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构新中国时尚:1955年服装改革运动与民族化设计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郑颖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3,共9页
学界对新中国服装的固有印象一直停留在严肃而刻板的制服文化。本文旨在深入分析1955年的服装改革运动①这一现象,并探究在统一的新中国制服语境中服装改革运动的兴起背后涌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通过审视民众对该运动的态... 学界对新中国服装的固有印象一直停留在严肃而刻板的制服文化。本文旨在深入分析1955年的服装改革运动①这一现象,并探究在统一的新中国制服语境中服装改革运动的兴起背后涌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通过审视民众对该运动的态度和相应行为反馈,进一步剖析新中国服装形成单调性的复杂成因。在对服装样式的筛选和讨论中,体现当时社会意识与观念,而围绕服装样式展开的多方讨论则构建了一场自上而下的美学探索。同时,文章将聚焦本土化设计在该改革运动中的体现,通过这些追问试图拓宽学界对新中国服装文化的固有概念和印象,亦提供了一种新中国时期的服装文化解读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改革运动 新中国 民族化设计 郁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的“时尚之春”:服装改革在上海的开展(1955-1957) 被引量:1
2
作者 耿春晓 崔韩颖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1-110,共10页
服装改革是人们对革命时尚的反思、探讨与改进,就上海而言,它主要在“社会”和“国家”两个领域开展。舆论与日常着装构成服装改革的“社会”层面,政府部门的改革措施则是“国家”着装实践在地方的展现。社会舆论试图突破阶级思维的束缚... 服装改革是人们对革命时尚的反思、探讨与改进,就上海而言,它主要在“社会”和“国家”两个领域开展。舆论与日常着装构成服装改革的“社会”层面,政府部门的改革措施则是“国家”着装实践在地方的展现。社会舆论试图突破阶级思维的束缚,却落入构建阶级美的窠臼;群众的日常着装因“过度”追求美观而导致国家干预,着装秩序出现。上海创造性地实践了国家政策,既扩大了着装主体的阶层和性别,又试图平衡节约与美之间的内在张力。虽然此次改革以失败告终,然而舆论、群众日常参与和改革措施体现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紧张与融合的双重面相,呈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着装时尚的另类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改革 上海 社会 国家 着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装改革势在必行
3
作者 傅国华 《企业经济》 1985年第1期48-48,共1页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的服饰历来与社会的革新密切相关。服装的变化反映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古代赵武灵王废弃宽袍博带,提倡胡服短褐,练骑射而强国;民国初年,精于又富有朝气的西服、中山装,取长袍马褂而代之,一扫帝制遗风。解放初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的服饰历来与社会的革新密切相关。服装的变化反映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古代赵武灵王废弃宽袍博带,提倡胡服短褐,练骑射而强国;民国初年,精于又富有朝气的西服、中山装,取长袍马褂而代之,一扫帝制遗风。解放初期,灰列宁服,兰干部服流行,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共产党和解放军的心情。今天,人们随着生活的改善,对服装美的追求也愈来愈迫切。多少人在服装店的橱窗前流连,以求买上满意的服裝;又有多少人用自己的巧手,设计、缝制出自己喜爱的样式。表现出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改革 我国古代 服装设计师 民国初年 共产党 人民群众 服装 西服 服饰 服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时期汉族服装变革的趋势和原因 被引量:2
4
作者 山内智惠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77-79,共3页
五四时期及20年代,汉族服装发展演变的方向可以概括为国际化、多样化、实用化和平民化。发展演变的原因是反传统主义、女性运动、城市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政府的规定。在此时期,形成了中西服装并立的局面。这是汉族民族服装逐渐消... 五四时期及20年代,汉族服装发展演变的方向可以概括为国际化、多样化、实用化和平民化。发展演变的原因是反传统主义、女性运动、城市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政府的规定。在此时期,形成了中西服装并立的局面。这是汉族民族服装逐渐消失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服饰 服装改革 服装国际化 五四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装是时代的烙印——19世纪以来的女性服装与妇女解放刍议
5
作者 蒋平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9-50,共2页
在阶级社会里,服装有双重功能:一是御寒护身、蔽体遮羞的实用功能;二是表明身份、地位、财产及性别等的社会功能。从起源来看,实用功能是服装产生的原动力,但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人们似乎更青睐于它的社会功能。本文拟就19世纪以来的女... 在阶级社会里,服装有双重功能:一是御寒护身、蔽体遮羞的实用功能;二是表明身份、地位、财产及性别等的社会功能。从起源来看,实用功能是服装产生的原动力,但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人们似乎更青睐于它的社会功能。本文拟就19世纪以来的女性服装与妇女解放的关系作一粗浅探讨。一、受约束的女性服装与受压制的妇女地位19世纪,以英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各国政治背景千差万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服装 妇女解放 服装改革 社会功能 妇女地位 实用功能 妇女政治 人类文明 十九世纪 经济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戊戌到辛亥:汉族服装变革的开端
6
作者 山内智惠美 《文博》 1996年第5期60-64,共5页
戊戌到辛亥,是汉族服装向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演变的开端。这是汉族民族服装逐渐消失的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从戊戌开始,进步人士公开地多次倡导进行服装改革,流亡革命者和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开始改穿西式服装,为以后的服装改革做好了... 戊戌到辛亥,是汉族服装向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演变的开端。这是汉族民族服装逐渐消失的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从戊戌开始,进步人士公开地多次倡导进行服装改革,流亡革命者和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开始改穿西式服装,为以后的服装改革做好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变革 民族服装 传统服装 汉族 服装西化 中国留学生 康有为 服装改革 伍廷芳 上衣下裳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