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界教学”的未来进路
1
作者 乔丽军 《教育视界》 2024年第34期8-14,共7页
作为一种跨学科的复合教学形态,“跨界教学”的流行,带来了教学样态的革新。学科教学的交互方式、课堂教学的变革趋势、教学发展的路径恐慌、技术时代的无限扩张深蕴学科教学的跨界基因、跨界主张、跨界理念与跨界图景,展现了“跨界教... 作为一种跨学科的复合教学形态,“跨界教学”的流行,带来了教学样态的革新。学科教学的交互方式、课堂教学的变革趋势、教学发展的路径恐慌、技术时代的无限扩张深蕴学科教学的跨界基因、跨界主张、跨界理念与跨界图景,展现了“跨界教学”的出场理路。对当前“跨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进行审视,“跨界教学”存在着跨界视角下边界模糊、互通立意下主体隐匿、自主取向下个体膨胀等通病,从而让“跨界教学”在无界风险、互换危机与自我迷失等问题中走向“歧途”。因此,需要立足整体性视角充实跨界实施保障、根植生活性内容优化跨界教学设计、着眼发展性要求落地跨界素养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教学” 出场理路 通病检视 未来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现代化治理的历史逻辑与未来进路
2
作者 李晓乐 《大众标准化》 2021年第8期118-120,共3页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国家治理主要建立在官僚制的常规机制之上,新中国国家治理在治理主客体、治理目标、治理方式、治理机制、治理结构等方面呈现出从全能主义"统治"到发展型科层制"管理"再到社会协同"治理&qu...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国家治理主要建立在官僚制的常规机制之上,新中国国家治理在治理主客体、治理目标、治理方式、治理机制、治理结构等方面呈现出从全能主义"统治"到发展型科层制"管理"再到社会协同"治理"逻辑演变的历史进程。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是一个单一的政治经济运作过程,而是长期的宏大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立足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与现实国情,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夯实国家治理的法治逻辑,构建协同的国家治理主体架构,培育国家治理的文化基础,扬弃国家治理的西方模式,打造国家治理的协商民主平台,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历史逻辑 未来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送法下乡的困境与未来进路——基于H镇K村的实地调研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明科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63-71,共9页
我国送法下乡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费孝通提出的乡村社会性质与乡村秩序维系论时期,20世纪末的法律至上论时期,苏力主张的法治本土资源论时期。如今农民的价值观念、行为逻辑和联结模式都发生了质变,不仅“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乡土... 我国送法下乡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费孝通提出的乡村社会性质与乡村秩序维系论时期,20世纪末的法律至上论时期,苏力主张的法治本土资源论时期。如今农民的价值观念、行为逻辑和联结模式都发生了质变,不仅“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乡土社会发生了改变,费孝通笔下的经验传承社会也发生了变化,送法下乡已有现实需求。本研究通过对H镇K村的实地调研,发现目前我国送法下乡面临村民尊法崇法的法治意识尚未形成、较多留守村民不识字、法律解决逻辑与村民纠纷调解方式不一致等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培养村民尊法崇法的法治意识,兴办乡村学校推行文字下乡,关注村民需求以彰显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法下乡 依法治国 乡土中国 困境 未来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意涵、向度与进路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振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115,共9页
建设教育强国关键在于构建高质量的教育治理体系。在教育强国背景下,良善之治是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目标愿景;综合之治是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行动逻辑;良法之治是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保障。从教育强国建设出发,高质... 建设教育强国关键在于构建高质量的教育治理体系。在教育强国背景下,良善之治是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目标愿景;综合之治是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行动逻辑;良法之治是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保障。从教育强国建设出发,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在价值选择上,要建构一套合乎人的本质的愿景体系;在本体结构上,要建立一套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在运行机制上,要建成一套高效运行的法治体系。在教育强国背景下,推进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要以制度话语为引领,实现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价值自觉;以制度结构为载体,明晰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规范体系;以法律制度为基础,规范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行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育治理体系 本质意涵 核心向度 未来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武术创生思维路向回溯、反思与未来进
5
作者 张泽平 金建栋 尹永佩 《体育科技》 2023年第5期53-55,共3页
采用文化人类学研究范式,结合历史研究与逻辑分析方法,从创生思维的视角入手,对中国传统武术的信仰、教化、生成本源与审美诉求等维度进行解构,回溯与反思其创造与发展的思维路向,并对其未来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尚根”“重道”与“... 采用文化人类学研究范式,结合历史研究与逻辑分析方法,从创生思维的视角入手,对中国传统武术的信仰、教化、生成本源与审美诉求等维度进行解构,回溯与反思其创造与发展的思维路向,并对其未来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尚根”“重道”与“崇天”思维是隐藏于中国传统武术背后的原驱力。其中,“尚根”思维造就了武术门户的“鼻祖”信仰,“重道”思维内生为中国传统武术社会教化的逻辑原点,“崇天”思维促成了中国传统武术创生的本源与审美诉求。然而,现代性致使这些创生思维特质在武术传承的促发中渐进失去张力,面对武术文化式微的现世格局,笔者建议要全面、敏锐、辩证地把握和深入理解这一传统特质的现代价值,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为当代武术发展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武术 创生思维 回溯 未来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