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绿肥果茶园”新理念、效应及应用
- 1
-
-
作者
高嵩涓
张宇亭
曹卫东
-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8-596,共9页
-
基金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22)。
-
文摘
我国果园和茶园(果茶园)普遍立地条件差,加之清耕粗放管理且过度依赖化肥,导致土壤及养分流失严重,引发果茶园土壤退化,果品和茶叶品质下降。果茶园里种植利用绿肥,不仅为果茶园提供大量有机肥源,还兼具生物耕作、绿色覆盖等功能,有效保障果品、茶叶的稳产提质。绿肥是高品质果茶园管理的核心配套技术,更是未来我国果业、茶业提质增效的首选路径。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将绿肥作为我国果茶园建设基本配置的“绿肥果园、绿肥茶园”新理念,并综述了绿肥果茶园的综合效应。运用绿肥果茶园理念与实践,果实、茶叶产量稳定,果品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和糖酸比均提高;土壤物理性状明显改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增加;土壤温度和湿度更适宜,水土和养分流失减少,杂草及害虫得到抑制。我国果茶园面积1640万hm^(2),现有绿肥果茶园面积约为121万hm^(2),仅占果茶园总面积的7%,因此,推广绿肥果茶园的空间和潜力巨大。我国绿肥果茶园的应用,主要有北方落叶果园的绿肥覆盖循环利用和南方果茶园的冬绿肥覆盖免耕压草、冬夏绿肥周年覆盖等方式。北方落叶果园多选择抗旱抗寒能力较强的毛叶苕子、箭筈豌豆等豆科作物,以及十字花科的二月兰、油菜,或者禾本科的鼠茅草、黑麦草等。南方果茶园主要选择毛叶苕子、光叶苕子、紫云英、箭筈豌豆、山黧豆等豆科作物作为冬绿肥。未来,应从绿肥种质资源创新,绿肥−果树及茶树一体化养分和水分管理,土壤和果品及茶叶品质指标体系构建,模式优化与配套机械化技术,“绿肥+”果品及茶叶产业化路径建设等方面,构建绿肥果茶园技术与理论体系,推进绿肥果茶园建设。
-
关键词
绿肥果茶园
应用方式
未来技术与理论体系
-
Keywords
green manuring orchards and tea gardens
application methods
future of the technical and theoretical system
-
分类号
S57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