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权保障视野下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被引量:4
1
作者 谢登科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03-107,共5页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增设为立法目的,同时也将我国检察机关试行多年的附条件不起诉规定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一章。将附条件不起诉专门适用于未成年人案件,契合了未成年人福利下对未成年人案件的...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增设为立法目的,同时也将我国检察机关试行多年的附条件不起诉规定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一章。将附条件不起诉专门适用于未成年人案件,契合了未成年人福利下对未成年人案件的非公开性、非正式性、迅速处理性和个别化处理的要求,但却有悖正当程序的基本要求。由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是未成年人最大人权,因此,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促进未成年人福利方面所带来的人权保障要大于在正当程序层面上人权的消减,这是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得以确立的正当化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条件不起诉 人权保障 未成年人福利 正当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之演进逻辑及其启示 被引量:5
2
作者 自正法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2-127,共6页
我国古代未成人刑事诉讼程序蕴含着"和合"与"恤幼"的人文主义理念,到近现代,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不仅继承了古代法治精髓,而且本着"去糟存精",开始试图借鉴西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理念,注重区分实体与程序... 我国古代未成人刑事诉讼程序蕴含着"和合"与"恤幼"的人文主义理念,到近现代,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不仅继承了古代法治精髓,而且本着"去糟存精",开始试图借鉴西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理念,注重区分实体与程序,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比如司法官选任考核制度、社会调查制度、不公开审判等。新中国成立至今,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演进经历了四个时期,即探索期、恢复重建期、快速发展期和稳步前进期,这期间特别程序从"以罚代教"到"福利与保护优先",注重对未成年人处遇的专业化、社会化、非羁押化与非犯罪化,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体系,为互联网时代特别程序之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刑事特别程序 和合与恤幼 未成年人福利 保护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