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末端酶及其在噬菌体包装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宋少云 贾艳华 +1 位作者 祝心舟 庞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0-45,共6页
噬菌体的末端酶是一类寡聚体多功能蛋白,由大小亚基组成,在噬菌体DNA包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大亚基是多功能酶,在包装中起主要作用;小亚基与基因组特异性结合,引导包装进程的进行。综述末端酶定位、结构和功能以及在噬菌体包装过程中的... 噬菌体的末端酶是一类寡聚体多功能蛋白,由大小亚基组成,在噬菌体DNA包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大亚基是多功能酶,在包装中起主要作用;小亚基与基因组特异性结合,引导包装进程的进行。综述末端酶定位、结构和功能以及在噬菌体包装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末端酶 包装 寡聚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人类染色体末端酶基因的扩增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斌 李瑞珍 +7 位作者 汤惠茹 刘志红 乌兰娜 李鹃 王纯 周艳秋 翁雷明 吴瑞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646-1649,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末端酶(hTERC)基因在宫颈不同病变脱落细胞中的扩增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9年5月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宫颈门诊就诊的309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按细胞学分组分为未见上皮内瘤变(NILM)72例,未明确诊断... 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末端酶(hTERC)基因在宫颈不同病变脱落细胞中的扩增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9年5月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宫颈门诊就诊的309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按细胞学分组分为未见上皮内瘤变(NILM)72例,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71例、不除外高度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19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8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9例和鳞状细胞癌(SCC)18例;按组织学分组分为正常或慢性宫颈炎3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68例、CINⅡ/Ⅲ级84例和SCC组24例。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扩增。结果在NILM、ASC-US、LSIL、ASC-H、HSIL和SCC中,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5.56%、14.09%、15.00%、42.11%、67.35%、100%。在正常或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Ⅲ级和SCC中,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6.06%、7.74%、54.76%、100%。随细胞学和组织学病变程度增加,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均增加(P<0.001)。hTERC基因在HR-HPV阳性与阴性组中扩增率为29.08%与1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C基因检测CINⅡ/Ⅲ级以上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81%、92.54%、82.35%和83.04%。结论 hTERC基因扩增与宫颈细胞学和组织学异常密切相关,且随着病变程度增加其扩增阳性率增加,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生物遗传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荧光 人类染色体末端酶基因 宫颈上皮内瘤变 鳞状细胞 液基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定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末端酶小亚单位的DNA结合能力检测 被引量:2
3
作者 申晓冬 张克斌 +4 位作者 李明 胡晓梅 周莹冰 陈志瑾 胡福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9-382,共4页
目的检测理论推定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末端酶小亚单位(pap3p01基因)编码蛋白对特异性DNA的结合能力。方法通过PCR从噬菌体PaP3基因组扩增出pap3p01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QE31,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后,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超声裂菌... 目的检测理论推定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末端酶小亚单位(pap3p01基因)编码蛋白对特异性DNA的结合能力。方法通过PCR从噬菌体PaP3基因组扩增出pap3p01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QE31,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后,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超声裂菌后发现目的蛋白质H6-PaP3P01存在于上清中,进而利用Ni-NTA亲合层析纯化蛋白。利用PCR与酶切方法获取可能含有末端酶小亚单位结合位点的DNA片段,并对其3′端进行生物素标记。最后采用凝胶迁移率改变实验检测H6-PaP3P01的DNA结合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pQE-PaP3P01表达载体,获得的融合蛋白H6-PaP3P01表达量较高且全部存在于菌体超声后的上清中。经亲和层析初步纯化及脱盐处理后,H6-PaP3P01可与263 bp特异性DNA片段结合。结论成功构建并表达了推定的PaP3末端酶小亚单位重组蛋白H6-PaP3P01,并且检测到了该蛋白质对特异DNA的结合能力,初步证实了理论推定的正确性,为完善PaP3噬菌体包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酶小亚单位 噬菌体PaP3 EMSA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末端酶大亚单位DNA结合能力的测定 被引量:2
4
作者 申晓冬 张克斌 +6 位作者 李明 周莹冰 蹇锐 胡晓梅 陈志瑾 饶贤才 胡福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2205-2208,共4页
目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末端酶大亚单位与噬菌体基因组末端cos位点的结合能力。方法通过PCR扩增出末端酶大亚单位编码基因tls,经pMD-T18载体克隆至表达载体pQE31上,IPTG诱导表达,获得包涵体蛋白,用包涵体裂解液溶解包涵体,通过N... 目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末端酶大亚单位与噬菌体基因组末端cos位点的结合能力。方法通过PCR扩增出末端酶大亚单位编码基因tls,经pMD-T18载体克隆至表达载体pQE31上,IPTG诱导表达,获得包涵体蛋白,用包涵体裂解液溶解包涵体,通过Ni-NTA亲和层析,分离出重组目的蛋白rTLS,透析复性后,与生物素标记的基因组末端cos片段进行结合反应,通过EMSA检测DNA滞后现象。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QE-tls,获得了纯化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末端酶大亚单位rTLS,EMSA结果证实结合rTLS后的cos片段与无蛋白加入的对照组相比明显滞后。结论重组噬菌体PaP3末端酶大亚单位在体外可与基因组末端cos片段发生特异性结合,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酶大亚单位 噬菌体PaP3 EMSA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PaP3末端酶大亚单位的克隆表达
5
作者 申晓冬 李明 +3 位作者 饶贤才 胡晓梅 胡金川 胡福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噬菌体 PaP3 末端酶 克隆 表达 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端酶在噬菌体包装过程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毛紫微 浦坚华 华亚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6年第3期58-59,共2页
噬菌体是病毒的一种,专以细菌为宿主,主要通过吸附、侵入、生物合成、装配、释放5个步骤进行,具有独特的核酸成熟和包装机制。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各种"超级细菌"已经出现,噬菌体治疗是代替抗生素类生物物品的热点之一。本文主... 噬菌体是病毒的一种,专以细菌为宿主,主要通过吸附、侵入、生物合成、装配、释放5个步骤进行,具有独特的核酸成熟和包装机制。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各种"超级细菌"已经出现,噬菌体治疗是代替抗生素类生物物品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噬菌体的位点特异性包装、满头包装两种包装致病机制,及末端酶在这两种包装机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研发新的生物药品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末端酶 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PaP3推定基因tls核酸内切酶活性的初步验证 被引量:2
7
作者 申晓冬 胡福泉 +3 位作者 李明 胡晓梅 周莹冰 张克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对BLAST推定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的tls基因功能进行实验验证。方法采用PCR方法从噬菌体PaP3基因组扩增出tls基因,克隆至pMD18-T载体中,再经酶切纯化后将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QE31,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 目的对BLAST推定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的tls基因功能进行实验验证。方法采用PCR方法从噬菌体PaP3基因组扩增出tls基因,克隆至pMD18-T载体中,再经酶切纯化后将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QE31,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超声裂菌后收集包涵体,并用裂解缓冲液溶解包涵体蛋白。然后利用Ni-NTA亲合层析纯化蛋白,通过透析使H6-TLS复性。最后构建含有末端酶大亚基酶切位点的底物质粒pMD-cos,检测复性蛋白活性。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成功构建了pQE-tls表达载体,融合蛋白H6-TLS表达量占菌体总量的30%。同时成功构建了目的蛋白的底物质粒pMD-cos。经由亲和层析初步纯化及透析复性后,H6-TLS可检测出核酸内切酶的活性,能将底物质粒部分线性化。结论成功地获得了具有内切酶活性的H6-TLS融合蛋白,为tls基因的认证提供了实验证据,为进一步鉴定和利用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酶大亚单位 细菌噬菌体PaP3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氏菌噬菌体Bp38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8
作者 史玉青 赵尊福 +2 位作者 阳亭亭 文永平 张焕容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26,共5页
为了解命名为Bp38的裂解性大肠埃希氏菌噬菌体的遗传背景及基因功能,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拼接,并采用EditSeq、tRNAscan-SE、tRNAdb、ORF finder、SnapGene、MEGA和Datamonkey等软件对其基因组的基本特性、功能基因预测及注释、遗传... 为了解命名为Bp38的裂解性大肠埃希氏菌噬菌体的遗传背景及基因功能,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拼接,并采用EditSeq、tRNAscan-SE、tRNAdb、ORF finder、SnapGene、MEGA和Datamonkey等软件对其基因组的基本特性、功能基因预测及注释、遗传进化关系及溶菌酶基因的选择压力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噬菌体Bp38基因组全长170004 bp,核酸类型为dsDNA,平均G+C含量为37.60%,有140个功能基因,根据预测的功能可将其分为裂解模块、DNA包装模块、结构组成模块、假性蛋白模块和核酸复制与调控模块,有2个tRNA,分别转运精氨酸(Arg)和蛋氨酸(Met);以末端酶大亚基核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出Bp38为有尾噬菌体目、肌尾噬菌体科、Tevenvirinae亚科、Mosigvirus属;Bp38溶菌酶基因的选择压力分析结果显示,其共有173个氨基酸位点,其中有2个正向选择位点、10个负向选择位点,分析后可知其溶菌酶基因既受外界环境选择压力的影响,又受自身进化压力的影响,且自身进化压力强于外界环境选择压力。研究结果阐明了大肠埃希氏菌噬菌体Bp38的分子特征,为进一步利用该噬菌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噬菌体 基因组 末端酶大亚基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tent antitumoral efficacy of a novel replicative adenovirus CNHK300 targeting telomerase-positive cancer cells
9
作者 Su CQ Sham J Xue HB Wang XH Chua D Cui ZF Peng LH Li LF Jiang LH Wu MC Qian Q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CNHK300 腺病毒 末端酶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