会本体论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本体 实用主义 语言分析 一元论 多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德格尔的“回归存在”与“媒介本体”之辨
11
作者 朱振明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4,共10页
海德格尔就“回归存在”对“此在”(Dasein)所作的本体论结构分析,揭示了“此在”在本体论存在维度与本体存在维度间的互属和挪用(Ereignis)关系,强调了“此在”的存在过程既是一个真理解蔽的过程,又是一个基于关系网络的动态过程。“... 海德格尔就“回归存在”对“此在”(Dasein)所作的本体论结构分析,揭示了“此在”在本体论存在维度与本体存在维度间的互属和挪用(Ereignis)关系,强调了“此在”的存在过程既是一个真理解蔽的过程,又是一个基于关系网络的动态过程。“此在”于是在本体意义上具有了诸多可能性,显示了大写存在的未来特征。“此在”的结构是一切有意义存在之“原始超验结构”,该结构既确定了“媒介研究”中不同于以往传统形而上学的媒介本体类型(个体、关系过程、装置等),又形塑了以“此在”挪用关系网络为基础的媒介伦理之“生态学伦理”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存在 真理解蔽 主体性 媒介本体 生态学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存在本体论看卢卡奇晚期对黑格尔哲学的超越
12
作者 涂成林 魏德阳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3,F0002,共8页
卢卡奇晚期在构建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同时,继续反思和清算了黑格尔本体论哲学的错误与局限,并基本实现了对其早期信奉的黑格尔哲学的超越。卢卡奇以马克思劳动范畴为基础,构建社会存在本体论,实现了从黑格尔哲学本体论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本... 卢卡奇晚期在构建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同时,继续反思和清算了黑格尔本体论哲学的错误与局限,并基本实现了对其早期信奉的黑格尔哲学的超越。卢卡奇以马克思劳动范畴为基础,构建社会存在本体论,实现了从黑格尔哲学本体论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转向。卢卡奇一生的思想演进历程基本上沿着不断反思和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路径来展开。卢卡奇晚期通过清算和超越黑格尔哲学观并转向马克思哲学的思想经历,对我们推进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黑格尔哲学 社会存在本体 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航空发动机——本体智能化技术概述
13
作者 肖洪 肖达盛 +2 位作者 林志富 唐轲 于艾洋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共15页
智能化能提升什么、智能化的核心技术是什么、智能化靠什么实现,是目前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应用智能技术面临的三个核心问题。本文从理解智能化思维与传统思维模式区别的角度去阐明上述三大问题,梳理航空发动机本体智能化的功能效用、核心... 智能化能提升什么、智能化的核心技术是什么、智能化靠什么实现,是目前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应用智能技术面临的三个核心问题。本文从理解智能化思维与传统思维模式区别的角度去阐明上述三大问题,梳理航空发动机本体智能化的功能效用、核心技术和实现途径。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出智能航空发动机与传统航空发动机的最大区别,即不在于结构和工作原理上的改变,而在于通过智能手段对数据利用的广度、深度和速度。可以进一步理解为,智能航空发动机摆脱了机械思维模式下追求参数因果关系的技术思路,转而追求大数据、多维度、高实时下的多源异构信息的关联性,从而能在常规技术水平下发挥出航空发动机的最佳性能,在新技术的匹配下更能实现发动机的性能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航空发动机 本体智能化 功能效用 核心技术 实现途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南方的新闻学本体论转向与传播秩序重构
14
作者 郑恩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119,共18页
本文探讨了全球南方新闻学的本体论转向及其对全球传播秩序重构的理论意义与实践贡献。通过分析拉美社区媒体、非洲“乌班图”伦理、阿拉伯世界后殖民话语重构及亚洲新闻学集体主义特质,揭示了南方国家如何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与本土化的... 本文探讨了全球南方新闻学的本体论转向及其对全球传播秩序重构的理论意义与实践贡献。通过分析拉美社区媒体、非洲“乌班图”伦理、阿拉伯世界后殖民话语重构及亚洲新闻学集体主义特质,揭示了南方国家如何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与本土化的新闻实践,批判西方中心主义新闻学范式,超越“客观性”和“中立性”等概念。研究提出“知识逆流”概念,强调去殖民化知识生产对全球南方新闻学理论创新的重要贡献,并将“群众路线”逻辑纳入新闻学本体论框架,论证其在推动全球传播秩序多样化与公正性方面的重要意义。全球南方新闻学不仅挑战了西方主流的新闻学理论,也通过其地方性经验为该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视角。通过跨域主义方法对各区域新闻学实践的深入分析、研究揭示,“全球南方”国家在新闻学实践中并非仅是追随者或模仿者,而是主动构建与西方中心话语体系不同的、独立的新闻学理论和实践框架。全球南方亦是“普遍知识”的共同体,未来有望通过对地域性经验的系统整合,结合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现代数字技术,形成具有普适性的全球南方新闻学本体论框架,并为实现“南方即世界”的学术愿景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南方 国际传播 新闻学本体 去殖民化 传播秩序 跨域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类学本体论转向视角探讨时轮历宇宙结构
15
作者 拉毛吉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7,158,共14页
人类学、社会学应现代性而诞生。过去与现代、自然与文化、人与物成为人类学关注的焦点。在哲学领域,从康德到黑格尔,再到现象学家和后现代主义学者都试图弥补主客体之间的沟壑,符号学家也曾尝试抛弃主客两极来解决这一困境。然而,无论... 人类学、社会学应现代性而诞生。过去与现代、自然与文化、人与物成为人类学关注的焦点。在哲学领域,从康德到黑格尔,再到现象学家和后现代主义学者都试图弥补主客体之间的沟壑,符号学家也曾尝试抛弃主客两极来解决这一困境。然而,无论是哲学家,还是符号学家都进一步加深了主客体之间的距离,加剧了自然与文化、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分离。时至今日,人类学本体论转向,跳出以人为主体的视阈,尝试解决长久以来主客体之间形成的二元分立。用新的视角解读时轮历宇宙结构所包含的缘起逻辑、宇宙本原、时空观,不仅呈现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藏历宇宙结构独特的几何图式与宇宙模型之科学性,而且反映出东方文化共享的二元认知结构与相似的思维原则,二元的对立在相似性原则下相对应、相联系,形成集天、地、人于一体的宇宙结构,从而发展出大、小宇宙合一的生态观,自然与文化合一的道德观。这样的宇宙观、生态观与道德观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轮历 宇宙结构 人类学本体论转向 宇宙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外法治本体论与域外立法管辖的适度性
16
作者 马得懿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157,共13页
涉外法治的概念和体系是对传统国内法和国际法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涉外法治极有可能发展成第三种法律形态。本体论视域下的涉外法治的核心在于强调涉外法治的内涵、性质以及运作模式,属于国内法和国际法在域外管辖上的结合和互动,其... 涉外法治的概念和体系是对传统国内法和国际法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涉外法治极有可能发展成第三种法律形态。本体论视域下的涉外法治的核心在于强调涉外法治的内涵、性质以及运作模式,属于国内法和国际法在域外管辖上的结合和互动,其制度表征是域外立法管辖体系的改良、优化和重塑。在公法和私法界分的前提下,涉外法治的体系不宜毫无限制地扩张,更不能将凡是具有“涉外”因素的法律体系纳入涉外法治的体系之内,而应该限制在公法领域的域外立法管辖体系之内。涉外法治的限缩主义是由管辖权界分的复杂性和公法领域的域外立法管辖的适度性决定的。公法领域域外立法管辖适度性的配置,至少应该遵循两个路径,即重视域外立法管辖的类型化和强化国际礼让在域外立法管辖规则中的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 本体 域外立法管辖 公法与私法界分 国际礼让 限缩主义 长臂管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化及其扬弃:职业教育学生增值评价的本体论视域转向 被引量:2
17
作者 史洪波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75,共6页
教育评价是引导教育发展方向的指挥棒。立足本体论视域对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评价现状进行哲学反思,其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的异化现象映射了本体论之认识论传统与人之生命实践要求的内在矛盾与冲突。增值评价因其本身... 教育评价是引导教育发展方向的指挥棒。立足本体论视域对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评价现状进行哲学反思,其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的异化现象映射了本体论之认识论传统与人之生命实践要求的内在矛盾与冲突。增值评价因其本身的生存论特征,代表着教育评价之哲学本体论基础从认识论传统向生存论的转向,为扬弃职业教育学生评价异化问题提供了可能路径。作为一个正在形成中的概念,职业教育学生增值评价需要正确处理科学世界、生活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关系,在三者协调共生中走向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增值评价 异化 本体 生命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指导下的安全强化学习最优化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郝嘉宁 姚永伟 叶育鑫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0,共8页
针对安全强化学习实现过程中,基于屏蔽的实现方式可能受制于没有合适的备用策略可供使用,导致判断出危险也不能阻止系统离开安全状态,结合知识的实现方式虽然能通过提取概念特征,用结构化的知识对指定状态给予安全指导,但有时知识蕴含... 针对安全强化学习实现过程中,基于屏蔽的实现方式可能受制于没有合适的备用策略可供使用,导致判断出危险也不能阻止系统离开安全状态,结合知识的实现方式虽然能通过提取概念特征,用结构化的知识对指定状态给予安全指导,但有时知识蕴含的指导可能并不是最优的策略,甚至可能不如智能体探索习得策略的问题,提出一个本体指导下的安全强化学习最优化策略,实现风险识别规避、动作生成最优化.基于该理论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在无人机避障场景下的仿真系统,并使用5种不同的强化学习算法进行效果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本体指导的安全强化学习最优化策略能在屏蔽风险动作的基础上,实现智能体备用策略选取,比传统强化学习方法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强化学习 屏蔽机制 本体 深度神经网络 联合查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业机器人本体传感信号的旱田平作与垄作类型识别方法
19
作者 张伟荣 陈学庚 +3 位作者 齐江涛 周俊博 温浩军 刘慧力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4,共11页
旱田农业耕作模式包括平作与垄作,不同耕作模式的地形起伏差异大,作物行耕作模式的准确识别对机器人行走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本体传感器信号的平作与垄作类型地形识别方法。首先,采集四足机器人在玉米田间作物行内行走的机... 旱田农业耕作模式包括平作与垄作,不同耕作模式的地形起伏差异大,作物行耕作模式的准确识别对机器人行走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本体传感器信号的平作与垄作类型地形识别方法。首先,采集四足机器人在玉米田间作物行内行走的机身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信号,使用机器人左前腿的足端速度数据作为补充,生成机器人在平作与2种不同起垄高度的垄作种植模式下行走的信号数据集。其次,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提取信号的空间信息特征,通过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提取时间序列特征,采用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SA)提取CNN与BiLSTM输出特征信息的注意力分值。最后,通过模型对比和田间试验,验证本文模型对平作与垄作类型识别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文CNN-BiLSTM-SA模型F1值为92%,与CNN、CNN-LSTM、CNN-LSTM-SA与CNN-BiLSTM模型相比,分别提升10.17、3.51、2.57、1.27个百分点。内嵌识别模型的田间机器人可在1.4 s内实现对当前作物行平作与垄作类型90%的识别准确率,在4.8 s内达到对作物行类别分类要求,满足机器人面对作物行不同地形的识别快速性、准确性要求。该算法能提供机器人在旱田典型耕作模式下的地形识别能力,为提高四足机器人作业的田间稳定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器人 惯性测量单元 本体传感信号 地形识别 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体的网络安全知识图谱构建方法
20
作者 许智双 张昆 +1 位作者 范俊超 常晓林 《信息网络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1-466,共16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连接越来越紧密。将知识图谱技术应用于网络安全领域,能够从网络空间海量数据中获取碎片化的有效安全知识进行整合,为决策提供支持。现有方法存在本体模型缺乏统一标准、知识抽取效果不佳等问...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连接越来越紧密。将知识图谱技术应用于网络安全领域,能够从网络空间海量数据中获取碎片化的有效安全知识进行整合,为决策提供支持。现有方法存在本体模型缺乏统一标准、知识抽取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的网络安全知识图谱构建方法,该方法包含命名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两个模型,其中命名实体识别模型结合BERT预训练模型、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多头注意力机制和条件随机场;关系抽取模型结合BERT预训练模型、自注意力机制和卷积神经网络。这两个模型提升了命名实体识别的准确率,并提升了关系抽取任务的准确率以及自动化程度。文章提出的网络安全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可整合并分析网络安全数据,实现网络安全知识的智能化检索以及知识图谱的自动更新和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知识图谱 本体 知识抽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