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炭疽病拮抗木霉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茶炭疽病的拮抗作用
1
作者 刘辉 冯月玲 +3 位作者 周罗娜 陈恩发 罗可 刘思睿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7-768,共12页
【目的】探明茶树根际土壤中茶炭疽病生防木霉菌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茶炭疽病的拮抗作用,为生防木霉菌在茶炭疽病绿色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法、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从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 【目的】探明茶树根际土壤中茶炭疽病生防木霉菌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茶炭疽病的拮抗作用,为生防木霉菌在茶炭疽病绿色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法、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从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茶炭疽病菌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具有显著效果的拮抗木霉菌;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ITS、Tef1-α双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和关键理化指标测定方法分别对筛选出的拮抗木霉菌进行形态学、系统发育树和生物学特性分析,并对其抑菌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从茶树根际土壤中筛选获得9株木霉菌,平板对峙试验结果显示,其对C.camelliae的抑菌率均在70%以上,其中,菌株F2的抑菌率最高,达83.68%。菌落形态观察与ITS、Tef1-α双基因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的结果表明,菌株F2与云南木霉菌(Trichoderma yunnanense)聚为一枝,相似率达91%,因此将F2鉴定为T.yunnanense。该木霉菌在PDA培养基中生长最好,其24 h和48 h的菌落直径及7 d的产孢量均最高,分别为3.73 cm、7.83 cm和24.02×10^(8)个孢子/mL。其最佳培养条件:PDA培养基以蔗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酸碱度(pH)为6.0;温度为25℃,光照时间为光/暗(12 h/12 h)交替培养。在各最佳单因素培养条件下,其7 d产孢量分别达17.95×10^(8)个/mL(碳源)、18.63×10^(8)个/mL(氮源)、18.69×10^(8)个/mL(pH)、21.26×10^(8)个/mL(温度)和19.84×10^(8)个/mL(光照时间)。相较于另一株抑菌效果较差的木霉菌株D6,F2菌株的嗜铁素含量、吲哚乙酸含量和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显著升高87.28%、27.82%和10.71%,但几丁质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与空白对照相比,病原菌的丙二醛(MDA)含量上升41.8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分别显著降低58.08%、80.06%、51.50%、43.87%和63.63%。感病茶树经木霉菌发酵液处理,茶青产量较空白对照增加15.92%,茶炭疽病田间防效达68.55%,表明云南木霉菌发酵液处理对茶叶产量和抗病性有显著提升作用。【结论】筛选获得对茶炭疽病菌刺盘孢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的云南木霉菌,其可以通过释放嗜铁素和I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物生长而起到免疫诱抗作用;也可以通过提高纤维素酶活性,破坏茶炭疽病原菌细胞壁,进而损坏病原菌的抗氧化保护系统,最终抑制病原菌生长。本研究结果为云南木霉菌在茶炭疽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炭疽病 山茶刺盘孢菌 云南霉菌 生物学特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营养包对棘孢木霉菌剂降解玉米秸秆的强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连启睿 万博文 +3 位作者 朱家磊 王正 王珊珊 朱振元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3,共8页
秸秆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不利于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前期研究中制备使用棘孢木霉菌剂降解玉米秸秆,虽具有较好的降解纤维素能力,但其降解率有待提高。研究通过配制一种激活营养包对棘孢木霉菌剂降解玉米秸秆进行强化,以提高降解... 秸秆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不利于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前期研究中制备使用棘孢木霉菌剂降解玉米秸秆,虽具有较好的降解纤维素能力,但其降解率有待提高。研究通过配制一种激活营养包对棘孢木霉菌剂降解玉米秸秆进行强化,以提高降解率并进一步优化降解方案。通过单因素实验,将不同的4种速效碳源、4种速效氮源、5种无机盐分别配置成营养液,与前期制成的棘孢木霉可湿性粉剂配合使用,在不同时间阶段测定秸秆的降解率,确定不同营养物质在营养包配方中的组成及比例。在单因素筛选的基础上,选取合适浓度的变量,选取蔗糖、硫酸铵和硫酸锌3个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利用Design Expert.8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理论最优组配方并进行验证,按照质量比制备成棘孢木霉菌剂激活营养包。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1‰蔗糖、1‰硫酸铵、0.5‰硫酸锌为菌剂激活营养包的最佳配方,在培养15 d后,玉米秸秆的降解率分别达到(39.63±2.01)%、(35.67±1.46)%、(39.66±0.85)%;通过响应面优化,确定理论最优组为1.02‰蔗糖、1.05‰硫酸铵、0.35‰硫酸锌,对其进行验证实验,15 d后玉米秸秆降解率为(41.32±0.57)%,与预测值非常接近。最终将蔗糖、硫酸铵、硫酸锌按照20∶21∶7的比例制成菌剂激活营养包。根据最佳组成与比例制成菌剂激活营养包,与菌剂同时使用能够显著提升降解玉米秸秆的效果,提高秸秆还田率,增强土壤肥力,进一步优化了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孢霉菌 玉米秸秆 激活营养包 纤维素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枝木霉菌与黄曲霉菌互作期间基因表达谱分析
3
作者 漆婷 汪辛宇 +7 位作者 黄世会 胡冯彬 徐婷婷 梁才康 吴丽娟 牛熙 冉雪琴 王嘉福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1-334,共14页
为了揭示木霉菌拮抗黄曲霉菌生长的分子机制,以互作期间长枝木霉菌和黄曲霉菌的菌落为样本,采用ELISA方法分析细胞壁降解酶、抗氧化酶等的活性变化;应用RNA-seq技术,分析两种菌互作时差异表达的基因、影响的生物学过程。结果显示,处于... 为了揭示木霉菌拮抗黄曲霉菌生长的分子机制,以互作期间长枝木霉菌和黄曲霉菌的菌落为样本,采用ELISA方法分析细胞壁降解酶、抗氧化酶等的活性变化;应用RNA-seq技术,分析两种菌互作时差异表达的基因、影响的生物学过程。结果显示,处于相同环境条件下,长枝木霉菌生长较快,对黄曲霉菌的平板抑制率为81.1%;互作期间,长枝木霉菌的纤维素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增加,黄曲霉菌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被抑制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增加。经转录组学分析,与对照组相比,互作早、中和晚期黄曲霉菌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2202、755和789个,长枝木霉菌中差异表达基因各有8507、3055和1363个;从中筛选出11个互作的候选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壁合成、细胞膜通透性、氧化还原反应等生物学过程。本文结果表明,长枝木霉菌通过上调自身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降解酶、下调黄曲霉菌的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等途径,抑制黄曲霉菌的抗氧化系统,拮抗黄曲霉菌的生长。研究结果可为黄曲霉菌的生防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枝霉菌 黄曲霉菌 拮抗作用 转录组学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木霉菌T43对玉米茎腐病及土壤中茎腐病菌数量的影响
4
作者 邱新月 魏甜甜 +4 位作者 许蓉 靳彦卿 王建明 张作刚 姚艳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33,共6页
为明确生防木霉菌T43不同施加次数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土壤中茎腐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数量的影响,将浓度为2.5×10^(5)CFU/mL的禾谷镰孢菌孢子悬浮液施加到灭菌土壤中,1周后种植玉米种子,同时,分别向各盆栽土壤施加... 为明确生防木霉菌T43不同施加次数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土壤中茎腐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数量的影响,将浓度为2.5×10^(5)CFU/mL的禾谷镰孢菌孢子悬浮液施加到灭菌土壤中,1周后种植玉米种子,同时,分别向各盆栽土壤施加浓度为2.5×10^(5)CFU/mL的木霉菌T43孢子悬浮液1~2次,2次施加时间的间隔为1周。每隔1周进行病情统计,计算盆栽玉米植株的病情指数和玉米茎腐病的防效,并采用稀释涂布法对土壤中木霉菌T43和玉米茎腐病菌的数量变化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第9周时木霉菌T43处理2次的盆栽玉米茎腐病的病情指数为19.44,对茎腐病的防效达到72.00%;在0~9周内,玉米生防木霉菌T43的数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单独施加茎腐病菌的对照组数量在第7周达到峰值,为1.83×10^(8)CFU/g;木霉菌T43施加2次后,土壤中的木霉菌数量也在第7周达到峰值,为1.50×10^(8)CFU/g。与对照组相比,木霉菌T43处理2次的防治效果最好,第7周时玉米茎腐病菌的数量仅有4.33×10^(7)CFU/g,相较于病原菌对照减少了76.34%。综上,木霉菌T43可有效地防治盆栽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且能够抑制盆栽土壤中茎腐病菌的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防霉菌 玉米 茎腐病 病菌数量 生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配施木霉菌剂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5
作者 李新程 孟令鑫 +4 位作者 吴京静 常洪艳 赵政 王呈玉 刘淑霞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6-1146,共11页
大豆连作种植模式会导致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和土壤酶活性降低,为缓解连作障碍,促进大豆高产,本研究在土壤中施用生物炭和木霉菌剂,并探究其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配施哈茨木霉(Trichoderma... 大豆连作种植模式会导致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和土壤酶活性降低,为缓解连作障碍,促进大豆高产,本研究在土壤中施用生物炭和木霉菌剂,并探究其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配施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菌剂处理和生物炭配施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菌剂处理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速效钾、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及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其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和对大豆的促生效果总体上优于单一施用生物炭处理、哈茨木霉菌剂处理、绿色木霉菌剂处理。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速效钾含量、碱解氮含量、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大豆农艺性状呈显著正相关,是影响大豆农艺性状的关键土壤因子。本研究结果为改良连作土壤、提升大豆生产力提供了一种生态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连作障碍 生物炭 霉菌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木霉菌对辣椒炭疽病的抑菌效果研究
6
作者 辛怿如 张锦添 +3 位作者 牟晋华 张鑫 孔维府 郭彩霞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9-83,共5页
采用平板对峙试验研究哈茨木霉菌叶部型G-41和棘孢木霉菌对辣椒炭疽病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叶部型G-41与辣椒炭疽病菌对峙培养到第9天,抑菌率达到最高,为28.4%,棘孢木霉菌与辣椒炭疽病菌对峙培养到第8天,抑菌率达到最高,为76.... 采用平板对峙试验研究哈茨木霉菌叶部型G-41和棘孢木霉菌对辣椒炭疽病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叶部型G-41与辣椒炭疽病菌对峙培养到第9天,抑菌率达到最高,为28.4%,棘孢木霉菌与辣椒炭疽病菌对峙培养到第8天,抑菌率达到最高,为76.9%,两种木霉菌对辣椒炭疽病菌都有抑制作用,棘孢木霉菌抑菌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 辣椒炭疽病菌 抑制作用 对峙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菌协同杀菌剂对玉米叶部病害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郑伟 张丽妍 +9 位作者 王新华 边丽梅 董喆 张昊 左妍妍 郝春雷 王贤举 孟繁盛 慈艳华 杜江洪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01-108,共8页
【目的】探明木霉菌粉剂与不同化学杀菌剂混施对玉米叶部病害大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的田间防效及产量的影响,为玉米叶部病害防控化学杀菌剂减施增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木霉菌粉剂与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25%吡唑醚... 【目的】探明木霉菌粉剂与不同化学杀菌剂混施对玉米叶部病害大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的田间防效及产量的影响,为玉米叶部病害防控化学杀菌剂减施增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木霉菌粉剂与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3种化学杀菌剂混配,于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喷施,测定木霉菌粉剂与杀菌剂混施对玉米叶部病害大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的田间防效和玉米产量。【结果】药后7 d和14 d木霉菌粉剂80 g/667m^(2)+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49 mL/667m^(2)处理相对空白对照防效、相对菌剂对照防效对玉米大斑病的分别为68.55%、62.80%和70.80%、64.98%;对玉米灰斑病的分别为69.86%、62.69%和67.95%、60.51%;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分别为61.33%、57.36%和61.94%、61.13%。木霉菌粉剂80 g/667m^(2)+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5 mL/667m^(2)处理相对空白对照防效、相对菌剂对照防效对玉米大斑病的分别为71.78%、66.62%和67.53%、61.06%;对玉米灰斑病的分别为66.81%、58.90%和64.48%、56.23%;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分别为60.39%、56.32%和62.58%、61.78%。木霉菌粉剂80 g/667m^(2)+30%苯甲·丙环唑乳油17.5 g/667m^(2)处理相对空白对照防效、相对菌剂对照防效对玉米大斑病的分别为65.92%、59.69%和68.76%、62.54%;对玉米灰斑病的分别为63.87%、55.27%和62.48%、53.76%;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分别为59.52%、55.37%和61.13%、60.31%。木霉菌粉剂80 g/667m^(2)与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49 mL/667m^(2)、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5 mL/667m^(2)、30%苯甲·丙环唑乳油17.5 g/667m^(2)混配处理玉米产量分别为952.48 kg/667m^(2)、961.93 kg/667m^(2)、938.51 kg/667m^(2)。【结论】木霉菌粉剂与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3种化学杀菌剂混配施用对玉米大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田间防治效果和玉米增产效果均优于杀菌剂单独施用。其中,以木霉菌粉剂80 g/667m^(2)+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49 mL/667m^(2)处理田间防效最好,以木霉菌粉剂80 g/667m^(2)+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49 mL/667m^(2)、木霉菌粉剂80 g/667m^(2)+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5 mL/667m^(2)处理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霉菌 杀菌剂 叶部病害 大斑病 灰斑病 弯孢菌叶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木霉菌混配基质对西瓜育苗效果的影响
8
作者 王蓓 黄忠阳 +8 位作者 李伟明 马明 陈莉莉 刘庆叶 戎茸 胡卫丛 赵文瑜 王东升 吴旭东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48,共5页
为了探究在基质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木霉菌剂对西瓜育苗的影响,通过在西瓜穴盘基质中应用不同浓度的木霉菌剂,分别是空白对照CK、T1(10^(4)CFU·g^(-1))、T2(10^(5)CFU·g^(-1))、T3(10^(6)CFU·g^(-1))、T4(10^(7)CFU·g^... 为了探究在基质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木霉菌剂对西瓜育苗的影响,通过在西瓜穴盘基质中应用不同浓度的木霉菌剂,分别是空白对照CK、T1(10^(4)CFU·g^(-1))、T2(10^(5)CFU·g^(-1))、T3(10^(6)CFU·g^(-1))、T4(10^(7)CFU·g^(-1))、T5(10^(8)CFU·g^(-1)),以筛选出能促进西瓜幼苗生长的适宜木霉菌浓度。结果显示,木霉菌混配基质处理较常规基质处理可以显著促进西瓜幼苗的生长,而在不同木霉菌浓度的处理中,T3处理的株高、茎粗、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根长、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根表面积、根尖数、根冠比均显著高于其他浓度处理。T3处理的各时间的出苗率最高,在21 d达到100.00%,并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显著;T3处理的壮苗指数最高,为7.33,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壮苗指数呈现T3>T2>T5>T4>T1>CK。综上,以10^(6)CFU·g^(-1)浓度的木霉菌生物基质(T3)促进幼苗生长的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霉菌 基质 育苗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龙酸母液与木霉菌联合施用对铁尾矿库土壤的改良效果
9
作者 孔涛 李佳 +3 位作者 曾泽宇 鲍斯诺 汤家喜 赵晓亮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2,共10页
[目的]铁尾矿库土壤性质差,植被成活率低,需要有效措施进行生态复垦。古龙酸母液(G)和木霉菌(M)能够为铁尾矿库修复提供低分子量有机酸和微生物。[方法]将古龙酸母液和木霉菌联合施用(GM)于铁尾矿库土壤中,通过盆栽试验种植黑麦草,测定... [目的]铁尾矿库土壤性质差,植被成活率低,需要有效措施进行生态复垦。古龙酸母液(G)和木霉菌(M)能够为铁尾矿库修复提供低分子量有机酸和微生物。[方法]将古龙酸母液和木霉菌联合施用(GM)于铁尾矿库土壤中,通过盆栽试验种植黑麦草,测定黑麦草的生长生理指标、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明确GM联合施用对铁尾矿库生态复垦的可行性。[结果]与对照相比,GM联施处理将铁尾矿渣黑麦草的生物量显著提高39.9%,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62.5%,将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45.5%,这3个指标且显著好于两个单施处理,说明二者具有协同效应。GM联施处理将铁尾矿库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53倍和0.21倍,将土壤酶综合指数显著提高9.01倍,在上述速效养分含量和酶活性指标上也具有协同效应。GM联施重塑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提高了有益细菌门类和属类的丰度水平,协同提高了土壤细菌的总丰度和多样性。[结论]相比于单施,GM联施能够进一步提高铁尾矿渣速效养分含量、酶活性,改善土壤细菌结构,增加植物抗逆性,最终促进植物生物量进一步提高,协同作用明显,适合用于铁尾矿库以提高复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酸母液 霉菌 铁尾矿库 植物抗逆性指标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内球囊霉与木霉菌配施对排土场复垦效果的影响
10
作者 刘永军 梁强强 万军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2期118-124,共7页
煤矿排土场土壤养分贫瘠,复垦难度大。微生物复垦技术是矿山复垦研究的热点。为了阐明AMF(根内球囊霉)与3种木霉菌(哈茨木霉菌、绿色木霉菌、长枝木霉菌)配施对排土场的复垦效果,设置单施、双菌配施及对照共8个处理,进行紫花苜蓿盆栽实... 煤矿排土场土壤养分贫瘠,复垦难度大。微生物复垦技术是矿山复垦研究的热点。为了阐明AMF(根内球囊霉)与3种木霉菌(哈茨木霉菌、绿色木霉菌、长枝木霉菌)配施对排土场的复垦效果,设置单施、双菌配施及对照共8个处理,进行紫花苜蓿盆栽实验,测定紫花苜蓿生长指标、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生长指标、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双菌配施处理总体高于菌剂单施处理,单施处理中木霉菌效果优于GI,其中以TV复垦效果最好。各处理中,GI-TH配施效果最优,与CK相比,生物量显著提高2.35倍。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2.39倍、5.21倍、0.88倍,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显著提升3.50倍、1.05倍、6.09倍,MBC和MBN分别显著提高了2.35倍和1.50倍。综合来说,在排土场复垦中,GI与木霉菌之间具有显著协同效果,GI-TH配施对土壤综合改良效果最佳,可以作为一种用于排土场复垦的微生物改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内球囊霉 霉菌 排土场 土壤性质 紫花苜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云南木霉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对茶炭疽病的防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辉 冯月玲 +5 位作者 朱秀英 郑周洲 刘思睿 周罗娜 潘雪珍 宋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638,共12页
为优化对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有拮抗作用的云南木霉菌Trichodema yunnanense的发酵培养条件,并明确发酵液对茶炭疽病的防控效果,以对C.camelliae的抑菌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云南木霉菌的发酵条件并... 为优化对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有拮抗作用的云南木霉菌Trichodema yunnanense的发酵培养条件,并明确发酵液对茶炭疽病的防控效果,以对C.camelliae的抑菌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云南木霉菌的发酵条件并获得发酵液,比较其对茶炭疽病的抑菌活性、离体叶片和盆栽茶树叶片防效及茶树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T.yunnanense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马铃薯200 g·L^(-1)、甘露醇18.85 g·L^(-1)、酵母浸膏4.73 g·L^(-1)、装液量372.60 mL·L^(-1)、培养温度25℃、pH 6.6、12L∶12D。10%的发酵液对C.camelliae的抑菌率达92.61%,对感染茶炭疽病的离体茶树叶片与盆栽茶树叶片的防效分别为63.71%与68.95%,均显著高于哈茨木霉菌(T.harzianum)可湿性粉剂与多菌灵的防效。同时,10%发酵液处理后的茶树幼苗根长提升69.16%,根鲜重提升215.70%,株高增加42.13%,地上部鲜重增加212.11%。表明T.yunnanense发酵液兼具抗菌和促生作用。研究结果为T.yunnanense在茶炭疽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霉菌 茶炭疽病 发酵液 响应面 生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根际土壤中木霉菌的分离鉴定及拮抗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柳利龙 张爱琴 +3 位作者 张环 米永伟 胡晓芬 李玉芳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774-778,共5页
收集甘肃省道地中药材当归根际土壤,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土壤中木霉菌株,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拮抗作用,结合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比对鉴定木霉菌株分类地位,以期筛选具有生防作用的菌株并明确其拮抗作用。结果表明,从甘肃省当归根际土壤... 收集甘肃省道地中药材当归根际土壤,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土壤中木霉菌株,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拮抗作用,结合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比对鉴定木霉菌株分类地位,以期筛选具有生防作用的菌株并明确其拮抗作用。结果表明,从甘肃省当归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21株木霉菌株,筛选出1株对靶标菌拮抗效果最好的木霉菌株TD-5,鉴定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TD-5对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拮抗作用最好,抑制率为83.31%;对首都叶点霉菌(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的拮抗作用最差,抑制率为24.55%;对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拮抗作用介于二者之间。菌株TD-5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对茄病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79.44%),对胶孢炭疽菌的抑菌效果较差(抑制率64.99%);其难挥发性代谢产物对三线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70.72%),对茄病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差(抑制率3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霉菌 生防菌 分离鉴定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菌对玉米茎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蓉 姚佳欢 +5 位作者 邱新月 沈晓强 张作刚 畅引东 苏朝棉 姚艳平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33-141,共9页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玉米茎腐病的危害面积和危害程度逐年增长,造成玉米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了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筛选出防控玉米镰孢茎腐病的优势生防菌株,为玉米茎腐病的绿色防控提供备选材料,以前...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玉米茎腐病的危害面积和危害程度逐年增长,造成玉米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了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筛选出防控玉米镰孢茎腐病的优势生防菌株,为玉米茎腐病的绿色防控提供备选材料,以前期室内筛选到的6株木霉菌株为研究对象,将玉米种子分别通过木霉发酵液包衣处理和孢子悬浮液浸种处理后,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测定不同木霉菌株对玉米茎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并分析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霉菌株种类、处理方式和病原菌种类不同,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也不同;其中绿色木霉T43和康氏木霉KS包衣处理对禾谷镰孢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4.21%、32.71%;绿色木霉T43浸种处理后,接种拟轮枝镰孢菌的前提下,玉米产量为6 760.24 kg/hm^(2),促生率达48.63%;康氏木霉KS浸种处理后,接种禾谷镰孢菌的前提下,玉米产量为6 353.74 kg/hm^(2),促生率达61.26%。从供试的菌株中,筛选出绿色木霉T43和康氏木霉KS作为优势生防菌株,绿色木霉T43的包衣处理对禾谷镰孢茎腐病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绿色木霉T43和康氏木霉KS浸种处理对玉米产量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 禾谷镰孢菌 拟轮枝镰孢菌 霉菌 田间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木霉菌制剂对烤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和建琴 马骏洁 +5 位作者 张宝 张国兴 字韶兴 尹剑藤 杨魁红 户艳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32-137,141,共7页
[目的]积极响应洱海保护行动,减轻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方法]采用生物农药(木霉菌制剂),在大理市湾桥镇以K326为供试材料,采用灌根施用方法,探究东方农韵木霉菌(T_(1))、优沃美哈茨木霉菌(T_(2))、清水处理(CK)对烤... [目的]积极响应洱海保护行动,减轻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方法]采用生物农药(木霉菌制剂),在大理市湾桥镇以K326为供试材料,采用灌根施用方法,探究东方农韵木霉菌(T_(1))、优沃美哈茨木霉菌(T_(2))、清水处理(CK)对烤烟移栽成活率、不同时期的农艺性状、生物学产量、经济性状烤后烟叶化学成分、黑胫病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各处理的移栽成活率均为100%,但烟苗长势表现为T_(1)>T_(2)>CK,以T_(1)处理的烟苗茎高最高,达18.6 cm;与CK相比,2种木霉菌制剂处理在烤烟不同生长时期,对烤烟农艺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促生效果。团颗期T_(1)、T_(2)处理烟株株高、最大叶面积分别较CK增加8.53%、37.41%和2.38%、14.73%;旺长期T_(1)、T_(2)处理烟株茎围和最大叶面积分别较CK增加8.68%、30.78%和0.68%、23.99%;采烤期T_(1)、T_(2)处理最大叶面积显著提高,分别比CK增加33.36%、13.95%;在等量施肥条件下,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生物产量均随木霉菌制剂的使用而增加,T_(1)、T_(2)处理烟叶总重分别为256.4和229.0 g,比CK分别高55.4和28.0 g;T_(1)、T_(2)处理可分别增产534.58、207.30 kg/hm^(2),其产值分别增加8102.15和3621.34元/hm^(2);T_(1)、T_(2)处理烤烟中部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高,氯离子含量和糖碱比较低,烟草的化学成分更趋协调;与CK相比,施用木霉菌制剂均能降低黑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T_(1)和T_(2)处理对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降低效果明显,T_(1)、T_(2)处理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达到4.00%、1.85和3.33%、1.93,防治效果分别达53.27%和51.40%。[结论]施用木霉菌制剂对烤烟的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可以防治黑胫病,减少黑胫病发生,并提高烤烟的质量和烟叶的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 烤烟 促生效果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菌施入对生姜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窦维卉 张宁 +2 位作者 李丹 谢洋 武春成 《现代园艺》 2024年第3期16-19,共4页
为探究木霉菌对生姜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沟施木霉菌(FT)、喷施木霉菌(ST)和不施用木霉菌(CK)对生姜的生长、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木霉菌可以有效促进生姜的生长,木霉菌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可以提高土壤脲... 为探究木霉菌对生姜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沟施木霉菌(FT)、喷施木霉菌(ST)和不施用木霉菌(CK)对生姜的生长、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木霉菌可以有效促进生姜的生长,木霉菌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可以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和中性蛋白酶活性,其中沟施木霉菌效果更好,可应用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霉菌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头根际土壤钩状木霉菌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研究
16
作者 刘然 黄利 +3 位作者 刘梦丹 唐毓隆 郭大乐 王光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6-1191,共6页
目的研究乌头根际土壤真菌钩状木霉菌Trichoderma hamatum JKT-28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基于化学表观遗传修饰策略,用真菌2号培养基进行液体发酵获得钩状木霉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后,采用硅胶柱、动态轴向压缩柱、半... 目的研究乌头根际土壤真菌钩状木霉菌Trichoderma hamatum JKT-28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基于化学表观遗传修饰策略,用真菌2号培养基进行液体发酵获得钩状木霉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后,采用硅胶柱、动态轴向压缩柱、半制备液相、重结晶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acetyl-3-hydroxy-6-methy-pyran-2-one(1)、3-methyl-4-phenyl-2(5 H)-furanone(2)、6-pentyl-α-pyrone(3)、volemolide(4)、lignoren(5)、enniatin A1(6)、wickerols A(7)、demethylincisterol A3(8)、(22 E)-5a,8a-epidioxyergosta-6,22-dien-3b-ol(9)、daidzein(10)、cyclo(L)-Pro-(L)-Phe(11)、Cyclo(D)-Pro-(D)-Ile(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钩状木霉菌中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木霉属真菌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状霉菌 次生代谢产物 乌头 根际土壤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菌剂对夏季速生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陈军 张丽 +1 位作者 黄菁 李正丽 《农技服务》 2024年第8期20-25,共6页
为生产高品质、高产量的白菜,在露地、大棚速生白菜上通过不同浓度木霉菌剂与有机肥、复合肥配合使用,对比速生白菜鲜重、株高、硝酸盐含量、粗纤维含量、产量、病害发病率、农药残留和经济效益等相关指标,筛选出适宜夏季速生白菜施用... 为生产高品质、高产量的白菜,在露地、大棚速生白菜上通过不同浓度木霉菌剂与有机肥、复合肥配合使用,对比速生白菜鲜重、株高、硝酸盐含量、粗纤维含量、产量、病害发病率、农药残留和经济效益等相关指标,筛选出适宜夏季速生白菜施用的木霉菌剂浓度。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木霉菌剂500倍液施用能够促进白菜生长,显著提高白菜产量,降低硝酸盐含量,露地白菜地上部鲜重、株高分别为1 006.67 g/株、31.00 cm,净菜产量为3 148.84 kg/667m2,硝酸盐含量为3 658.67 mg/100g(FW);大棚白菜鲜重、叶片数、株高,分别为586.67 g/株、18.33片/株、39.33 cm,净菜产量为1 835.36 kg/667m2,且该处理露地、大棚白菜纯收益均最高,分别为8 346.29元/667m2、4 143.15元/667m2。综上,夏季速生白菜生产中常规施肥结合500倍浓度木霉菌使用,增收效果明显,在生产上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白菜 霉菌 产量 品质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菌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兴娥 赵永田 +5 位作者 刘荣 刘善灵 方双燕 韩昕 唐贵福 刘恋 《植物医学》 2024年第4期11-19,共9页
植物真菌病害占植物总病害的70%以上,其寄主广泛、发病形式多样、传播途径多,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严重威胁,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生物防治技术因其环境污染小、抗药性风险低、对人畜及天敌安全等优点,成为植物真菌病害绿色防... 植物真菌病害占植物总病害的70%以上,其寄主广泛、发病形式多样、传播途径多,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严重威胁,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生物防治技术因其环境污染小、抗药性风险低、对人畜及天敌安全等优点,成为植物真菌病害绿色防控的关键技术支撑.木霉菌作为一类生物防治菌,具有生长快、抗逆性强、重寄生和分泌抗生物质等特性,尤其在真菌类病害的防治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综述具有生防活性的木霉菌的种类、抑菌生防谱以及在植物真菌病害防治中的应用与生防机制,为木霉菌在植物真菌病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 生防活性 竞争作用 重寄生作用 抗生活性 诱导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菌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周千 沈月 +1 位作者 王靖逸 田永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5期70-74,共5页
木霉菌作为一种常用的生防菌,在植物抗病、促生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病原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传统的抗生素类药物大量失效,同时大量使用抗生素会造成环境污染。生防菌作为一种新兴的生防制剂开始逐步被大面积使用。开发木霉... 木霉菌作为一种常用的生防菌,在植物抗病、促生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病原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传统的抗生素类药物大量失效,同时大量使用抗生素会造成环境污染。生防菌作为一种新兴的生防制剂开始逐步被大面积使用。开发木霉菌以及相应制剂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基于此,介绍了木霉菌的作用机制,包括竞争、重寄生、产生抑菌物质和诱导抗性,总结了木霉菌中的生防应用,分析了木霉菌在不同植物中的促生作用,提出了相关展望,以期为今后生物防治的多向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 生物防治 作用机制 促生作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诱变对木霉菌株T-LJ和T-YM生长及其耐盐性的影响
20
作者 杜晓婷 曹莹 +2 位作者 刘佳 张树武 徐秉良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5,共7页
【目的】获得高效生长和耐盐的木霉诱变菌株。【方法】以从盐碱土中分离的2株木霉菌株(T-LJ和T-YM)为原始菌株,基于菌株菌落直径和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筛选其微波诱变参数,分析诱变菌株的耐盐特性。【结果】与原始菌株相比,诱变60 s对... 【目的】获得高效生长和耐盐的木霉诱变菌株。【方法】以从盐碱土中分离的2株木霉菌株(T-LJ和T-YM)为原始菌株,基于菌株菌落直径和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筛选其微波诱变参数,分析诱变菌株的耐盐特性。【结果】与原始菌株相比,诱变60 s对木霉菌株T-LJ菌落的促生效果最佳,培养1 d后其菌落直径增加了60.0%;诱变15 s对木霉菌株T-YM菌落的促生效果最佳,培养1 d后其菌落直径增加了33.3%。当NaCl质量浓度为20~50 mg/mL、诱变时间为75 s时,木霉菌株T-LJ的菌落直径显著增大,尤其当NaCl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其菌落直径增加最为显著,较原始菌株增加20.0%。当NaCl质量浓度为20 mg/mL、诱变时间为30 s时,木霉菌株T-YM的菌落直径较原始菌株增加30.8%;当NaCl质量浓度大于20 mg/mL、诱变时间为30~60 s时,木霉T-YM菌株的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原始菌株。【结论】研究获得了影响木霉菌株T-LJ和T-YM生长和高效耐盐的关键微波诱变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 微波诱变 盐胁迫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