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毒蛾钙黏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与结构特点分析
1
作者 孙媛媛 陈佳宁 +5 位作者 倪涛 任昊杰 蔡鹏宁 彭显程 张飞萍 王荣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5,共9页
【目的】探究木毒蛾钙黏蛋白(LxCad)的分子特征、表达量及其与Cry1Ac毒素的分子互作机制,为深入研究Cry毒素受体蛋白提供参考。【方法】以木毒蛾4龄幼虫cDNA为模板,通过RT-PCR技术对LxCad基因进行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 【目的】探究木毒蛾钙黏蛋白(LxCad)的分子特征、表达量及其与Cry1Ac毒素的分子互作机制,为深入研究Cry毒素受体蛋白提供参考。【方法】以木毒蛾4龄幼虫cDNA为模板,通过RT-PCR技术对LxCad基因进行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木毒蛾幼虫不同龄期及不同组织(头、中肠、表皮)中的表达模式;通过毒力测定获得Cry1Ac毒素对木毒蛾2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_(50)),并利用qRT-PCR分析经LC_(50)的Cry1Ac胁迫后LxCad的表达量;对LxCad进行同源建模,并从PDB数据库中下载Cry1Ac 3D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蛋白-蛋白对接,预测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氨基酸残基。【结果】克隆获得木毒蛾中肠LxCad基因(GenBank ID:MN380035.1)开放阅读框(ORF)全长序列,全长为5172 bp,编码1723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194 ku,等电点为4.24;推断出的氨基酸序列包括1个信号肽(SIG)、1个前蛋白区(PRO)、12个Cad重复区(CR)、1个近膜区(MPR)、1个跨膜区(TM)以及1个胞质区(CYT);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LxCad与舞毒蛾的LdCad的一致性最高。qRT-PCR结果表明,LxCad主要分布于木毒蛾幼虫肠道,在5龄幼虫中的表达量最高,在6龄幼虫中次之,低龄幼虫表达量较低;使用Cry1Ac毒素对木毒蛾2龄幼虫进行胁迫后,发现LxCad的表达量相比于对照组显著上调。蛋白-蛋白分子对接分析结果表明,Cry1Ac毒素和LxCad受体中分别有多个氨基酸残基通过氢键相互作用,这些氨基酸残基分别位于PRO、CR8以及CR9中。【结论】木毒蛾LxCad可能是Cry1Ac的潜在受体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毒蛾 钙黏蛋白 Cry毒素受体 表达谱分析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虫生真菌菌株的鉴定及对木毒蛾的致病力
2
作者 包小春 徐乾乐 +6 位作者 詹芳芳 柳冬香 丁珊珊 赵洋 林俨 李键 蔡守平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61,共11页
[目的]明确分离自橙带蓝尺蛾蛹的2株虫生真菌的归属及对木毒蛾的生防潜力,为东南沿海防护林树种木麻黄主要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形态学特征和r DNA-ITS、LSU以及TEF序列分析2株虫草属真菌的分类地位,并采用生... [目的]明确分离自橙带蓝尺蛾蛹的2株虫生真菌的归属及对木毒蛾的生防潜力,为东南沿海防护林树种木麻黄主要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形态学特征和r DNA-ITS、LSU以及TEF序列分析2株虫草属真菌的分类地位,并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了其对木毒蛾幼虫的致病力,进而对2个菌株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综合2株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确认2株虫生真菌均为环链虫草(Cordyceps cateniannulata)。以菌株CcQZ-02和CcQZ-031.0×10~8孢子·mL^(-1)浓度孢悬液接种木毒蛾幼虫15 d后,木毒蛾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7.17%±1.41%和63.30%±12.71%,LT50值分别为6.88 d和8.34 d。菌株CcQZ-02和CcQZ-03在不同液体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表明,2个菌株在察氏液体培养基中菌丝体干质量最大,分别为13.71和10.76 mg·mL^(-1),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次之,合成低营养液体培养基最小;在供试的5种碳源和氮源中,2株菌最佳碳氮源均为淀粉和牛肉浸膏。[结论]2株环链虫草对木毒蛾幼虫均具有较强的致病力,且以淀粉为碳源、牛肉浸膏为氮源的察氏液体培养基有利于2株菌生长,具有进一步开发为生防制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链虫草 木毒蛾 致病力 液体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草果木毒蛾防控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吴莲张 廖方平 +3 位作者 黄梅 宋启道 廖良坤 元超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3期156-159,共4页
木毒蛾是近年来危害怒江州草果种植产业的一类重要林业虫害,存在繁殖扩散速度快,发生面积大,防控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课题根据多年防控木毒蛾的实践探索,总结适合怒江特殊地形特点的木毒蛾防控技术规程,探索根据木毒蛾不同发育时期开... 木毒蛾是近年来危害怒江州草果种植产业的一类重要林业虫害,存在繁殖扩散速度快,发生面积大,防控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课题根据多年防控木毒蛾的实践探索,总结适合怒江特殊地形特点的木毒蛾防控技术规程,探索根据木毒蛾不同发育时期开展防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期为怒江州木毒蛾防治提供参考,有效守护当地草果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 草果 木毒蛾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木麻黄无性系对木毒蛾抗性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黄金水 曾丽琼 +2 位作者 蔡守平 柯玉铸 何学友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7-72,共6页
通过2010-2011年连续2 a木毒蛾取食选择性试验和不同木麻黄无性系饲养幼虫的发育和排粪量的调查,选育抗木毒蛾的木麻黄优良种质材料。结果表明,湛江3、惠76、惠83、广东A8-2为抗木毒蛾的木麻黄无性系,木毒蛾幼虫对这4个无性系的取食相... 通过2010-2011年连续2 a木毒蛾取食选择性试验和不同木麻黄无性系饲养幼虫的发育和排粪量的调查,选育抗木毒蛾的木麻黄优良种质材料。结果表明,湛江3、惠76、惠83、广东A8-2为抗木毒蛾的木麻黄无性系,木毒蛾幼虫对这4个无性系的取食相对频数小于0.03,其饲养的木毒蛾幼虫平均化蛹率在55%以内,最低的仅有20%,平均蛹重在0.6 g以下,排粪量少;东山2号、广东501、抗风属于感虫无性系,木毒蛾幼虫对这3个无性系的取食相对频数超过0.08,其饲养的木毒蛾平均化蛹率在70%以上,平均蛹重大于0.66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木毒蛾 幼虫 无性系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毒蛾空间格局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泰峰 王礼金 +2 位作者 陈顺立 李友恭 洪伟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84-190,共7页
本文采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了木毒蛾(Lymantria xylina Swinhoe)卵、幼虫、蛹的空间格局。测定结果表明:木毒蛾卵块、幼虫和蛹在木麻黄防护林中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幼虫在林内以聚集型扩散。应用Iwao方法,计算了在不同虫... 本文采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了木毒蛾(Lymantria xylina Swinhoe)卵、幼虫、蛹的空间格局。测定结果表明:木毒蛾卵块、幼虫和蛹在木麻黄防护林中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幼虫在林内以聚集型扩散。应用Iwao方法,计算了在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林间最适抽样数,分析了中幼林中幼虫的序贯抽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毒蛾 空间格局 麻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桂平市荔枝木毒蛾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黎柳锋 王凤英 +2 位作者 廖仁昭 赵师雄 廖世纯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83,共3页
通过室内继代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研究木毒蛾在广西荔枝上的发生为害规律,并采用喷雾法对木毒蛾进行室内毒效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木毒蛾在广西一年发生1代,幼虫7龄,幼虫期50~60d,以卵越冬。施药24h后,20%甲氰菊酯乳油、2.5%敌杀死... 通过室内继代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研究木毒蛾在广西荔枝上的发生为害规律,并采用喷雾法对木毒蛾进行室内毒效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木毒蛾在广西一年发生1代,幼虫7龄,幼虫期50~60d,以卵越冬。施药24h后,20%甲氰菊酯乳油、2.5%敌杀死乳油、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对木毒蛾的防效大于90%,100g/L联苯菊酯乳油、10%虫螨腈悬浮剂的防效大于80%,40%辛硫磷乳油、480g/L毒死蜱乳油和60g/L乙基多杀霉素悬浮剂防效小于80%。因此20%甲氰菊酯乳油、2.5%敌杀死乳油、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可作为荔枝木毒蛾暴发时防治的首选药剂,40%辛硫磷乳油、480g/L毒死蜱乳油和10%虫螨腈悬浮剂可作为备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毒蛾 发育历期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小枝内含物及其对木毒蛾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林秀琴 黄金水 +4 位作者 蔡守平 曾丽琼 柯玉铸 何学友 陈顺立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9-332,共4页
为探讨木麻黄小枝内含物与其对木毒蛾抗性的关系,明确其抗性机理,对抗虫品系湛江3、惠76、惠83、广东A8-2,中抗品系平潭2、惠1、龙7-18,感虫品系东山2号、广东501、抗风10个木麻黄品系的黄酮、单宁、总酚、蛋白质、可溶性糖、多糖6种内... 为探讨木麻黄小枝内含物与其对木毒蛾抗性的关系,明确其抗性机理,对抗虫品系湛江3、惠76、惠83、广东A8-2,中抗品系平潭2、惠1、龙7-18,感虫品系东山2号、广东501、抗风10个木麻黄品系的黄酮、单宁、总酚、蛋白质、可溶性糖、多糖6种内含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总体上木麻黄小枝内次生物质黄酮、单宁、总酚在抗性品系中含量较高,在感虫品系中含量较低;而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却在感虫品系中较高,在抗虫品系中较低;多糖含量则无明显规律性。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抗虫等级、平均化蛹率和平均蛹重均与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关联系数较大,均大于或接近0.50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小枝 内含物 木毒蛾 抗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木麻黄无性系对木毒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曾丽琼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1,共4页
研究了不同木麻黄无性系对木毒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木毒蛾幼虫对不同木麻黄无性系的食物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抗虫性较强的木麻黄无性系抑制木毒蛾幼虫的取食和生长发育,对木麻黄小枝取食量不超过0.38 g/(头·d),相对生长率... 研究了不同木麻黄无性系对木毒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木毒蛾幼虫对不同木麻黄无性系的食物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抗虫性较强的木麻黄无性系抑制木毒蛾幼虫的取食和生长发育,对木麻黄小枝取食量不超过0.38 g/(头·d),相对生长率不超过0.045 g/(g·d),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不超过67%和60%,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明显较低,但近似消化率变化不明显;而感虫的无性系促进木毒蛾取食和生长,取食量均在0.43 g/(头·d)以上,相对生长率超过0.050 g/(g·d),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在73%和66%以上,幼虫取食后,其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木毒蛾 无性系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毒蛾氨肽酶N1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林健聪 孙悦 +3 位作者 刘用垄 王锦达 王荣 张飞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4-100,共7页
【目的】氨肽酶N(APN)是昆虫中肠一类重要的Bt受体蛋白,Bt细菌产生的Cry毒素对昆虫的毒杀作用机理在学术界存在一定争议,但是普遍认为毒素与Bt受体蛋白的结合是产生毒力的必要环节。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不同龄期组... 【目的】氨肽酶N(APN)是昆虫中肠一类重要的Bt受体蛋白,Bt细菌产生的Cry毒素对昆虫的毒杀作用机理在学术界存在一定争议,但是普遍认为毒素与Bt受体蛋白的结合是产生毒力的必要环节。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不同龄期组织中的表达对木毒蛾APN1基因进行研究,为后续研究APN基因家族、其他Bt受体蛋白及Cry毒素作用机制提供有益补充。【方法】以木毒蛾中肠cDNA为模板,对木毒蛾APN1基因进行克隆并进行生物学分析,利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木毒蛾发育阶段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获得木毒蛾APN1基因的全长DNA,命名为LxAPN1。LxAPN1序列全长为3159 bp,ORF为3054 bp,编码1017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LxAPN1与舞毒蛾的LdAPN1高度同源,在N-端都具有信号肽,都具有锌结合位点HEXXH(X18)E以及保守区域GAMENWG,在末端具有GPI结合位点;LxAPN1在木毒蛾卵期无表达,在所有幼虫阶段中均有表达,幼虫期过后LxAPN1表达量锐减;LxAPN1在肠道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头部和表皮。【结论】LxAPN1在木毒蛾中肠被成功克隆,LxAPN1与LdAPN1高度同源,并且在进化树的分布上也极其相近,推测两者的APN1功能上近似;LxAPN1在木毒蛾2龄幼虫期表达量最高。并且在6龄幼虫肠道中表达量最高,肠道高表达与LxAPN1作为Bt受体在木毒蛾中肠发挥作用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毒蛾 Bt受体 氨肽酶N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毒蛾蛹性别的快速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悦 刘用垄 +4 位作者 孙媛媛 任昊杰 陈佳宁 张飞萍 王荣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8-631,共4页
木毒蛾是我国东南沿海木麻黄防护林最主要的食叶害虫。通过对木毒蛾雌、雄蛹(老熟)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发现其主要差异如下:雌蛹平均体长(30.36±2.30)mm,平均质量(1.73±0.35)g,平均体宽(10.57±0.78)mm,均大于雄蛹[平... 木毒蛾是我国东南沿海木麻黄防护林最主要的食叶害虫。通过对木毒蛾雌、雄蛹(老熟)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发现其主要差异如下:雌蛹平均体长(30.36±2.30)mm,平均质量(1.73±0.35)g,平均体宽(10.57±0.78)mm,均大于雄蛹[平均体长(23.51±1.65)mm,平均质量(0.74±0.14)g,平均体宽(8.46±0.60)mm];雌蛹头部腹面较为平整,雄蛹更为立体;雌蛹的中足明显较雄蛹宽且长;雌蛹的生殖孔与产卵孔均位于第8~9腹节连接处向第9腹节延伸的纵裂缝上,而雄蛹的生殖孔位于第9腹节中间处;雌蛹的排泄孔距生殖孔较远,而雄蛹较为接近。综合以上外部特征判断木毒蛾蛹性别,准确率可达100%。这可为木毒蛾的野外采样、林间性比研究及其监测预警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毒蛾 性别 快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毒蛾成虫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佳宁 孙媛媛 +4 位作者 任昊杰 孙悦 刘用垄 左城 王荣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449,共5页
运用扫描电镜对木毒蛾成虫触角的外部形态及感器的分布和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木毒蛾雌虫触角线状,雄虫触角羽状。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相同,均有6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2种亚型)、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 运用扫描电镜对木毒蛾成虫触角的外部形态及感器的分布和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木毒蛾雌虫触角线状,雄虫触角羽状。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相同,均有6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2种亚型)、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2种亚型)和B9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耳形感器数量最少。毛形感器有直立和弯曲2种形态,其余5种感器均直立。刺形感器和B9hm氏鬃毛长度在雌、雄成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余4种感器长度在雌、雄成虫之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毒蛾 触角 感器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僵菌与病毒、苏云金杆菌、溴氰菊酯混合防治木毒蛾的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黄芙蓉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5-58,共4页
通过应用白僵菌 (Bb)、木毒蛾核多角体病毒 (LxNPV)、苏云金杆菌 (Bt)和溴氰菊酯粉剂及其不同配比的混合粉剂对木毒蛾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比较试验 ,筛选出Bb与LxNPV(2× 1 0 6PIB·g-1)、Bt(1 4 0× 1 0 8·g-1)和 ... 通过应用白僵菌 (Bb)、木毒蛾核多角体病毒 (LxNPV)、苏云金杆菌 (Bt)和溴氰菊酯粉剂及其不同配比的混合粉剂对木毒蛾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比较试验 ,筛选出Bb与LxNPV(2× 1 0 6PIB·g-1)、Bt(1 4 0× 1 0 8·g-1)和 0 0 5 %溴氰菊酯(D)粉剂 ,以 2∶1∶1∶1比例混合粉剂防治效果最好 ,平均效果达 92 1 % ,较 4种单剂防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为探索配制木毒蛾复合生化杀虫剂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溴氰菊酯 木毒蛾 麻黄害虫 LXNPV B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PCR快速检测技术
13
作者 刘用垄 孙悦 +3 位作者 陈佳宁 曲良建 张飞萍 王荣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木毒蛾是福建沿海地区防护林树种木麻黄的主要害虫之一,具有成为国际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潜在可能性。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ymantria xylin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LyxyMNPV)是高效控制木毒蛾的优良天敌资源,具有高度... 【目的】木毒蛾是福建沿海地区防护林树种木麻黄的主要害虫之一,具有成为国际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潜在可能性。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ymantria xylin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LyxyMNPV)是高效控制木毒蛾的优良天敌资源,具有高度安全性。建立LyxyMNPV的PCR快速检测技术,有利于该虫防治技术及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进一步研究。【方法】根据LyxyMNPV基因组中的特有基因gp131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法扩增该目的基因片段并测序检验,建立LyxyMNPV的分子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结果】以GAL为引物的PCR检测技术对LyxyMNPV基因组的灵敏度可达1 fg·mL^(-1),对多角体悬液浓度检测最低量可达5.0 PIB·mL^(-1),可明确区分LyxyMNPV和其他7种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该体系同时适用于感病木毒蛾的不同虫态(卵、幼虫、蛹和成虫)的检测,以及环境样本(包括土壤、树枝和寄生蜂)的检测。【结论】成功建立了具有高度特异性、灵敏性的LyxyMNPV分子快速检测技术,为LyxyMNPV的快速检测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 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灵敏检测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木毒蛾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加福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79-381,共3页
木毒蛾是福建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的重要害虫,2003年以来,该虫成为厦门市龙眼果园的主要害虫。通过室内饲养和室外调查研究该虫在龙眼上的年生活史、发育历期、生活习性等,结果表明,龙眼木毒蛾在厦门1年发生1代,以滞育幼虫在卵壳内越冬;幼... 木毒蛾是福建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的重要害虫,2003年以来,该虫成为厦门市龙眼果园的主要害虫。通过室内饲养和室外调查研究该虫在龙眼上的年生活史、发育历期、生活习性等,结果表明,龙眼木毒蛾在厦门1年发生1代,以滞育幼虫在卵壳内越冬;幼虫一般7龄,幼虫期36-5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毒蛾 龙眼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毒蛾颗粒体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尧顺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36-240,共5页
木毒蛾组织病变观察,颗粒体病毒能侵染虫体的脂肪体、中肠及马氏管等组织,但不侵染气管.在透射电镜下,颗粒体呈圆形卵圆形,大小为320~830nm×230~570um。超薄切片观察,卵圆形包涵体中具单杆病毒粒子.室内... 木毒蛾组织病变观察,颗粒体病毒能侵染虫体的脂肪体、中肠及马氏管等组织,但不侵染气管.在透射电镜下,颗粒体呈圆形卵圆形,大小为320~830nm×230~570um。超薄切片观察,卵圆形包涵体中具单杆病毒粒子.室内外感染试验表明,用颗粒体病毒粗提液1.2×106~1.2×109个/mL感染4~6龄幼虫,死亡率达81.8%~100%,杀虫力很强,是一种有价值的微生物杀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木毒蛾 颗粒体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州市木毒蛾综合治理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耀昌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19,共5页
通过室内饲养和林间调查的方法,摸清了漳州市沿海防护林木毒蛾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和生活习性,常年设置214个虫情监测点进行监测调查,并开展了多种措施的防治对比试验,提出了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应用白僵菌、Bt、LxNPV生物防治为主,辅以... 通过室内饲养和林间调查的方法,摸清了漳州市沿海防护林木毒蛾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和生活习性,常年设置214个虫情监测点进行监测调查,并开展了多种措施的防治对比试验,提出了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应用白僵菌、Bt、LxNPV生物防治为主,辅以人工采摘卵块、灯光诱杀、喷洒2.5%溴氰菊酯农药以及保护利用天敌的综合治理策略,并完成了大面积的生产防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毒蛾 综合治理 沿海防护林 漳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药剂防治龙眼木毒蛾效果试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清良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2-145,共4页
应用自僵菌Bbm3、Bbta菌株和本地区农民常用的化学农药80%敌敌畏EC、2.5%敌杀死EC对木毒蛾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木毒蛾对敌敌畏不敏感,药效下降,产生抗药性;敌杀死虽有较好效果,但污染环境,残留大,... 应用自僵菌Bbm3、Bbta菌株和本地区农民常用的化学农药80%敌敌畏EC、2.5%敌杀死EC对木毒蛾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木毒蛾对敌敌畏不敏感,药效下降,产生抗药性;敌杀死虽有较好效果,但污染环境,残留大,不宜大量使用;白僵菌Bbm3尽管初期见效慢,但10~15d防效达95%以上,效果好,属无公害农药。从经济和生态两方面考虑以Bbm3菌株应用较好,而且持效期长,防效高,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化学农药 木毒蛾 病虫害防治 龙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毒蛾核多角体病毒防治技术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何益良 李文宣 +2 位作者 肖昭育 陈德文 林一栋 《福建林业科技》 1991年第2期18-23,共6页
为了控制木麻黄毒蛾的危害,巩固沿海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成果,从1989—1990年开展LXNPV病毒防治木毒蛾试验研究。从病毒毒源提取、毒液配制、人工室内外扩大饲毒培养以及林间毒力测定、持效期、喷毒方式、适期施毒、喷毒用量、浓度、病... 为了控制木麻黄毒蛾的危害,巩固沿海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成果,从1989—1990年开展LXNPV病毒防治木毒蛾试验研究。从病毒毒源提取、毒液配制、人工室内外扩大饲毒培养以及林间毒力测定、持效期、喷毒方式、适期施毒、喷毒用量、浓度、病毒加菊酯类农药增效、喷毒器械改制等方面作了系统的研究;并在林间大面积推广应用,防治面积达506.6ha,防治效果77.6%以上,有效地控制了虫灾,获得较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木毒蛾 多角体病毒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潭岛木麻黄木毒蛾卵和幼虫空间分布的地统计学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朝法 《南方林业科学》 2020年第3期66-71,共6页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平潭岛木麻黄基干林中木毒蛾卵和幼虫的空间分布特性,为有效防治其危害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前沿迎风侧木毒蛾的幼虫虫口密度和卵块密度均小于后沿背风侧,木毒蛾幼虫及卵块变异函数在球状模型中均呈现较好的拟合效...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平潭岛木麻黄基干林中木毒蛾卵和幼虫的空间分布特性,为有效防治其危害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前沿迎风侧木毒蛾的幼虫虫口密度和卵块密度均小于后沿背风侧,木毒蛾幼虫及卵块变异函数在球状模型中均呈现较好的拟合效果。迎风侧和背风侧木毒蛾幼虫种群的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8.6 m和8.7 m,卵块的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8.2 m和6.9 m,空间连续性强度均达到0.92以上,木毒蛾幼虫及卵块均呈聚集性空间分布特征,其空间有显著自相关性,扩散距离范围为6~9 m,这对木毒蛾防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因受风因素影响,迎风侧距迎风面0~30 m范围内,木毒蛾幼虫及卵块没有明显的聚集性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毒蛾 幼虫 变异函数 麻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毒蛾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和综合治理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文宣 《福建林业科技》 1994年第4期26-34,共9页
本文采用比较频次法和聚集度指标法,测定木毒蛾各虫态的分布型。应用Iwao方法,计算各虫口密度下的林间最低抽样数,分析了中幼林中幼虫序贯抽样。研究表明,木毒蛾各虫态(卵块、幼虫、蛹)在木麻黄防护林中呈聚集分布,幼虫以聚... 本文采用比较频次法和聚集度指标法,测定木毒蛾各虫态的分布型。应用Iwao方法,计算各虫口密度下的林间最低抽样数,分析了中幼林中幼虫序贯抽样。研究表明,木毒蛾各虫态(卵块、幼虫、蛹)在木麻黄防护林中呈聚集分布,幼虫以聚集型扩散。幼虫在中低密度下,以对角线和棋盘式取样最佳,卵块以对用线取样最佳。对木毒蛾的防治应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坚持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其虫口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空间分布型 综合治理 木毒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