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亚加拉瀑布样T波在室性期前收缩后电交替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向真 王小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57-757,共1页
关键词 尼亚加拉瀑布样T波 室性期前收缩后电交替 Q—Tc间 临床分析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猝死预警心电图:期前收缩后短暂QT间期延长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械雄 李小刚 +9 位作者 刘春花 吴余燕 李嘉颖 尤娜娜 李睿轩 陈慧玲 唐慧婷 陈顺松 汪文娟 蒋卫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4-448,共5页
猝死预警心电图的早期识别与处理对防治恶性心律失常、猝死至关重要。已有研究发现:R-on-T和T波电交替、QT间期延长等均与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密切相关,且被列入心电图的危急值。笔者分析4例猝死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发现尽管其病因不尽相同... 猝死预警心电图的早期识别与处理对防治恶性心律失常、猝死至关重要。已有研究发现:R-on-T和T波电交替、QT间期延长等均与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密切相关,且被列入心电图的危急值。笔者分析4例猝死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发现尽管其病因不尽相同,但12导联心电图中均出现了期前收缩后短暂的QT间期延长,最终患者都发生了恶性心律失常或猝死。因此,期前收缩后短暂的QT间期延长对恶性心律失常或猝死有很高的预警价值,应当高度重视,以减少患者猝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 QT间延长 猝死 预警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ST-T改变临床观察
3
作者 刘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8-178,共1页
关键词 房性收缩 窦性搏动 ST-T改变 心电图 心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心率变异性和心率减速力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文娟 文红霞 +6 位作者 曹晓晓 张京杨 邱梅 李思 易兰芬 王充亮 吴慧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起源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的心率变异性(HRV)与心率减速力(DC)各项指标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年龄组分为婴幼儿期(〈3岁),学龄前期组(3~6岁)和学龄期(~16... 目的探讨不同起源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的心率变异性(HRV)与心率减速力(DC)各项指标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年龄组分为婴幼儿期(〈3岁),学龄前期组(3~6岁)和学龄期(~16岁),并在不同年龄组内按室性期前收缩来源部位不同,分为右室型组和左室型组;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来源期前收缩组之间HRV与DC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三个不同年龄组的DC和HRV时域分析各项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中,右室型组和左室型组间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HF、DC、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数(PNN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学龄前期组中,右室型组和左室型组间的RMSSD、LF、HF、LF/HF、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学龄期组中,右室型组和左室型组间的RMSSD、HF、LF/HF、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自主神经平衡调节受损,以迷走神经张力的降低为主;起源于优势心室(婴幼儿期及学龄前期患儿以右心室占优势,学龄期患儿左心室为优势心室)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增加了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收缩 心率变异性 心率减速力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性期前收缩负荷与心电图及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罗鸿宇 华琦 +1 位作者 刘建峰 朱玮玮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9-404,共6页
目的探讨频发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患者期前收缩负荷、心电图QRS波时限、校正QT间期(correct QT interval by Bazett,QTCB)及心功能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频发PVCs患者110例,根据期前收缩负... 目的探讨频发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患者期前收缩负荷、心电图QRS波时限、校正QT间期(correct QT interval by Bazett,QTCB)及心功能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频发PVCs患者110例,根据期前收缩负荷分为低负荷组(〈10%,n=25)、中负荷组(10%20%,n=54)、高负荷组(〉20%,n=31);另选取无PVCs患者34例为对照组,比较4组间基本资料、心电图指标、心功能参数等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负荷组、高负荷组QRS波时限增宽、QTCB延长,高负荷组QT间期延长,中负荷组、高负荷组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1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mass index,LVM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Y=0.047X1+0.088 X2-12.038,F=7.977,P=0.000,标准化回归系数QTCB为0.290,QRS波时限为0.193。结论随期前收缩负荷增加,QRS波时限增宽、QTCB延长、LVMI增加,且QTCB与期前收缩负荷的相关性大于QRS,应注意监测相关指标,早期予以临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收缩 收缩负荷 QRS波时限 校正QT间 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1
6
作者 王永 吕高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09-910,共2页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30例肺心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1包/次,3次/d,温开水冲服,...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30例肺心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1包/次,3次/d,温开水冲服,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明显下降,心悸、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均较对照组好转,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的疗效分别为92.3%(60/65)、93.8%(61/65),对照组分别为76.9%(50/65)、75.4%(49/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服药期间未发现与稳心颗粒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稳心颗粒治疗肺心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见效快、无不良反应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肺心病 心律失常 室性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前收缩的临床意义及其治疗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海澄 佟光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775-777,共3页
关键词 收缩 临床意义 心电图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心颗粒对儿童期前收缩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杜忠东 林瑶 +3 位作者 刘丽英 王阳 王勤 王利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中药稳心颗粒对儿童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设计,将发病1 个月内的因期前收缩住院的103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保心肌治疗3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颗... 目的探讨中药稳心颗粒对儿童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设计,将发病1 个月内的因期前收缩住院的103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保心肌治疗3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3周。治疗前、后用5 min ECG和Holter评估期前收缩频率。疗效分显效、有效和无效 3种,显效:期前收缩消失或较治疗前减少75%或以上;有效:减少50%-74%;无效:<50%或无减少或较原来增加。结果 103例患儿中房性期前收缩21例(20.4%),室性期前收缩78例(75.7%),交界性期前收缩2例(1.9%),同时有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2例(1.9%)。治疗后症状改善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体征改善率好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1);5 min ECG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0.9% vs 41.7%,P=0.029);Holter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5.5% vs 37.5%,P=0.045);5 min ECG和Holter显示的房性期前收缩有效率均为54.5%,而对照组均为0;5 min ECG和Holter显示的室性期前收缩治疗组有效率为73.8%和66.7%,对照组为45.7%和50.4%,房性期前收缩疗效似乎好于室性。治疗组3例(5.5%)出现轻度恶心、呕吐或便秘;血、尿和肝、肾功能等无改变。结论稳心颗粒对新发现的期前收缩患儿有治疗作用,房性期前收缩疗效更好。除2.9%患儿出现轻度的消化道症状外,未观测到其他不良反应,适于儿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 室性收缩 房性收缩 儿童 中药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负荷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脏结构及左心室几何构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罗鸿宇 华琦 +2 位作者 朱玮玮 侯海霞 刘荣坤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0-74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对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及其与心脏几何构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PVCs患者142例,根据PVCs负荷将其分为以下3组:低负荷组(n=54):PVCs负荷〈10%;中...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对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及其与心脏几何构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PVCs患者142例,根据PVCs负荷将其分为以下3组:低负荷组(n=54):PVCs负荷〈10%;中负荷组(n=55):PVCs负荷为10%~20%;高负荷组(n=33):PVCs负荷〉20%;分析PVCs负荷与患者心功能参数、左心室构型构成比率的关系,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高负荷组比较,低负荷组、中负荷组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心室流出道径(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LVO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mension at end-diastole,LVI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心肌质量(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mass,LVM)、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mass index,LVMI)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Cs负荷与右心室流出道径(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LAD、LVOT、LVIDD、LVEDV、每搏心输出量(stroke volume,SV)、LVMI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随PVCs负荷增加,左心室正常构型比例下降,离心性肥厚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高血压、PVCs负荷为发生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结论 PVCs患者期前收缩负荷与心脏结构及功能显著相关,随期前收缩负荷增加,左心室肥厚程度加重、收缩功能减低、离心性肥厚比例增加;对于高龄、合并高血压及PVCs负荷过重的患者,应早期监测心功能,并及早对PVCs予以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收缩 收缩负荷 左心室功能 左心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Tei指数评估中医益气养阴法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燕 连建伦 +2 位作者 孙雪 谢晶晶 崔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8-250,共3页
目的:研究心脏Tei指数评估中医益气养阴法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确诊为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研究心脏Tei指数评估中医益气养阴法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确诊为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方剂,治疗前后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Tei指数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早搏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LVEF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LVE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ei指数、早搏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Lown分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采用中医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心脏Tei指数,改善心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法 心脏Tei指数 室性收缩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左室质量指数与早搏负荷、血尿酸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罗鸿宇 华琦 刘荣坤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4-378,共5页
目的探讨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PVCs)患者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mass index,LVMI)与早搏负荷、血尿酸(serum uric acid,U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PVCs患者149例,根据LVMI水平分为单纯P... 目的探讨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PVCs)患者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mass index,LVMI)与早搏负荷、血尿酸(serum uric acid,U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PVCs患者149例,根据LVMI水平分为单纯PVCs组(n=66)、PVCs合并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组(n=83),比较两组间早搏负荷、UA等参数的差异,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LVH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单纯PVCs组比较,PVCs合并LVH组早搏负荷、U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早搏负荷、UA均为发生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VCs患者LVMI与早搏负荷、UA相关,随PVCs加重,患者更易发生左室肥厚;对于早搏负荷重、尿酸升高的PVCs患者应监测心功能,及早予以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收缩 左室质量指数 左心室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联合治疗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脏功能影响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希鹏 诸国华 +4 位作者 罗鸿宇 刘荣坤 杨峥 李静 华琦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目的研究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联合通脉养心丸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按1∶1的比例,将584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292例)和对照组(292例),试验组患者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片/次,2次/d)联合通脉养心... 目的研究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联合通脉养心丸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按1∶1的比例,将584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292例)和对照组(292例),试验组患者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片/次,2次/d)联合通脉养心丸(40丸/次,2次/d),对照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片/次,2次/d)联合通脉养心丸模拟剂(40丸/次,2次/d),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的一般情况、基线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指标相似(均为P>0.05)。经过8周治疗后,试验组心功能总有效率为21.9%,对照组为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3,P=0.004)。同时,试验组与对照组对超声心动图指标均有一定改善作用,且试验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值明显优于对照组[1.00(-6.00,9.00)比0.00(-9.00,7.00),Z=1.987,P=0.047]。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联合通脉养心丸可提高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通脉养心丸 室性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期前收缩负荷及血尿酸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鸿宇 华琦 +1 位作者 朱玮玮 刘建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22-724,共3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室性期前收缩(PVC)患者期前收缩负荷、血尿酸及心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PVC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是否合并MS分2组,PVC合并MS为合并组60例,PVC未合并MS为未合并组91例,分析2组PVC负荷和心功能参数...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室性期前收缩(PVC)患者期前收缩负荷、血尿酸及心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PVC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是否合并MS分2组,PVC合并MS为合并组60例,PVC未合并MS为未合并组91例,分析2组PVC负荷和心功能参数等。结果与未合并组比较,合并组PVC频次、PVC负荷、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15808.5±10202.9)次vs(12151.8±7215.9)次、(15.7±9.5)%vs(12.2±6.9)%、(339.27±101.95)μmol/Lvs(307.85±83.56)μmol/L,P<0.05];合并组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升高,LVEF明显降低(P<0.05)。结论MS可能促进血尿酸升高及PVC的发展,引起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应早期给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疾病 室性早搏复合征 尿酸 收缩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发心房颤动的房性期前收缩特征及抗心房颤动起搏对其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永红 刘启明 +1 位作者 祁述善 周胜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触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房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并观察抗房颤起搏程序对其影响。方法:对24例植入抗心房颤动起搏器(Vitatron900E)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其房性期前收缩触发阵发性房颤的情况,比较诱发房颤组与... 目的:探讨触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房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并观察抗房颤起搏程序对其影响。方法:对24例植入抗心房颤动起搏器(Vitatron900E)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其房性期前收缩触发阵发性房颤的情况,比较诱发房颤组与未诱发房颤组的房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房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期和房性期前收缩或房颤前2min内的房性期前收缩频率,并观察房性期前收缩后反应程序对房颤的预防作用。结果:诱发房颤组的房性期前收缩与未诱发房颤组的房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分别为(352.3±30.4)和(421.8±42.5)ms]、房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期[分别为(963±109)和(733±124)ms]、房性期前收缩或房颤前2min内的房性期前收缩频率[分别为(34.8±18.9)和(12.7±8.7)次/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例房性期前收缩后长间歇触发的房颤用心房超速起搏,17例通过启动房性期前收缩后反应或运动后心率控制程序,6例尚需配伍用可达龙(0.2g/d)控制。结论:房性期前收缩触发阵发性房颤与房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房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期以及房性期前收缩或房颤前2min内的房性期前收缩频率有关,抗房颤起搏程序能有效防治房性期前收缩等触发的阵发性房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性收缩 心脏起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负荷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血尿酸、QTCB、左室心肌质量指数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全美燕 华琦 +3 位作者 任海荣 王云飞 刘荣坤 杨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负荷频发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患者血尿酸(uric acid,UA)、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mass index,LVMI)、校正QT间期(correct QT interval by Bazett,QTCB),探讨...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负荷频发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患者血尿酸(uric acid,UA)、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mass index,LVMI)、校正QT间期(correct QT interval by Bazett,QTCB),探讨期前收缩负荷与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期前收缩频次大于360次/h或8 640次/24 h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7例,研究对象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及空腹接受化验检查,将入选患者分为期前收缩负荷<10%(低负荷组)、10%~20%(中等负荷组)、>20%(高负荷组),比较3组间生物化学指标、LVMI、心电图指标等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高负荷组QTCB、LVMI、UA水平明显高于低负荷组(P<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回归方程Y=0.029X1+0.045X2-12.558,F=10.037,P<0.001(Y=期前收缩负荷,X1=UA,X2=QTCB),标准化回归系数UA为0.357,QTCB为0.295。结论 PVC患者随着期前收缩负荷的增加,QTCB延长、左室肥厚程度加重,UA水平升高,并且对期前收缩负荷的影响UA比QTCB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负荷 左室心肌质量指数 血尿酸 QTC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期前收缩50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鹏飞 钟广芝 +2 位作者 云鹏 张庆 赵海泉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S01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室性早搏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对照组B,每组50例.对照组A给予参松养心胶囊,4粒,tid;对照组B给予美托洛尔片,25mg,bid;治疗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4...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室性早搏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对照组B,每组50例.对照组A给予参松养心胶囊,4粒,tid;对照组B给予美托洛尔片,25mg,bid;治疗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4粒,tid,美托洛尔片25 mg,bid,3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早搏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96.0%,对照组A78.0%,对照组B为74.0%.治疗组早搏疗效总有效率98.0%,对照组A80.0%,对照组B为74.0%.治疗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室性早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美托洛尔 收缩 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方向M型超声评价右心室流出道起源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功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赖宝春 郭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78-1182,共5页
目的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VB)患者左心室短轴局部心肌功能。方法 PVB组为RVOT起源PVB患者30例,对照组为30名健康志愿者。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系统测量两组窦性心律及PVB时左心室短轴乳头肌水... 目的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VB)患者左心室短轴局部心肌功能。方法 PVB组为RVOT起源PVB患者30例,对照组为30名健康志愿者。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系统测量两组窦性心律及PVB时左心室短轴乳头肌水平6个节段收缩期速度达峰时间(Ts)及舒张早期速度达峰时间(Td),评价PVB对局部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 PVB组正常窦性搏动时与对照组比较,在下壁、后壁节段,PVB组的Td大于对照组(P<0.01),其他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B组正常窦性搏动与PVB时比较,PVB时的Ts、Td均大于正常窦性搏动时(P<0.01)。结论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所测量的达峰时间能够反映RVOT起源PVB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收缩复合征 全方向M型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总负荷达标者室性期前收缩发生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振香 吕聪敏 +2 位作者 郑蔚 徐燕茹 林蓓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3283-3285,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心肌缺血总负荷(TIB)达标者与健康体检者室性期前收缩发生部位的差异。方法选择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的235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其中TIB达标者125例、健康体检者110例,对比分析两组对象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 目的对比研究心肌缺血总负荷(TIB)达标者与健康体检者室性期前收缩发生部位的差异。方法选择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的235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其中TIB达标者125例、健康体检者110例,对比分析两组对象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结果 TIB达标者左心室前壁及心尖部期前收缩发生率分别为20.0%、13.6%,左心室期前收缩总发生率为50.4%,右心室流出道期前收缩发生率为32.0%、右心室期前收缩总发生率为49.6%;健康体检者左心室前壁及心尖部期前收缩发生率分别为3.6%、2.7%,左心室期前收缩总发生率为23.6%,右心室流出道期前收缩发生率为60.9%、右心室期前收缩总发生率为76.4%。TIB达标者左心室前壁及心尖部期前收缩发生率、左心室期前收缩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体检者右心室流出道期前收缩发生率、右心室期前收缩总发生率显著高于TIB达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B达标者左心室前壁及心尖部期前收缩发生率、左心室期前收缩总发生率高于健康体检者;健康体检者右心室流出道期前收缩发生率、右心室期前收缩总发生率高于TIB达标者。判断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意义要结合期前收缩发生部位。TIB达标者出现室性期前收缩时应及时监测电生理活动,同时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或处理威胁生命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收缩 心肌缺血总负荷 心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冲十三味丸致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 被引量:5
19
作者 石佳娜 黄萍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2期1316-1316,共1页
关键词 扎冲十三味丸 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肌运动速度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慧 薛明华 +4 位作者 王星 高梅 王奖荣 王磌 侯应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研究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PVB)患者心肌运动速度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30例特发性PVB患者(期前收缩组)及3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心肌组织运动速度及时间速度积分指标以反...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研究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PVB)患者心肌运动速度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30例特发性PVB患者(期前收缩组)及3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心肌组织运动速度及时间速度积分指标以反映PVB对心脏舒缩功能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与期前收缩组正常窦性搏动时各取样点心肌组织运动速度及时间速度积分指标的比较:在所有位点,期前收缩组正常窦性搏动时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正常窦性搏动比较,在所有位点PVB时的收缩期峰值速度、收缩期时间速度积分、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晚期峰值速度比值均显著下降(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PVB后第一个窦性搏动的收缩期峰值速度、收缩期时间速度积分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在各位点均较正常窦性搏动时显著增加(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舒张晚期峰值速度在各位点的不同心动周期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VB及其代偿间期可显著影响心室的收缩及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收缩 心肌运动速度 组织多普勒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