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寨岭隧道变形分析及初期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李沿宗 高攀 +1 位作者 邹翀 张文新 《隧道建设》 2011年第3期320-324,339,共6页
为经济有效地控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大变形,以木寨岭铁路隧道施工为例,通过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对不同初期支护厚度、锚杆长度及钢架间距的变形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木寨岭隧道开挖变形规律,并对初期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可为类... 为经济有效地控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大变形,以木寨岭铁路隧道施工为例,通过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对不同初期支护厚度、锚杆长度及钢架间距的变形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木寨岭隧道开挖变形规律,并对初期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可为类似地质及施工环境下的隧道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寨岭隧道 数值模拟 开挖变形 初期支护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寨岭隧道炭质板岩流变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建伟 雷胜友 +1 位作者 李振 高攀 《隧道建设》 2012年第1期36-40,共5页
为深入探究木寨岭隧道工程中炭质板岩的流变力学特性,在不同条件下,对现场取得的岩样进行单轴和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并对炭质板岩的蠕变特性进行分析,描述了炭质板岩的流变特性,得出了瞬时应变占总应变的比例为80%~90%,以及高围压下的流... 为深入探究木寨岭隧道工程中炭质板岩的流变力学特性,在不同条件下,对现场取得的岩样进行单轴和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并对炭质板岩的蠕变特性进行分析,描述了炭质板岩的流变特性,得出了瞬时应变占总应变的比例为80%~90%,以及高围压下的流变多为等速流变等结论;采用Burgers流变本构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参数拟合分析,得出了3组不同围压下炭质板岩流变本构方程的弹性模量、黏性模量、黏滞系数等主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寨岭隧道 炭质板岩 蠕变试验 参数拟合 流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寨岭隧道板岩变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波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59,共3页
兰州—重庆铁路木寨岭隧道主要通过二叠系下统板岩地层,受祁连褶皱带和昆仑—秦岭褶皱带的影响,隧道穿越区段地层具有构造复杂、高地应力、软岩分布广泛、岩体较破碎的特点。隧道开挖后围岩收敛变形速率大,持续时间长。现场监测初支变... 兰州—重庆铁路木寨岭隧道主要通过二叠系下统板岩地层,受祁连褶皱带和昆仑—秦岭褶皱带的影响,隧道穿越区段地层具有构造复杂、高地应力、软岩分布广泛、岩体较破碎的特点。隧道开挖后围岩收敛变形速率大,持续时间长。现场监测初支变形速率一般大于100 mm/d,最大变形速率达682 mm/d,部分段落最大累计变形超过1 320 mm。本文从围岩的岩性、地质构造、地应力等方面分析了隧道产生变形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岩性和地应力是造成隧道出现较大变形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围岩变形机理,施工中采取了调整型钢型号和增设套拱的变形控制措施,实践证明该措施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渝铁路 木寨岭隧道 板岩 变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渝线木寨岭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实测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宁 《中国铁路》 2012年第5期67-70,共4页
结合木寨岭隧道工程,对施工区域地应力进行测试,并对地应力场进行拓展分析。通过对隧道掌子面流变特性、变形速率与总变形量、围岩压力、支护压力、锚杆受力、围岩破坏范围的测试和分析,提出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挤压性变形具有变形量... 结合木寨岭隧道工程,对施工区域地应力进行测试,并对地应力场进行拓展分析。通过对隧道掌子面流变特性、变形速率与总变形量、围岩压力、支护压力、锚杆受力、围岩破坏范围的测试和分析,提出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挤压性变形具有变形量大、变形速率高、变形持续时间长、前后期均呈"来劲"等特征,以及围岩压力以形变压力为主等结论,并建议取消拱部锚杆,加长边墙锚杆,抑制隧道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 力学行为 实测与分析 地应力 兰渝线木寨岭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应力作用下渭武高速木寨岭隧道围岩大变形灾变预测分析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范玉璐 曹佳文 +5 位作者 余顺 丰成君 张鹏 孟静 戚帮申 王惠卿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6-800,共15页
为解决在建渭武高速木寨岭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高地应力环境下软岩大变形问题,基于工程区已有地应力实测数据,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反演工程区地应力场,并结合Hoek围岩变形预测公式计算分析隧道围岩的变形量。结果表明... 为解决在建渭武高速木寨岭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高地应力环境下软岩大变形问题,基于工程区已有地应力实测数据,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反演工程区地应力场,并结合Hoek围岩变形预测公式计算分析隧道围岩的变形量。结果表明:工程区的地应力场主要受断裂控制,其次还受到岩体强度和地形的双重影响,强构造变形区的水平主应力值普遍低于弱构造变形区,沿隧道轴线三向主应力大小关系为最大水平主应力(S_H)>最小水平主应力(S_h)>垂直应力(S_V),强构造变形区最大水平主应力值在G8区段最大,而在G6区段和G11区段最小;弱构造变形区的水平主应力值自G12区段开始逐渐增大,直至G14中段开始因埋深减小而逐渐降低。沿隧道轴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总体为北东向,而在断裂间挤压构造带多偏转为北东东—近东西向。高速公路隧道围岩变形受岩体强度和地应力场的双重影响,其中,岩体强度占主导作用,围岩变形量主要集中在20~80 cm范围内,变形等级以中等和强烈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寨岭隧道 高地应力环境 围岩大变形 地应力场反演 隧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寨岭隧道地应力特征及对隧道变形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文新 张建国 +4 位作者 唐绍武 刘志强 蒋永强 高攀 李沿宗 《隧道建设》 2013年第2期116-121,共6页
为解决高地应力引起的隧道施工大变形,采用有限元多元回归分析和神经网络对有限原位地应力测试结果的地应力值进行拓展,分析整座隧道绝大部分地段的侧压力系数均大于1以及隧道轴线方向的地应力最大和构造应力为主的地应力场特征。结合... 为解决高地应力引起的隧道施工大变形,采用有限元多元回归分析和神经网络对有限原位地应力测试结果的地应力值进行拓展,分析整座隧道绝大部分地段的侧压力系数均大于1以及隧道轴线方向的地应力最大和构造应力为主的地应力场特征。结合木寨岭隧道炭质板岩情况,通过FLCD数值计算,得出高地应力对隧道采用三台阶法施工变形的水平影响范围为2~3倍洞径,并且隧道中台阶位置是应力释放的主要阶段,也是引起变形的主要阶段,为后续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寨岭隧道 高地应力 数值模拟 变形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寨岭隧道7~#斜井试验段信息化施工 被引量:5
7
作者 南建民 《隧道建设》 2011年第1期88-90,109,共4页
为积累指导正洞的施工经验,结合木寨岭隧道斜井炭质板岩段控制高地应力大变形的方法,通过在斜井进行模拟正洞试验段信息化施工,从施工、支护、初期支护结构内力、变形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得出采用分层分次支护、提高拱架强度、加强锚杆施... 为积累指导正洞的施工经验,结合木寨岭隧道斜井炭质板岩段控制高地应力大变形的方法,通过在斜井进行模拟正洞试验段信息化施工,从施工、支护、初期支护结构内力、变形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得出采用分层分次支护、提高拱架强度、加强锚杆施作以及完善的施工工艺等措施能有效控制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寨岭隧道 斜井 试验段 信息化施工 炭质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岭脊段无砟轨道改为有砟轨道结构形式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彦彬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72,共5页
长隧道内空间受限,运营维护困难,规范规定宜采用维修工作量小的无砟轨道形式。但无砟轨道是整体连续结构,一旦破坏或发生基础沉降后修复难度很大。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岭脊段为高~极高的地应力环境背景,且通过二叠系、三叠系和志留系薄... 长隧道内空间受限,运营维护困难,规范规定宜采用维修工作量小的无砟轨道形式。但无砟轨道是整体连续结构,一旦破坏或发生基础沉降后修复难度很大。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岭脊段为高~极高的地应力环境背景,且通过二叠系、三叠系和志留系薄层板岩、炭质板岩、炭质千枚岩等软岩带。隧道工程施工中存在围岩大变形,流变特征突出、持续时间长、变形特征复杂等特点,并产生了仰拱隆起、二衬开裂病害现象,需要对隧道轨道结构形式进行进一步研究。根据施工中病害现象,对应的变形特征,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从结构安全可靠性、轨道结构可维修性等方面综合分析,提出该段改为有砟轨道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渝铁路 木寨岭隧道 高地应力软岩 无砟轨道 有砟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岭脊核心段扩拆技术 被引量:14
9
作者 叶康慨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2-130,共9页
为解决极高地应力作用下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岭脊核心地段大变形的问题,分析岭脊核心地段围岩流变和衬砌开裂的原因,提出岭脊核心段衬砌开裂扩拆技术:设置套拱加固、围岩径向加固、加强支护刚度、优化隧道断面结构、严格控制各工序施工... 为解决极高地应力作用下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岭脊核心地段大变形的问题,分析岭脊核心地段围岩流变和衬砌开裂的原因,提出岭脊核心段衬砌开裂扩拆技术:设置套拱加固、围岩径向加固、加强支护刚度、优化隧道断面结构、严格控制各工序施工步距、调整隧道变形预留量。对台架法和洞碴回填机械开挖法2种扩拆方法进行比选,选取洞碴回填机械开挖法进行扩拆。重点介绍洞碴回填机械开挖法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并对支护结构变形和受力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采用洞碴回填机械开挖法扩拆施工安全,支护结构变形在预计范围、无侵限,二次衬砌结构稳定、无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渝铁路 木寨岭隧道 脊核心段 高地应力 软岩大变形 衬砌开裂 扩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高风险隧道"木寨岭隧道取得重大突破
10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37-1337,共1页
经过中铁隧道集团近7年艰苦奋战,我国"极高风险隧道"--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右线超前导洞于2015年12月15日20:00贯通,这标志着我国攻克世界级隧道工程难题取得重大突破。
关键词 木寨岭隧道 风险 兰渝铁路 超前导洞 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中铁隧道集团施工的“极高风险隧道”——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贯通
11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31-831,共1页
2016年7月18日16:00,经过中铁隧道集团90个月的艰苦奋战,"极高风险隧道"——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成功贯通,标志着我国在攻克世界级隧道施工难题——极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兰渝铁路是渝新欧国际铁路的重要... 2016年7月18日16:00,经过中铁隧道集团90个月的艰苦奋战,"极高风险隧道"——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成功贯通,标志着我国在攻克世界级隧道施工难题——极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兰渝铁路是渝新欧国际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中国西南、西北之间最便捷、快速的通道。全线控制工程木寨岭隧道全长19.1 km,为双洞单线分离式特长隧道,该隧道所经地区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共经过包括区域性大断层在内的11条断裂带,所属区地震基本烈度达到7°,高地应力软岩地段占全隧长度的84.5%,最大地应力27 MPa,处于极高地应力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寨岭隧道 兰渝铁路 中铁隧道集团 特长隧道 高地应力 国际铁路 全线控制 中国西南 地震基本烈度 地区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寨岭深埋隧道北段地应力测量与围岩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鹏 孙治国 +5 位作者 王秋宁 丰成君 孙明乾 谭成轩 吴永东 甘惟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3-903,共11页
基于兰渝铁路木寨岭深埋隧道工程区活动断裂调查和3个钻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获得了木寨岭隧道工程区北段的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段工程区最大水平主应力为38.38 MPa,属于高地应力区;三个主应力的关系为SH>Sh>Sv,表明... 基于兰渝铁路木寨岭深埋隧道工程区活动断裂调查和3个钻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获得了木寨岭隧道工程区北段的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段工程区最大水平主应力为38.38 MPa,属于高地应力区;三个主应力的关系为SH>Sh>Sv,表明该区地壳浅表层现今构造活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主应力关系有利于逆断层的发育和活动;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向为NE,反映穿越隧道北段的NWW向主要断裂带具有逆冲兼反时针扭动活动特征。根据地应力测量结果、相关理论及判据认为:隧道北段横截面形状以水平长轴、垂直短轴,且长短轴之比近似于隧道截面上侧压力系数的椭圆形为宜;隧道北段在埋深范围开挖时,硬岩具有岩爆发生的可能性,软岩具有发生严重挤压变形的背景。该成果为深入研究隧道区应力场特征,分析隧道围岩稳定性,科学设计隧道断面形状、结构和强度等工程地质问题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寨岭隧道 地应力测量 围岩稳定性 岩爆 软岩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前大钻孔应力释放方法在高地应力软岩隧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高攀 张文新 邹翀 《隧道建设》 2013年第10期820-825,共6页
新建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为双洞单线分离式特长隧道,全长19 km,施工过程中在高地应力和软弱围岩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难以控制的大变形问题,对施工安全和顺利进展都造成较大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现场试验的方式,采用超前大钻孔对地层... 新建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为双洞单线分离式特长隧道,全长19 km,施工过程中在高地应力和软弱围岩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难以控制的大变形问题,对施工安全和顺利进展都造成较大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现场试验的方式,采用超前大钻孔对地层高地应力进行预释放,以减小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压力,使支护系统受力处于安全范围内,达到控制变形的目的。对大钻孔施工及施工效果进行分析,试验表明超前钻孔对后期的变形发展有所遏制,但对隧道施工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其现场的应力释放效果及施工组织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寨岭隧道 超前大钻孔 高地应力 软岩 应力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炭质板岩隧道的大变形分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东 田倩 郝付军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61-1270,共10页
为合理实现炭质板岩隧道的大变形分级,以木寨岭隧道大变形段五个监测断面的监测成果为基础,利用极限位移准则实现其现状分级,利用递进优化思路构建隧道大变形预测模型,并根据外推预测结果的速率均值实现大变形发展趋势分级。结合隧道大... 为合理实现炭质板岩隧道的大变形分级,以木寨岭隧道大变形段五个监测断面的监测成果为基础,利用极限位移准则实现其现状分级,利用递进优化思路构建隧道大变形预测模型,并根据外推预测结果的速率均值实现大变形发展趋势分级。结合隧道大变形的现状分级和发展趋势分级结果,开展隧道大变形发育程度的综合评价。实例分析表明:在大变形现状分级过程中,不同位置处的大变形等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DK180+960 m断面的大变形程度相对最为严重,属Ⅴ级-极严重,其余四个断面的大变形等级为Ⅳ级-严重;通过发展趋势分级,得DK180+940 m断面和DK180+960 m断面的大变形发展趋势等级为2级,其余三个监测断面属1级,均具持续增加趋势,趋于不利方向发展。结合前述大变形现状分级和发展趋势分级结果,综合得出DK180+960 m断面的大变形最为不利,其次是DK180+940 m断面,其余三个断面的大变形程度相似。因此,可根据断面的大变形综合评价结论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达到优化现场防治措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质板岩 大变形 现状分级 发展趋势分级 木寨岭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15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0-332,共3页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隶属于世界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建设长大隧道和复杂结构地下工程为主的大型机械化施工企业。公司拥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桥梁工程专业承包壹级、隧道工程...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隶属于世界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建设长大隧道和复杂结构地下工程为主的大型机械化施工企业。公司拥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桥梁工程专业承包壹级、隧道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公路路基工程专业承包壹级、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和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等资质,经营业务包括公路隧道、铁路隧道、水工隧道、城市地铁、地下市政工程、房建、路基、桥涵等工程的承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 施工工法 大变形 木寨岭隧道 破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建设》第30卷(2010年)总目次
16
《隧道建设》 2010年第6期I0003-I0012,共10页
关键词 盾构施工 有轨斜井 软岩大变形 高压富水断层 隧道衬砌 木寨岭隧道 浅埋 富水砂卵石地层 大直径泥水盾构 隧道仰拱 中铁隧道集团 湿陷性黄土隧道 盾构隧道 隧道建设 2010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应力软弱破碎围岩下长锚孔适配钻孔机具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治才 陈伟祥 +3 位作者 朱安龙 郭新新 王振宇 汪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1-226,共6页
选择适配钻孔机具以实现长锚孔的高效稳定成孔,是长锚杆(索)支护技术在高地应力软弱破碎围岩隧道中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关键前提。以渭武高速木寨岭公路隧道为工程依托,开展了高应力软弱破碎围岩适宜钻机现场选型及钻头适配性研究。研究结... 选择适配钻孔机具以实现长锚孔的高效稳定成孔,是长锚杆(索)支护技术在高地应力软弱破碎围岩隧道中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关键前提。以渭武高速木寨岭公路隧道为工程依托,开展了高应力软弱破碎围岩适宜钻机现场选型及钻头适配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钻机钻进效率方面,YT28钻的钻进效率明显优于YG80钻,高地应力软弱破碎围岩隧道中提高钻机冲击频率可有效改善钻孔效率,应选择冲击频率作为钻机控制性指标;(2)钻头钻进效率方面,“一”字型钻头要优于“十”字型钻头,钻进5,10 m孔深时的施工耗时分别要少8,7 min,但存在着卡钻现象频发的缺陷;(3)钻头使用寿命方面,“十”字型钻头的平均有效钻进长度为35 m,显著优于“一”字型钻头的20 m;(4)钻头成孔效果方面(要求预紧力>300 kN),“十”字型钻头打设深5,10 m钻孔的锚固成功率分别为98%,95%,显著优于“一”字型钻头的89%,75%。研究成果可为高地应力软弱破碎围岩隧道长锚孔钻孔作业提供指导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机具 长锚孔 高地应力 软弱破碎围岩 木寨公路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