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光质对木下紫菜丝状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 1
-
-
作者
段昱琪
梁洲瑞
徐慧
鲁晓萍
袁艳敏
汪文俊
-
机构
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海水养殖生物育种与可持续产出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科技中心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
出处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8,共10页
-
基金
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CARS-50)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22LZGC004,2021LZGC00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团队”项目(2023TD28)共同资助。
-
文摘
木下紫菜(Pyropia kinositae)是理想的紫菜离岸栽培新种类,其苗种培育技术尚待完善。光是藻类生长发育的重要能量源和调控信号,而光质作为光环境的关键组成要素,调控紫菜生长发育进程的研究仍鲜见报道。本研究探究了不同光质(红光、绿光、蓝光和白光)对自由丝状体的营养扩增,贝壳丝状体营养藻丝向孢子囊枝的转化促熟,孢子囊枝细胞形成双分的诱导,以及壳孢子放散和萌发等苗种生产关键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蓝光组自由丝状体的相对生长速率(RGR)显著大于其他光质组,而红光、绿光和白光三组的相对生长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蓝光较适宜木下紫菜自由丝状体的营养扩增;在蓝光下,自由丝状体的光系统Ⅱ实际量子产量[Y(Ⅱ)]、潜在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和半饱和光强(Ek),以及贝壳丝状体的光系统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均显著大于其他光质组,表明蓝光显著提升了丝状体的光能转换效率,且提高了自由丝状体的电子传递活性和耐受强光能力;与蓝光组相反,在红光下,自由丝状体的Y(Ⅱ)和rETRmax均显著低于其他光质组。在蓝光下,贝壳丝状体营养藻丝向孢子囊枝的转变率(48.7%)及双分孢子形成率(26.7%)均显著高于其他光质组,红光和绿光下的孢子囊枝比例最小(23.1%和24.6%),显著低于蓝光和白光下(33.2%);且在红光下的孢子囊枝形成双分孢子比例最小(10.9%),显著低于其他光质组。表明蓝光对贝壳丝状体的同步促熟效果显著,白光和绿光的促熟效果次之,红光则较差。对孢子囊枝成熟度一致(双分孢子比例水平相当)的贝壳丝状体进行降温诱导壳孢子放散,早期壳孢子放散量在白光、红光和绿光下无显著差异,而在蓝光下显著增大,表明蓝光可促进壳孢子的释放。红光和绿光下的壳孢子萌发率较低(<10%),而蓝光下的壳孢子萌发率(>80%)显著高于其他光质组。本研究初步探明了木下紫菜丝状体促长促熟及壳孢子放散和萌发的光质条件及其光合生理基础,可为其苗种生产的光环境调控提供理论支撑。
-
关键词
木下紫菜
光质
苗种培育
丝状体
壳孢子
-
Keywords
Pyropia kinositae
Light quality
Seedling cultivation
Conchocelis
Conchospores
-
分类号
S968.4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