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近代基督教会在中国内地置产建堂条约根据质疑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林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2-135,共4页
文摘
一般认为,传教士在中国内地置产建堂是根据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但该条约中文本第六款最后一句是传教士私自加上的,是非法无效的。1865年中法专门就此签订了"柏尔德密协议",但在传教士买地前是否应先报地方官查明准允这一关键问题上发生争议。在1881年和1887年两次济南教案中,美国官方明确表示传教士在内地置产建堂并无法律依据。直到1903年美国传教士才获得在中国内地置产建堂的条约根据。总之,传教士在内地置产建堂主要是通过对条约的曲解和清政府的"容忍"来实现的。
关键词
近代
基督教会
中国内地
置产建堂条约
《北京条约 》
柏尔德密协议
权利
传教士
《望厦条约 》
Keywords
Christianity churches
purchase land and construction of churches
the Convention of Peking between China and France
the 'Secret Berthemy Agreement'
right and dissension
分类号
B977.2
[哲学宗教—宗教学]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题名 《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
被引量:1
2
作者
趋吉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109-109,共1页
文摘
1840—1842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中,以清政府被英国侵略军击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而告结束。《南京条约》第十条中规定“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一语,向来被史家认为系“协定关税”的条款,其实不然。英文本中此语为“a far and regular Tariff of Ex-port and Import Customs and other Dues,即“公平而正规的进出口税则及其他费用”,可知“秉公议定”四字本来并无由英方派员参加议定税则的意思。但事后由于英方代表璞鼎查的讹诈和清朝官员的愚昧,实际修订税则时竟变成了中英协定关税。璞鼎查对修订税则原则指手划脚,
关键词
协定关税
《南京条约 》
清政府
璞鼎查
进出口税则
协定关税税则
鸦片战争
《望厦条约 》
英文本
其他费用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题名 顾盛与北美汉籍收藏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海峥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出处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0-136,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美汉学发展与汉籍收藏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8ZDA28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海外中国文献收藏历史与专题研究”(项目编号:010814370114)研究成果。
文摘
北美汉籍收藏的起步,与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的签订有着直接的关系。签订中美《望厦条约》的美方代表凯莱布·顾盛于1845年运往美国的一批237种2,547卷藏书,不仅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批成规模的中文藏书,也是美国国会图书馆汉籍收藏的发端,在北美汉籍收藏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顾盛
望厦条约
北美汉籍
Keywords
Caleb Cushing
Treaty of Wangxia
Chinese collection in North America
分类号
G259.712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K837.12
[历史地理—历史学]
题名 鸦片战争后美国在华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问题探析
4
作者
金卫星
机构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94-97,127,共5页
文摘
最惠国待遇条款是近代中美关系史上的一项重要条约内容。从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起,美国即紧随英国之后在华获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美国能够获得这项条款,与英国对华谈判的既定立场、清政府对美谈判所持的"一视同仁"方针、美国来华缔约谈判的既定目标,以及英美在谈判过程中的遥相呼应都有关系。而这项条款的措辞,界定了最惠国待遇极广泛的外延解释余地,并且在内容上规定了中国单方面给惠,由此才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贻害无穷的广泛的片面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
关键词
《望厦条约 》
最惠国待遇
“一视同仁”
“机会均等”
Keywords
treaty of Wanghia
most-favoured-nation treatment
'treate equally without discrimination'
'equal opportunity'
分类号
K253.9
[历史地理—中国史]
题名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
被引量:7
5
作者
梁碧莹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103-111,共9页
文摘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是美国纵观中外形势,汇集各方意见而形成的。《望厦条约》的签订是这一政策的产物。这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特点是打着“和平”的旗号,攫取片面最惠国待遇等在华的侵略特权。美国这一对华政策,为它日后的所谓“合作政策”、“门户开放”政策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美国对华政策
加尼
顾盛
《望厦条约 》
片面最惠国待遇
豺式外交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题名 论早期中美贸易
被引量:1
6
作者
项立岭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41-47,共7页
文摘
中国对外贸易史还没有明确地划分过时期,中美贸易的“早期”,也很难表明一个明确的界限。然而,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把中国置于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之下。《望厦条约》则使中美贸易也进入了不平等的时期。因此,本文就把中美贸易开始到鸦片战争,作为“早期”。 我国学者的论文和著作,对早期中美贸易的性质,认为是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居多,也有一部分论述,认为这一时期两国的经济往来,是平等的。不论哪种观点,提出结论的多,对当时两国社会情况,特别是贸易的具体情况的分析都较少。本文仅想作一尝试。
关键词
中美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史
《望厦条约 》
《南京条约 》
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后
经济往来
具体情况
鸦片贸易
美国商人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题名 鸦片战争时期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形成述评
7
作者
金卫星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90年第3期67-71,共5页
文摘
在鸦片战争后期的第一批中外不平等条约中,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不仅使中国丧失了大量权益,而且为后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侵略中国提供了条约依据。回溯一百五十年前的这段历史不难看出: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之所以被列入第一批中外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是因为英、美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武力胁迫,对中国进行了外交欺骗和讹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清政府在处理外交事务中缺乏国际法常识,不谙“夷务”,从而付出了沉重的外交代价。
关键词
片面最惠国待遇
鸦片战争时期
清政府
外交
述评
《望厦条约 》
英国
资本主义国家
贸易
夷务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题名 澳门十大景观
8
作者
周洪林
出处
《山东农机化》
1999年第6期31-31,共1页
文摘
国际机场:座落在凼仔地区的澳门国际机场,是澳门政府多渠道融资 73亿澳元于 1995年底建成的,该机场由机场航站区、机场跑道、机场滑行桥、候机大楼四部分组成,其中机场航站区、机场跑道和机场滑行桥都是开山填海所建,耗资巨大。
关键词
澳门国际机场
机场跑道
机场航站
多渠道融资
孙中山
凼仔岛
《望厦条约 》
妈阁庙
红树林
公园
分类号
K928.7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题名 澳门十大景观
9
作者
周洪林
出处
《农电管理》
1999年第11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澳门开埠
机场跑道
澳门国际机场
孙中山
机场航站
凼仔岛
《望厦条约 》
妈阁庙
红树林
多渠道融资
分类号
K928.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