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经定罪之没收”的证明标准 被引量:10
1
作者 初殿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82-86,共5页
证明标准是将各种没收制度加以类别化的重要判断要素,并对没收程序设计及功能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未经定罪之没收"体现于司法解释中原有的相关制度,以及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五编第三章建立的新制度之中。证明标准问题... 证明标准是将各种没收制度加以类别化的重要判断要素,并对没收程序设计及功能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未经定罪之没收"体现于司法解释中原有的相关制度,以及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五编第三章建立的新制度之中。证明标准问题在原有制度和新制度中都是模糊的,影响了特定程序的制度功能发挥及其与特定案件诉讼目的权重的一致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编第三章之没收制度的证明标准宜选择立体解决模式:确立与一般民事证明类似的标准,即"高度盖然性",同时完善利害关系人抗辩制度、上诉制度等相关保障措施和救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经定罪之没收 证明标准 高度盖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害关系人视域下的“未经定罪之没收” 被引量:3
2
作者 邓晓东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33,170,共7页
我国的"未经定罪之没收"制度在《刑事诉讼法》中以违法所得没收特别程序的形式建构,但既有规定相当粗糙,在关键细节处理上语焉不详且矛盾重重,这给司法实践操作带来较大困难,尤其不利于利害关系人财产权的保障。利害关系人主... 我国的"未经定罪之没收"制度在《刑事诉讼法》中以违法所得没收特别程序的形式建构,但既有规定相当粗糙,在关键细节处理上语焉不详且矛盾重重,这给司法实践操作带来较大困难,尤其不利于利害关系人财产权的保障。利害关系人主体地位和程序权利的精细化规制,取决于对程序性质、诉讼构造、证明对象、证明标准等核心问题能否形成体系化的研究结论,而形成系统结论的立基则在于对"裁定结案"方式的正确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经定罪之没收 违法所得没收 利害关系人 特别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