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瓜榕上昆虫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彭艳琼 杨大荣 +2 位作者 王秋艳 周芳 罗进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9-635,共7页
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木瓜榕上的昆虫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样地内共采集到木瓜榕树上昆虫4 8974号 ,隶属 9个目 ,30个科 ,5 6属 ,70种。主要是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同翅目、双翅目、等翅目、半翅目、脉翅目和缨... 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木瓜榕上的昆虫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样地内共采集到木瓜榕树上昆虫4 8974号 ,隶属 9个目 ,30个科 ,5 6属 ,70种。主要是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同翅目、双翅目、等翅目、半翅目、脉翅目和缨翅目的科、属和种类。属和种以鞘翅目和膜翅目类群最丰富 ;个体数量是膜翅目最多 ,高达 6 8 79% ,其中 5 6 5 8%是传粉类昆虫。从垂直分布规律看 :种类和数量是老茎结果部位最高 ,占 71 34% ,在青果期和熟果期表现最丰富 ;树冠与叶片部位次之 ,比率为 15 6 8% ;根部再次之 (9 5 5 % ) ;枝杈和主干最低 ,仅占 3 4 2 %。在不同季节中 ,雨季的种类和个体数量最高 ,为 35 96 % ;干热季节次之 (34 2 2 % ) ,干凉季节最低 (2 9 8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榕 昆虫群落结构 分布特征 热带雨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榕传粉榕小蜂雌蜂触角感器的分布和超微形态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宗波 杨培 +1 位作者 彭艳琼 杨大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72-1281,共10页
为探索木瓜榕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emarginatus寄主定位机制,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其雌蜂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和超微形态。结果显示:木瓜榕传粉榕小蜂雌蜂触角呈膝状,由柄节、梗节和11个鞭小节组成的鞭节组成,第3鞭小节着生... 为探索木瓜榕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emarginatus寄主定位机制,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其雌蜂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和超微形态。结果显示:木瓜榕传粉榕小蜂雌蜂触角呈膝状,由柄节、梗节和11个鞭小节组成的鞭节组成,第3鞭小节着生一坚固的脊骨突。触角上共发现7类11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包括单孔形和多孔形)、多孔板形感器(包括长形和圆形)、腔锥形感器(分为3种类型)、栓锥形乳突状感器、角锥形感器。结合表面特征和内部结构,锥形感器、多孔板形感器、栓锥形乳突状感器和腔锥形感器类型1为有孔型,为化学感器;无孔型的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是机械感器,但腔锥形感器类型2和3为本体感器或湿热压力感器;最为特异的为角锥形感器,其厚壁无孔,逆向触角主轴,为该科昆虫所特有,推测可防止传粉榕小蜂进入榕果时滑脱。这些结果将有助于理解木瓜榕传粉榕小蜂特异性行为,并为下一步开展电生理研究,揭示其信息化学物质利用和分配模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榕传粉小蜂 传粉者 寄主定位 触角 感器 超微形态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榕和对叶榕上昆虫群落结构 被引量:12
3
作者 彭艳琼 杨大荣 苏绍菊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木瓜榕和对叶榕两个种群内共采集昆虫标本 2 0 0 88号 ,其中访问木瓜榕的昆虫有 8目 2 1科 33属 ,共 4 0种 ,在对叶榕上采集到 37种昆虫 ,隶属于 7目 2 1科 32属。两种榕树的昆虫群落组成特点表现为 :害虫种类多 ...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木瓜榕和对叶榕两个种群内共采集昆虫标本 2 0 0 88号 ,其中访问木瓜榕的昆虫有 8目 2 1科 33属 ,共 4 0种 ,在对叶榕上采集到 37种昆虫 ,隶属于 7目 2 1科 32属。两种榕树的昆虫群落组成特点表现为 :害虫种类多 ,种类达群落总种数的 94 6 %~ 97 0 % ,但个体数量少 ,主要是鳞翅目、鞘翅目及同翅目等类群的昆虫 ;许多昆虫既喜食榕果又可危害叶片 ,部分种类仅取食叶片和蛀干 ;这些类群中在隐头花果内外活动的昆虫种类最多 ,达 5 4% ,数量上占到 93 1%~ 94 3%。益虫种类少 ,则个体数量多 ,尤其是传粉榕小蜂种群数量占绝对优势 (86 4 %~ 90 2 %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榕 对叶 昆虫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榕的性表达和繁殖特点 被引量:4
4
作者 彭艳琼 杨大荣 +2 位作者 王秋艳 徐磊 魏作东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5,共6页
木瓜榕雌雄异株,种群内一年四季均挂有果实,果量雌多雄少,其中雌树有2次显著的挂果高峰,占了全年挂果量的80%;雄树挂果多集中在10月至下一年的3月份。木瓜榕隐头花果发育进程中,在间花期雌雄果明显分异,雄果发育期长,74%的隐头果能正常... 木瓜榕雌雄异株,种群内一年四季均挂有果实,果量雌多雄少,其中雌树有2次显著的挂果高峰,占了全年挂果量的80%;雄树挂果多集中在10月至下一年的3月份。木瓜榕隐头花果发育进程中,在间花期雌雄果明显分异,雄果发育期长,74%的隐头果能正常成熟;雌果完成生活周期所需时间短,发育中落果率较高,仅22%的隐头果能成功生产种子。木瓜榕隐头果还受5种非传粉小蜂的作用,它们寄生于传粉小蜂或者与之竞争资源,进而影响到寄主木瓜榕的传粉授精和种子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榕 性表达 繁殖 雌雄异株 生活周期 传粉授精 种子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榕食果榕小蜂雌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培 李宗波 +1 位作者 杨大荣 彭艳琼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11-16,共6页
木瓜榕食果榕小蜂是一种专性寄生于木瓜榕雌花前期榕果的一类造瘿寄生蜂,对其雌蜂触角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木瓜榕食果榕小蜂雌蜂触角呈膝状,长(1342.5±96.5)μm,由转节、柄节、梗节和11个鞭小节组成。触角感器共有5类6种... 木瓜榕食果榕小蜂是一种专性寄生于木瓜榕雌花前期榕果的一类造瘿寄生蜂,对其雌蜂触角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木瓜榕食果榕小蜂雌蜂触角呈膝状,长(1342.5±96.5)μm,由转节、柄节、梗节和11个鞭小节组成。触角感器共有5类6种,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单孔形和多孔形)、栓锥型乳突状感器、多孔板形感器,且多数感器位于触角的外侧面和腹面。其中,毛形感器和多孔板形感器是其主要感器,前者除转节外的触角各节均有分布,后者数量均匀分布于触角第3~10鞭小节。结合木瓜榕食果榕小蜂产卵行与触角感器类型和分布,对触角感器的功能进行了探讨。这些结果将为下一步开展电生理学研究,揭示木瓜榕食果榕小蜂寄主搜寻和信息利用模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榕 雌花前期 非传粉小峰 食果小蜂 触角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榕果实采后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鲍晓华 潘耕耘 《中国林副特产》 2007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前对木瓜榕研究较多的是生态方面,对木瓜榕果实生长特性,采后生理及利用研究很少;而木瓜榕果实其实是隐头花序,所以木瓜榕果实的结构和采后变化较为特殊,采后果实重量变化较大,果肉在成熟后会变薄,果实成熟后,果面或多或少都有黑色凹... 目前对木瓜榕研究较多的是生态方面,对木瓜榕果实生长特性,采后生理及利用研究很少;而木瓜榕果实其实是隐头花序,所以木瓜榕果实的结构和采后变化较为特殊,采后果实重量变化较大,果肉在成熟后会变薄,果实成熟后,果面或多或少都有黑色凹斑,成熟过程中有的有榕小蜂飞出,有的没有榕小蜂,在采后果柄干缩较严重,未充分长大的果实采后其横、纵径周长会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榕 果实 果面 果实结构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德宏州傣族景颇族对木瓜榕的利用
7
作者 许本汉 《云南农业科技》 1997年第6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木瓜 木瓜榕 利用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