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耦合Markov与FLUS模型的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柴新宇 吴献文 +2 位作者 陈晓辉 王玉 赵星涛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7,共8页
土地利用需求在不同发展目标定位下有所不同,科学合理调控土地利用变化是实现珠三角城市群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发展-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石。该文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4期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利用Markov-FLUS(... 土地利用需求在不同发展目标定位下有所不同,科学合理调控土地利用变化是实现珠三角城市群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发展-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石。该文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4期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利用Markov-FLUS(Markov-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基于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发展优先情景3种情景,预测了2035年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空间变化,并比较了3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2035年土地利用进行模拟分析,以满足流域不同发展目标导向下的国土空间优化配置。研究结果表明:①珠三角城市群建设用地利用变化显著,1990—2020年,城市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4945.25 km^(2),增长了2.8倍。②在3种不同土地利用情景的模拟和预测下,城市土地面积在2035年之前将保持增长趋势,但在发展优先情景下其扩张速度将受到限制。在2种不同土地利用场景的模拟和预测下,到2035年,林地、草地和水域等生态用地面积将保持增长趋势。③1990—2020年,耕地面积减少了3759.5 km^(2)。在3种不同土地利用情景的模拟预测下,耕地面积将持续减少,但2020—2035年,减少趋势将放缓。在发展情景中,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面积减少趋势得到一定遏制,草原和林地面积的减少更加严重。实验结果可为珠三角地区今后城市发展、规划、保护提出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OV模型 flus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模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35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和碳储量时空格局演化分析——基于FLUS-InVEST模型
2
作者 王文娟 赵振坤 赵东方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1-210,共10页
研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和碳储量变化及其关系,对土地合理利用、碳排放减少和碳汇优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1980—2020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FLUS-InVEST模型分析了1980—2035年土地利用与碳储量变化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1... 研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和碳储量变化及其关系,对土地合理利用、碳排放减少和碳汇优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1980—2020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FLUS-InVEST模型分析了1980—2035年土地利用与碳储量变化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1980—2020年,黄河流域经历了显著的土地利用转型,耕地和未利用地减少,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扩张。2035年,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情景下,草地面积均增加,未利用地面积减少。(2)1980—2020年,碳储量减少0.07亿吨,2035年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分别增加0.67亿吨、1.16亿吨和1.15亿吨,其中耕地保护情景下碳储量增加最多。(3)除青海和内蒙古外,其他省区碳储量保持稳定。(4)草地面积增加是碳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会导致碳储量减少。研究表明,黄河流域土地利用规划应重视耕地资源保护,尤其是耕地保护对碳储量的积极作用。论文探讨了黄河流域土地利用与碳储量的关系,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flus模型 InVEST模型 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S模型的常州市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3
作者 何宇辰 景晓栋 孙媛媛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47-56,78,共11页
以江苏省常州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20年的遥感影像,综合运用FLUS模型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方法,系统模拟研究在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3种不同情景下2035年常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ESV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 以江苏省常州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20年的遥感影像,综合运用FLUS模型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方法,系统模拟研究在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3种不同情景下2035年常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ESV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常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度呈下降趋势,其中转出量最高的是耕地,转入量最高的是建设用地;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2000—2020年常州市ESV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水域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是常州市主要的两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常州市ESV在不同情景模拟下差异较大,其中,自然发展情景下ESV最低,生态保护情景下ESV最高。最后提出生态保护情景是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维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最佳发展模式,应作为常州市未来土地利用的长期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情景模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flus模型 常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陕西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及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焦艳菲 白蕾 张少赓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6,共8页
基于陕西黄土高原198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采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和当量因子法,对陕西黄土高原2030年5种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PLUS模型和修正后的价值系数在陕西黄土... 基于陕西黄土高原198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采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和当量因子法,对陕西黄土高原2030年5种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PLUS模型和修正后的价值系数在陕西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模拟和ESV计算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2)陕西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面积之和占比在91%以上;研究期内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水体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3)5种情景下的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均增加,草地和水体面积均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在经济发展情景下增加,而在其他情景下有所减少。4)陕西黄土高原ESV在1980—2020年持续增加,2030年ESV在经济发展情景下最低,在生态保护情景下最高。研究结果增强了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的认识,可为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提供前瞻性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情景模拟 PLUS模型 陕西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S模型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以江西萍乡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佶熹 勒先文 徐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09,共11页
[目的]揭示萍乡碳储量时空分布特征,阐明土地地类变化与碳储量之间的关系,为探明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状况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FLUS(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与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 [目的]揭示萍乡碳储量时空分布特征,阐明土地地类变化与碳储量之间的关系,为探明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状况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FLUS(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与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预测了2030年萍乡市3种不同情景下(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优先)碳储量值。[结果](1)2010—2020年萍乡市碳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共减少1.47×10^(6)t;(2)耕地、建设用地、草地、水体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和林地与灌木面积减少,是导致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3)2030年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优先情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约为4.906×10^(7),4.919×10^(7),5.038×10^(7)t,其中生态优先情景下碳储量损失最少。[结论]萍乡生态系统碳储量呈下降趋势,主要受耕地与建设用地增大的影响,未来应加强对安源区与经济开发区重点变化区域的监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中和 flus 情景模拟 萍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PLUS耦合模型的杭州市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蔚芳 蒋雨薇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6,共13页
气候变化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并造成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反之土地系统问题又成为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为探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本研究基于2020年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共享经济路径(SSPs)与典型浓度路径(... 气候变化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并造成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反之土地系统问题又成为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为探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本研究基于2020年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共享经济路径(SSPs)与典型浓度路径(RCPs)耦合的SSP1-2.6、SSP2-4.5和SSP5-8.5气候情景,构建并验证了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及气候变化因素的SDPLUS耦合模型,以2000—2020年为历史数据,模拟了2030年杭州市三种气候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SD模型预测误差在5%以内,PLUS模型模拟结果Kappa系数为0.84,总体精度为0.93,SD-PLUS耦合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反映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三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整体上呈现生态用地向耕地和建设用地转移,但仍存在差异性:SSP2-4.5和SSP5-8.5情景生态用地在临安区、富阳等中心城区周边地区转移为建设用地,SSP5-8.5情景变化最为激烈,建设用地大幅扩张了608.94 km^(2);只有SSP1-2.6情景下建设用地在各市区中心周边有序扩张,生态用地减少得到控制。SSP1-2.6情景下,保护生态用地能够有效避免建设用地无序扩张,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研究表明,基于气候变化背景的SD-PLUS耦合模型能够有效模拟不同气候情景下杭州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杭州市未来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区域协同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SD-PLUS耦合模型 土地利用 SSP-RCP情景 情景模拟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轨迹分析与情景模拟
7
作者 乔心如 李子君 +1 位作者 林锦阔 杨舒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5,共13页
基于沂河流域197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技术构建并分析了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轨迹,应用FLUS(further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模拟了“三生空间”范式下流域2030年、2050年的土地利用情景,可视化了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土地利用... 基于沂河流域197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技术构建并分析了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轨迹,应用FLUS(further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模拟了“三生空间”范式下流域2030年、2050年的土地利用情景,可视化了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土地利用发展格局。结果表明:1)1975—2020年,流域内土地利用以耕地缩减(约占流域面积的10%)和建设用地的扩张(约占流域面积的8%)为主。2)沂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可分为前期(1975—1995年)和后期(1995—2020年)两个阶段。前期,流域内约有22%的面积发生土地利用变化,大部分表现为耕林草的相互转化;后期,土地利用变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46%,以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为主,土地利用轨迹变化更复杂,空间格局变化更显著。3)流域当前土地利用模式向着以生态建设为重心的方向转变;2020—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与生态空间优先情景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但2050年这种同趋性将会减弱。研究可为进一步优化流域的“三生空间”格局及进行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情景模拟 轨迹分析 flus模型 沂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_Markov模型多情景模拟的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9
8
作者 余洲 李明玉 +2 位作者 钱雨扬 朋仁锋 杨国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3-372,共10页
[目的]探究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为研究区土地资源整合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采用CA_Markov模型分别预测自然变... [目的]探究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为研究区土地资源整合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采用CA_Markov模型分别预测自然变化情景(NCS)和生态保护情景(EPS)下2030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通过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地统计分析、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对三峡库区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 2000—2020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类型间转化明显,其中耕地转向建设用地,草地转向林地和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长量1 321.56 km^(2),增长率达275.02%。(2)模拟结果显示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草地面积比例均高于自然变化情景,而建设用地扩大规模相比自然变化情景显著减少。(3)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升高的阶梯式分布格局,2000—2030年其生态环境质量略微下降,由2000年的0.547 9降低至2030年的0.533 6。(4) 2000—2030年,降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两大主导因素是林、草地转为耕地,提高其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有利因素是耕地转为林地,生态贡献率比重超过70%。[结论]退耕还林还草和城市快速发展使三峡库区同时存在生态改善与生态恶化,但总的来看,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表现为改善略小于恶化的态势,建设用地、林地、耕地、草地之间的转化是其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质量 CA_Markov模型 情景模拟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SR-FLUS-MarKov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情景预测--以漓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何英 何文 +2 位作者 王金叶 杨帅琦 姚月锋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12,共10页
以漓江流域为研究单元,运用修正后的PLSR-FLUS-MarKov模型和当量因子法,对流域自然发展、生态优先、旅游优先情景下203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做出预测,探究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PLSR-FLUS-MarKov模型能... 以漓江流域为研究单元,运用修正后的PLSR-FLUS-MarKov模型和当量因子法,对流域自然发展、生态优先、旅游优先情景下203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做出预测,探究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PLSR-FLUS-MarKov模型能更准确刻画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拟精度高达83.57%。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集中区位于桂林市辖区、兴安县和阳朔县,多表现为耕地、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入以及耕地和林地间的相互转化。2030年,漓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呈现下降趋势,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优先情景、旅游优先情景分别为218.07亿、225.61亿、222.91亿元,较2020年下降了9.02亿、1.48亿和4.18亿元,并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格局特征,实施生态优先策略后其下降速度放缓。林地是漓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键来源,占比超过80%,耕地和水域也贡献了一定比例的服务价值。生态优先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旅游优先情景次之,自然发展情景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及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PLSR-flus-MarKov模型 情景模拟 漓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rkov-PLUS模型的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情景模拟 被引量:3
10
作者 阳洪洁 姜春 +1 位作者 郑瑞 史聪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56-62,68,共8页
为探究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基于2000、2010和2020年GlobeLand30数据集,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对2000—2020年土地利用演变进行剖析,采用Markov-PLUS模型对2030年土地利用的多情景变化趋势进行模拟。结果表明:2000—2020年,... 为探究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基于2000、2010和2020年GlobeLand30数据集,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对2000—2020年土地利用演变进行剖析,采用Markov-PLUS模型对2030年土地利用的多情景变化趋势进行模拟。结果表明:2000—2020年,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建设用地主要由耕地转入,其他用地面积减少。Markov-PLUS模型模拟总体精度为0.89,Kappa值为0.80,模拟效果较好。自然发展情景延续历史发展趋势,建设用地持续增长,以市辖区和闽侯县扩张最为突出,其他区(县、市)建设用地侵占周边耕地且集聚特征明显;城镇发展情景下,耕地、林地和草地均大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大幅增加,耕地和建设用地重心分别向东南和东北方向偏移,空间集聚特性进一步增强;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主要向林地和建设用地转化,面积缩减的态势得到有效控制,重心迁移幅度较小;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显著增加,建设用地增速得到有效控制,此情景更符合研究区区域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诉求。研究可为福州市未来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情景预测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情景模拟 Markov-Plus模型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宇栋 毛德华 邱冬冬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9-542,共14页
土地利用对于生态系统碳循环以及人为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分析土地利用与碳排放的时空关联特征,探究多情景下两者的动态变化特征及规律,对于“双碳”目标下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和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05—2020年长沙市... 土地利用对于生态系统碳循环以及人为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分析土地利用与碳排放的时空关联特征,探究多情景下两者的动态变化特征及规律,对于“双碳”目标下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和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05—2020年长沙市土地利用与能源消耗数据,分析了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耦合GMOP-PLUS模型,通过预设3种发展情景(自然发展、经济优先、低碳导向),模拟了长沙市2035年土地利用格局和碳排放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2005—2020年间耕地与林地为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类型,居民点及商服用地布局趋于稳定,工矿用地扩张态势明显。土地利用碳排放增速逐渐放缓,15年间增长了952.03万t,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中部高、东西部低的分布特征,居民点及商服用地和土矿用地两大建设用地内部的碳排放强度差异逐渐减弱。三种情景下长沙市2035年碳排放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加,社会经济因素特别是交通条件对于两大建设用地驱动作用显著,高程、降水等自然地理因素则对耕地、林地和草地等生态用地影响更强。未来应以低碳发展为导向,综合考虑经济与生态效益,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合理规划交通线路,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情景模拟 碳排放 GMOP模型 PLU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情景下浙江省土地利用格局和生物多样性变化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晓泾 于丹丹 +1 位作者 乐志芳 曹铭昌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25-2236,共12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驱动因素之一。通过发展情景来模拟未来土地利用格局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可以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政策的制定,成为决策的有力工具。本研究以浙江省陆域范围为研究区域,基于《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 土地利用变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驱动因素之一。通过发展情景来模拟未来土地利用格局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可以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政策的制定,成为决策的有力工具。本研究以浙江省陆域范围为研究区域,基于《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空间规划、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保护地3个行动目标,设定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政策,参照“自然未来框架”的情景设计思路,制定了基线情景、美丽浙江情景和智慧浙江情景3套方案,其中基线情景强调按照现有发展趋势自然变化,美丽浙江情景强调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智慧浙江情景强调利用高科技提升大自然对人类良好生活质量的有益贡献。利用FLUS-Biodiversity模型模拟浙江省2035年、2050年土地利用格局与平均物种丰度指数(Mean Species Abundance,MSA)分布及变化,实现目标、政策与情景模拟的有机结合。结果表明:①2020年浙江省MSA指数为0.547,基线情景下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超过了城镇开发边界,挤占了生态空间和农田空间,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2050年MSA指数降至0.535;而美丽浙江情景和智慧浙江情景扭转了这一下降趋势,2050年MSA指数分别增至0.624、0.573,生物多样性增加。②美丽浙江情景下,2035年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达27.14%,新增范围主要分布在现有生态保护红线的外缘,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③美丽浙江情景和智慧浙江情景下,中度及以上干扰林地、中度及以上干扰湿地、干扰草地的受干扰程度将会变低,生物多样性因而提高。研究显示,权衡土地利用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措施以及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可以有效提高生物多样性,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 土地利用 生物多样性 保护目标 flus-Biodiversity模型 自然未来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PLUS耦合模型的陕西省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多情景预测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倩 王成军 +2 位作者 冯涛 杜传甲 张炳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206,215,共13页
[目的]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SD-PLUS耦合模型,采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6阶段(CMIP6)提出的耦合共享社会经济路线和代表性浓度路线(SSP-RCP)情景,对2030年陕西省的土地... [目的]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SD-PLUS耦合模型,采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6阶段(CMIP6)提出的耦合共享社会经济路线和代表性浓度路线(SSP-RCP)情景,对2030年陕西省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预测,然后利用InVEST模型模拟未来不同情景下陕西省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1)对构建的SD模型进行历史检验,其误差<5%,PLUS模型模拟的2020年土地利用Kappa指数为0.86,模型精度和可靠性总体符合要求;(2)3种情景下,未来建设用地面积均增加,增长速率从低到高的情景分别为SSP126、SSP245、SSP585;在所有情景下,林地面积均增加,水域面积均保持稳定;草地面积在SSP126情景下有小幅度增加,其他情景下减少;耕地面积3种情景下均减少;(3)3种情景下,陕西省碳储量均减少,关中平原建设用地的扩张占用大量的耕地是造成陕西省碳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在SSP126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所占用的生态用地面积最小,碳储量损失最少,该情景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保护的需要,可为未来陕西省国土资源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SD-PLUS耦合模型 未来情景预测 碳储量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S-InVEST模型的京津冀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5
14
作者 任胤铭 刘小平 +4 位作者 许晓聪 孙嵩松 赵林峰 梁迅 曾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473-4487,共15页
研究未来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决策提供有效支持。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首先利用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模拟2045年自然发展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土... 研究未来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决策提供有效支持。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首先利用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模拟2045年自然发展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并结合InVEST模型模拟研究区不同情景下的生境质量、产水量、碳储量、土壤保持量和水质净化服务,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综合生态系统服务指数(CES),从空间上反映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总量,研究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FLUS模型的模拟精度较高,适用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模拟。②在生态保护情景下,除产水量相比2015年下降2.47%外,其他几种生态系统服务均有最大幅度的上升,且这4种生态系统服务在西北山区都出现增加的现象;自然发展情景下,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的扩张引发了大量的碳储量和生境质量损失;耕地保护情景下,水质净化能力出现最大程度的下降。③自然发展情景下京津冀区域CES的损失最大。CES下降幅度最大的区域主要发生在林地被城镇用地侵占,其次是林地被农村居民点侵占的地区,导致生境质量、碳储量和水质净化能力同时下降;在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的增加促进了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同时提升,京津冀区域的CES大幅提高,表明生态保护情景是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方案。但同时需注意大量造林可能带来的水资源短缺,要因地制宜保护生态环境。研究结果可以为京津冀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为研究未来不同政策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 InVEST模型 京津冀城市群 土地利用模拟 生态系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及其碳排放多情景模拟——以厦漳泉城市群为例
15
作者 睢晋玲 吝涛 +3 位作者 李桢 张国钦 曹馨 张喻魁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231,共9页
城市是人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合理的城市规划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在分析城市区域历史土地利用变化(2010年,2015年,2020年)的基础上,整合自然、社会和经济影响因子,应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对厦漳泉城市群未来... 城市是人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合理的城市规划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在分析城市区域历史土地利用变化(2010年,2015年,2020年)的基础上,整合自然、社会和经济影响因子,应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对厦漳泉城市群未来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多情景模拟(惯性发展情景、经济发展情景、碳中和发展情景)。采用土地利用碳排放系数方法评估了厦漳泉城市群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碳排放/碳吸收。结果显示:(1)厦漳泉城市群区域现状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和农田,占比超过70%。2010—2020年,厦漳泉城市群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农田转化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260.2 km^(2);(2)在惯性发展情景、经济发展情景和碳中和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都将持续增加,但增长幅度不同,分别增加215.5 km^(2)(8.2%),216.0 km^(2)(9.9%),和129.5 km^(2)(4.9%);(3)在惯性发展情景、经济发展情景和碳中和发展情景下,碳排放量分别增加196.2×10^(4) t,235.4×10^(4) t,49.0×10^(4) t,碳中和发展潜力巨大。厦漳泉城市群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有利于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 土地利用变化 碳中和 PLUS模型 厦漳泉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史情景的FLUS模型邻域权重设置——以闽三角城市群2030年土地利用模拟为例 被引量:188
16
作者 王保盛 廖江福 +3 位作者 祝薇 邱全毅 王琳 唐立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284-4298,共15页
以闽三角城市群2030年土地利用模拟为例,针对FULS模型邻域权重参数提出一种基于历史情景的设置方法.首先以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综合12个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计算各土地类型的出现概率和空间分布,然后依... 以闽三角城市群2030年土地利用模拟为例,针对FULS模型邻域权重参数提出一种基于历史情景的设置方法.首先以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综合12个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计算各土地类型的出现概率和空间分布,然后依据对历史情景的分析,分别用马尔可夫链和分析景观格局指数的方法设定相关参数,最后用自适应惯性竞争元胞自动机模拟闽三角城市群2030年的土地利用情景.分析发现,同时间尺度各土地类型TA(Total Area)的变化量可以较好的反映其扩张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建设用地、水域及滩涂、其他土地、草地、林地及农田;TA变化量的无量纲值在数据意义和数据结构方面均较好地契合FLUS模型邻域权重的参数要求;结合各土地类型TA变化量和扩张强度间的相互关系来看,到2030年农田受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最为严重,大量土地由农田、林地、草地及其他土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或水域及滩涂;建设用地持续扩张,闽三角城市群空间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其余各土地类型被进一步分离,同类型斑块更趋于独立发展.综合参数设置过程和模拟结果来看,TA变化量的无量纲值可为FLUS模型的邻域权重参数设置提供一种客观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s模型 土地利用模拟 参数设置 TA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rkov-FLUS模型的广西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预测 被引量:31
17
作者 谢凌凌 许进龙 +1 位作者 臧俊梅 黄天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9-254,264,共7页
耕地保护是确保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的头等大事,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分析则是调整耕地保护政策的重要依据。为了探究广西耕地保护工作成效、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围绕耕地保护,运用Markov-FLUS模型,分别基于非限制性与耕地保护两类情景... 耕地保护是确保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的头等大事,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分析则是调整耕地保护政策的重要依据。为了探究广西耕地保护工作成效、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围绕耕地保护,运用Markov-FLUS模型,分别基于非限制性与耕地保护两类情景,预测2025年广西土地利用数量及空间变化状况,对比了两类情景下耕地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广西城市建设效果明显,2005—2015年,城镇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用地等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了893 km^(2),增长率达77.25%。两类不同土地利用情景模拟预测下,至2025年,城镇用地面积均保持增长趋势,但耕地保护情景下,其扩张速度受到限制;(2)广西生态保护成效良好,两类不同土地利用情景模拟预测下,至2025年,林地、草地、水域等生态用地面积均保持增长趋势;(3)广西耕地保护任重道远,2005—2015年,耕地面积减少626 km^(2),两类不同土地利用情景模拟预测下,至2025年,耕地面积均延续减少趋势。但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面积减少态势得到一定程度遏止;(4)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广西耕地保护的主导因素各异:2005—2015年,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影响广西耕地保护的主要因素;2015—2025年,随着社会经济加速发展,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以及“钦北防”沿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和桂西北、桂南地区林业用地的增长,将成为广西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OV模型 flus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模拟预测 耕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US模型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洲 牛健植 +2 位作者 樊登星 张卓佩 杨智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9-318,共10页
[目的]分析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探究不同情景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以期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及未来土地利用合理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 [目的]分析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探究不同情景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以期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及未来土地利用合理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并结合多情景设定,利用PLUS模型预测了2030年3种不同情景下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结果]200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总体趋势体现为耕地持续减少,林地、草地先增加后减少,水域和未利用地先减少后增加,建设用地持续增加;PLUS模型对2000—2020年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挖掘效果较好,其中建设用地的扩张受距县政府距离、GDP和距铁路距离等社会经济因子影响为主;自然发展情景下,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有所下降,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上升,经济建设情景下,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对其他各类用地侵占作用显著,生态保护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得到有效约束,主要转入草地,面积缩减。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明显上升,区域生态用地显著增加。[结论]不同发展情景下,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差异显著,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方式为导向,结合具体发展目标制定政策,注重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US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情景模拟 多沙粗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与预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顾丽 杨惠媛 +1 位作者 曾友鼎 蔡志同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52,共12页
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碳存储的重要部分,土地利用变化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是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自然、社会及经济驱动因子,采用PLUS模型预测自然... 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碳存储的重要部分,土地利用变化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是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自然、社会及经济驱动因子,采用PLUS模型预测自然变化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2040年的土地利用格局,耦合InVEST模型评估历史和未来2种情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并应用莫兰指数和热点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探究碳储量的空间格局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建设用地面积扩张迅速,增加了99125 km^(2),增幅为66.21%,林地面积增加了41745 km^(2)(1.74%),耕地和草地分别减少了62793 km^(2)(-3.22%)和42852 km^(2)(-1.51%),经济快速发展造成建设用地扩张是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2)研究期内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为经济发展导致的生态用地面积下降。未来自然变化情景下,碳储量将继续减少;生态保护情景下则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3)中国历史和未来碳储量的分布呈空间正相关(Moran's I>0),且Z得分大于2.58,县级行政区的碳储量大小在空间上大致呈聚集分布,同时以东北北部和西藏为植被碳储量热点分布中心。4)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是2000—202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碳储量 情景模拟 InVEST-PLU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US模型的三门峡市土地利用变化及模拟研究
20
作者 杨钰瑶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3期102-104,108,共4页
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转移情况及未来趋势,对优化土地资源空间布局,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采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探究三门峡市2000—... 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转移情况及未来趋势,对优化土地资源空间布局,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采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探究三门峡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并利用PLUS模型模拟预测4种情景下2030年三门峡市土地利用格局。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三门峡市土地利用变化总体稳定,优势地类为耕地和林地,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总体小幅增加,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草地面积持续减少,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均先减少后增加,总体小幅增加,建设用地和耕地之间转换频繁,耕地始终是建设用地主要转入来源。城镇发展情景下,2030年三门峡市耕地面积大量流失;耕地保护情景下,2030年三门峡市耕地面积有微弱涨幅,建设用地扩张得到抑制;生态保护情景下,2030年三门峡市林地、水域面积明显增长。为实现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三门峡市未来土地利用规划应关注耕地保护、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加强草地恢复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PLUS模型 情景模拟 河南省三门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