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及邻区末次冰盛期以来森林面积的变化
1
作者 于梦晴 张硕 +1 位作者 张瑞 勇心意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1期76-79,共4页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且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东北及邻区末次冰盛期以来的森林面积进行重建。首先,根据71条孢粉序列计算了乔木化石孢粉的百分比;然后,根据孢粉点位的乔木化石孢粉含量进行克里金插值,预测东...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且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东北及邻区末次冰盛期以来的森林面积进行重建。首先,根据71条孢粉序列计算了乔木化石孢粉的百分比;然后,根据孢粉点位的乔木化石孢粉含量进行克里金插值,预测东北及邻区的乔木化石孢粉含量;最后,提取点位的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对比检验插值的可靠性。该插值方法可以应用于东北及邻区乔木化石孢粉数据的插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盛期以来 东北及邻区 乔木化石孢粉 森林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末次冰盛期前海退过程中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陈庆强 李从先 丛友滋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7年第5期63-67,共5页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4个研究钻孔中的晚第四纪古土壤做植物硅酸体分析及磁组构测试.不同类型植物硅酸体的含量及反映暖湿气候与反映冷干气候的古土壤中植物硅酸体的比值在剖面上的变化表明,古土壤层形成过程中气候趋于干冷,古土壤形成...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4个研究钻孔中的晚第四纪古土壤做植物硅酸体分析及磁组构测试.不同类型植物硅酸体的含量及反映暖湿气候与反映冷干气候的古土壤中植物硅酸体的比值在剖面上的变化表明,古土壤层形成过程中气候趋于干冷,古土壤形成于末次冰盛期前的海退过程中;在海退初期,气候曾有明显波动,之后,气候向着冷干的转变相对稳定.古土壤磁组构特征表明其发育期间曾有明显的洪泛事件发生,指示气候湿润.在海退过程中,间或出现较明显的气候湿润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末次冰盛期 海退 长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及邻区过去两万年来有机碳同位素记录特征
3
作者 勇心意 张瑞 +1 位作者 张硕 于梦晴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期38-42,共5页
末次冰盛期(LGM)距今大约21ka,两万年来气候演化是过去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关键。基于湖泊、泥炭长链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δ^(13)C)和土壤有机质碳同位素(δ^(13)CSOM)记录,重建了LGM以来东北及邻区区碳同... 末次冰盛期(LGM)距今大约21ka,两万年来气候演化是过去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关键。基于湖泊、泥炭长链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δ^(13)C)和土壤有机质碳同位素(δ^(13)CSOM)记录,重建了LGM以来东北及邻区区碳同位素时间演化序列。结果表明,从LGM至早全新世δ^(13)C值增加至最大值(-23‰),中全新世下降后趋于稳定。对比古气候记录,揭示LGM以来有效湿度可能是东北及邻区δ^(13)C值变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盛期 中国东北及邻区 碳同位素 有效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探究东亚特有属——天女花属(Oyama)的分布格局变迁 被引量:2
4
作者 何秋香 吴海洋 +1 位作者 叶俊伟 田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6-855,共10页
【目的】探究东亚特有属——天女花属(Oyama)的分布格局及其变迁。【方法】基于温度、降雨、土壤和紫外线辐射共58个环境变量,结合分布点数据,在MaxEnt中分别基于属和种水平对天女花属的生态位进行模拟,并推测其过去(末次冰盛期和全新... 【目的】探究东亚特有属——天女花属(Oyama)的分布格局及其变迁。【方法】基于温度、降雨、土壤和紫外线辐射共58个环境变量,结合分布点数据,在MaxEnt中分别基于属和种水平对天女花属的生态位进行模拟,并推测其过去(末次冰盛期和全新世中期)及未来(2050年和2070年)4个时期的潜在分布区。【结果】自过去到未来,天女花属植物有向高纬度和高海拔迁移的趋势,但末次冰盛期到当前时期的分布区面积均减少,当前时期到未来的面积变化有增加也有减少。在不同时期,基于种水平的模拟在环境异质性高的西南地区更精确且适生区面积更大,而在东北地区不存在显著差异。基于不同水平模拟的不同时期分布区变化有不同的趋势。【结论】在未来对东亚特有属分布格局变迁模拟的研究中,需要注意不同水平模拟产生的差异并选择适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女花属 最大熵 末次冰盛期 未来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