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相关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艳 王贞 +3 位作者 袁百香 王晓燕 吴琼 袁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79-982,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相关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34例ITP患者、36例非ITP患者及411例正常人静脉血进行检测,获得未成熟血小板比例(immature platelets ... 本研究旨在探讨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相关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34例ITP患者、36例非ITP患者及411例正常人静脉血进行检测,获得未成熟血小板比例(immature platelets fraction,IPF)数据,同时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小板相关抗体含量,并对二者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ITP患者的IPF值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均<0.05)。对于ITP诊断的意义,IPF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AIgG的阳性率与疾病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PF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PAIgG,仅阳性预测值略低于PAIgG。IPF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PAIgG的ROC曲线下面积。结论IPF和PAIgG对于ITP的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IPF的诊断价值优于PAI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织血小板 未成熟血小板比例 血小板相关抗体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