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上三叠统望湖岭组的建立及意义 被引量:51
1
作者 李才 翟庆国 +2 位作者 董永胜 于介江 黄小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03-1008,共6页
在果干加年山的主脊及其以北识别出一套稳定的沉积岩系,角度不整合于蛇绿混杂岩之上,以细砂岩、硅质粉砂岩为主,其中夹有大小不等的古生代外来岩块,底砾岩成分因地而异并具有快速堆积的特点,底部夹有流纹岩。厚度大于1633m。流纹岩夹层... 在果干加年山的主脊及其以北识别出一套稳定的沉积岩系,角度不整合于蛇绿混杂岩之上,以细砂岩、硅质粉砂岩为主,其中夹有大小不等的古生代外来岩块,底砾岩成分因地而异并具有快速堆积的特点,底部夹有流纹岩。厚度大于1633m。流纹岩夹层获得的锆石SHRIMPU-Pb谐和年龄为214Ma±4Ma,时代为晚三叠世诺利期。在剖面测制和区域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上三叠统望湖岭组,代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闭合以后接受的最早的沉积盖层。望湖岭组之下的蛇绿混杂岩获得阳起石Ar-Ar年龄219.7Ma±6.5Ma。同位素定年确定构造转化事件发生在214~220Ma之间,为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的闭合时间提供了确切的时间约束,望湖岭组是这一事件的沉积记录,是龙木错-双湖缝合带蛇绿混杂岩之上首次发现的沉积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中部 果干加年山 晚三叠世 望湖岭组 不整合 沉积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羌塘中央隆起带果干加年山晚三叠世珊瑚化石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纪占胜 姚建新 武桂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95-1104,共10页
藏北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果干加年山北坡首次发现了较丰富的珊瑚化石。珊瑚主要属种有8属10种及未定种:Distichophyllia norica(Frech),Gablonzeria irregularis Deng&Zhang,Margarophyllia stylophylloides(Vinassa deRegny),M.zoga... 藏北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果干加年山北坡首次发现了较丰富的珊瑚化石。珊瑚主要属种有8属10种及未定种:Distichophyllia norica(Frech),Gablonzeria irregularis Deng&Zhang,Margarophyllia stylophylloides(Vinassa deRegny),M.zogangensisDeng&Zhang,Margarophyllia? sp.,Montlivaltia tenuise Deng&Zhang,Pamiroserisrectilamellosa(Winkler),Paradistichophyllum verticalis Deng&Zhang,Paradistichophyllum?sp.,StylophyllopsismosjvariFrech等。产出这些珊瑚化石的灰岩地层原来被认为是混杂在晚三叠世望湖岭组碎屑岩中的古生代灰岩断块,而新发现的珊瑚指示地层时代并非是古生代,而是晚三叠世。这说明果干加年山地区不存在上三叠统碎屑岩和古生界灰岩混杂的现象。果干加年山地区的晚三叠世沉积不仅包含有望湖岭组的碎屑岩,还包含有夹在碎屑岩之间的浅海相灰岩。本次研究和前人的资料表明羌塘中央隆起带在晚三叠世并非是隆起剥蚀区,而是海洋沉积区。因而,以往建立在中央隆起带为隆起剥蚀区认识基础上的羌塘盆地晚三叠世沉积古地理环境和"一隆两坳"的大地构造格局认识需要重新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羌塘盆地 中央隆起带 望湖岭组 晚三叠世 珊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