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酸对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影响的基因芯片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茂 黄瑾 +1 位作者 刘新宇 邱炜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6,共9页
研究乳酸对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基因组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病理酸性微环境对imDCs免疫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提供前期数据。从C57BL/6J小鼠骨髓中分离单核细胞,并诱导其分化为imDCs。20 mmol/L浓度乳酸处理imDCs 24 h,利用BG... 研究乳酸对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基因组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病理酸性微环境对imDCs免疫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提供前期数据。从C57BL/6J小鼠骨髓中分离单核细胞,并诱导其分化为imDCs。20 mmol/L浓度乳酸处理imDCs 24 h,利用BGISEQ平台进行基因芯片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20 mmol/L浓度乳酸处理使imDCs中表达发生变化的基因有915个。通过基因本体论(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细胞骨架、凋亡过程及免疫反应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差异表达蛋白之间的互作网络图,并根据节点数筛选关键差异表达蛋白。筛选出分化抗原簇38(CD38)、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等上调关键差异表达蛋白和信号转导和趋化因子受体7(CCR7)、转录激活因子1(STAT1)等下调关键差异表达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成熟树突状细胞 基因芯片 GO分析 KEGG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丝骨架结合蛋白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抗原吞噬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分析
2
作者 李道红 罗代琴 +8 位作者 曾宪琳 张帅 徐朴 吴翠芳 王赟 叶远浓 胡祖权 龙金华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4-822,共9页
目的探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发挥抗原吞噬功能时关键微丝骨架结合蛋白(microfilament cytoskeleton-binding proteins,MCBPs)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monocytes,MOs),经重组人... 目的探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发挥抗原吞噬功能时关键微丝骨架结合蛋白(microfilament cytoskeleton-binding proteins,MCBPs)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monocytes,MOs),经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重组人白介素-4(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4,rhIL-4)诱导培养6天获得imDCs;将imDCs与低分子量(40 kDa)和高分子量(150 kDa)的右旋糖酐分别孵育1、3和6 h,流式细胞仪检测imDCs吞噬右旋糖酐的比率及免疫表型分子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丝状肌动蛋白(filamentous actin,F-actin)及PFN1、WASP、α-actinin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MCBPs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最后,基于系统生物学算法中的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成分系数最大的MCBPs。结果在吞噬抗原的过程中,imDCs对低分子量抗原的吞噬速度更快,吞噬时长可维持约3 h,其细胞表型和细胞形态逐渐向mDCs分化,且F-actin发生明显的重塑,PFN1、CDM、WASP、CAPZB、Filamin A、α-actinin等MCBPs的表达下调,WAVE1、Arp2/3复合体、Fascin的表达上调;信号蛋白Rac1的mRNA表达上调,CDC42和RhoA的mRNA表达下调;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FN1、WASP、α-actinin在imDCs吞噬抗原过程中发生转位;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FN1的成分系数最大。结论PFN1可能是imDCs吞噬抗原过程中的关键MCBPs,这对于深入理解imDCs细胞骨架结构变化与免疫学功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树突状细胞 吞噬 微丝骨架 微丝骨架结合蛋白 系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表面台阶结构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黏附和mRNA表达谱的影响
3
作者 王芳 龚敏 +4 位作者 陈丽丹 王赟 胡祖权 陈晋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60-560,共1页
目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在骨缺损修复和植入材料界面修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植入后存在着引起慢性炎症和周围组织纤维化的风险。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免疫过程中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对适应性... 目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在骨缺损修复和植入材料界面修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植入后存在着引起慢性炎症和周围组织纤维化的风险。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免疫过程中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对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起着重要作用,是调控慢性炎症反应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生物材料的表面结构是影响DCs表型和免疫学功能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旨在构建HA表面台阶结构,并研究其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Cs,im DCs)的细胞骨架、黏附形态以及m RNA表达谱的影响,以期挖掘出im DCs响应台阶结构的信号转导机制,为优化HA材料的表面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取向连接生长原理制备出具有台阶结构的HA片材,并以表面光滑的HA片材作为对照。用im DCs和不同表面结构的HA片材构建细胞培养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im DCs细胞骨架和黏附形态的变化。此外,采用转录组测序分析im DCs的m RNA表达谱的变化。结果HA表面台阶结构的暴露会增加im DCs的铺展面积,影响细胞黏附形态。转录组测序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黏着斑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台阶结构可能通过黏着斑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影响im DCs的免疫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树突状细胞 组织纤维化 台阶结构 羟基磷灰石 免疫学功能 抗原提呈细胞 界面修饰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异基因嵌合体的形成 被引量:10
4
作者 于平 熊思东 +2 位作者 何球藻 储以微 郑秀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3-227,共5页
目的:证实供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主动免疫受体小鼠后可诱导形成异基因嵌合体。方法:应用供体(C57BL/6)来源的骨髓细胞在体外培养出imDCs,灭活后静脉输注受体小鼠(BALB/c),并于输注后不同... 目的:证实供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主动免疫受体小鼠后可诱导形成异基因嵌合体。方法:应用供体(C57BL/6)来源的骨髓细胞在体外培养出imDCs,灭活后静脉输注受体小鼠(BALB/c),并于输注后不同时间输注供体来源的骨髓细胞,检测异基因嵌合体的形成。同时比较imDCs一次免疫与多次免疫对诱导嵌合体形成的影响。结果:在imDCs免疫后3d输注骨髓细胞可诱导异基因嵌合体的形成,并持续100d以上;在免疫后5d注射骨髓细胞只能形成短暂的(<21d)、低水平(<1%)的嵌合状态;7d后则完全不能形成嵌合。应用一次和多次imDCs免疫均能诱导形成异基因嵌合体,且维持时间均大于100 d,但其嵌合程度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供体来源的imDCs主动免疫受体可诱导形成异基因嵌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树突状细胞 异基因嵌合体 移植免疫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Th1/Th2偏移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付燕 高晓唯 +3 位作者 王梦斐 杜安杰 李霞 赵旭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研究供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对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45只SD大鼠为受体,23只Wist-ar大鼠为供体,碱烧伤建立同种异体高危角膜移植模型。受体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供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对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45只SD大鼠为受体,23只Wist-ar大鼠为供体,碱烧伤建立同种异体高危角膜移植模型。受体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mDC组、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mDC)组,每组15只;对照组:术前7d经尾静脉注射PBS液0.1mL;imDC组:于术前7d经尾静脉注射体外培养的供体骨髓来源的imDC106个;mDC组:于术前7d经尾静脉注射体外培养的供体骨髓来源的mDC106个。术后每天裂隙灯观察各组角膜植片存活情况并评分;于术后14d每组随机处死5只大鼠,RT-PCR检测角膜植片Th1/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2、IL-15、IL-18、IL-4、IL-10mRNA表达水平。结果 imDC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19.8±2.1)d,较对照组的(9.2±1.9)d和mDC组的(7.9±1.4)d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RT-PCR结果显示,imDC组Th1型细胞因子IL-12、IL-15、IL-18mRNA表达较对照组和mDC组明显降低;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mRNA表达明显升高。结论体外培养的供体来源的imDC可以抑制大鼠同种异体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而调节受体Th1/Th2细胞因子比例是其降低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树突状细胞 角膜移植 免疫耐受 TH1 T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联合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小鼠皮肤移植免疫耐受 被引量:7
6
作者 余思 何晓顺 +2 位作者 胡安斌 付必莽 马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9-402,共4页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联合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诱导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免疫耐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分别为供者、受者,建立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对照组术前术后未给予任何免疫干预措施...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联合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诱导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免疫耐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分别为供者、受者,建立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对照组术前术后未给予任何免疫干预措施;雷帕霉素组术后第0天至第6天给予雷帕霉素灌胃;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将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于术前第7天经尾静脉输注给受者;联合组将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于术前第7d经尾静脉输注给受者,并在术后第0天至第6天给予雷帕霉素灌胃。结果对照组、雷帕霉素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联合组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为(6.9±1.9)、(12.3±3.0)、(17.0±3.4)、(20.8±3.6)d。方差分析提示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NK检验提示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雷帕霉素能延长小鼠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联合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延长免疫耐受的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成熟树突状细胞 免疫耐受 小鼠 皮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付燕 杜安杰 +3 位作者 高晓唯 李文静 李霞 赵旭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研究供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探讨imDC抑制排斥反应的机理。方法以60只SD大鼠为受体,30只Wistar大鼠为供体,碱烧伤建立同种异体高危角膜移植模型... 目的研究供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探讨imDC抑制排斥反应的机理。方法以60只SD大鼠为受体,30只Wistar大鼠为供体,碱烧伤建立同种异体高危角膜移植模型。受体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mDC组、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mDC)组,每组20只;对照组:术前7d经尾静脉注射PBS液0.1mL;imDC组:术前7d经尾静脉注射体外培养的供体骨髓来源的imDC1×106个;mDC组:术前7d经尾静脉注射体外培养的供体骨髓来源的mDC1×106个。术后每天裂隙灯观察各组角膜植片存活情况并评分;于术后3d、7d、14d每组随机处死4只大鼠,取角膜植片行HE染色,Westernblot分析检测各组大鼠脾脏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转录因子Foxp3编码的Scurfin蛋白的表达。结果 imDC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19.6±1.1)d,较对照组的(9.5±0.9)d和mDC组的(7.0±1.6)d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术后3d、7d、14dimDC组Foxp3编码的Scurfin蛋白的表达(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2.21±0.76、2.31±0.68、2.24±0.18)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1.41±0.12、1.47±0.25、1.68±0.09)和mDC组(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1.43±0.14、1.58±0.41、1.46±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应用体外培养的供体来源的imDC可以抑制大鼠同种异体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而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是其降低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树突状细胞 角膜移植 免疫耐受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受体剔降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调节哮喘小鼠Thl/Th2失衡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子玲 张方 +4 位作者 钱桂生 罗向东 索立俊 宋勇 施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813-817,共5页
目的树突细胞疫苗是治疗哮喘的新途径,文中探讨经鼻滴注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etin,TSLP)受体剔降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对哮喘模型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及Th1/Th2免疫失衡的影响,为免... 目的树突细胞疫苗是治疗哮喘的新途径,文中探讨经鼻滴注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etin,TSLP)受体剔降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对哮喘模型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及Th1/Th2免疫失衡的影响,为免疫调节治疗哮喘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胸腺TSLP受体剔降的imDC治疗组(A组)、imDC治疗组(B组)和哮喘组(C组)。以卵蛋白(ovalbumin,OVA)、氢氧化铝免疫建立哮喘模型,A组和B组分别于激发前气道内滴注100μl的细胞悬液,分别含有1×106TSLPR剔降的imDC、imDC,C组气道内滴注100μl的PBS;各组激发后肺泡灌洗分析细胞组份,分离肺淋巴细胞测定细胞因子分泌水平,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4+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CD4+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百分比及IFN-γ+/IL-4+比值,比较各组肺组织学改变。结果TSLP受体剔降的imDC治疗组与其他组比较:①可明显抑制OVA抗原激发后气道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P<0.01);②明显抑制肺淋巴细胞产生IL-4、IL-5,增加了IFN-γ的产生;③肺淋巴细胞CD4+IFN-γ+百分比及IFN-γ+/IL-4+明显升高(P<0.01),而CD4+IL-4+百分比则明显下降(P<0.01);④明显抑制哮喘鼠气道内及肺泡内的过敏性炎症反应。结论激发前经鼻滴注TSLP受体剔降的imDC对哮喘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树突细胞TSLP-TSLP受体信号通路,调整Thl/Th2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受体 成熟树突状细胞 TH1/TH2失衡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R7基因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周琨 高晓唯 +4 位作者 蔡岩 李文静 胡裕坤 田丽丽 付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 7,CCR7)基因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供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以60只SD大鼠为受体,30只Wistar大鼠为供体,碱...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 7,CCR7)基因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供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以60只SD大鼠为受体,30只Wistar大鼠为供体,碱烧伤建立高危角膜移植模型。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未修饰imDC组、imDC+腺病毒空载体组(imDC+Ad组)和imDC+CCR7腺病毒组(imDCs+Ad-CCR7组),每组15只;各组受体术前7 d和术后3 d经尾静脉注入PBS液0.1 mL、供体来源的未修饰imDC 10×106个(0.1mL)、空载体腺病毒转染后的imDC 10×106个(0.1 mL)和携带CCR7腺病毒转染后的imDC 10×106个(0.1 mL);术后受体大鼠每天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植片存活情况并对角膜植片的混浊、水肿及新生血管程度进行评分;术后14 d每组随机处死5只大鼠取角膜行HE切片观察。结果角膜植片存活时间:空白对照组(10.44±1.88)d,imDC组(16.00±2.18)d,imDC+Ad组(15.11±2.03)d,imDC+Ad-CCR7组(23.67±2.83)d,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005,P=0.000);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mDC组、imDC+Ad组、imDC+Ad-CCR7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均明显延长(均为P<0.01);imDC+Ad-CCR7组较imDC组与imDC+Ad组均明显延长(均为P<0.01)。角膜植片HE染色切片显示,imDC+AdCCR7组的植片轻度水肿、基质层板层纤维排列有序,未修饰imDC组和imDC+Ad组呈不同程度的水肿,基质层板层纤维排列轻度紊乱、有少量炎性细胞;空白对照组植片高度水肿、角膜基质板层纤维紊乱并出现大量炎性细胞和新生血管。结论静脉注入CCR7基因修饰的imDC可以明显延长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后角膜植片存活时间,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受体7 成熟树突状细胞 角膜移植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CS系统对小鼠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亚卓 田普训 +2 位作者 丁小明 薛武军 丁晨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17-920,共4页
目的:探讨经MACS系统在体外获得大量高纯度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的方法,并对其细胞表面标志、形态和功能进行鉴定。方法:对健康C57小鼠的骨髓通过MACS系统分离、纯化CD117+造血干细胞(HSC);使用SCF+IL-3行体外扩增,并采用GM-CSF+IL-4+... 目的:探讨经MACS系统在体外获得大量高纯度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的方法,并对其细胞表面标志、形态和功能进行鉴定。方法:对健康C57小鼠的骨髓通过MACS系统分离、纯化CD117+造血干细胞(HSC);使用SCF+IL-3行体外扩增,并采用GM-CSF+IL-4+IL-10诱导其定向分化为imDC;进而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功能,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鉴定其表面标志物的表达。结果:SCF+IL-3可以分别在3、5、7d时体外扩增HSC达10.34±1.43倍、22.65±2.71倍、54.39±3.08倍;小鼠HSC可被成功诱导分化为imDC,且具有吞噬功能,表面树突呈毛刺状、较为短小,imDC并表达CD11c+、I-A/I-Elow、CD40-、CD80-、CD86-。结论:本方法可稳定、有效地获得大量高纯度的im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成熟树突状细胞 定向分化 CD1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联合骨髓移植诱导肾移植大鼠免疫耐受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鸿 王翔 +5 位作者 张元芳 丁强 瞿连喜 吴忠 陈波 古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 供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输注联合骨髓移植,诱导异体肾移植大鼠产生免疫耐受,并探讨其 机制。方法 肾移植大鼠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骨髓移植组、联合诱导组、环磷酰胺组。 51Cr释放实验测定大鼠细胞毒性T淋... 目的 供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输注联合骨髓移植,诱导异体肾移植大鼠产生免疫耐受,并探讨其 机制。方法 肾移植大鼠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骨髓移植组、联合诱导组、环磷酰胺组。 51Cr释放实验测定大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细胞毒效应;ELISA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IL-4、IFN-γ、TGP- β水平。结果 阴性对照组肾移植大鼠的平均存活时间(MST)为(7.12±1.25)d,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为(24.38 ±3.20)d,骨髓移植组为(7.87±2.1)d,环磷酰胺组为(18.13±2.36)d,而联合诱导组延长到(80.75±16.88)d, 与上述4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耐受组大鼠(CTL)杀伤率低于排斥组(4.3±1.0)υs(39.6± 4.4),(P<0.01)。耐受组大鼠脾细胞培养上清IL-4和TGF-β水平为(185.44±32.17)ng/L和(716.82± 197.62)ng/L,高于排斥组(P<0.01);而IFN-γ水平为(532.78±34.54)ng/L,低于排斥组(P<0.01)。结论 术前供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输注联合骨髓移植,可成功诱导受体大鼠产生免疫耐受,其机制可能与特异性 CTL无能及TH1/TH2/TH3细胞因子网络的免疫偏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成熟树突状细胞 骨髓移植 肾移植 免疫耐受 联合 诱导 排斥 机制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淋巴细胞生成并扩增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永海 张淦 +4 位作者 李明 陈栋 向莹 郭晖 张伟杰 《器官移植》 CAS 2011年第3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索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诱导并扩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的优化方案。方法分离、培养NOD小鼠骨髓来源的imDC和淋巴细胞,并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 目的探索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诱导并扩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的优化方案。方法分离、培养NOD小鼠骨髓来源的imDC和淋巴细胞,并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分别加入白介素(IL)-2、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抗CD3抗体和抗CD28抗体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淋巴细胞+IL-2)、实验1组(淋巴细胞+imDC+TGF-β1+IL-2)、实验2组(淋巴细胞+imDC+抗CD3抗体+抗CD28抗体+IL-2)、实验3组(淋巴细胞+imDC+抗CD3抗体+抗CD28抗体+TGF-β1+IL-2)。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培养3d后淋巴细胞的扩增情况及混合培养6d淋巴细胞中CD4、CD25及Foxp3的表达。结果 imDC和淋巴细胞混合培养3d后,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增殖指数分别为(1.04±0.03)%、(1.26±0.02)%、(1.36±0.01)%和(1.55±0.02)%。实验3组的增殖指数较实验1组和实验2组明显升高(均为P<0.01)。混合培养6d后,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的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比例分别为(2.41±0.02)%、(17.98±1.02)%、(30.67±2.68)%、(42.84±1.41)%,而CD4+CD25+T淋巴细胞中Foxp3+细胞的比例4组分别为(65.55±1.41)%、(86±1.72)%、(70.29±1.39)%、(92.3±1.99)%,实验3组的淋巴细胞CD4+CD25+、Foxp3+的表达水平较实验1组和实验2组明显升高(均为P<0.01)。结论在imDC和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时加入TGF-β1、抗CD3抗体、抗CD28抗体可明显刺激imDC诱导扩增Treg,是体外诱导扩增Treg的理想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树突状细胞 非肥胖糖尿病 小鼠 转化生长因子-β1 抗CD3抗体 抗CD28抗体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对肝纤维化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杨 陈鹏 +1 位作者 刘锋(综述) 胡明道(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5-650,共6页
肝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病理过程,涉及慢性肝病中各种病因的持续性肝损伤和随后的炎症反应,被认为是一个中间阶段,如果及时去除致病因素或许可以逆转,否则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纤维化的发展与我们免疫系统... 肝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病理过程,涉及慢性肝病中各种病因的持续性肝损伤和随后的炎症反应,被认为是一个中间阶段,如果及时去除致病因素或许可以逆转,否则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纤维化的发展与我们免疫系统的激活密不可分,首当其冲的就是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DC(mDCs)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刺激炎症反应的出现,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则起到免疫调节,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有趣的是imDCs还能够对肝纤维化的消退起一定的作用,而mDCs则会加速纤维化的进展。文章就imDCs的诱导产生,肝纤维化的发展机制以及近年来imDCs抑制肝纤维化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树突状细胞 肝纤维化 星状细胞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辅助型T细胞偏移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启明 赵心悦 +1 位作者 王智 宋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19-922,共4页
目的探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ere dendritic cell,im DC)诱导辅助型T细胞偏移在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研究im DC来源于小骨骨髓,受体选择SD大鼠48只,供体选择Wistar大鼠30只,采取碱烧伤的方式建立... 目的探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ere dendritic cell,im DC)诱导辅助型T细胞偏移在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研究im DC来源于小骨骨髓,受体选择SD大鼠48只,供体选择Wistar大鼠30只,采取碱烧伤的方式建立同种异体高危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将受体SD大鼠分为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ere dendritic cell,m DC)组、im DC组及对照组,每组均为16只。m DC组和im DC组:术前7 d将体外培养的供体骨髓来源的m DC或im DC经尾静脉注射,且细胞悬浮于0.1 m L的体外培养液中;对照组:术前7 d将0.1 m L体外培养液经尾静脉注射。术后每天对大鼠角膜植皮进行裂隙灯检查,对各组大鼠角膜植皮存活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分别于术后3 d、7 d、14 d每组各将入组的4只大鼠处死并取角膜植皮组织进行HE染色,对各组大鼠脾脏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面的Scurfin蛋白表达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结果 im DC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18.67±2.46)d,均较m DC组(6.78±0.56)d、对照组(9.28±1.24)d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m DC组角膜新生血管评分为(4.54±1.02)分,低于m DC组(8.67±2.11)分、对照组(14.87±3.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m DC组术后3 d、7 d、14 d Scurfin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16±0.74、2.35±0.83、2.28±0.76,均高于m DC组(1.42±0.17、1.56±0.42、1.48±0.12)及对照组(1.39±0.21、1.42±0.26、1.69±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im DC可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发生,而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进而促进免疫耐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树突状细胞 调节性T细胞 角膜移植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R7基因转染对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成熟及迁移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辛海明 彭毅志 +1 位作者 郭浩 袁志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629-1632,共4页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7,CCR7)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对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成熟和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髓经梯度离心及rmIL-4、rmGM-CSF诱导培养未成熟树突状细胞;CCR7重组...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7,CCR7)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对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成熟和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髓经梯度离心及rmIL-4、rmGM-CSF诱导培养未成熟树突状细胞;CCR7重组腺病毒经增强离心法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观察CCR7重组腺病毒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形态、细胞表型及趋化功能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显示CCR7腺病毒转染后细胞树枝状突起较未成熟DC增多,即轻微地诱使imDCs向成熟转化,但IL-10可抑制成熟;流式结果表明转染后细胞表型符合典型imDCs的特征;Western blot证实CCR7重组腺病毒转染imDCs后可增强CCR7的表达;体外趋化实验显示转染后imDCs体外迁移百分比由4.2%增加到36.1%。结论CCR7重组腺病毒转染imDCs后,其仍保留未成熟特性,CCR7蛋白表达增强,体外迁移能力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R7 成熟树突状细胞 重组腺病毒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IDO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
16
作者 安晓静 钱桂生 +3 位作者 王长征 夏俊波 党涛 廖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构建小鼠pEGFP-N1-IDO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利用RT-PCR方法扩增小鼠IDO基因全长,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用DOTAP脂质体转染法转染未成熟树突状... 目的构建小鼠pEGFP-N1-IDO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利用RT-PCR方法扩增小鼠IDO基因全长,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用DOTAP脂质体转染法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通过G418筛选,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用RT-PCR、Westernblot检测IDO的表达。结果小鼠全长IDO基因序列正确插入pEGFP-N1载体,与GenBank中报道的序列一致,成功构建了pEGFP-N1-IDO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成功地表达目的基因。结论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和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并证明能有效表达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绿色荧光蛋白 真核表达载体 成熟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细胞对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17
作者 杨晖 胡祖权 +4 位作者 董蓉 薛慧 龙金华 李龙 曾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71-1077,共7页
目的:检测肝癌细胞微环境对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阴性选择从人外周血分离CD14+单核细胞,在体外经粒-巨噬细胞采落刺激因子和白介素4诱导培养分化为im DCs,与Bel 740... 目的:检测肝癌细胞微环境对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阴性选择从人外周血分离CD14+单核细胞,在体外经粒-巨噬细胞采落刺激因子和白介素4诱导培养分化为im DCs,与Bel 7402肝癌细胞在Transwell中共培养48 h后,抽提imDCs的总RNA,利用人树突状细胞基因芯片检测其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与肝癌细胞共培养后,共有1 531个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变化表达倍数≥2),其中上调598个,下调933个,这些基因主要涉及信号转导、免疫应答、细胞黏附等功能。结论:肝癌细胞微环境能够影响imDCs多个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的功能与imDCs的分化、成熟和功能有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肝癌细胞对DCs免疫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树突状细胞 肝癌微环境 基因芯片 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快速分离与体外诱导培养及其鉴定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娜 王海桃 +3 位作者 李昌 李海僖 郭焱 金宁一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以人外周血来源的单核细胞为前体细胞,建立体外快速分离和诱导培养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DC)的方法。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和MACS磁珠分选系统,收集高纯度CD14^+单核细胞;用rhGM-CSF、rhIL-4联合... 目的:以人外周血来源的单核细胞为前体细胞,建立体外快速分离和诱导培养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DC)的方法。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和MACS磁珠分选系统,收集高纯度CD14^+单核细胞;用rhGM-CSF、rhIL-4联合诱导培养CD14^+单核细胞,第4天获得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CR5)和抗原吞噬能力,普通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表面和内部结构特征。结果:CD14免疫磁珠技术获得CD14^+单核细胞纯度达94%以上,诱导分化第4天的iDC具有CCR5特征性标志和吞噬能力,普通光学显微镜及电镜观察到iDC出现树突状细胞典型特征。结论:体外快速诱导培养是获得大量具有典型特征的iDC的有效方法,并可应用于进一步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成熟树突状细胞 诱导培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凝集素通过ERK、p38 MAPK通路调节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和IL-10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灿 沈珏 +2 位作者 施君 雷一慧 何振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02-906,共5页
目的探讨乳凝集素通过ERK、p38 MAPK信号通路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s)分泌白介素(IL)-12和IL-10的影响。方法脐带血中分离得到单核细胞,加入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 ng/mL)和重组人白介素-4(10 ng/mL),同时按照不同组合... 目的探讨乳凝集素通过ERK、p38 MAPK信号通路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s)分泌白介素(IL)-12和IL-10的影响。方法脐带血中分离得到单核细胞,加入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 ng/mL)和重组人白介素-4(10 ng/mL),同时按照不同组合加入乳凝集素(10μg/mL)和信号通路阻滞剂,诱导分化为iDCs。分组如下:①对照组;②乳凝集素组;③ERK通路阻滞组;④ERK通路阻滞剂+乳凝集素组;⑤p38MAPK通路阻滞组;⑥p38MAPK通路阻滞剂+乳凝集素组;⑦JNK通路阻滞组;⑧JNK通路阻滞剂+乳凝集素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ERK、JNK、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ELISA法检测iDCs分泌IL-12和IL-10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乳凝集素组ERK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p38 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JNK蛋白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IL-12和IL-10的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IL-12/IL-10比值显著升高(P<0.05)。ERK通路阻滞组和ERK通路阻滞剂+乳凝集素组中ERK蛋白磷酸化水平几乎为零;ERK阻滞剂+乳凝集素组IL-12和IL-10的分泌量显著高于乳凝集素组(P<0.05),IL-12/IL-10比值显著低于乳凝集素组(P<0.05)。p38 MAPK通路阻滞组和p38 MAPK通路阻滞剂+乳凝集素组中p38 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几乎为零;p38 MAPK通路阻滞剂+乳凝集素组IL-12和IL-10的分泌量显著低于乳凝集素组(P<0.05),IL-12/IL-10比值显著高于乳凝集素组(P<0.05)。结论乳凝集素可能通过激活ERK通路的活化及抑制p38MAPK通路的活化调节iDCs分泌IL-10和IL-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凝集素 ERK p38 MAPK 成熟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IL-12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建立异基因嵌合体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可能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平 熊思东 +2 位作者 何球藻 储以微 郑秀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9-272,共4页
目的 :研究应用供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imDCs)注射受体小鼠后 ,诱导形成异基因嵌合体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机制。方法 :(1)应用供体 (C5 7BL 6 )来源的骨髓细胞 ,在体外培养出imDCs ,灭活后体内输注或体外直接刺激受体小鼠(Balb C)... 目的 :研究应用供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imDCs)注射受体小鼠后 ,诱导形成异基因嵌合体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机制。方法 :(1)应用供体 (C5 7BL 6 )来源的骨髓细胞 ,在体外培养出imDCs ,灭活后体内输注或体外直接刺激受体小鼠(Balb C)的脾细胞 ,观察脾细胞对供体细胞的应答反应 ;(2 )取已建立异基因嵌合体并有效延长移植物存活的受体小鼠的脾细胞 ,观察其对供体细胞刺激的应答反应 ;(3)通过半定量RT PCR检测不同免疫状态下Th1 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应用imDCs体外预刺激脾细胞或体内注射imDCs受鼠的脾细胞 ,均呈现对供鼠脾细胞刺激的特异性低应答 ,这种低应答主要出现在受鼠脾细胞在供鼠脾细胞刺激后的 72小时内 ;建立异基因嵌合体并延长移植物存活的受鼠对来自供鼠脾细胞的刺激也表现为低应答 ,而对于无关第三者脾细胞的刺激仍保持较高水平 ,二者比较 ,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诱导形成异基因嵌合体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过程中 ,一定程度上显示出Th1 Th2模式的偏移。结论 :应用供体来源的imDCs注射给受体 ,诱导形成异基因嵌合体和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机制可能与imDCs诱导受体T细胞无能有关 ,而且此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Th1向Th2方向的免疫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树突状细胞 异基因嵌合体 免疫耐受 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