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测定独一味叶中木樨草素的含量 被引量:12
1
作者 邸多隆 王帅 +2 位作者 马潇 赵亮 蒋生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0-583,共4页
目的:建立独一味叶中木樨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并用建立的方法测定不同产地独一味叶木樨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独一味叶木樨草素的含量.色谱条件为:甲醇:水(55:45,v/v,水用乙酸调pH=2.7),检测波长:350 nm,C18柱(5 μm,250 nm... 目的:建立独一味叶中木樨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并用建立的方法测定不同产地独一味叶木樨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独一味叶木樨草素的含量.色谱条件为:甲醇:水(55:45,v/v,水用乙酸调pH=2.7),检测波长:350 nm,C18柱(5 μm,250 nm×4.6 mmid),流速:1.0 mL·min-1,进样量20μL.结果:木樨草素进样量在0.0188~18.8μ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8%,RSD为1.67%,n=5.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可为控制和评价独一味及其制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一味 木樨草素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樨草素抗炎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6
2
作者 唐宁 李子艳 +1 位作者 周咏梅 刘保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木樨草素的抗炎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足肿胀、肉芽肿和气囊肿模型,考察木樨草素对急、慢性和渗出性炎症的作用;采用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观察木樨草素对小鼠的免疫反应的影响;通过人全血分析实验,考察木樨草素对环氧合... 目的:初步评价木樨草素的抗炎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足肿胀、肉芽肿和气囊肿模型,考察木樨草素对急、慢性和渗出性炎症的作用;采用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观察木樨草素对小鼠的免疫反应的影响;通过人全血分析实验,考察木樨草素对环氧合酶(COX)活性的影响。结果:木樨草素对上述三种炎症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够显著抑制刀豆蛋白A(ConA)刺激引起的小鼠脾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对全血COX-1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可以显著抑制COX-2的活性。结论:木樨草素可以明显抑制急、慢性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COX-2活性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樨草素 炎症 环氧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樨草素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抑制脂代谢和细胞凋亡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邹小艳 范香成 +1 位作者 田友清 尚靖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0-386,共7页
目的探讨香青兰中木樨草素、山奈酚和木樨草苷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抑制脂代谢相关酶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型(11β-HSD1)、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LPAATs)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磷酸酯酶和张力蛋白同系... 目的探讨香青兰中木樨草素、山奈酚和木樨草苷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抑制脂代谢相关酶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型(11β-HSD1)、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LPAATs)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磷酸酯酶和张力蛋白同系物(PTEN)、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IP-2)的作用,探讨中药多成分、多靶点抗MIRI的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装置,以洛-林二氏溶液为灌流液,通过停灌和复灌心脏建立MIRI模型,检测心率(HR)、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dp/dt)/(+dp/dt)、冠脉流量(CF)、乳酸脱氢酶(LDH)、心肌梗死面积。ELISA法测定LPAATβ和11β-HSD1活性。分光光度法测定PTEN和SHIP-2活性。结果木樨草素、山奈酚和木樨草苷保护HR,降低LDH过量释放,升高LVEDP、LVDP和(-dp/dt)/(+dp/dt),恢复CF,降低心肌梗死面积。LPAATβ、11β-HSD1、PTEN、SHP-2等蛋白活性受木樨草素等的抑制。结论木樨草素、山奈酚和木樨草苷具有通过抗脂代谢紊乱和抗细胞凋亡分子机制保护大鼠离体心脏MIRI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樨草素 山奈酚 木樨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11β-HSD1 LPAATβ PTEN SHI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樨草素对小鼠实验性溃疡性肠炎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周祝成 刘保林 吴巍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观察木樨草素对小鼠急性结肠炎的药效作用。方法:2,4-二硝基氯苯(DNCB)/乙醇灌肠制作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灌肠给予木樨草素(1、10、50mg·kg^(-1)),考察木樨草素对小鼠结肠黏膜组织形态损伤,以及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 目的:观察木樨草素对小鼠急性结肠炎的药效作用。方法:2,4-二硝基氯苯(DNCB)/乙醇灌肠制作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灌肠给予木樨草素(1、10、50mg·kg^(-1)),考察木樨草素对小鼠结肠黏膜组织形态损伤,以及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和前列腺素E_2(PGE_2)含量等的影响。结果:DNCB诱发结肠炎后,小鼠出现腹泻、充血、溃疡、肠壁增厚等变化。灌肠给予木樨草素后,对小鼠的腹泻、组织损伤等有显著改善,并且能够降低结肠组织中MPO活性和pGE_2的含量。结论:木樨草素抑制炎性浸润、渗出和组织增生,减轻结肠黏膜的病理损害,对实验性动物急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樨草素 溃疡性结肠炎 髓过氧化物酶(MPO) 前列腺E2(PG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樨草素对高血脂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任鹏 贺新生 刘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木樨草素对高血脂大鼠血清抗氧化功能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高血脂大鼠模型,观察给药后血脂水平和血清T-AOC、SOD、CAT和MDA变化。结果:各剂量药物组血清中TC、TG和MD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显... 目的:探讨木樨草素对高血脂大鼠血清抗氧化功能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高血脂大鼠模型,观察给药后血脂水平和血清T-AOC、SOD、CAT和MDA变化。结果:各剂量药物组血清中TC、TG和MD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T-AOC、SOD、CAT活性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木樨草素可提高高血脂大鼠血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樨草素 高血脂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樨草素对肥胖模型大鼠减肥降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任鹏 贺新生 刘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5-66,共2页
探讨木樨草素对肥胖大鼠的减肥降脂作用及其潜在机制。给予肥胖大鼠木樨草素后检测其体重、脂体比和血脂,探讨其可能的减肥机制。结果表明,木樨草素可显著减缓肥胖大鼠体重增长速度,降低体脂含量(P(0.05);高剂量木樨草素可明显降低血清... 探讨木樨草素对肥胖大鼠的减肥降脂作用及其潜在机制。给予肥胖大鼠木樨草素后检测其体重、脂体比和血脂,探讨其可能的减肥机制。结果表明,木樨草素可显著减缓肥胖大鼠体重增长速度,降低体脂含量(P(0.05);高剂量木樨草素可明显降低血清中TC、TG水平(P(0.05),显著提高HDL-C水平(P(0.05)。木樨草素具有降脂减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樨草素 肥胖模型大鼠 减肥 降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竹叶提取物中木樨草素的含量 被引量:1
7
作者 宣超 汤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5846-15847,共2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竹叶提取物中木樨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竹叶提取物中木樨草素的含量,其色谱条件是:色谱柱为YMC-ODS-A(4.6 mm×250.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缓冲液梯度洗脱,流速为...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竹叶提取物中木樨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竹叶提取物中木樨草素的含量,其色谱条件是:色谱柱为YMC-ODS-A(4.6 mm×250.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缓冲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 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335 nm。对测得的木樨草素进行系统适应性和专属性、线性关系及精密度的考察以及稳定性和添加回收试验。[结果]按照上述的色谱条件进样,得到木樨草素的保留时间在38 m in左右,样品在38 m in也有明显的峰,说明色谱系统的适应性和专属性良好。木樨草素在0.2~14.0μg/m l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6),平均回收率为112.74%,RSD为2.45%。[结论]该方法能较简单方便地测定竹叶黄酮提取物中木樨草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木樨草素 竹叶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肌醇和木樨草素可选择性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的生细胞的生长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允 张玉媛 +2 位作者 陈雪 洪运 吴征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78-1383,共6页
目的研究肌醇(MI)和木樨草素(LUT)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肌醇和木樨草素处理A549细胞24 h或48 h,MTT法检测细胞活性。10 mmol/L肌醇和20μmol/L木樨草素单独或共同处理A549细胞和永生化肺支气管上皮细... 目的研究肌醇(MI)和木樨草素(LUT)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肌醇和木樨草素处理A549细胞24 h或48 h,MTT法检测细胞活性。10 mmol/L肌醇和20μmol/L木樨草素单独或共同处理A549细胞和永生化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 48 h,MTT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分别检测肌醇和木樨草素对两种细胞活性、细胞克隆形成和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肌醇和木樨草素对A549细胞中相关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肌醇和木樨草素均可抑制A549细胞的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性。10 mmol/L肌醇和20μmol/L木樨草素作用A549细胞48 h后,肌醇处理组、木樨草素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A549细胞的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92%、83%和70%,平板克隆形成数分别是对照组的79%、73%和43%,划痕愈合度分别为24.61%、13.08%和8.65%,对照组划痕愈合度为29.99%;同等剂量下的肌醇和木樨草素单独或共同处理对Beas-2B细胞的活性、克隆形成和迁移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肌醇处理组细胞中p-PDK1和p-Akt以及木樨草素处理组细胞中p-PDK1的蛋白质表达明显减少(P<0.05),联合处理组下调的幅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肌醇和木樨草素可选择性的抑制A549细胞的活性、克隆形成和迁移,合用时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可能是通过下调p-PDK1和p-Akt的表达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醇 木樨草素 A549细胞 联合应用 化学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干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昆 陈耀祖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29-331,共3页
从干草中分离出五个化合物,并分别并鉴定为β-谷甾醇,香豆酸,棕搁酸,木樨草素和柯伊利素。
关键词 木樨草素 柯伊利 谷甾醇 香豆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母雪莲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16
10
作者 贾忠建 费厚满 +1 位作者 李瑜 朱子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6年第9期789-792,共4页
从水母雪莲3地上部分分离出四种黄酮甙,经鉴定为柯伊利素7-O一β-D-葡萄糖甙、洋芹素7-O-β-D葡萄糖甙、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甙,芦丁。
关键词 水母雪莲 黄酮甙 木樨草素 洋芹 化学成分研究 柯伊利 Β-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电化学检测联用技术同时测定三精双黄连口服液中的4种化合物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琳 索志荣 郑建斌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7-250,共4页
建立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电化学检测(HPLC—DAD—ECD)联用技术同时测定三精双黄连口服液中的绿原酸、咖啡酸、黄芩甙和木樨草素的方法。以Zorbax SB—C18柱(150mm×4.6mmi.d.,5.0μm)为色谱柱,柱温为30℃... 建立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电化学检测(HPLC—DAD—ECD)联用技术同时测定三精双黄连口服液中的绿原酸、咖啡酸、黄芩甙和木樨草素的方法。以Zorbax SB—C18柱(150mm×4.6mmi.d.,5.0μm)为色谱柱,柱温为30℃,流动相为(A)甲醇和(B)甲醇-水-冰醋酸(体积比为50:50:1),其梯度洗脱程序为2%A3min↑→ 3%A12min → 25%A 5min↑→80%A。 流速为0.8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波长为275nm。电化学单安培检测器的工作电压为0.7V。在上述条件下实现了绿原酸、咖啡酸、黄芩甙和木樨草素的分离检测。上述4种化合物的回收率为96.6%~99.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4.1%,检测限依次为1,0.2,9和7mg/L。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和准确度较好,可作为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咖啡酸、黄芩甙和木樨草素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二极管阵列检测 电化学检测 绿原酸 咖啡酸 黄芩甙 木樨草素 三精双黄连口服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叶青兰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岳会兰 赵晓辉 +2 位作者 梅丽娟 邵云 陶燕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B10期327-329,共3页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MCI及Sephadex LH-20色谱法对异叶青兰全草进行分离,应用光谱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从异叶青兰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乌苏甲酯(methylursolate,1)、熊果酸(ursolic acid,2)、3β-羟基-...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MCI及Sephadex LH-20色谱法对异叶青兰全草进行分离,应用光谱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从异叶青兰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乌苏甲酯(methylursolate,1)、熊果酸(ursolic acid,2)、3β-羟基-齐墩果烷-3—O-β-D-葡萄糖甙(3β-hydroxy—oleanane-3—O-β-D—glucopyranoside,3)、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甙(1uteolin-7-O-β-D-glueopyranoside,4)、木樨草素(luteolin,5)。五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叶青兰 乌苏甲酯 熊果酸 3β-羟基-齐墩果烷-3-O-β-D-葡萄糖甙 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甙 木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泡桐叶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梁峰涛 段文达 +2 位作者 杨雪华 陶保全 李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B11期396-397,429,共3页
研究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Seem.)Hemsl.)叶的化学成分。利用色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为diplacone(1)、3′-O-Methyldiplacone(2)、熊果酸(ursolic acid,3)、β-谷甾醇(β... 研究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Seem.)Hemsl.)叶的化学成分。利用色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为diplacone(1)、3′-O-Methyldiplacone(2)、熊果酸(ursolic acid,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胡萝卜苷(daucosteml,5)、1-乙酰基-2-(3’-羟基)十八烷酸甘油酯(1-aeetoxy-3-hydroxypro-pan-2-yl 3-hydmxyoetadecano-ate,6)、棕榈酸(hexadecanoic acid,7)。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泡桐 化学成分 洋芹 木樨草素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