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的短期随访 被引量:6
1
作者 肖翔 毛国华 +5 位作者 朱建明 高子云 赖贤良 宋书欣 叶敏华 祝新根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28-632,647,共6页
目的评价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应用PED治疗的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颈体比≥0.5)患者15例,对其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分... 目的评价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应用PED治疗的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颈体比≥0.5)患者15例,对其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通过Kamran分级评价动脉瘤栓塞后闭塞率及载瘤动脉的改变,术后6~12个月行DSA复查。结果对15例未破裂宽颈动脉瘤共使用PED 15枚,其中13例眼动脉段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段动脉瘤,1例海绵窦段动脉瘤,技术成功率100%。PED置入即刻Kamran分级15例均为动脉瘤2级栓塞,载瘤动脉a级(2a级)。术后6~12个月DSA复查显示,14例动脉瘤4级栓塞,载瘤动脉a级(4a级),1例(眼动脉段动脉瘤)于术后6和12个月行2次复查,显示动脉瘤残留显影,动脉瘤3级栓塞,载瘤动脉a级(3a级)。未见分支动脉闭塞。无一例发生神经功能缺损。15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为0。结论使用PED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具有较高的闭塞率,其远期效果尚需要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 血管内治疗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