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煤岩体系微观组分及孔隙结构对甲烷吸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周晋辉
郭晓阳
+4 位作者
赵博
金智新
邓存宝
刘继勇
王蒙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0,69,共11页
为了探究煤岩体系微观组分及孔隙结构对甲烷吸附的影响规律,选取沙曲一矿6组煤岩样,通过工业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低温氮吸附、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及煤岩甲烷吸附实验,分别研究煤岩样微观组分、孔隙结构特征对甲烷吸附...
为了探究煤岩体系微观组分及孔隙结构对甲烷吸附的影响规律,选取沙曲一矿6组煤岩样,通过工业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低温氮吸附、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及煤岩甲烷吸附实验,分别研究煤岩样微观组分、孔隙结构特征对甲烷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煤样和岩样无机组分质量分数分别为15.82%~20.93%、90.80%~94.68%,均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岩样BET比表面积为3.32~8.70 m^(2)/g、吸附孔体积为0.0095~0.0191 cm^(3)/g,均大于煤样的BET比表面积和吸附孔体积;岩样孔隙表面粗糙度、孔结构复杂度略大于煤样的孔隙表面粗糙度、孔结构复杂度,与黏土矿物含量高有关。煤岩样甲烷等温吸附曲线均符合朗格缪尔模型,可用极限吸附量V_(L)和朗格缪尔压力p_(L)描述吸附规律;相同吸附温度下,岩样存在一定的吸附性,煤样吸附性远大于岩样。分析得出,煤岩样的有机组分含量、黏土矿物含量、表面分形维数、比表面积和吸附孔体积对甲烷吸附过程V_(L)、p_(L)影响显著。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5种因素对甲烷吸附规律的影响关系:有机组分含量高、比表面积大的样品CH 4分子极限吸附量V_(L)越大,而黏土矿物含量高不利于吸附甲烷;吸附孔体积越小、黏土矿物含量越高、比表面积越大,朗格缪尔压力p_(L)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体系
微观组分
孔隙结构
甲烷吸附
朗格缪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页岩气吸附规律研究
被引量:
18
2
作者
孔德涛
宁正福
+1 位作者
杨峰
徐大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111,117,共5页
页岩的吸附解吸行为是页岩气藏含气量评价和高效开发的基础.利用自主研发的页岩气高温高压吸附实验装置,对四份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页岩样品进行了高温高压吸附实验,得到了四份样品65℃下、最高压力达25 MPa的吸附等温线.采用修正的...
页岩的吸附解吸行为是页岩气藏含气量评价和高效开发的基础.利用自主研发的页岩气高温高压吸附实验装置,对四份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页岩样品进行了高温高压吸附实验,得到了四份样品65℃下、最高压力达25 MPa的吸附等温线.采用修正的朗格缪尔(Langmair)模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并对拟合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页岩样品具有较高的吸附气能力,饱和吸附量为0.04~0.14 mmoL/g.采用修正的朗格缪尔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页岩高压吸附等温线,拟合系数达0.99以上.页岩有机碳含量与吸附气量具有正相关性,有机碳含量越高,吸附气量越大.未发现黏土含量与吸附气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高压吸附
吸附等温线
朗格缪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页岩岩心CH4吸附/解吸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赵瑜
靳开民
+1 位作者
沈维克
张东彦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71,86,共7页
页岩对CH4的解吸、吸附作用直接影响页岩气渗流规律,进而影响页岩气井的开采效率。为真实反映储层页岩的吸附/解吸特性,选用相对颗粒更能保持岩层原始地质结构的Ф50mm×100mm页岩岩心试样,并在恒定轴压和围压条件下,通过恒温水浴...
页岩对CH4的解吸、吸附作用直接影响页岩气渗流规律,进而影响页岩气井的开采效率。为真实反映储层页岩的吸附/解吸特性,选用相对颗粒更能保持岩层原始地质结构的Ф50mm×100mm页岩岩心试样,并在恒定轴压和围压条件下,通过恒温水浴改变试验温度,开展了不同温度、不同储层压力作用下页岩吸附/解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由于页岩原始结构的微裂隙的各向异性,岩心吸附曲线表现出“阶梯状”和“负吸附”特征;②颗粒试样比岩心样品的吸附量更高,并且吸附量随围压变化更均匀,而岩心吸附过程压力与吸附量相关性差,并在极限压力点出现突增现象;③页岩岩心吸附CH4以微孔和微裂隙填充为主,其次是大孔的单分子层吸附;④吸附势理论模型在描述岩心的吸附和解吸过程比Langmuir模型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岩心
吸附
解吸
朗格缪尔模型
吸附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岩体系微观组分及孔隙结构对甲烷吸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周晋辉
郭晓阳
赵博
金智新
邓存宝
刘继勇
王蒙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
出处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0,69,共11页
基金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20210302124483)
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2021L052)。
文摘
为了探究煤岩体系微观组分及孔隙结构对甲烷吸附的影响规律,选取沙曲一矿6组煤岩样,通过工业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低温氮吸附、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及煤岩甲烷吸附实验,分别研究煤岩样微观组分、孔隙结构特征对甲烷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煤样和岩样无机组分质量分数分别为15.82%~20.93%、90.80%~94.68%,均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岩样BET比表面积为3.32~8.70 m^(2)/g、吸附孔体积为0.0095~0.0191 cm^(3)/g,均大于煤样的BET比表面积和吸附孔体积;岩样孔隙表面粗糙度、孔结构复杂度略大于煤样的孔隙表面粗糙度、孔结构复杂度,与黏土矿物含量高有关。煤岩样甲烷等温吸附曲线均符合朗格缪尔模型,可用极限吸附量V_(L)和朗格缪尔压力p_(L)描述吸附规律;相同吸附温度下,岩样存在一定的吸附性,煤样吸附性远大于岩样。分析得出,煤岩样的有机组分含量、黏土矿物含量、表面分形维数、比表面积和吸附孔体积对甲烷吸附过程V_(L)、p_(L)影响显著。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5种因素对甲烷吸附规律的影响关系:有机组分含量高、比表面积大的样品CH 4分子极限吸附量V_(L)越大,而黏土矿物含量高不利于吸附甲烷;吸附孔体积越小、黏土矿物含量越高、比表面积越大,朗格缪尔压力p_(L)越大。
关键词
煤岩体系
微观组分
孔隙结构
甲烷吸附
朗格缪尔模型
Keywords
coal-rock system
microscopic component
pore structure
methane adsorption
Langmuir model
分类号
TD712.5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页岩气吸附规律研究
被引量:
18
2
作者
孔德涛
宁正福
杨峰
徐大喜
机构
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四采气厂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111,11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4214)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PRP/indep-3-1108)资助
文摘
页岩的吸附解吸行为是页岩气藏含气量评价和高效开发的基础.利用自主研发的页岩气高温高压吸附实验装置,对四份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页岩样品进行了高温高压吸附实验,得到了四份样品65℃下、最高压力达25 MPa的吸附等温线.采用修正的朗格缪尔(Langmair)模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并对拟合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页岩样品具有较高的吸附气能力,饱和吸附量为0.04~0.14 mmoL/g.采用修正的朗格缪尔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页岩高压吸附等温线,拟合系数达0.99以上.页岩有机碳含量与吸附气量具有正相关性,有机碳含量越高,吸附气量越大.未发现黏土含量与吸附气量的关系.
关键词
页岩气
高压吸附
吸附等温线
朗格缪尔模型
Keywords
shale gas
high-pressure adsorption
adsorption isotherm
Langmuir model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页岩岩心CH4吸附/解吸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赵瑜
靳开民
沈维克
张东彦
机构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试验室(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71,8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O2页岩气藏封存与强化页岩气开采的固流耦合机制研究”(51374257)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NCET-09-0844)
文摘
页岩对CH4的解吸、吸附作用直接影响页岩气渗流规律,进而影响页岩气井的开采效率。为真实反映储层页岩的吸附/解吸特性,选用相对颗粒更能保持岩层原始地质结构的Ф50mm×100mm页岩岩心试样,并在恒定轴压和围压条件下,通过恒温水浴改变试验温度,开展了不同温度、不同储层压力作用下页岩吸附/解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由于页岩原始结构的微裂隙的各向异性,岩心吸附曲线表现出“阶梯状”和“负吸附”特征;②颗粒试样比岩心样品的吸附量更高,并且吸附量随围压变化更均匀,而岩心吸附过程压力与吸附量相关性差,并在极限压力点出现突增现象;③页岩岩心吸附CH4以微孔和微裂隙填充为主,其次是大孔的单分子层吸附;④吸附势理论模型在描述岩心的吸附和解吸过程比Langmuir模型更合理。
关键词
页岩
岩心
吸附
解吸
朗格缪尔模型
吸附势理论
Keywords
shale rock
rock core
adsorption
desorption
Langmuir model
adsorption potential theory
分类号
TE3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煤岩体系微观组分及孔隙结构对甲烷吸附的影响研究
周晋辉
郭晓阳
赵博
金智新
邓存宝
刘继勇
王蒙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页岩气吸附规律研究
孔德涛
宁正福
杨峰
徐大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页岩岩心CH4吸附/解吸特性试验研究
赵瑜
靳开民
沈维克
张东彦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