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需求在不同发展目标定位下有所不同,科学合理调控土地利用变化是实现珠三角城市群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发展-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石。该文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4期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利用Markov-FLUS(...土地利用需求在不同发展目标定位下有所不同,科学合理调控土地利用变化是实现珠三角城市群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发展-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石。该文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4期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利用Markov-FLUS(Markov-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基于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发展优先情景3种情景,预测了2035年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空间变化,并比较了3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2035年土地利用进行模拟分析,以满足流域不同发展目标导向下的国土空间优化配置。研究结果表明:①珠三角城市群建设用地利用变化显著,1990—2020年,城市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4945.25 km^(2),增长了2.8倍。②在3种不同土地利用情景的模拟和预测下,城市土地面积在2035年之前将保持增长趋势,但在发展优先情景下其扩张速度将受到限制。在2种不同土地利用场景的模拟和预测下,到2035年,林地、草地和水域等生态用地面积将保持增长趋势。③1990—2020年,耕地面积减少了3759.5 km^(2)。在3种不同土地利用情景的模拟预测下,耕地面积将持续减少,但2020—2035年,减少趋势将放缓。在发展情景中,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面积减少趋势得到一定遏制,草原和林地面积的减少更加严重。实验结果可为珠三角地区今后城市发展、规划、保护提出建议和对策。展开更多
基于沂河流域197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技术构建并分析了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轨迹,应用FLUS(further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模拟了“三生空间”范式下流域2030年、2050年的土地利用情景,可视化了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土地利用...基于沂河流域197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技术构建并分析了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轨迹,应用FLUS(further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模拟了“三生空间”范式下流域2030年、2050年的土地利用情景,可视化了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土地利用发展格局。结果表明:1)1975—2020年,流域内土地利用以耕地缩减(约占流域面积的10%)和建设用地的扩张(约占流域面积的8%)为主。2)沂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可分为前期(1975—1995年)和后期(1995—2020年)两个阶段。前期,流域内约有22%的面积发生土地利用变化,大部分表现为耕林草的相互转化;后期,土地利用变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46%,以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为主,土地利用轨迹变化更复杂,空间格局变化更显著。3)流域当前土地利用模式向着以生态建设为重心的方向转变;2020—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与生态空间优先情景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但2050年这种同趋性将会减弱。研究可为进一步优化流域的“三生空间”格局及进行生态建设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土地利用变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驱动因素之一。通过发展情景来模拟未来土地利用格局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可以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政策的制定,成为决策的有力工具。本研究以浙江省陆域范围为研究区域,基于《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土地利用变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驱动因素之一。通过发展情景来模拟未来土地利用格局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可以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政策的制定,成为决策的有力工具。本研究以浙江省陆域范围为研究区域,基于《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空间规划、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保护地3个行动目标,设定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政策,参照“自然未来框架”的情景设计思路,制定了基线情景、美丽浙江情景和智慧浙江情景3套方案,其中基线情景强调按照现有发展趋势自然变化,美丽浙江情景强调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智慧浙江情景强调利用高科技提升大自然对人类良好生活质量的有益贡献。利用FLUS-Biodiversity模型模拟浙江省2035年、2050年土地利用格局与平均物种丰度指数(Mean Species Abundance,MSA)分布及变化,实现目标、政策与情景模拟的有机结合。结果表明:①2020年浙江省MSA指数为0.547,基线情景下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超过了城镇开发边界,挤占了生态空间和农田空间,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2050年MSA指数降至0.535;而美丽浙江情景和智慧浙江情景扭转了这一下降趋势,2050年MSA指数分别增至0.624、0.573,生物多样性增加。②美丽浙江情景下,2035年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达27.14%,新增范围主要分布在现有生态保护红线的外缘,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③美丽浙江情景和智慧浙江情景下,中度及以上干扰林地、中度及以上干扰湿地、干扰草地的受干扰程度将会变低,生物多样性因而提高。研究显示,权衡土地利用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措施以及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可以有效提高生物多样性,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展开更多
文摘土地利用需求在不同发展目标定位下有所不同,科学合理调控土地利用变化是实现珠三角城市群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发展-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石。该文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4期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利用Markov-FLUS(Markov-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基于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发展优先情景3种情景,预测了2035年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空间变化,并比较了3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2035年土地利用进行模拟分析,以满足流域不同发展目标导向下的国土空间优化配置。研究结果表明:①珠三角城市群建设用地利用变化显著,1990—2020年,城市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4945.25 km^(2),增长了2.8倍。②在3种不同土地利用情景的模拟和预测下,城市土地面积在2035年之前将保持增长趋势,但在发展优先情景下其扩张速度将受到限制。在2种不同土地利用场景的模拟和预测下,到2035年,林地、草地和水域等生态用地面积将保持增长趋势。③1990—2020年,耕地面积减少了3759.5 km^(2)。在3种不同土地利用情景的模拟预测下,耕地面积将持续减少,但2020—2035年,减少趋势将放缓。在发展情景中,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面积减少趋势得到一定遏制,草原和林地面积的减少更加严重。实验结果可为珠三角地区今后城市发展、规划、保护提出建议和对策。
文摘基于沂河流域197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技术构建并分析了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轨迹,应用FLUS(further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模拟了“三生空间”范式下流域2030年、2050年的土地利用情景,可视化了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土地利用发展格局。结果表明:1)1975—2020年,流域内土地利用以耕地缩减(约占流域面积的10%)和建设用地的扩张(约占流域面积的8%)为主。2)沂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可分为前期(1975—1995年)和后期(1995—2020年)两个阶段。前期,流域内约有22%的面积发生土地利用变化,大部分表现为耕林草的相互转化;后期,土地利用变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46%,以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为主,土地利用轨迹变化更复杂,空间格局变化更显著。3)流域当前土地利用模式向着以生态建设为重心的方向转变;2020—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与生态空间优先情景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但2050年这种同趋性将会减弱。研究可为进一步优化流域的“三生空间”格局及进行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文摘土地利用变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驱动因素之一。通过发展情景来模拟未来土地利用格局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可以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政策的制定,成为决策的有力工具。本研究以浙江省陆域范围为研究区域,基于《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空间规划、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保护地3个行动目标,设定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政策,参照“自然未来框架”的情景设计思路,制定了基线情景、美丽浙江情景和智慧浙江情景3套方案,其中基线情景强调按照现有发展趋势自然变化,美丽浙江情景强调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智慧浙江情景强调利用高科技提升大自然对人类良好生活质量的有益贡献。利用FLUS-Biodiversity模型模拟浙江省2035年、2050年土地利用格局与平均物种丰度指数(Mean Species Abundance,MSA)分布及变化,实现目标、政策与情景模拟的有机结合。结果表明:①2020年浙江省MSA指数为0.547,基线情景下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超过了城镇开发边界,挤占了生态空间和农田空间,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2050年MSA指数降至0.535;而美丽浙江情景和智慧浙江情景扭转了这一下降趋势,2050年MSA指数分别增至0.624、0.573,生物多样性增加。②美丽浙江情景下,2035年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达27.14%,新增范围主要分布在现有生态保护红线的外缘,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③美丽浙江情景和智慧浙江情景下,中度及以上干扰林地、中度及以上干扰湿地、干扰草地的受干扰程度将会变低,生物多样性因而提高。研究显示,权衡土地利用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措施以及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可以有效提高生物多样性,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