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状木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磁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郭红霞 施楣梧 +2 位作者 王群 唐章宏 李永卿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10年第2期5-7,共3页
金属铜箔为反射层,以铁氧体吸波片为吸波层,分别与人造板复合,制成层状木基复合材料,研究该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及其屏蔽效能和反射率随铁氧体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层状木基复合材料在频率小于500 MHz时平均为90 dB左右,当频率... 金属铜箔为反射层,以铁氧体吸波片为吸波层,分别与人造板复合,制成层状木基复合材料,研究该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及其屏蔽效能和反射率随铁氧体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层状木基复合材料在频率小于500 MHz时平均为90 dB左右,当频率大于700 MHz时,其屏蔽效能随着MnZn铁氧体含量的增加略有下降,在铁氧体的质量分数为80%时,其屏蔽效能为78dB左右,复合材料的反射率随着铁氧体吸收剂含量的增加,吸收峰带宽增加,在1.11 GHz处其反射率为-9.57 dB,反射率小于-5dB的带宽范围在818 MHz~1.5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体 木基复合材料 屏蔽效能 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SiO_2/木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卿彦 吴义强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4,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微纳米SiO_2/木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综述了溶胶-凝胶法、溶胶-气凝胶法等制备方法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成果,阐明了复合材的复合强化机理,概括了微纳米SiO_2/木基复合材料的各项增强性能。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微纳米结构 SiO2/木基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 溶胶-气凝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铝-木基复合材料电磁波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晨辉 顾新玲 +5 位作者 陈羽 周克省 黄海龙 黄殷 李宏建 夏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6-149,共4页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对蜂窝铝-木基复合材料的电磁波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嵌入蜂窝铝的层数、蜂窝孔径、层间距以及周期尺寸等结构参数对复合材料电磁波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GHz频率范围内,蜂窝铝的嵌入可...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对蜂窝铝-木基复合材料的电磁波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嵌入蜂窝铝的层数、蜂窝孔径、层间距以及周期尺寸等结构参数对复合材料电磁波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GHz频率范围内,蜂窝铝的嵌入可明显改善其电磁波吸收性能。嵌入的层数越多,复合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效能越好;在8mm厚木材中嵌入5层具有单一孔径蜂窝铝时,复合材料的电磁波吸收效果最高可达70%。并且蜂窝孔径越小、层间距越大,复合材料的电磁波吸收性能越好。将具有不同孔径的蜂窝铝有序组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率,最高可达到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FDTD) 蜂窝铝-木基复合材料 电磁波吸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被引量:4
4
作者 梁月慧 王欣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86,92,共5页
木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可加工性,是现阶段我国木材科学与技术领域开发和研究的主要对象。首先根据不同的组合形式和应用总结出3种木基复合材料,即木塑复合材料、木基陶瓷材料和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同时,梳理了其在生物可... 木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可加工性,是现阶段我国木材科学与技术领域开发和研究的主要对象。首先根据不同的组合形式和应用总结出3种木基复合材料,即木塑复合材料、木基陶瓷材料和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同时,梳理了其在生物可降解材料、新型环保材料、新型阻燃材料、生物基热塑性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现有木基复合材料制备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展望其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木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基复合材料 木塑复合材料 木基陶瓷材料 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生物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型电磁屏蔽木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5
作者 王俊玲 郭红霞 +1 位作者 李永卿 王群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3,共3页
选用镀镍布和粗化铜箔,制备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复合人造板。根据接合面的特点,分别选用聚醋酸乙烯乳液和环氧树脂,将镀镍布和粗化铜箔胶贴于人造板表面。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复合人造板的力学性能比人造板基材增强,镀镍布复合板... 选用镀镍布和粗化铜箔,制备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复合人造板。根据接合面的特点,分别选用聚醋酸乙烯乳液和环氧树脂,将镀镍布和粗化铜箔胶贴于人造板表面。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复合人造板的力学性能比人造板基材增强,镀镍布复合板的电磁屏蔽效能约60dB,铜箔复合板大于70dB,可满足屏蔽室建造用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屏蔽效能 木基复合材料 表面胶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科研人员攻破木基复合材料易燃发烟难题
6
《广西科学》 CAS 2012年第3期212-212,共1页
传统的木材复合加工产品,由于木基易燃冒烟、甲醛污染、室外耐候性差、易开裂和木材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存在安全隐患、健康环保和产品附加值不高等方面的问题。最近,我国科研人员以NCIADH不燃胶黏剂制备技术、NSCFR阻燃剂制备技... 传统的木材复合加工产品,由于木基易燃冒烟、甲醛污染、室外耐候性差、易开裂和木材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存在安全隐患、健康环保和产品附加值不高等方面的问题。最近,我国科研人员以NCIADH不燃胶黏剂制备技术、NSCFR阻燃剂制备技术、无烟不燃木基复合材料增强阻燃层制备等技术成果为基础,分别成功研发出具有不同功能的无烟不燃家具装饰木基复合材、地板木基复合材、墙体木基复合材和结构工程用木基复合材。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基复合材料 科研人员 易燃 制备技术 木材资源 产品附加值 加工产品 甲醛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基发泡复合材料微观构造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正 张桂兰 +1 位作者 高黎 常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4-158,共5页
为了研究在降低木基复合材料密度的同时而不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该文利用聚合物发泡技术与人造板工艺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开展木基发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的微观构造进行了分析;同时,以静曲强度、弹性模量、... 为了研究在降低木基复合材料密度的同时而不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该文利用聚合物发泡技术与人造板工艺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开展木基发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的微观构造进行了分析;同时,以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冲击强度和2 h吸水厚度膨胀率作为主要指标对发泡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评价,考察发泡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木基发泡复合材料内部纤维交织疏松,纤维间主要通过泡孔连接增强,泡孔增加了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材料强度增加,且纤维间距较大处填充有泡孔结构体.②胶粘剂与发泡剂总含量在20%时,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冲击强度最好,2 h吸水厚度膨胀率却较大;热压温度在120℃效果最好,温度过低,发泡不完全,温度过高,在一定压力下部分泡孔出现塌泡现象,所以性能均有所下降;热压时间15 min效果最佳.经方差和极差分析知,F值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胶粘剂与发泡剂总含量20%、热压温度120℃、热压时间15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木基发泡复合材料性能均达到相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 木基复合材料 微观构造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木单板/异氰酸酯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优化
8
作者 邹淼 张镭 +2 位作者 唐启恒 常亮 郭文静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通过脱除木质素的方法对木材进行前处理是制备高强度木基复合材料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脱除木质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液,且不利于工业化应用。在当前“双碳”目标以及绿色发展的背景下,探究一种低碳环保、简单高效的高强度木基复合材料... 通过脱除木质素的方法对木材进行前处理是制备高强度木基复合材料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脱除木质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液,且不利于工业化应用。在当前“双碳”目标以及绿色发展的背景下,探究一种低碳环保、简单高效的高强度木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对提升木材附加值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以桦木单板和聚合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pMDI)为原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热压温度、热压时间以及pMDI添加量对高强度木单板/异氰酸酯复合材料(pMDI-WC)的力学性能、耐水性和表面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pMDI添加量对pMDI-WC的力学性能、耐水性和表面颜色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厚度为6 mm的pMDI-WC最佳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pMDI添加量分别为170℃、20 min和10%,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出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pMDI-WC,其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是473.59和408.56 MPa。在热压温度180℃、热压时间20 min、pMDI添加量20%的条件下,pMDI-WC的耐水性最优。pMDI-WC不仅具有轻质高强特性,而且制备工艺简单、绿色环保,这对提高木材的高附加值利用和复合材料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氰酸酯 木基复合材料 轻质高强 正交试验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薄木/纳米碳材料复合电极的微观结构与电导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吕少一 傅峰 +2 位作者 郭丽敏 陈志林 常焕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0-156,共7页
【目的】基于木材天然的多孔性、亲水性以及优良机械性能,将薄木切片作为柔性的支撑材料和载体材料与2种纳米碳材料有机结合,制备一种新型柔性薄木/纳米碳材料复合电极,并对其微观结构与电导性能进行研究,为木材功能化和高附加值化提供... 【目的】基于木材天然的多孔性、亲水性以及优良机械性能,将薄木切片作为柔性的支撑材料和载体材料与2种纳米碳材料有机结合,制备一种新型柔性薄木/纳米碳材料复合电极,并对其微观结构与电导性能进行研究,为木材功能化和高附加值化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向。【方法】利用物理切片方式得到完整性和柔韧性良好的薄木切片,再将纳米碳材料氧化还原石墨烯(RGO)、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逐层沉积到薄木表面,借助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和电化学工作站等手段研究薄木/纳米碳材料复合电极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电导性和电化学性能,重点探索纳米碳材料与薄木切片的附着机制和界面结合机制。【结果】RGO通过非共价π-π堆积在薄木表面形成褶皱状纳米薄膜结构,CMWCNT则呈不规则颗粒状形貌;横切面薄木/纳米碳材料复合电极呈多孔结构,而径、弦切面则为沟壑状结构。薄木沉积纳米碳材料前后表面化学元素无变化,依然为C(284 e V)、O(532 e V)峰,但C/O比例从1.84增加到5.51(RGO)和3.65(CMWCNT)。随着纳米碳材料沉积次数增加,薄木/RGO和薄木/CMWCNT复合电极的附着量和导电率均随之增大,而且在同一沉积次数下,前者的附着量和导电率略大于后者;当沉积次数达到19次时,RGO附着量可达0.68 mg·cm-2,相应的导电率为0.63 S·cm-1;CMWCNT附着量略低于RGO,为0.45 mg·cm-2,相应的导电率为0.50 S·cm-1;导电率与附着量具有良好的线性拟合性。2种柔性薄木/纳米碳材料复合电极在不同弯曲程度下电流基本保持平稳,表明弯曲应力对其电导性能影响很小。【结论】2种纳米碳材料在薄木表面逐层沉积形成纳米层,且与薄木有较强的附着力(氢键作用)。经过纳米碳材料沉积后,薄木表面化学元素C/O比例显著提高,附着量和导电率也随纳米碳材料沉积次数增加而增大。2种薄木/纳米碳材料复合电极柔性良好,且具有良好的弯曲电导稳定性,可作为柔性电极材料在柔性储能器件和柔性可穿戴设备等方面发挥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基复合材料 柔性薄木电极 纳米碳材料 微观结构 电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基复合界面化学物理相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广胜 陈文帅 于海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0-112,共3页
从木质单元表面的化学特性与物理特性角度阐述了木质单元对木基复合界面相容性的影响。对木质—塑性聚合物复合材料、木基陶瓷材料与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组成及其化学物理相容性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对木基复合界面相容性的研究... 从木质单元表面的化学特性与物理特性角度阐述了木质单元对木基复合界面相容性的影响。对木质—塑性聚合物复合材料、木基陶瓷材料与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组成及其化学物理相容性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对木基复合界面相容性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总结,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基复合材料 化学 物理 界面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基导电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丽 王哲 +2 位作者 宁国艳 沈玉林 王喜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320-2328,共9页
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严重的电磁效应,产生的累积热效应及振动效应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在非介质条件下自由传播的电磁波易引起信息泄露及干扰其他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电磁屏蔽材料可以减轻或消除电磁效应带来的不良影响,但传... 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严重的电磁效应,产生的累积热效应及振动效应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在非介质条件下自由传播的电磁波易引起信息泄露及干扰其他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电磁屏蔽材料可以减轻或消除电磁效应带来的不良影响,但传统的电磁屏蔽材料存在生产过程繁琐、二次污染严重、屏蔽机理单一等弊端。宏观上,木材是重要的生态环境材料,天然可再生,能够固定碳元素,易加工成型,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隔热保温、吸音隔声之功能。同时,木材还具有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环境协调性良好、强重比较高等独特的应用优势。微观上,木材具有微米-纳米级多尺度孔隙结构,其天然的骨架形态可作为其他材料的基质模板,多孔通道表面富含大量的活性位点(碳自由基、游离性羟基、羰基、羧基等基团),可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改性。但是作为材料,木材是一种易于干缩、湿胀、变形、腐朽的各向异性绝缘材料,这些性质致使其有效利用率大大降低、应用领域局限性强。众多学者将木材作为一种模板基质以各种形式与导电材料结合,赋予其电磁屏蔽能力并弱化其缺陷,获得功能性的复合型结构材料——木基导电复合材料。木基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涂层法、填充法、炭化结晶法及纳米材料复合法。涂层法是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离子溅射等手段将不同金属及非金属元素与木材表面紧密结合的处理方法,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表面电阻率高、结合机理较为简单、操作容易的优点,但进行涂层前需预先对木材表面进行敏化、除油、活化等工艺处理,且复合材料的镀层易脱落,表面反射易引起二次污染。填充法是将金属网、金属纤维、导电胶、金属络合物、导电聚合物与木质单元叠层、混合的方法,存在导电成分分布不均、电导率较低、屏带窄等缺点。炭化结晶法是在无氧(氮气保护)的状态下将木材烧制成多孔性材料,并灌注金属类导电材料的方法,此种方法的生产成本较高、工艺复杂且复合材料的屏蔽效能也较低。纳米材料复合法是将木质单元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纳米化后与导电材料通过原位聚合、掺杂等方法进行复合,存在导电成分易凝聚、涉及频带窄且屏蔽效能值较低等问题。木基导电复合材料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为高吸收、屏带宽、附有其他活性功能基团的绿色可再生新型复合材料。基于以上内容,本文以木质材料天然的三维立体、多孔通道,富含活性官能团羟基、羧基的特性为基础,结合不同导电成分的导电性能,分析了复合材料导电性的形成机制、现有制备方法、电磁屏蔽机理及导电性的性能评价与表征技术,并阐述了复合材料在防静电、电磁屏蔽、光电及医学等领域的功能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基导电复合材料 多孔结构 电磁屏蔽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木基静音地板发展现状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伟圣 傅峰 +1 位作者 吴盛富 陈志林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23,共3页
针对目前国内木基静音地板品种少、对天然优质软木依赖度大;基础理论研究少、无相应性能测试及质量评价标准的现状,提出从原料入手,加强木基地板静音机理的研究,开发新型的静音地板,制定相关的行业乃至国家标准等解决方案,同时,展望了... 针对目前国内木基静音地板品种少、对天然优质软木依赖度大;基础理论研究少、无相应性能测试及质量评价标准的现状,提出从原料入手,加强木基地板静音机理的研究,开发新型的静音地板,制定相关的行业乃至国家标准等解决方案,同时,展望了木基静音地板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板 静音 软木 吸音 木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力学表征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木材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林兰英 秦理哲 傅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128,共8页
微观力学表征技术是表征材料微纳米力学性能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已被广泛用于表征材料的超微构造和解析材料的力学行为。随着材料科学研究尺度缩小,微观力学表征技术逐步从纳米向超纳米、从分子向超分子甚至粒子水平发展。按照试样信息... 微观力学表征技术是表征材料微纳米力学性能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已被广泛用于表征材料的超微构造和解析材料的力学行为。随着材料科学研究尺度缩小,微观力学表征技术逐步从纳米向超纳米、从分子向超分子甚至粒子水平发展。按照试样信息的不同方式,微观力学表征技术主要包括纳米力学测试技术(探针技术)和超纳米力学测试技术(显微镜技术);其中,纳米力学测试技术包括准静态纳米压痕技术、动态纳米压痕技术和动态模量成像技术,超纳米力学测试技术包括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和基于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新型微观力学表征技术。木材是一种多孔状、层次状、各向异性的非均质天然高分子复合材料,其超微结构是细胞壁由不同厚度的层次组成。细胞壁是决定木材和木质纤维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木材的实质承载结构;细胞壁的力学性能是由壁层结构、化学组成的分布与结合方式决定的。开展木材和改性木材细胞壁纳观尺度的力学性能、分布及影响对实现木基复合材料的高效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自Wimmer等首次将纳米压痕技术应用于天然木材细胞壁微观力学后,国内外学者主要采取准静态纳米压痕测量技术和动态纳米压痕测量技术对不同树种木材以及化学改性和生物改性木材细胞壁的硬度、弹性模量、蠕变特性与黏弹性等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木质材料界面作为纳米级厚度的界面相或者界面层,不仅影响木质材料的强度、刚度,而且影响木质材料的断裂韧性等。界面力学是决定木基复合材料整体力学性质的关键,是引起材料变形、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界面的属性和特征对于木基复合材料整体属性的评价以及结构的优化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研究内容涉及有胶合界面、纤维增强聚合物界面以及木制品涂层的微观力学。随着研究尺度逐渐缩小,微观力学表征技术趋向高分辨率及数据定量化,如今已能在纳米级分辨率下进行力学信息成像,为木材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方便。微观力学表征技术在木材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尚具有较大潜力,但仍有较多方向尚未涉及,还应在以下3方面展开研究:一是需要开展微观力学技术在木材科学领域应用的标准化研究,规范测试过程,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二是建立木质材料宏观到微观的完整力学体系,从本质上剖析木质材料的力学行为,在纳米尺度上表征木质材料的性质和失效机制;三是随着木材科学领域研究的深入,需建立微观力学与微观化学、微观物理、微观环境学的联系,丰富木材及木基复合材料在微纳尺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力学 木材 木基复合材料 细胞壁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纳米Ag/TiO2浸渍木材的化学改性与微观构造表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林琳 庞瑶 +2 位作者 刘毅 郭洪武 张仲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2-111,共10页
【目的】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渍制备纳米Ag/TiO_2木基复合材料,分析其化学结构与微观构造,为防霉抗菌型纳米木基复合材料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樟子松为原料,以纳米Ag/TiO_2为主要试剂,以六偏磷酸钠和KH560为分散剂,采用超声波辅助... 【目的】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渍制备纳米Ag/TiO_2木基复合材料,分析其化学结构与微观构造,为防霉抗菌型纳米木基复合材料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樟子松为原料,以纳米Ag/TiO_2为主要试剂,以六偏磷酸钠和KH560为分散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渍制备纳米Ag/TiO_2木基复合材料,分析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纳米Ag/TiO_2浓度对木材载药量和抗流失性能的影响,以及浸渍前后木材的微观构造、轴向分布、化学结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结果】1)随着超声功率增加,木材载药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功率为75 W时达到峰值,载药量较常压浸渍提高31.5%,抗流失率随着超声功率增加持续提高,在功率为300 W时,抗流失率较常压浸渍提高7%;2)超声时间对载药量的影响不大,对抗流失率的影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超声时间为30 min时抗流失率达到峰值77.73%;3)随着纳米Ag/TiO_2浓度增加,载药量持续上升,浓度为2.0%时载药量为3.363 kg·m-3,抗流失率则持续下降,浓度为0.5%时抗流失率为78.33%;4)超声波辅助浸渍处理后,纳米Ag/TiO_2成功进入木材内部并附着在细胞壁上,团聚现象减少,分散性显著增强,浸渍深度加深;5)纳米TiO_2与木材表面的羟基发生氢键缔合反应,偶联剂KH560不仅枝接在TiO_2上,而且与木材纤维素中的羟基发生反应;6)纳米Ag/TiO_2木基复合材料出现锐钛矿型纳米TiO_2特征峰,在超声波作用下,纤维表面生长疲劳裂纹,木材纤维素结晶度略有下降;7)纳米Ag/TiO_2使纳米Ag/TiO_2木基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增强,最大降解温度升高11.8℃。【结论】1)超声波辅助处理可提高木材的载药量和抗流失率,超声功率对抗流失率影响显著;2)纳米Ag/TiO_2成功进入木材细胞腔并附着于细胞壁上,部分与木材纤维素羟基发生反应;3)纳米Ag/TiO_2木基复合材料较素材热稳定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g/TiO2 超声波浸渍 木材改性 木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木材加工技术发展态势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恺 傅峰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4-17,共4页
从木材高效利用、木基复合材料、高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当代木材加工技术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 木材加工 木基复合材料 高新技术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胶合界面微观结构样品制备新方法--激光烧蚀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秦理哲 林兰英 傅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99,共7页
【目的】分析激光烧蚀技术对木材胶合界面样品表面及微观结构的影响,为木基复合材料样品微观结构检测等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的样品制备方法。【方法】以柳杉木材/脲醛树脂(UF)胶合界面和柳杉木材/聚醋酸乙烯酯(PVAc)胶合界面... 【目的】分析激光烧蚀技术对木材胶合界面样品表面及微观结构的影响,为木基复合材料样品微观结构检测等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的样品制备方法。【方法】以柳杉木材/脲醛树脂(UF)胶合界面和柳杉木材/聚醋酸乙烯酯(PVAc)胶合界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切片制样和激光烧蚀2种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处理后的样品表面及微观结构。【结果】切片制样过程中的机械切割使得样品表面出现毛刺和刀痕,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甚至破碎。柳杉/UF样品胶层发生断裂,并且胶层附近的管胞出现破碎现象,既不利于观察胶层形态,也不利于检测胶黏剂与木材细胞壁之间的结合。柳杉/PVAc样品胶层有撕扯现象,但对于观察和分析界面结构的影响程度不大。激光烧蚀样品表面出现一些木材或胶黏剂小颗粒溅射的痕迹,尤其以胶黏剂区域和晚材区域较为明显。除划痕缺陷外,激光烧蚀还会导致部分离胶层一定距离的早材管胞破碎且有碎屑残留在细胞腔内,但这些缺陷并不影响胶合界面微观结构的观察,如胶黏剂在木材细胞中的分布、胶层区域的形貌以及胶黏剂与细胞壁之间的界面相容性等。激光烧蚀方法还适用于研究不同压力下胶合界面微观缺陷的变化规律,随着压力增加,柳杉/UF胶合界面上的胶层孔洞以及胶黏剂与木材细胞壁之间的缝隙数量逐渐减少,尺寸逐渐减小,但当压力增至1.2 MPa时,木材细胞壁开始出现细微裂纹,胶黏剂与细胞壁之间也开始出现裂隙。【结论】与切片制样方法相比,激光烧蚀方法不需任何预处理,并且对样品尺寸没有限制,所耗时长与样品尺寸及其密度呈正比,适用性广,可为其他木基复合材料胶合界面微观结构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烧蚀技术 木基复合材料 胶合界面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导电薄木的微观结构与导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少一 傅峰 +2 位作者 常焕君 郭丽敏 陈志林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共4页
为开发木基柔性导电材料,采用导电高分子对柔性薄木切片进行原位聚合,制备薄木-聚吡咯(PPy)和薄木-聚苯胺(PANi)两种导电材料,并对其微观形态、结构与导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聚合,薄木切片表面成功地附着了一层PPy纳米颗粒或P... 为开发木基柔性导电材料,采用导电高分子对柔性薄木切片进行原位聚合,制备薄木-聚吡咯(PPy)和薄木-聚苯胺(PANi)两种导电材料,并对其微观形态、结构与导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聚合,薄木切片表面成功地附着了一层PPy纳米颗粒或PANi纳米棒,附着量和薄木的导电率均随聚合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弯曲角度对导电薄木的导电性能影响很小,电导稳定性优良,作为柔性电极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基复合材料 柔性导电薄木 原位聚合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与玻璃纤维-铅箔材的胶合强度试验
18
作者 耿耀宏 王逢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8-90,共3页
以异氰酸酯与白乳胶混合液为胶合剂,试验研究木材与纯铅(Pb)箔、木材与玻璃纤维(GF)强化Pb基复合箔材的胶合强度,分析胶合剂配比、Pb箔中GF质量分数对木材与Pb基复合箔材胶合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异氰酸酯与白乳胶所配胶合剂对木材... 以异氰酸酯与白乳胶混合液为胶合剂,试验研究木材与纯铅(Pb)箔、木材与玻璃纤维(GF)强化Pb基复合箔材的胶合强度,分析胶合剂配比、Pb箔中GF质量分数对木材与Pb基复合箔材胶合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异氰酸酯与白乳胶所配胶合剂对木材与Pb箔有良好胶合作用,二者体积比为1∶1时,胶合强度最高,达到1.142 2 MPa;添加GF后,胶合强度均得到提高,随着Pb箔中GF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GF质量分数为1.5%时,胶合强度最高,为1.436 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芯结构木材 木基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铅复合箔材 胶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校彭万喜教授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19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2013年12月16日,中国科协会员日暨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校教授彭万喜因创制了资源节约型无人工甲醛释放人造板制造和环保型松木脱脂保色技术,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研发了无烟不燃木基复合材料制造等多... 2013年12月16日,中国科协会员日暨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校教授彭万喜因创制了资源节约型无人工甲醛释放人造板制造和环保型松木脱脂保色技术,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研发了无烟不燃木基复合材料制造等多项重大技术,获得中国第十三届青年科技奖和湖南青年科技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协 科技奖 木基复合材料 保色技术 人民大会堂 资源节约型 松木脱脂 甲醛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