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食物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区域差异与情景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侯欢 鲜帛彤 +5 位作者 隋明杉 许雅琳 李梦 王雅楠 任彦军 陈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20,共11页
食物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占到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论文采用混合LCA-IO方法对中国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四个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了测量,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食物温室气体... 食物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占到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论文采用混合LCA-IO方法对中国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四个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了测量,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食物温室气体排放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食物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90%以上;(2)人均消费、消费结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成为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3)通过情景分析,以大豆和蛋类代替肉类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实现温升1.5℃的目标。此外,水产品和单胃肉的替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温室气体减排的作用。论文最后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减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排放 LCA-IO模型 食物消费结构 情景分析 可持续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未来中国地面气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闫冠华 李巧萍 邢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36-46,共11页
采用20多个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4次评估报告(IPCC AR4)的全球气候模式,在20世纪气候模拟试验和SRES B1、A1B和A23种排放情景下进行数值集合分析,结果表明未来中国大陆的气温变化有着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21世纪,中国大陆年平均... 采用20多个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4次评估报告(IPCC AR4)的全球气候模式,在20世纪气候模拟试验和SRES B1、A1B和A23种排放情景下进行数值集合分析,结果表明未来中国大陆的气温变化有着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21世纪,中国大陆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至2099年平均增温范围为2.5~4.9℃,高于全球平均值.冬季升温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年较差呈减小趋势.21世纪前期,变暖预估值受排放情景假设或模式敏感性的影响较小,不同排放情景和不同模式之间的预估结果一致,中国大陆平均增温范围为0.88~0.92℃,21世纪中期以后这种差异逐渐增大,增暖范围为2.44~4.28℃.相对于1980-1999年平均气候场,中国大陆平均升温值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达到2℃,此后,A1B及A2情景下中国大陆气温快速升高,在21世纪60年代末达到或超过3℃,但区域差异明显,升温值达2℃的时间由北至南在不同排放情景下相差10~30a,东北、西北地区将成为未来受气温升高影响最为敏感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排放情景 地面气温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分析及情景模拟 被引量:4
3
作者 顾纪祥 苗雨青 +6 位作者 孙方虎 洪炜林 余健 武传胜 高志杰 肖溢清 葛晓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520-7535,共16页
科学认知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状况是开展农业减排降碳的重要前提,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田高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为例,利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排放系数法评估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水平... 科学认知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状况是开展农业减排降碳的重要前提,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田高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为例,利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排放系数法评估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水平,运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LMDI)方法解析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驱动机制,最后基于STIRPAT模型并结合情景分析方法对未来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整体呈增加趋势,水稻种植CH_(4)排放的贡献最大,占比达55.27%,空间分布上呈现为皖中地区排放量较高、皖北和皖南地区相对较低。(2)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单位播种面积排放强度呈增加趋势,单位农业产值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两种排放强度均呈“北低南高”分布特征,即淮河以北地区排放强度及变化幅度相对较低,淮河以南地区表现为相反规律。(3)农业经济水平与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呈现出正效应,是影响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结构、农业人口规模均呈现出负效应,其中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业人口规模因素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抑制作用较强。(4)基准情景、低碳情景、绿色发展情景与可持续发展情景下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呈先上升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基准情景在2028年达峰,其余三种情景在2025年实现达峰目标。粗放发展情景下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呈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未能实现达峰目标但增速逐渐放缓,农业发展表现出较强的减排潜力。安徽省应加强控制水稻种植CH_(4)排放,综合考量区域差异,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减排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温室气体排放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情景模拟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潜力预测研究
4
作者 郭秀锐 张艺铃 +1 位作者 刘一蓉 刘瑞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2-624,共13页
中国农业生产需求不断增长和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排放控制目标的矛盾日益凸显,有必要更全面地识别农业部门长链条多环节的排放情况和减排潜力。为探究京津冀地区(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BTH)农业生产排放情况及减排潜力... 中国农业生产需求不断增长和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排放控制目标的矛盾日益凸显,有必要更全面地识别农业部门长链条多环节的排放情况和减排潜力。为探究京津冀地区(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BTH)农业生产排放情况及减排潜力,核算了包括农业投入品、生产对象及废弃物的直接和间接排放,并基于政策选择适宜的减排措施,通过情景分析方法预测未来的排放趋势和措施采用下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2020年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总量4697万t CO_(2)当量,其中通过化肥使用排放和肠道排放的分别占总排放的30.2%、24.7%,唐山、石家庄、保定为最主要的排放城市。在基准情景下,2035年京津冀地区总排放量将增长19.06%,畜禽养殖将始终主导温室气体排放,农机能源利用排放占比18.6%,但在未来年将呈持续增长势头。与基准情景相比,综合情景下2035年减排量可以达到914万t,减排11.3%。不同控制措施都有一定的减排效果,最有效的3项减缓技术为堆肥添加抑制剂、饲料改进、有机肥配施氮肥减量。研究可为农业源温室气体控制策略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源 温室气体 排放特征 情景分析 减排潜力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069~2098年中国冬小麦气候适宜种植分区对比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柯欣 郑飞 高学杰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22,共18页
基于温度、降水、光照等指标,通过利用区域气候模式所预估的分辨率为1°(纬度)×1°(经度)的未来气候预估数据,对1981~2005年的基准期和RCP4.5、RCP8.5两排放情景下2069~2098年中国热量资源以及冬小麦种植界限、理论生育期... 基于温度、降水、光照等指标,通过利用区域气候模式所预估的分辨率为1°(纬度)×1°(经度)的未来气候预估数据,对1981~2005年的基准期和RCP4.5、RCP8.5两排放情景下2069~2098年中国热量资源以及冬小麦种植界限、理论生育期和气候适宜种植分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主要结论为:与基准期相比,两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热量资源、冬小麦种植条件与气候适宜性差异显著。且相比于RCP4.5情景,在RCP8.5情景下中国2069~2098年多数地区热量资源增加、冬小麦种植北界和南界北移东扩、可种植面积扩大,多数区域理论适宜播种期推迟、理论成熟期提前、潜在生长季缩短,且潜在生长季内的光—温—水配置使得冬小麦气候适宜性有所提高。但由于冬小麦为喜凉作物,对高温胁迫非常敏感,RCP8.5情景下更多的极端高温天气和不对称增温等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可能抵消前述光—温—水配置所带来的有利影响,从而降低冬小麦的种植适宜性。因此,未来研究工作仍应致力于减缓气候变化,以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情景 气候适宜种植分区 RCP4.5 情景 RCP8.5 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温室气体排放情景 被引量:50
6
作者 王绍武 罗勇 +2 位作者 赵宗慈 闻新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5-307,共3页
温室气体排放情景,是对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的基础。过去应用的情景设计是在2000年完成的,早就需要更新与补充了,IPCC第4次评估报告已经提出了这个要求[1]。对于这种必要性Moss等[2]在2010年就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通过2~3年的工作,新一代... 温室气体排放情景,是对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的基础。过去应用的情景设计是在2000年完成的,早就需要更新与补充了,IPCC第4次评估报告已经提出了这个要求[1]。对于这种必要性Moss等[2]在2010年就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通过2~3年的工作,新一代排放情景已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排放 未来气候变化 综合评估模式 情景设计 评估报告 IPCC MO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莉 王俏丽 +1 位作者 李伟 李素静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44-2251,共8页
通过对不同发电形式全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LCE)的统计研究,提出适合我国不同发电形式的LCE推荐值.基于对我国电力行业能源结构发展现状的分析,计算电力行业的温室气体(GHG)排放总量现状.结合电力行业不同发电形式发电量的... 通过对不同发电形式全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LCE)的统计研究,提出适合我国不同发电形式的LCE推荐值.基于对我国电力行业能源结构发展现状的分析,计算电力行业的温室气体(GHG)排放总量现状.结合电力行业不同发电形式发电量的占比要求,建立3个发展情景来分析未来的电力减排效益.在基准情景下,不改变2012年电力行业的能源结构,建立不同发电形式的发电量占比,新增燃煤选用低LCE系统.结果表明:电力系统的年平均LCE没有改变,并不能满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减排的要求;约束情景根据政策目标调整能源结构,且基于科技的发展,燃煤发电的LCE逐年降低,减排效果非常明显,电力系统的年平均LCE明显减少,但仍难以完成2030年GHG排放量达到峰值的目标;优化情景大力调整能源结构且燃煤系统的LCE进一步降低,到2030年GHG的年排放量将趋于稳定,有望达到减排目标.在评价年限(2013~2030年)内,与保持2012年平均技术水平而不做任何改变所得的结果相比,3种情景分别可达到减排66.6、255.6和297.0亿吨GHG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形式 全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LCE) 能源结构 温室气体(GHG)排放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农业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及减排潜力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宇新 张龙飞 +8 位作者 刘玉环 于博 熊江花 罗涛 辛宜聪 崔宪 张琦 王允圃 黄振侠 《中国沼气》 CAS 2024年第1期47-59,共13页
掌握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江西省2011~2020年农业数据资料,阐明了江西省农业温室气体(甲烷、氧化亚氮)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在种植业、养殖业和能源消耗领域的排放水平和时空... 掌握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江西省2011~2020年农业数据资料,阐明了江西省农业温室气体(甲烷、氧化亚氮)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在种植业、养殖业和能源消耗领域的排放水平和时空演变规律;并用STIRPAT模型在多情景模式下模拟分析了江西省在2030年和2060年的减排潜力。结果表明:2011~2020年江西省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3686.91~3967.56万t,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空间上呈现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种植业、养殖业和能源消耗年均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占比分别约为71.5%、26.9%和1.6%;种植业中稻田甲烷和农用地氧化亚氮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的占比分别为72.77%和27.23%;养殖业中动物肠道甲烷、动物粪便甲烷和动物粪便氧化亚氮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的占比分别为31.53%、43.90%和24.57%。在基准发展模式和低碳发展模式下的预测结果表明,2030年江西省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降幅将达到国家要求,分别为12.66%和14.91%。因此,在满足江西省农业生产目标的基础上,江西省农业的减排固碳应聚焦种植业和养殖业,特别是控制农业甲烷排放源。在我国“双碳”目标的战略背景下,可以为未来推进江西省农业减排固碳工作的实施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温室气体 排放 减排固碳 时空演化 情景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废弃物焚烧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模拟研究
9
作者 李华圣 严薇 +5 位作者 刘舒乐 高文康 高庆先 马占云 朱小燕 赵颖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34-2443,共10页
为了分析未来环渤海地区废弃物焚烧处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并积极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基于系统动力学和IPCC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构建了环渤海地区废弃物焚烧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模型,以2016-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为基础,在源头... 为了分析未来环渤海地区废弃物焚烧处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并积极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基于系统动力学和IPCC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构建了环渤海地区废弃物焚烧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模型,以2016-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为基础,在源头、中端和末端分别设立减排情景,预测2020-2050年环渤海地区温室气体排放量(以CO_(2)当量计)的趋势变化,分析减排潜力以及排放分布差异。结果表明:①2016-2020年河北省、辽宁省和天津市废弃物焚烧处理温室气体排放均呈增长趋势,而山东省因危险废弃物的产生量激增,导致其排放量经历了先增后降再增的波动。受此影响,环渤海地区焚烧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2020年再次出现增长。②2020-2050年,源头减排情景和中端减排情景的温室气体排444放量均于2030年达到峰值(分别为6288.22×10^(4)和4867.90×10^(4) t),到2050年二者的累积减排量分别为19656.59×10^(4)和427477.60×10^(4) t,通过政策支持提升垃圾分类比例、推动发展大规模焚烧发电产业园区、提高入炉垃圾的热值来提升焚烧效率,4可以进一步增加两种情景下的减排潜力。末端减排情景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于2025年达到峰值4392.73×10^(4) t,到2050年积累减4排量为34858.82×10^(4) t,减排潜力最大,可通过发展高参数焚烧发电技术以及加强发电余热利用实现热电联产来提高焚烧发电效率,进一步增加末端减排情景的减排潜力。③环渤海地区焚烧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区域差异显著,与区域GDP、人口和面积等参数均呈正相关。研究显示,提升焚烧发电效率能大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建议加强联防联控,区域内共同建设大型垃圾焚烧产业园区,提升焚烧发电效率并促进区域内平衡和协调发展,减少废弃物焚烧处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烧处理 温室气体排放 排放情景 碳达峰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愿景下的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情景模拟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任佳雪 高庆先 +5 位作者 陈海涛 孟丹 张阳 马占云 刘倩 唐甲洁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0-419,共10页
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大量释放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重要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源。基于2005—2015年统计资料和IPCC核算方法,估算了2005—2015年中国生活污水处理厂CH4和N2O排放,分析了其排放特征和影响因素;依据碳中和愿景设定3... 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大量释放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重要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源。基于2005—2015年统计资料和IPCC核算方法,估算了2005—2015年中国生活污水处理厂CH4和N2O排放,分析了其排放特征和影响因素;依据碳中和愿景设定3种减排情景(低减排、中减排和高减排),并预估了2020—2050年排放趋势和时空变化。结果表明:2005—2015年间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稳定增长趋势,CH4从1135.37万t CO2e上升至1501.45万t CO2e,N2O从2651.08万t CO2e上升为2787.05万t CO2e,年均增速分别为2.8%和0.5%。3种减排情景下,2020—2050年CH4和N2O排放量时间上呈先增后减趋势,低减排情景下CH4和N2O排放量分别于2036年和2025年达到峰值,分别为2431万和2819万t CO2e;中减排情景和高减排情景下CH4峰值点分别出现在2027和2025年,而N2O排放峰值均出现在2025年。2050年中减排和高减排情景下CH4排放量相较于低减排情景减排率约为47%和94%;2050年低减排、中减排和高减排情景下N2O排放量相较于2015年分别减排了12%、53%和95%。CH4和N2O排放量在空间上差异显著,华东地区排放量高,西北地区排放量低,东南区域所在省份排放量整体高于西北区域省份。影响因素中的经济发展程度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排放情景 碳中和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6情景中主要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斯思 毕训强 +1 位作者 孔祥慧 华维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6-384,共19页
基于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s)形成的8组最新的未来可能情景(SSPx-y情景),被用于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以据此来预估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幅度和趋势。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了8组SSPx-y新情景中主... 基于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s)形成的8组最新的未来可能情景(SSPx-y情景),被用于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以据此来预估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幅度和趋势。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了8组SSPx-y新情景中主要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数据的基准年排放强度分布、未来排放强度的时空变化、以及在6个典型区域排放强度的逐年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二氧化碳(CO2)、甲烷(CH4)、黑碳(BC)、二氧化硫(SO2)在基准年的排放强度高值区都位于东亚和南亚。相比于基准年,2100年CO2和CH4在高和低辐射强迫情景下表现出的排放强度变化有显著差异。此外,所有情景下2100年的BC和SO2全球平均排放强度都弱于基准年的排放强度。在时间变化上,随着生物质能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不断进步,所有地区在4组不超过3.4 W/m2的低辐射强迫情景下,CO2排放强度到2100年都呈现负值。其中,南美洲的负排放最强,2100年在SSP5-3.4情景下该地区的排放强度为-0.3 kg m^-2 a^-1。最后,对比东亚和南亚排放强度的逐年变化可以发现,在各情景所描述的未来发展过程中,东亚的减排行动的成效都要好于南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Px-y 情景 温室气体 气溶胶 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6模式大气中南北半球水汽质量反相变化: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差异 被引量:3
12
作者 乔年 卢楚翰 +1 位作者 管兆勇 胡杨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6-787,共12页
在大气质量南北涛动季节变化过程中,水汽质量变化与干大气质量南北涛动时间序列存在明显的反位相变化关系。使用2015年1月—2100年12月的CMIP6资料分析4个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水汽质量季节循环特征,并与1958—2015年历史模拟试验对比,得... 在大气质量南北涛动季节变化过程中,水汽质量变化与干大气质量南北涛动时间序列存在明显的反位相变化关系。使用2015年1月—2100年12月的CMIP6资料分析4个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水汽质量季节循环特征,并与1958—2015年历史模拟试验对比,得到:半球水汽质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循环特征,北半球水汽质量月平均值在冬季(DJF)达到最小,夏季(JJA)达到最大;南半球情况与之相反。无论是南半球或是北半球,与其他排放情景相比,SSP1-2.6(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情景下南、北半球水汽质量年变程最小。4个情景下冬、夏季水汽质量变化都比春、秋季剧烈。随着CO_(2)浓度的上升,SSP3-7.0情景下北半球水汽质量年变程最大,相比于历史模拟试验增加了26.49%,南半球则不同于北半球,SSP1-2.6情景后随着CO_(2)浓度的上升,水汽质量年变程也随之增大,在SSP5-8.5情景下达到最大。南、北半球水汽质量涛动的年变程随着CO_(2)浓度的上升而增大,在SSP5-8.5情景下达到最大,但增大的幅度减小。CO_(2)浓度变化对赤道附近水汽质量变化影响最为明显,且越靠近南极,水汽质量变化越小,但越靠近北极,夏季水汽质量变化比冬季越大。此外,CO_(2)浓度的上升会导致夏季水汽逐渐向北半球中纬度堆积。这些结论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区域间水汽质量变化对CO_(2)浓度上升的响应,为未来有关降水的气候政策制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质量 季节循环 南、北半球际大气质量涛动 温室气体排放情景 CMIP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力行业1990-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苏燊燊 赵锦洋 胡建信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3-362,共10页
采用《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方法,估算了1990—2014年中国各省份电力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研究时期内,中国电力行业排放增长6.2倍,达到38.0(95%信度区间为31.3~46.0)亿tCO2当量(CO2-eq),而各省排放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呈现... 采用《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方法,估算了1990—2014年中国各省份电力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研究时期内,中国电力行业排放增长6.2倍,达到38.0(95%信度区间为31.3~46.0)亿tCO2当量(CO2-eq),而各省排放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排放重心向西部省份转移,内蒙古成为全国电力行业排放最大的省份。同时基于未来电源结构的发展方案,预测了2015—2050年不同电力需求情景下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趋势和达到排放峰值情况。电力需求高增速情景下2034年达到排放峰值59.5(49.3~71.8)亿t CO2-eq,而低增速情景可以提前至2031年达到排放峰值,且峰值水平下降7.7(6.3~9.3)亿tCO2-e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行业 温室气体 空间分布 情景分析 排放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脱钩与预测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王欢 乔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3-802,共10页
面对日益严峻的温室气体排放形势,中国做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承诺,其中畜牧业成为重要减排领域,因此,研究中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趋势尤为必要。基于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在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 面对日益严峻的温室气体排放形势,中国做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承诺,其中畜牧业成为重要减排领域,因此,研究中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趋势尤为必要。基于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在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测算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基础上,借助Tapio脱钩模型分析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采用LMDI模型分解其影响因素,并构建不同情景对2020年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非奶牛减排明显,是下降主因,但其仍处于50%水平之上,排放量达18180.54万t;羊、生猪、奶牛排放量增加,分别为7072.56万t、6202.69万t、4359.97万t。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脱钩效应比较理想,全国以弱脱钩状态为主,但经历波动变化、相对平稳、持续上升3个发展阶段,脱钩状态不稳定。综合效应在国家层面呈倒“U”型特征,但在省份间差异明显;生产效率效应是国家和省份减排的最大贡献者,经济发展效应则是增排的最主要推动因素;综合效应差异主要来自产业结构效应和劳动力效应的不同。2020年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远超管控目标,预测区间端点值分别超过目标12.84%和34.71%,减排压力大。因此,应调整产业结构,适当进口畜产品;针对不同地区脱钩状态差别化治理,提高养殖效率;明确畜牧业减排目标,分解管控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温室气体排放 脱钩模型 LMDI模型 情景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气体稳定浓度情景下中国地区温度和降水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敏 罗勇 +2 位作者 徐影 郭品文 徐经纬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9年第2期79-84,共6页
利用参与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AR4)的多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的输出结果,着重分析了2101—2198年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720mL/m3和550mL/m3水平时(S720和S550情景),中国地区地表温度与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当温室气体浓度稳定不变... 利用参与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AR4)的多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的输出结果,着重分析了2101—2198年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720mL/m3和550mL/m3水平时(S720和S550情景),中国地区地表温度与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当温室气体浓度稳定不变时,22世纪中国地表温度仍将呈上升趋势,增温幅度为0.4℃/100a,但升温趋势平缓,幅度明显小于SRESA1B(中等排放)和B1(低排放)情景,冬、春季增温显著且高纬地区增温明显大于低纬地区,夏、秋季次之,因此季节间的温差将会变小;2)S720(S550)情景下年平均降水增加幅度基本稳定在11%(8%)左右,冬季降水增加显著,且增幅从南向北逐渐增大,春季次之,夏、秋季大部分地区降水将减少1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稳定浓度 温室气体排放情景 温度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温室气体排放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梅疏影 商兆堂 +1 位作者 陆建刚 章鸿翔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8-341,共4页
以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为实例,分析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发展对策;运用数理统计学、经济学、人口资源学、气候资源学、环境科学等方法,分析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社会经济发展与温... 以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为实例,分析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发展对策;运用数理统计学、经济学、人口资源学、气候资源学、环境科学等方法,分析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社会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构建以经济、能效、环境为目标的3E情景,分析模拟未来江苏省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结果显示,中国以江苏省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步入了温室气体排放量加剧的阶段,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并未得到改变,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该阶段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江苏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每年均在下降,环境友好指数为0.79,远远高于以内蒙古为代表的西部资源型欠发达地区(0.24),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9)。通过3E情景分析可知,江苏省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生产技术、能源利用效率,2020年江苏省环境友好指数将达到3.8,2050年将达到7.8,届时江苏省将步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良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排放 指数 3E情景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6模式未来情景下模拟的大气质量季节循环:非线性变化
17
作者 乔年 卢楚翰 +1 位作者 管兆勇 胡杨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7-880,共14页
全球持续增暖背景下南北半球大气质量呈现出明显的异常变化。利用2015—2100年CMIP6资料,分析了4个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大气质量季节循环特征,并比较不同情景下地表气压和极涡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情景下全球及半球面积平均大气质量的... 全球持续增暖背景下南北半球大气质量呈现出明显的异常变化。利用2015—2100年CMIP6资料,分析了4个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大气质量季节循环特征,并比较不同情景下地表气压和极涡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情景下全球及半球面积平均大气质量的气候平均值季节变化位相相同,且与历史模拟试验的分布一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逐步增加,全球大气质量年变程逐渐增大,然而南北半球大气质量和南北涛动年变程并非逐步增大,而是有起有伏。这种非线性现象主要表现为:在SSP1-2.6、SSP3-7.0情景下南北半球大气质量和南北涛动的年变程较小,而在SSP2-4.5、SSP5-8.5情景下其年变程较大。对应这种起伏,在地表主要表现为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地表气压在SSP2-4.5和SSP5-8.5情景下增高与在SSP1-2.6和SSP3-7.0情景下降低,以及南半球45°S以南地表气压发生变化;在垂直方向上,主要表现为南北极平流层极涡随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增加而呈现强弱交替的非线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质量 季节循环 非线性变化 温室气体排放情景 CM IP6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能源活动CO2排放在2020-2022年之间达到峰值情景和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姜克隽 贺晨旻 +4 位作者 庄幸 刘嘉 高霁 徐向阳 陈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7-171,共5页
全球到2100年实现将温度上升控制在和工业化前相比2℃以内,已经成为一个政策目标。本文结合中国能源环境政策综合评估(IPAC)模型的近期研究结果,分析了实现全球2℃温升目标下我国能源活动的CO_2排放情景,并对其关键因素进行研究,得到实... 全球到2100年实现将温度上升控制在和工业化前相比2℃以内,已经成为一个政策目标。本文结合中国能源环境政策综合评估(IPAC)模型的近期研究结果,分析了实现全球2℃温升目标下我国能源活动的CO_2排放情景,并对其关键因素进行研究,得到实现这些情景的可行性。研究表明,考虑到我国经济转型、能源效率提升、可再生能源和核电的发展、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以及低碳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能源活动的CO_2排放是可以在2025年之前,甚至更早(如在2020—2022年)实现排放峰值,峰值总量在90亿t左右,之后开始下降,这和我国在全球2℃温升目标情景中给予的碳空间相一致,支持我国未来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中的国际合作路径,以及国内低碳发展政策的制定。实现这样的减排路径,需要在既有的环境和能源政策之外制定针对气候变化减缓的明确和长期的政策,如碳定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情景 温室气体 能源 峰值 2℃温升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排放情景下中国西南地区碳汇时空格局及气候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鲁庆奥 顾峰雪 +3 位作者 於琍 牛保亮 张远东 刘世荣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3期1-8,共8页
【目的】分析2种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西南地区碳汇时空格局及气候影响,为该区评价未来碳中和能力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气候模式BCC-CSM1.1输出的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模拟气候数据,使用生态系统模型CEVSA2估算未来西南地区净生... 【目的】分析2种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西南地区碳汇时空格局及气候影响,为该区评价未来碳中和能力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气候模式BCC-CSM1.1输出的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模拟气候数据,使用生态系统模型CEVSA2估算未来西南地区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动态,分析温度和降水对NEP变化的影响。【结果】2020-2099年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西南地区NEP平均值分别为21.49和37.98 g C·m^(−2)·a^(−1)。RCP4.5情景下NEP极显著下降,趋势倾向率为−0.24 Tg C·a^(−1)(P<0.01);RCP8.5情景下NEP极显著上升,趋势倾向率为0.41 Tg C·a^(−1)(P<0.01)。在2种情景下单位面积年均NEP为森林>灌丛>农田>草地。RCP4.5情景下NEP总量为森林>农田>草地>灌丛;RCP8.5情景下NEP总量为森林>农田>灌丛>草地。RCP4.5情景下,4种主要植被类型NEP和年均温极显著负相关(P<0.01),NEP与温度显著负相关的面积占63.5%,与降水显著正相关的面积占21.4%(P<0.05)。RCP8.5情景下,只有森林NEP与年均温极显著正相关(P<0.01),NEP与温度显著正相关的面积占34.9%,与降水显著正相关的面积占21.5%(P<0.05)。【结论】西南地区未来碳汇动态与排放情景密切相关,RCP4.5情景下,净初级生产力(NPP)温度敏感性低于土壤异氧呼吸(Rh)敏感性,导致西南地区NEP下降;RCP8.5情景下,NPP温度敏感性高于Rh敏感性,导致西南地区NEP上升。与目前相比,RCP8.5情景下西南地区未来碳汇在全国所占比重有较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P 时空动态 西南地区 温室气体排放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CC影响评估中的社会经济新情景(SSPs)进展 被引量:42
20
作者 曹丽格 方玉 +1 位作者 姜彤 罗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78,共5页
气候变化情景在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预估中得到广泛应用,温室气体排放情景是气候模拟的基础,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环境条件、社会管理等假设组成了社会经济情景。IPCC先后发展了SA90、I... 气候变化情景在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预估中得到广泛应用,温室气体排放情景是气候模拟的基础,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环境条件、社会管理等假设组成了社会经济情景。IPCC先后发展了SA90、IS92、SRES等情景,应用于历次评估报告。随着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发展,SRES情景的不足逐步显现,为此,IPCC调整了情景的发展方法和过程,发展了新的情景框架[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 IPCC 影响评估 区域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排放 气候变化情景 SRES 气候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