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RS/GIS技术在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调查中的应用
1
作者
汪洋
葛继稳
张万华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1年第7期99-99,101,共2页
本文运用RS/GIS技术手段,在木林子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础上,对上述自然保护区2005年的TM影像数据进行综合判读,得到该保护区土地覆盖调查数据和图纸,为全面反映保护区的特点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木林子自然保护区
RS/GIS技术
土地覆盖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木林子大样地多脉青冈种群动态及点格局
被引量:
5
2
作者
陈俊
艾训儒
+3 位作者
姚兰
郭秋菊
林勇
陈思艺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9-464,共6页
采用生存分析函数和成对相关函数g(r),对木林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5 hm2大样地内多脉青冈的种群动态及不同生长阶段个体的点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多脉青冈种群第Ⅰ、Ⅱ龄级出现死亡高峰期,低龄级个体数量波动较大;年龄结构完...
采用生存分析函数和成对相关函数g(r),对木林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5 hm2大样地内多脉青冈的种群动态及不同生长阶段个体的点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多脉青冈种群第Ⅰ、Ⅱ龄级出现死亡高峰期,低龄级个体数量波动较大;年龄结构完整,呈金字塔型,属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在Ⅰ~Ⅳ龄级为Deevey-Ⅲ型,Ⅴ~Ⅷ龄级为Deevey-Ⅰ型;小树(1 cm≤DBH≤5 cm)、中树(5 cm<DBH≤20 cm)和成树(DBH>20 cm)个体点格局分布聚集强度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即在小尺度上强烈聚集,聚集频率随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弱,在大尺度上趋于随机分布。在113~150 m尺度上,年龄越大的个体其聚集强度越弱,小树显著聚集分布,中树保持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减弱,成树由随机分布过渡为均匀分布。小树、中树的聚集强度分别在0~4 m和144~150 m尺度上与成树无关联,分别在5~150 m和0~143 m尺度上与成树正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林子自然保护区
多脉青冈
种群动态
点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木林子天然林林分结构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
9
3
作者
向钦
郭秋菊
+3 位作者
艾训儒
姚兰
朱江
薛卫星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6-584,共9页
为探索大尺度上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分结构特征与发展趋势,分别于2014和2019年在木林子大样地中选择同一块9 hm2样地进行林木特征值测度,分析乔木树种重要值及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W_(i))、大小比数(U_...
为探索大尺度上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分结构特征与发展趋势,分别于2014和2019年在木林子大样地中选择同一块9 hm2样地进行林木特征值测度,分析乔木树种重要值及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W_(i))、大小比数(U_(i))、混交度(M_(i))]的变化,阐述林分结构多元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经过5 a的自然生长,木林子大样地乔木树种的重要值变动较小,整体林分水平空间分布格局更趋向于聚集分布发展;林分优势度保持在0.5左右,具有一定优势与发展潜力;林分整体混交良好,基本与5 a前持平,但发展变化趋势不显著。综合来看,木林子天然林仍处于演替进程中,尚未达到自然顶级群落水平,林分中处于随机分布的绝对优势参照树伴生4株不同树种的结构单元(M_(i)=1.00,W_(i)=0.50,U_(i)=0.00)为天然林中更具优势的空间结构组合。在天然林保护与恢复过程中,为提高森林质量,使林分空间结构趋于理想状态,可对林分中同种聚集分布的绝对劣态木(M_(i)=0.00,W_(i)=1.00,U_(i)=1.00)施以适度人为干扰,进而优化林分结构,精准提高森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林子自然保护区
天然林
林分结构
时间动态
一元分布
多元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自然恢复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16
4
作者
冯广
艾训儒
+3 位作者
姚兰
刘峻城
黄永涛
林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共9页
【目的】比较环境与空间因素在群落恢复与构建中的作用,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此类森林的自然恢复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老龄林...
【目的】比较环境与空间因素在群落恢复与构建中的作用,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此类森林的自然恢复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老龄林、35年天然次生林(1980年采伐)和20年天然次生林(1995年采伐)中各随机选取10块森林动态固定样地(20 m×20 m),对不同恢复阶段森林群落木本植物多度、胸高断面积、物种丰富度、稀疏物种丰富度(以100个树木个体为基数)进行比较,采用冗余分析(RDA)对30块样地进行排序。将空间(PCNM)和环境变量(土壤与地形)一同作为解释变量对不同恢复群落物种组成进行方差分解,以环境和恢复时间作为解释变量对30块样地的木本植物多度、胸高断面积、物种丰富度和稀疏物种丰富度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群落在恢复过程中,木本植物多度(F=8.64,P<0.01)、物种丰富度(F=10.24,P<0.001)和稀疏物种丰富度(F=9.615,P<0.01)均显著减少,胸高断面积(F=14.2,P<0.001)显著增加,土壤环境则无显著变化(P>0.05);土壤密度、土壤p H、坡向、坡度、海拔和坡位对研究区物种组成的解释能力显著(P<0.05);方差分解显示,恢复20年次生林、恢复35年次生林和老龄林分别有31.4%,36.8%和54.1%的物种组成变异受环境影响,空间因素(PCNM变量)仅对恢复35年次生林(16.8%)和老龄林(23.2%)的物种组成变异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恢复20年次生林无显著影响(P>0.05);同步自回归结果显示,恢复时间、凋落物厚度、坡度、海拔、坡向机土壤p H对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环境因素均会发生明显变化,环境、空间及恢复时间是决定群落组成的关键因素。种源空间扩散、优先效应等随机过程对次生林的群落构建具有决定性作用,而环境选择等确定性过程对老龄林的群落构建起主导作用。随着恢复进程的推进,次生林与老龄林的物种组成差异会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自然
恢复
次生演替
环境选择
确定性过程与随机过程
木
林子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RS/GIS技术在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调查中的应用
1
作者
汪洋
葛继稳
张万华
机构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态环境研究所
鹤峰县林业局
出处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1年第7期99-99,101,共2页
基金
硕士生导师葛继稳教授课题"湖北木林子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科学考察"成果
文摘
本文运用RS/GIS技术手段,在木林子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础上,对上述自然保护区2005年的TM影像数据进行综合判读,得到该保护区土地覆盖调查数据和图纸,为全面反映保护区的特点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木林子自然保护区
RS/GIS技术
土地覆盖调查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木林子大样地多脉青冈种群动态及点格局
被引量:
5
2
作者
陈俊
艾训儒
姚兰
郭秋菊
林勇
陈思艺
机构
湖北民族学院林学园艺学院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9-464,共6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D20122901)
湖北民族学院博士基金启动项目(201707)
文摘
采用生存分析函数和成对相关函数g(r),对木林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5 hm2大样地内多脉青冈的种群动态及不同生长阶段个体的点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多脉青冈种群第Ⅰ、Ⅱ龄级出现死亡高峰期,低龄级个体数量波动较大;年龄结构完整,呈金字塔型,属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在Ⅰ~Ⅳ龄级为Deevey-Ⅲ型,Ⅴ~Ⅷ龄级为Deevey-Ⅰ型;小树(1 cm≤DBH≤5 cm)、中树(5 cm<DBH≤20 cm)和成树(DBH>20 cm)个体点格局分布聚集强度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即在小尺度上强烈聚集,聚集频率随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弱,在大尺度上趋于随机分布。在113~150 m尺度上,年龄越大的个体其聚集强度越弱,小树显著聚集分布,中树保持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减弱,成树由随机分布过渡为均匀分布。小树、中树的聚集强度分别在0~4 m和144~150 m尺度上与成树无关联,分别在5~150 m和0~143 m尺度上与成树正关联。
关键词
木林子自然保护区
多脉青冈
种群动态
点格局
Keywords
Mulinzi Nature Reserve
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 Cheng et T. Hong
population dynamics
point pattern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木林子天然林林分结构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
9
3
作者
向钦
郭秋菊
艾训儒
姚兰
朱江
薛卫星
机构
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民族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6-584,共9页
基金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项目“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东北部湖北地区高等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2019HJ2096001006)
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鹅掌楸天然更新对林窗、林缘异质生境的响应机制研究”(Q20201904)
+1 种基金
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木林子天然林林分结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PT012208)
湖北民族大学科研创新项目“鄂西南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分析及评价体系”(MYK2022039)。
文摘
为探索大尺度上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分结构特征与发展趋势,分别于2014和2019年在木林子大样地中选择同一块9 hm2样地进行林木特征值测度,分析乔木树种重要值及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W_(i))、大小比数(U_(i))、混交度(M_(i))]的变化,阐述林分结构多元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经过5 a的自然生长,木林子大样地乔木树种的重要值变动较小,整体林分水平空间分布格局更趋向于聚集分布发展;林分优势度保持在0.5左右,具有一定优势与发展潜力;林分整体混交良好,基本与5 a前持平,但发展变化趋势不显著。综合来看,木林子天然林仍处于演替进程中,尚未达到自然顶级群落水平,林分中处于随机分布的绝对优势参照树伴生4株不同树种的结构单元(M_(i)=1.00,W_(i)=0.50,U_(i)=0.00)为天然林中更具优势的空间结构组合。在天然林保护与恢复过程中,为提高森林质量,使林分空间结构趋于理想状态,可对林分中同种聚集分布的绝对劣态木(M_(i)=0.00,W_(i)=1.00,U_(i)=1.00)施以适度人为干扰,进而优化林分结构,精准提高森林质量。
关键词
木林子自然保护区
天然林
林分结构
时间动态
一元分布
多元分布
Keywords
Mulinzi Nature Reserve
natural forest
stand structure
temporal dynamic
univariate distribution
multivariate distribution
分类号
S757.4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自然恢复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16
4
作者
冯广
艾训儒
姚兰
刘峻城
黄永涛
林勇
机构
湖北民族学院林学园艺学院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共9页
基金
湖北省林学重点(特色)学科及楚天学者计划项目(2013XKJS_10517)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D20122901)
湖北民族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培优基金(PY201507)
文摘
【目的】比较环境与空间因素在群落恢复与构建中的作用,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此类森林的自然恢复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老龄林、35年天然次生林(1980年采伐)和20年天然次生林(1995年采伐)中各随机选取10块森林动态固定样地(20 m×20 m),对不同恢复阶段森林群落木本植物多度、胸高断面积、物种丰富度、稀疏物种丰富度(以100个树木个体为基数)进行比较,采用冗余分析(RDA)对30块样地进行排序。将空间(PCNM)和环境变量(土壤与地形)一同作为解释变量对不同恢复群落物种组成进行方差分解,以环境和恢复时间作为解释变量对30块样地的木本植物多度、胸高断面积、物种丰富度和稀疏物种丰富度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群落在恢复过程中,木本植物多度(F=8.64,P<0.01)、物种丰富度(F=10.24,P<0.001)和稀疏物种丰富度(F=9.615,P<0.01)均显著减少,胸高断面积(F=14.2,P<0.001)显著增加,土壤环境则无显著变化(P>0.05);土壤密度、土壤p H、坡向、坡度、海拔和坡位对研究区物种组成的解释能力显著(P<0.05);方差分解显示,恢复20年次生林、恢复35年次生林和老龄林分别有31.4%,36.8%和54.1%的物种组成变异受环境影响,空间因素(PCNM变量)仅对恢复35年次生林(16.8%)和老龄林(23.2%)的物种组成变异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恢复20年次生林无显著影响(P>0.05);同步自回归结果显示,恢复时间、凋落物厚度、坡度、海拔、坡向机土壤p H对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环境因素均会发生明显变化,环境、空间及恢复时间是决定群落组成的关键因素。种源空间扩散、优先效应等随机过程对次生林的群落构建具有决定性作用,而环境选择等确定性过程对老龄林的群落构建起主导作用。随着恢复进程的推进,次生林与老龄林的物种组成差异会逐渐减少。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自然
恢复
次生演替
环境选择
确定性过程与随机过程
木
林子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Keywords
the subtropical evergreen-decidu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natural recovery
secondary succession
environmental filtering
deterministic versus stochastic process
Mulinz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分类号
S718.52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RS/GIS技术在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调查中的应用
汪洋
葛继稳
张万华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木林子大样地多脉青冈种群动态及点格局
陈俊
艾训儒
姚兰
郭秋菊
林勇
陈思艺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木林子天然林林分结构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
向钦
郭秋菊
艾训儒
姚兰
朱江
薛卫星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自然恢复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冯广
艾训儒
姚兰
刘峻城
黄永涛
林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