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崔汪卫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41,共5页
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实行封存制度,这是刑事诉讼立法的一大进步,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与美德等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构建完善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必须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 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实行封存制度,这是刑事诉讼立法的一大进步,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与美德等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构建完善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必须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范围、工作机构、实施程序、封存解除与消灭等方面进行考量,以解执法办案之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记录 封存制度 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 被引量:36
2
作者 肖中华 《法治研究》 2014年第1期97-108,共12页
在满足法定的犯罪年龄和刑罚程度条件的前提下,无论未成年人所犯罪行属于何种性质的犯罪,无论未成年犯罪人是初犯、偶犯还是再犯,亦无论未成年犯罪人有无认罪、悔罪表现,其犯罪记录都应毫无例外地予以封存。行为人跨越18周岁前后实施犯... 在满足法定的犯罪年龄和刑罚程度条件的前提下,无论未成年人所犯罪行属于何种性质的犯罪,无论未成年犯罪人是初犯、偶犯还是再犯,亦无论未成年犯罪人有无认罪、悔罪表现,其犯罪记录都应毫无例外地予以封存。行为人跨越18周岁前后实施犯罪的,如果其中成年时的犯罪行为轻微,对于包含未成年及成年两个年龄阶段犯罪行为在内的犯罪记录予以整体封存,可以较好地体现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应当扩大解释到包括定罪免刑、存疑不起诉、酌定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从最大程度地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特殊保护的角度出发,各个司法机关在自己职能对应的诉讼阶段结束后,应当及时地、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本部门保留的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各种卷宗材料予以封存。被封存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效力具有持续性。犯罪记录封存机关在审查有关单位据以要求查询的"国家规定"具体内容时,应当注意这些规定是否与《刑法》第100条第2款规定的未成年犯罪记录报告免除义务制度相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 封存 司法适用 规范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之核心概念及其功能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新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115,共6页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依法阻却相关主体获取记录,而非阻却其"被使用"。法律评价是犯罪记录的必要组成部分,但真正阻碍未成年犯罪人回归社会的并非法律评价本身,而是由于不同主体获得记录并使用,继...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依法阻却相关主体获取记录,而非阻却其"被使用"。法律评价是犯罪记录的必要组成部分,但真正阻碍未成年犯罪人回归社会的并非法律评价本身,而是由于不同主体获得记录并使用,继而产生相应效果造成的。犯罪记录不应该被消灭。我们必须对"记录"和"封存"这两个核心概念及功能有清醒而统一的认识,否则很容易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产生误解,遑论对其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记录 封存 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诉讼效力 被引量:7
4
作者 陈苏豪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0-104,共5页
除法律、司法解释有特别规定的情形外,关于已经封存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能否在之后的刑事诉讼中予以援引和评价,实践中存在不同的理解。在刑事诉讼中对已经封存的犯罪记录作出不利评价,无法避免司法公开与封存的保密要求的冲突;犯罪记录... 除法律、司法解释有特别规定的情形外,关于已经封存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能否在之后的刑事诉讼中予以援引和评价,实践中存在不同的理解。在刑事诉讼中对已经封存的犯罪记录作出不利评价,无法避免司法公开与封存的保密要求的冲突;犯罪记录封存的条件过于简单,不能直接推论出之前被判处刑罚的人已经得到教育和改造,从而不需要再对相关犯罪记录作出不利评价。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诉讼效力不明,主要是因为该制度本身不完善。在现阶段的刑事诉讼中,应当采取相对折衷的处理方式,即原则上不予评价,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危险性较大确有需要的,亦可作出不利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记录封存 评价 保密 公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之反思与完善 被引量:28
5
作者 罗世龙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49,共13页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世界保护未成年人的历史潮流,同时也体现了立法者对公共安全的关注。但是,关于该制度的研究,在理念指导层面,存在无条件保护未成年罪犯利益最大化的错误倾向和对犯罪记录封存本身寄予过...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世界保护未成年人的历史潮流,同时也体现了立法者对公共安全的关注。但是,关于该制度的研究,在理念指导层面,存在无条件保护未成年罪犯利益最大化的错误倾向和对犯罪记录封存本身寄予过多希望的问题;在制度具体设计上,不仅存在规定过于粗糙、配套措施尚未跟上的弊端,而且对公共安全与未成年罪犯利益权衡不够科学,对未成年罪犯康复与犯罪记录封存之间的联系亦缺乏必要的关照。未来在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时,应当避免错误理念的不当指导,克服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以最大可能实现既保护未成年罪犯利益,又保障公共安全的双重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记录封存 未成年罪犯利益 公共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与检察监督 被引量:11
6
作者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课题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7-160,F0003,共5页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275条,增加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规定,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从检察机关近年来探索和试点的情况来看,健全和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需要重点解决启动程序、决定模式等方面的规范化问题,...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275条,增加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规定,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从检察机关近年来探索和试点的情况来看,健全和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需要重点解决启动程序、决定模式等方面的规范化问题,并应结合检察职能的发挥,进一步加强对该项制度执行的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记录 封存制度 检察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中国实践:适用与走向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东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25-132,共8页
新《刑事诉讼法》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纳入其中,体现了对未成年当事人的特殊保护。但由于该规范本身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与《公务员法》等诸多的民事、行政法律法规存在冲突等原因,导致其在司法实践中的贯彻落实和作用发挥... 新《刑事诉讼法》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纳入其中,体现了对未成年当事人的特殊保护。但由于该规范本身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与《公务员法》等诸多的民事、行政法律法规存在冲突等原因,导致其在司法实践中的贯彻落实和作用发挥存在困境。在中国语境下对其进行考量,应当通过相关的司法解释对该制度的启动主体、执行主体、封存程序、查询程序等加以细化,对"有关单位""国家规定"等术语加以明确,并修正与之相冲突的法律法规,以达致自身完善和系统协调;在国际语境下对其进行审视,应当由未成年人犯罪封存走向前科消灭,且适用于所有的未成年人案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记录封存 刑事诉讼法 当事人 前科消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思考——以河南省实践为样本 被引量:7
8
作者 陈璐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126,共7页
为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落地实施,河南省检法两院分别颁布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实施办法》、《关于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通知》,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条件、封存内容、封存程序等作出了一般性规定。但法检两... 为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落地实施,河南省检法两院分别颁布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实施办法》、《关于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通知》,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条件、封存内容、封存程序等作出了一般性规定。但法检两院分别出台的法律文件仅针对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封存工作,并存在规范冲突,并不能满足实践的需求。该制度在实施中也存在种种问题,例如与相关行政法律规范存在冲突;大量符合条件的犯罪记录未被封存;《刑事诉讼法》第275条第2款但书使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大打折扣;相关社会部门缺乏协调与配合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所代表的先进少年司法理念以及发展趋势不容置疑,当务之急是对症找出对策,于细部品质进一步丰富该制度的内容,完善其具体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河南省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中应起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莹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4-84,共1页
1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意义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指有关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将未成年人的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严格限制其被查阅、复制或者使用,将犯罪前科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司法制度。增设未... 1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意义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指有关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将未成年人的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严格限制其被查阅、复制或者使用,将犯罪前科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司法制度。增设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有利于更好地落实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区别对待”的基本原则,使得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更加符合国际条约的有关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少年司法制度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封存 未成年犯罪 “宽严相济” 法律规定 严格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10
作者 李享 《河北农机》 2019年第6期96-96,98,共2页
一个国家的兴盛离不开一代代人的传承,而未成年人便是祖国未来的传承者,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他们十分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显示,近年来未成年人的犯罪率正在逐年增长,为帮助犯罪的未成年人改过自... 一个国家的兴盛离不开一代代人的传承,而未成年人便是祖国未来的传承者,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他们十分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显示,近年来未成年人的犯罪率正在逐年增长,为帮助犯罪的未成年人改过自新,进一步建设少年司法制度是大势所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则是少年司法制度中的特色制度,完善该项司法制度于国于民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作为一项新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只是一种概括性的立法,需要从未成年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法律效力、封存程序、以及解封程序等实践上的具体问题加以解决,使其不再只是理论上的指导,让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记录 可操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罪时代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规范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云宝 张宇航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29,F0003,共10页
轻罪时代,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既是现代刑事政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轻罪犯罪人回归社会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仅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面对成年人轻罪犯罪占比不断攀升的现状,亟须进行相关制度的创新。构建成年人... 轻罪时代,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既是现代刑事政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轻罪犯罪人回归社会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仅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面对成年人轻罪犯罪占比不断攀升的现状,亟须进行相关制度的创新。构建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需要解决四个关键问题:一是以法定最高刑期3年为基准,结合社会危害性、责任要素和政策需求确立轻罪认定标准;二是将刑事司法程序记录、涉罪记录和信息衍生记录纳入封存范围;三是采取依申请启动、双重审查的封存程序,以“先封存,后考察”的模式进行管理;四是完善配套措施,构建统一的信息管理体系、规范查询权限、建立反就业歧视救济机制、健全社会支持网络。通过制度设计,平衡惩戒与宽容,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 犯罪记录封存 犯罪治理 规范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
12
作者 张吉喜 张正旖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构建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平衡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以及实现犯罪者复归社会之需要。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为构建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提供经验和理念铺垫,司法系统的数智化赋能为构建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提供... 构建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平衡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以及实现犯罪者复归社会之需要。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为构建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提供经验和理念铺垫,司法系统的数智化赋能为构建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提供技术支撑。该制度应以维护社会安全为前提,同时最大限度实现犯罪者复归社会为价值目标。其构建需从实体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两个维度进行体系化设计。在实体性制度层面,需要限定封存适用的案件范围、扩大封存的记录范围、明确解除封存的条件。在程序性制度层面,需要通过准备程序化解审判公开原则对犯罪记录封存效果的不利影响,构建封存前的考察机制,明确考察主体、决定主体和执行主体等责任主体,确立依职权封存与依申请封存并行的二元化启动方式。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时,考虑将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纳入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犯罪记录 犯罪记录封存 复归社会 考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罪未成年人救赎之路探究--以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为切入点 被引量:21
13
作者 黄明儒 张继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55,共15页
学界对犯罪记录作为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的最大障碍并无疑问,但对其是否应当被消灭则存在较大争议。这是因为在事实论与规范论上混淆了犯罪记录与其衍生的“标签效应”。从事实论讲,犯罪记录是不能被消灭的;但从规范论讲,“标签效应”... 学界对犯罪记录作为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的最大障碍并无疑问,但对其是否应当被消灭则存在较大争议。这是因为在事实论与规范论上混淆了犯罪记录与其衍生的“标签效应”。从事实论讲,犯罪记录是不能被消灭的;但从规范论讲,“标签效应”是可以被消解的。与其说是犯罪记录,毋宁说是其衍生的“标签效应”阻碍了涉罪未成年人再社会化的进程。去标签化与再社会化成为涉罪未成年人最有效的救赎路径:规范性路径以构建犯罪前科有条件消灭制度为主、设定未成年人期待隐私权保护为辅展开;非规范性路径由家庭治疗、学校教化以及社区矫正“三位一体”构成。两种路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旨在去除“标签效应”以促进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罪未成年人 犯罪记录 标签效应 犯罪人格 再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的程序法争议及其应对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思远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虽是一道实体法与程序法兼具的命题,但从既往刑事速裁程序、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入法经验来看,程序法层面“先试点后立法”可推动制度构建的先行展开。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面临着诸多的程序法争议,如封存范围、...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虽是一道实体法与程序法兼具的命题,但从既往刑事速裁程序、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入法经验来看,程序法层面“先试点后立法”可推动制度构建的先行展开。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面临着诸多的程序法争议,如封存范围、考验期的设置、封存的程序效力、解封程序的设置等。这些程序法争议有些在既有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中已经得以暴露,与后者的构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理应在制度构建的过程中进行深入讨论。就其应对而言,可确立与既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不同的“以形式封存为主,兼顾实质封存”模式,同时合理设定封存的范围,并采用“先封存,后考察”的形式设置考验期,科学界定封存的程序性效力,完善封存后的解封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 轻微犯罪 犯罪记录封存 前科消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司法现代化视域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规则的优化路径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译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4,共9页
中国式司法现代化语境下完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规则乃是轻罪治理的积极面向,蕴含了对积极刑法观的理性回应。在“轻罪”界定的理论探讨中,优化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规则契合了封存适用主体范围适度延展的内在要求,迎合了实践发展需要。当前,... 中国式司法现代化语境下完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规则乃是轻罪治理的积极面向,蕴含了对积极刑法观的理性回应。在“轻罪”界定的理论探讨中,优化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规则契合了封存适用主体范围适度延展的内在要求,迎合了实践发展需要。当前,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规则运行过程中存在适用主体范围过度扩张、封存标准难以统一以及封存后再使用的权利保障受限等问题。未来立法应首要区分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的适用主体界限,从实施主体、封存内容以及封存后档案管理的视角,类型化建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标准。在犯罪记录封存后根据查询主体、查询内容和查询事由等不同方面,精准界定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后再使用的积极限度。同时,基于禁止标注、限制查询以及限缩信息获知途径等制度功能导向,科学把握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后再使用的消极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治理 犯罪记录 有限封存 前科消灭 合理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小庆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8,共9页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有助于降低前科人员再犯率、帮助被害人回归正常社会生活、避免涉案人员的近亲属受到牵连,但相关制度的缺失导致犯罪记录可以在各部门间任意共享,且容易被社会大众知晓,当事人的犯罪记录被泄露后也无法获得...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有助于降低前科人员再犯率、帮助被害人回归正常社会生活、避免涉案人员的近亲属受到牵连,但相关制度的缺失导致犯罪记录可以在各部门间任意共享,且容易被社会大众知晓,当事人的犯罪记录被泄露后也无法获得有效救济。因此,我国应当构建“实体+程序+配套”三位一体式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具体而言,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罪记录可被酌情封存,危害国家安全、国防利益、严重危害公共与人身安全以及贪污贿赂等重罪记录应被禁止封存,无罪案件的追诉记录应当被依职权直接封存。在此基础上,建立人民法院依职权和犯罪者依申请双轨并行的记录封存启动模式,同时,根据轻微犯罪者的刑罚不同设置犯罪记录封存考验期以及免除轻微犯罪记录已封存当事人的报告义务。最后,应当限制犯罪记录的“非必要”查询,建构犯罪记录当事人的救济机制,并细化违规披露犯罪记录追责条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记录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轻罪治理 个人信息 前科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刑法立法观视域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构建
17
作者 姜涛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51,共16页
犯罪附随后果有助于实现以一般预防为导向的政策目标,但本身存在“治理悖论”的困局:“重惩罚、轻复归”的犯罪附随后果带来“轻罪不轻”现象,导致“社会惩罚→继续犯罪”的系统危机。犯罪附随后果作为一种社会惩罚,是重罪重刑时代的产... 犯罪附随后果有助于实现以一般预防为导向的政策目标,但本身存在“治理悖论”的困局:“重惩罚、轻复归”的犯罪附随后果带来“轻罪不轻”现象,导致“社会惩罚→继续犯罪”的系统危机。犯罪附随后果作为一种社会惩罚,是重罪重刑时代的产物,将犯罪附随后果不加区分地适用于轻罪,违背责任主义原则而产生功能异化。犯罪记录封存作为犯罪附随后果的制度选择,会面临社会复归与安全保护的法益衡量难题,前科记录具有一定的犯罪预防效果,也是导致社会排斥的原因。在实体法上,犯罪记录封存的适用对象是轻微犯罪的过失犯罪以及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和免除处罚的故意犯罪。在程序法上,犯罪记录封存当以出狱人员的申请和后经法院裁定为正当程序。同时,建构犯罪记录封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刑法立法观 轻微犯罪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犯罪附随后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设立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传稿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4-138,共5页
前科消灭制度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免负过重的法律负担、顺利复归社会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虽然加入了某些保护未成年人的国际公约,但未将公约中确立的前科消灭的精神切实贯彻到立法、司法实践当中去;刑法修正案(八)对未成年人的... 前科消灭制度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免负过重的法律负担、顺利复归社会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虽然加入了某些保护未成年人的国际公约,但未将公约中确立的前科消灭的精神切实贯彻到立法、司法实践当中去;刑法修正案(八)对未成年人的前科报告作了相应的限制,新的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虽然有其进步意义,但也都带有明显的不彻底性,距离未成年人前科消灭这一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 前科消灭 犯罪记录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评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瑞平 程雷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24-31,共8页
2012年《刑事诉讼法》中在特别程序一编增加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一章,旨在肯定多年来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的司法实践经验,特别是首次在立法中确立了社会调查制度、附条件不起诉、合适成年人在场、犯罪记录封存四项新制度颇为引... 2012年《刑事诉讼法》中在特别程序一编增加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一章,旨在肯定多年来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的司法实践经验,特别是首次在立法中确立了社会调查制度、附条件不起诉、合适成年人在场、犯罪记录封存四项新制度颇为引人关注。本文分析四项新制度的内涵与未来适用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 社会调查 合适成年人 犯罪记录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记录封存的制度安排与实施机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高一飞 高建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38-44,共7页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司法改革的产物,是限制未成年人犯罪信息公开的措施之一。为保障制度的顺畅运行,我们应当消除刑事法律与民事、行政法律法规的冲突,由终审法官依职权启动封存程序,同时严格限制犯罪记录的查询主体并构建以民事责任为...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司法改革的产物,是限制未成年人犯罪信息公开的措施之一。为保障制度的顺畅运行,我们应当消除刑事法律与民事、行政法律法规的冲突,由终审法官依职权启动封存程序,同时严格限制犯罪记录的查询主体并构建以民事责任为主、以刑事责任为辅的责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记录封存 未成年人 特殊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