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山楂树之恋》看语境在电影接受中的作用
1
作者 马晶晶 苏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84-85,共2页
电影《山楂树之恋》上映后,笔者通过实践考察与网络媒介调查等,发现《山楂树之恋》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感人至深的接受效果,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山楂树之恋》忽略了语境在电影语言阐释与接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恰是以此为基点,在... 电影《山楂树之恋》上映后,笔者通过实践考察与网络媒介调查等,发现《山楂树之恋》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感人至深的接受效果,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山楂树之恋》忽略了语境在电影语言阐释与接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恰是以此为基点,在语境理论的阐释基础上,对《山楂树之恋》静态语境与期待视野(动态语境)的两次落差进行分析,来解释《山楂树之恋》差强人意的接受效果,并力求说明语境在电影语言阐释、接受过程中的作用具有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 电影接受 静态语境 期待视野(动态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关联期待看拒绝言语行为的解译 被引量:1
2
作者 芦丽婷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1-136,共6页
关联理论是1986年由Sperber和Wilson系统提出,它以认知科学为基础分析会话含义和语言交际,打破了人们以符号系统来分析会话意义的传统。从关联理论中"关联期待"的初始、改变、取消、重生以至最终"期待"得到满足的... 关联理论是1986年由Sperber和Wilson系统提出,它以认知科学为基础分析会话含义和语言交际,打破了人们以符号系统来分析会话意义的传统。从关联理论中"关联期待"的初始、改变、取消、重生以至最终"期待"得到满足的整个过程,来解译"拒绝"话语如何得解,语用推理如何完结,并解释语用策略多样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期待 语境 动态 拒绝言语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与变形——“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电影的理论语境
3
作者 陈晓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54-55,共2页
电影的意义通常微妙精深。意义是生命活动的高级阶段,是显示生命的超越性的最突出的特征。探讨电影的意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就是意义的语境。在20世纪90年代有一种从后殖民语境角度来分析张艺谋电影的角度,当时及其后都曾遭到许多学... 电影的意义通常微妙精深。意义是生命活动的高级阶段,是显示生命的超越性的最突出的特征。探讨电影的意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就是意义的语境。在20世纪90年代有一种从后殖民语境角度来分析张艺谋电影的角度,当时及其后都曾遭到许多学者的反对,认为其是经不起推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电影 期待视野 理论语境 接受美学 影片 高级阶段 导演 意义 后殖民语境 观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理论与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董洪川 《山东外语教学》 2001年第2期18-22,共5页
'文化误读'是文学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运用接受理论的核心观点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进行了认真分析,从接受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文化误读'的理论依据,并对'文化误读'类型进行了仔细分辨,并... '文化误读'是文学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运用接受理论的核心观点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进行了认真分析,从接受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文化误读'的理论依据,并对'文化误读'类型进行了仔细分辨,并对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在文化交流中的正负作用进行了概括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误读 期待视野 语境 文学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廊桥遗梦》的魅力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汝成 路玉坤 《山东外语教学》 2002年第1期53-56,共4页
美国言情小说《廓桥遗梦》出版后立即风靡全球,在中美大地上出现了一股“廓桥热”,这成为20世纪末一道绚丽的文化风景线。《廓桥遗梦》缘何具有如此魅力。本文认为这首先在于小说所叙述的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本身,源于爱的悲剧性,爱... 美国言情小说《廓桥遗梦》出版后立即风靡全球,在中美大地上出现了一股“廓桥热”,这成为20世纪末一道绚丽的文化风景线。《廓桥遗梦》缘何具有如此魅力。本文认为这首先在于小说所叙述的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本身,源于爱的悲剧性,爱的激性,爱的真情;其次源于其朴实细腻,可视性,可感性极强的描写艺术,清丽优美,抒情而富有哲理的叙事语言;再次源于天时,地利,人和,即:中美读者所处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读者阅读时相异的心理趋向和期待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廓桥遗梦》 爱情故事 描写艺术 叙事语言 文化语境 期待视野 美国 言情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与经典 被引量:32
6
作者 南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8-15,共8页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历史话语 历史语境 历史叙述 接受美学 相对主义 历史主义 期待视野 文学制度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爱》在中国的译介出版和接受研究
7
作者 张文杰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7-59,共3页
《简·爱》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不同时期的国内译者对《简·爱》进行了译介,译本众多,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译者所处年代的时代特征。文章以接受美学和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多元系统理论为基础,介绍了《简·爱》在中国的... 《简·爱》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不同时期的国内译者对《简·爱》进行了译介,译本众多,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译者所处年代的时代特征。文章以接受美学和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多元系统理论为基础,介绍了《简·爱》在中国的译介概貌,并结合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语境,分析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和《简·爱》译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爱》 社会语境 多元系统 期待视野 译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爱形象在中国的接受研究
8
作者 张文杰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90-92,共3页
文章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根据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期待视野,纵向分析了《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人物形象的历史演变,并揭示了社会语境对人物形象的影响。
关键词 简·爱 期待视野 社会语境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