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趋势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沈洁 姜庆五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59,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男女期望寿命的现状,分析期望寿命受年龄和死因影响的不同变化,探讨哪个年龄组、何种死因是导致我国近5年期望寿命变化的主要因素。方法利用2005--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中国城市居民年龄别死亡率及死因别死...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男女期望寿命的现状,分析期望寿命受年龄和死因影响的不同变化,探讨哪个年龄组、何种死因是导致我国近5年期望寿命变化的主要因素。方法利用2005--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中国城市居民年龄别死亡率及死因别死亡率等数据,采用绘制寿命表法、期望寿命上升下降增减差异的年龄分解和死因分解法,进行城市居民期望寿命差异的分析比较。结果2005--2010年中国城市的期望寿命不断上升,2005年为76.57岁,2008年达到峰值,为80.03岁。2005--2010年中国城市的居民死亡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造成的。在所有年龄组中,2005--2006年期望寿命的快速提高主要由55~85岁居民期望寿命的提高所引起;2008--2009年,期望寿命下降0.49岁,主要是因80岁以上、尤其是85岁以上老人期望寿命下降所致。从病因别分析,2005--2008年,期望寿命3年内增加3.46岁,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对于期望寿命作用的快速增加(2.15岁,62.14%),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等外部原因,分别导致期望寿命上升0.75岁(21.68%)和0.64岁(18.50%)。肿瘤对期望寿命增长的作用为0.28岁(8.09%),传染病为0.06岁(1.73%)。2008—2010年,期望寿命在2年内下降了1.94岁,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的作用(I.22岁,62.89%)。结论针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大力宣传戒烟、减少肥胖、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和高血压,将有助于期望寿命的进一步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是影响期望寿命的第二大因素,肺炎对于期望寿命的影响始终为负作用,建议在5岁内的婴幼儿和儿童以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等发病高危人群中接种肺炎疫苗,可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肺炎发病,降低影响期望寿命的负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寿命 期望寿命差异 期望寿命年龄分解 期望寿命死因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