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穗腐病样品中木贼镰孢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金社林 郭成 +2 位作者 魏宏玉 郭满库 何苏琴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187,共6页
为明确甘肃玉米(Zea mays L.)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在甘肃4大生态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镰孢菌(Fusarium)菌落进行纯化和单孢分离后,以形态学为基础,参照Leisle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 为明确甘肃玉米(Zea mays L.)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在甘肃4大生态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镰孢菌(Fusarium)菌落进行纯化和单孢分离后,以形态学为基础,参照Leisle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271株镰孢菌菌株中有14株经形态学鉴定为木贼镰孢菌(F.equiseti),占分离镰孢菌的5.17%。按照柯赫氏法则用混合菌株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木贼镰孢菌对玉米果穗的致病性。选取3株木贼镰孢菌菌株进行rDNA-ITS基因序列分析,将PCR产物回收测序后在GenBank上比对,菌株GSJC5-2-1和GSZY16-1-1的序列与GenBank上登记的木贼镰孢菌GQ505694和GQ505743;菌株GSZN7-2-2与FJ459981,HQ248199,HQ380774,AB425996和FJ459975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9%。利用DNAStar软件绘制其系统发育树状图,菌株GSJC5-2-1,GSZY16-1-1和GSZN7-2-2分别与以上亲缘关系最近的木贼镰孢菌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聚为一类,与形态学的鉴定结果相一致。木贼镰孢菌GSJC5-2-1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为25℃;菌落在pH值为4~10的培养基上能够迅速扩展,最适pH为6~7;碳源和氮源对木贼镰孢菌菌丝生长影响相对稳定;完全黑暗条件下,菌丝扩展最快;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为60℃下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玉米穗腐病 木贼镰孢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武长枣干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乔女 贾慧 +2 位作者 顾欣 赵岩 王新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311,共9页
为明确灵武长枣干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对灵武长枣干腐病发病枝条采样,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柯赫氏法则验证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3株疑似病原菌,经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GF1菌株为灵武长... 为明确灵武长枣干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对灵武长枣干腐病发病枝条采样,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柯赫氏法则验证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3株疑似病原菌,经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GF1菌株为灵武长枣干腐病病原菌。依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GF1菌株为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GF1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为6;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7;光照条件有利于孢子萌发;孢子致死条件为55℃/20 min和60℃/10 min及以上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武长枣 干腐病 病原 木贼镰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蜀葵枯萎病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3
作者 唐健林 程亮亮 +1 位作者 叶磊 檀根甲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16-1423,共8页
为明确黄蜀葵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本研究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和柯赫氏法则验证,并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致病病原菌为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范... 为明确黄蜀葵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本研究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和柯赫氏法则验证,并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致病病原菌为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致死条件为57℃处理10 min。在碱性和光照条件下,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佳氮源为牛肉浸膏;在pH值为5和光照交替条件下,最适产孢的碳源为山梨醇,氮源为蛋白胨。杀菌剂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咪鲜胺、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对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抑制效果最好的杀菌剂是咪鲜胺,EC_(50)为0.0712 mg·L^(-1)。本研究结果为黄蜀葵枯萎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贼镰孢菌 黄蜀葵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莓茎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铉哲 刘铁男 +3 位作者 李新新 王晨 解明静 陈聪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7-82,共6页
2010~2011年在树莓茎腐病病枝上共分离50株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并对该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该病原菌菌丝在pH 5~10条件下均可生长,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pH 6;光照有利于菌丝... 2010~2011年在树莓茎腐病病枝上共分离50株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并对该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该病原菌菌丝在pH 5~10条件下均可生长,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pH 6;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黑暗条件则有利于产生孢子。该病原菌可利用多种单糖、双糖、多糖等碳源,最适合生长和产孢碳源为葡萄糖;也能利用有机氮、无机氮等氮源,甘氨酸最适合病原菌菌丝生长,尿素最适合产生孢子,硫酸铵和氯化铵会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茎腐病 木贼镰孢菌 生物学特性 致死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大蒜主产区根腐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1
5
作者 高园园 张龙平 +3 位作者 任艳云 朱庚振 刘国伟 王南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86-90,共5页
为进一步探讨山东省大蒜主产区根腐病的病原菌及种类,于2020年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金乡县,菏泽市巨野县,临沂市兰陵县等采集发病大蒜植株,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4株分离物,利用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Blast同源性分析,利用MAGE 7.0构建系... 为进一步探讨山东省大蒜主产区根腐病的病原菌及种类,于2020年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金乡县,菏泽市巨野县,临沂市兰陵县等采集发病大蒜植株,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4株分离物,利用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Blast同源性分析,利用MAGE 7.0构建系统发育树的方法对分离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孢菌(F.solani)、芳香镰孢菌(F.redolens)、木贼镰孢菌(F.equiseti)是山东省大蒜主产区根腐病的致病菌。通过对比4种镰孢菌对大蒜根腐病的致病性发现,分离出尖孢镰孢菌的植株根腐病最为严重,可见尖孢镰孢菌是大蒜根腐病病害的主要致病菌。结果可为大蒜根腐病拮抗菌的筛选和防治及大蒜——根腐病互作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根腐病 病原鉴定 腐皮镰 芳香镰 木贼镰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效检测
6
作者 李海骋 王繁珍 +2 位作者 姜永成 宋欣 陈招荣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1,共10页
为明确天津市蓟州区地黄叶斑病病原种类及生物学特性,筛选防治地黄叶斑病病原菌的有效农药,通过采集病叶、菌株分离、显微观察、离体回接以及ITS、EF1-α、Tub多基因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的方法,对地黄叶斑病致病菌进行分离纯化、形态... 为明确天津市蓟州区地黄叶斑病病原种类及生物学特性,筛选防治地黄叶斑病病原菌的有效农药,通过采集病叶、菌株分离、显微观察、离体回接以及ITS、EF1-α、Tub多基因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的方法,对地黄叶斑病致病菌进行分离纯化、形态学鉴定、致病性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分离菌在3种培养基、4种碳氮源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同时选取4种杀菌剂对其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从天津市蓟州区地黄叶斑病发病叶片部位分离出的病原菌A1为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最适培养基、氮源、碳源分别为Czapek培养基、甘氨酸、蔗糖。室内药效检测结果表明,45%咪鲜胺水乳剂对该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半效应质量浓度(EC_(50))为63.69 mg/L,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可达83.64%;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的抑制效果最差,EC_(50)为355.06 mg/L,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为64.63%。综上,天津市蓟州区地黄叶斑病病原菌为木贼镰孢菌(F.equiseti),45%咪鲜胺水乳剂对地黄叶斑病病原菌的防治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叶斑病 木贼镰孢菌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黑龙江垦区玉米茎基腐病发生情况调查
7
作者 纪武鹏 《现代化农业》 2019年第8期8-9,共2页
2018年对黑龙江垦区玉米茎基腐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了5个管理局15个农场的76块玉米种植田,玉米植株1340株。调查结果表明,2018年玉米茎基腐病在黑龙江垦区为中等发生,平均病株率21.6%;将采集的玉米茎基腐病病原菌进行了室内分离... 2018年对黑龙江垦区玉米茎基腐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了5个管理局15个农场的76块玉米种植田,玉米植株1340株。调查结果表明,2018年玉米茎基腐病在黑龙江垦区为中等发生,平均病株率21.6%;将采集的玉米茎基腐病病原菌进行了室内分离,表明该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禾谷镰孢菌,其次为木贼镰孢菌和轮枝镰孢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茎基腐病 禾谷镰 轮枝镰 木贼镰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