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未利用地开发生态风险预警研究——以新疆阜康市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吉龙 刘新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00-503,共4页
首先,构建阜康市未利用地开发生态风险指标体系,其次确定该市各样本点生态风险等级,最后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学习、训练,为该区域未利用地开发生态风险预警提供对策建议。根据阜康市的地貌特征,选取6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点,通过生态风险... 首先,构建阜康市未利用地开发生态风险指标体系,其次确定该市各样本点生态风险等级,最后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学习、训练,为该区域未利用地开发生态风险预警提供对策建议。根据阜康市的地貌特征,选取6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点,通过生态风险综合指数法,结合生态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6个样本点区域内未利用地生态风险等级。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模拟训练、测试。结果表明,未利用地开发的生态风险与地形地貌水文有直接关系;BP神经网络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实际数据,仿真效果好,对未利用地开发生态风险预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未利用地开发过程中,对一些地貌条件差、生态环境不稳定的地区,要降低开发强度,在未利用地开发后的生态保护建设中,应更多关注这些区域,加强对这些区域的生态保护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利用地开发 BP神经网络模型 生态风险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易县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董莹 刘德成 吴晓利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8期78-81,共4页
为了研究农村土地整治的方法途径,以河北省易县某宜耕未利用地开发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调查、地形测绘、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等方式方法,对研究区三调数据库、坡度分区等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研判,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其它草地、... 为了研究农村土地整治的方法途径,以河北省易县某宜耕未利用地开发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调查、地形测绘、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等方式方法,对研究区三调数据库、坡度分区等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研判,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其它草地、裸地和农村道路等现状地类符合宜耕未利用地开发的条件;通过采取土地平整、灌溉排水、农田输配电、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措施,可新增耕地面积19.2903hm2,新增耕地率77.16%。研究成果可为易县及其相似区域的宜耕未利用地开发规划提供实践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耕利用地 土地整治 新增耕地 未利用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兰州市未利用地综合开发效益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滨榕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8期42-46,62,共6页
兰州市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已开展近5年,本文从生态环境改善、地质灾害治理、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精准扶贫和城市发展空间拓展等5个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未利用地综合开发试点项目实施的综... 兰州市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已开展近5年,本文从生态环境改善、地质灾害治理、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精准扶贫和城市发展空间拓展等5个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未利用地综合开发试点项目实施的综合效益显著,为我国西部黄土梁峁沟壑区山地城市生态治理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和新典范,今后可在类似低丘缓坡黄土沟壑区推广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未利用地开发 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理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宏观管理对策 被引量:68
4
作者 魏秀菊 胡振琪 何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27-130,共4页
该文阐述了土地整理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实行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详细分析了土地整理中的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及耕地综合利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提出土地整理宏观管理对策。为了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实现增加耕地面积的目标,需... 该文阐述了土地整理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实行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详细分析了土地整理中的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及耕地综合利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提出土地整理宏观管理对策。为了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实现增加耕地面积的目标,需重点开展土地复垦及耕地综合开发利用,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要慎重,只能在适宜条件下,科学合理地适度开发;并提出在土地整理管理中通过加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达到重视生态环境影响,重视土地整理对生态景观的影响,加强生态保护的目的。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土地整理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对宏观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土地复垦 未利用地开发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