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热带天然林木本植物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及其尺度效应 被引量:4
1
作者 姚杰 丁易 +2 位作者 周超凡 田立新 臧润国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共10页
【目的】阐明海南热带天然林木本植物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及其相对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尺度效应,旨在丰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的理论框架。【方法】基于海南热带天然林内建立的30个1 hm^(2)动态监测样地... 【目的】阐明海南热带天然林木本植物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及其相对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尺度效应,旨在丰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的理论框架。【方法】基于海南热带天然林内建立的30个1 hm^(2)动态监测样地,利用植被调查、树木空间分布和环境因子等数据,采用空间多尺度设计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热带天然林中木本植物多样性、环境异质性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及其随不同空间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1)30个1 hm^(2)样地中,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均值分别为(10.85±3.63)和(0.30±0.16)。α-多样性在不同空间尺度上未表现出显著变化;β-多样性表现出随空间尺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2)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为显著的正效应且多样性的影响强度随空间尺度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3)木本植物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随空间尺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较小尺度400~3600 m^(2)),然后趋于平缓(中尺度3600~6400 m^(2)),最后下降(较大尺度6400~10000 m^(2))。(4)α-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正效应显著强于β-多样性。(5)环境因子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为正效应,且影响强度随空间尺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本研究证实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BEF)关系存在明显的尺度依赖性,表明影响BEF关系的主要机制可能会因不同空间尺度而发生变化。单一空间尺度或局域小尺度的研究不足以充分、全面地理解BEF关系的影响机制。尽管在解释地上生物量变异方面,β-多样性的作用低于α-多样性,但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β-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功能中的重要作用。这为进一步探索跨空间尺度的BEF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分析视角。未来的研究应充分考虑β-多样性与多种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之间的关系,以及β-多样性在不同空间尺度(如局域、区域和景观尺度)上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β-多样性 尺度依赖性 木本植物多样性 生物量 热带天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溪利用方式对河岸带木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安达木河上游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子珊 高甲荣 +1 位作者 包昱峰 冯泽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9-191,共3页
河溪是人类活动密集的场所,对河溪多层次多方面的利用必然会影响河岸植物的多样性。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法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研究了安达木河上游河岸木本植物多样性对人为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安达木河上游河岸乔木层... 河溪是人类活动密集的场所,对河溪多层次多方面的利用必然会影响河岸植物的多样性。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法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研究了安达木河上游河岸木本植物多样性对人为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安达木河上游河岸乔木层植物共有19种,灌木层植物共有13种;安达木河河溪利用方式划分及其对河岸木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分别依次为:修建水库、养殖、旅游、耕种、修渠坝、村庄和自然保护区。因此,对河溪的开发利用不能只注重为当地居民带来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还需要考虑河溪生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达木河 河溪利用方式 河岸带 木本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瑶里木本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策略
3
作者 叶水英 万涛 +1 位作者 韩柱 冯唐锴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9期39-40,共2页
瑶里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江西省省级自然保护区。论述了瑶里木本植物多样性以及瑶里珍稀植物和特有植物,针对瑶里木本植物多样性特点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保护瑶里木本植物多样性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 瑶里 木本植物多样性 珍稀植物 特有植物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城市人工林木本植物的多样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苏平 牟长城 张彩虹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35,共4页
采用样地网格调查方法与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了哈尔滨城市人工林在维持木本植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并通过分析林分更新层、演替层、主林层的多样性指数,探讨了城市人工林自然化过程及其近自然经营途径,以便为哈尔滨城市森林经营... 采用样地网格调查方法与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了哈尔滨城市人工林在维持木本植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并通过分析林分更新层、演替层、主林层的多样性指数,探讨了城市人工林自然化过程及其近自然经营途径,以便为哈尔滨城市森林经营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哈尔滨城市人工林经过40余年的发展,其林分由11~16种木本植物所组成,其中乔木6~9种,灌木4~7种,存在着明显的自然化过程;不同城市人工林类型在维持木本植物多样性作用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其多样性指数(0.8282~2.3411)由高到低排序为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白桦林>黄檗林>水曲柳林>胡桃楸林;城市人工林木本多样性指数仅相当于相应区域天然次生林的47.0%(24.0%~67.8%),表明其自然化程度不如天然次生林强烈。同时指出,对城市人工林应采取近自然化的经营模式,即保持城市人工林的树种组成结构和垂直层次结构,以维持其生物多样性与自然演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市 城市人工林 木本植物多样性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