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沭河上游史前遗址的植物遗存浮选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齐乌云 赵志军 +4 位作者 王树芝 刘长江 梁中合 贾笑冰 王金霞 《农业考古》 2017年第1期7-12,共6页
在山东沭河上游史前聚落考古调查中进行的遗址灰坑植物遗存浮选中,包括炭化植物种子和木炭碎块,其中以粟、稻谷、黍等农作物为主,以块根植物、豆科、杏梅、猕猴桃等采集植物,狗尾草属、稗属、藜科、菊科、莎草科、苋科等杂草种子,以及... 在山东沭河上游史前聚落考古调查中进行的遗址灰坑植物遗存浮选中,包括炭化植物种子和木炭碎块,其中以粟、稻谷、黍等农作物为主,以块根植物、豆科、杏梅、猕猴桃等采集植物,狗尾草属、稗属、藜科、菊科、莎草科、苋科等杂草种子,以及壳斗科栎木的木炭碎块为辅,说明当时的农业是以粟、黍为组合的旱作农业和水田稻作农业的混合经济模式,兼有少量的采集植物活动。龙山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发展进入了鼎盛阶段,遗址中发现的莎草通常生长在湿地环境中,这种环境也适宜稻类作物的生长。遗址附近分布有以栎为优势种的落叶阔叶林,史前先民利用的燃料很可能是栎木等木材,粟、黍、稻谷等农作物的秸秆和一些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沭河上游 种子果实 木炭碎块 植物利用 史前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